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因此,对骨质疏松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研究是骨科领域的重点[1]。骨质疏松的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雌激素、双磷酸盐、降钙素等,实践证明上述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但是不良反应较多,容易诱发免疫反应及血管扩张,不利于预后的恢复[2]。近年来,诸多研究中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明确,能够作用于人体刺激新骨形成,且刺激成骨细胞增殖,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代谢的平衡,增加骨密度,进而可以改善关节周围的组织营养微循环,有效发挥抗炎镇痛效用,明显促进了患者的身体恢复[3-4]。但关于复方骨肽注射液应用于腰椎骨质疏松的腰椎功能恢复以及整体治疗有效率评价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选取了96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复方骨肽注射液在骨质疏松治疗中对患者中医症状评分、骨代谢指标、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疼痛程度以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上应用与推广复方骨肽注射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HTML
-
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优于乙组(P<0.05,表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甲组 11.36±1.48 19.44±2.44*# 19.616 <0.05 乙组 11.66±1.69 14.33±2.01* 7.044 <0.05 t 0.767 11.199 P >0.01 <0.05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 -
治疗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组患者治疗后BALP、PIINP水平低于乙组(P<0.05,表2)。
骨代谢指标 甲组 乙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BALP(U/L) 368.34±25.07 211.69±19.55*# 368.96±24.88 289.23±20.52* PIINP(ng/ml) 58.44±13.55 38.11±5.02*# 58.66±13.58 46.63±4.58* t 85.518 59.581 75.845 79.942 P <0.05 <0.05 <0.05 <0.05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 -
治疗后,两组患者同等级骨质疏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3级骨质疏松患者比例低于乙组(P<0.05,表3)。
组别 0级 1级 2级 3级 甲组(n=48) 28(58.33) 13(27.08) 5(10.42) 2(4.17)* 乙组(n=48) 20(41.67) 11(22.92) 9(18.75) 8(16.67) *P<0.05,与乙组3级骨质疏松患者比较。 -
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骨密度水平高于乙组(表4)。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甲组 0.82±0.23 0.97±0.22* 3.625 <0.05 乙组 0.81±0.22 0.87±0.18 1.462 >0.01 t 0.218 2.437 − − P >0.01 <0.05 − −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
治疗后,甲组的VAS评分低于乙组(P<0.05),而JOA评分高于乙组(P<0.05),见表5。
组别 VAS JOA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甲组 7.38±0.35 3.19±0.41*# 16.01±2.32 25.66±1.44* 乙组 7.44±0.32 4.01±0.39* 15.66±3.15 21.22±1.88* t 0.877 10.040 0.620 12.990 P >0.01 <0.05 <0.05 <0.05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