[1] |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 2010:177. |
[2] |
郑琴,陆浩伟,郝伟伟.等. 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及含量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9):652. |
[3] |
余葱葱,郭力,彭成.毒-效双组分控制有毒中药附子临床单煎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9,20(12):3087. |
[4] |
姚琳,余丽丽,张茹月. 附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J].应用化工, 2012,41(3):486. |
[5] |
赵神镭,唐星. 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24(7).433. |
[6] |
彭拓华,张少俊,钟世顺,等.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附子生物碱[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3:16. |
[7] |
王健慧,李勇,孙玉柱,等.均匀设计法提取附子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26):15920. |
[8] |
刘卓,晏星,徐春霞,等. 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99. |
[9] |
刘少静,王小库,朱改改,等.RP-HPLC同时测定附子地上部分中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1,15(9):1078. |
[10] |
何军,祝林,奉建芳.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6):20. |
[11] |
郑琴,陆浩伟,郝伟伟,等.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及含量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9):652. |
[12] |
赵英永,崔秀明,戴云,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1):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