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玲, 彭江丽, 李娟, 等. 当归六黄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2):233-241. |
[2] |
CAO H, TUO L L, TUO Y L, et al. Immune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Dangguiliuhuang Decoction against insulin resistance and hepatic steatosis[J]. Front Pharmacol, 2017, 8:445. doi: 10.3389/fphar.2017.00445 |
[3] |
吴青华, 李冰涛, 涂珺. 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 44(6):1104-1109. |
[4] |
李志悦, 刘香春, 蒲蔚荣, 等. 当归六黄汤加减方治疗阴虚火旺型甲亢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38(7):914-915. |
[5] |
杨明, 张定堃, 钟凌云, 等. 对传统中药炮制文化与哲学的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13):2223-2226. |
[6] |
李海英, 贺鹏, 贺玉婷, 等.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超分子化学解决对策[J]. 中草药, 2019, 50(12):2757-2762. |
[7] |
LIU T T, CAO H, JI Y C, et al. Intera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and T lymphocytes fo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angguiliuhuang Decoction to autoimmune diabetes[J]. Sci Rep, 2015, 5:13982. doi: 10.1038/srep13982 |
[8] |
邱敏, 邹文娟, 陶劲, 等. 当归六黄汤主治病机探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 23(12):1665-1666. |
[9] |
张永. 基于医案数据分析的当归六黄汤组方与临床应用研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 |
[10] |
计雅纯. 中药复方当归六黄汤质量控制研究和XEDJ药效学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6. |
[11] |
黄明军, 孙耀志, 高松, 等. LC-MS分析当归六黄汤中主要成分[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9):63-67. |
[12] |
闫妍, 宿莹, 武艳雪, 等. 当归六黄汤本草考证及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研究[J]. 医药导报, 2021, 40(10):1403-1407. |
[13] |
张留记, 王建霞, 屠万倩, 等. 生地黄与熟地黄中5个苷类成分和总多糖的含量比较[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 31(4):566-571. |
[14] |
严斐霞, 谢永艳, 陈畅, 等. 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10):2493-2495. |
[15] |
董开心, 许军, 刘燕华, 等. 新型双酯类阿魏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降血脂活性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22, 32(2):83-89. |
[16] |
李修刚, 张玲钰. 阿魏酸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 49(17):81-82. |
[17] |
于玲, 王知斌, 王秋红, 等. 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8, 35(2):104-108. |
[18] |
龚小保. 黄连生物碱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2. |
[19] |
徐文慧, 常丽静, 段连政, 等. 黄芪不同部位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J]. 吉林中医药, 2020, 40(2):255-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