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1.)的干燥根和根茎,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以及外治烧烫伤[1]。研究表明,大黄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多糖类、有机酸类、鞣质和多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泻下、抗衰老、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2-6]。
大黄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陇南、临洮、宕县、礼县、武都、华庭、青海海东、玉树、海北、四川阿坝、湖北恩施和重庆奉节等地[7-8]。近年来,大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野生药材逐渐枯竭,家种大黄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商品。但由于种植环境、种植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建立一套整体、全面的大黄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尤为重要[9-12]。
本研究收集3种来源的20批大黄样品,建立大黄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建立了检测大黄中33种禁用农药残留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为更充分利用大黄药材资源提供实验基础。
-
SHIMADZU 20AT HPLC仪(日本岛津公司);XS105万分之一分析天平[Mettler-Toledo international trading(Shanghai)co., Ltd.];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Agilent 1260-6470 QQQ三重四极杆质谱仪,Agilent 8890-7000D气相色谱仪-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LC-SFJ-10型手持高速匀浆机;GIPP型水浴氮吹仪;RG-160AT型离心机;Direct-Q3UV型超纯水机;XS105型电子天平;RE-52A型旋转蒸发仪;Vortex-250OMT型多管旋涡混合仪;WSZ-200A型振荡器。
-
芦荟大黄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95-202011,纯度:97.5%),大黄素甲醚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8-201817,纯度:99.2%),大黄酚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96-201922,纯度:99.4%),大黄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6-201913,纯度:96.0%),禁用农药混合对照溶液(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610020-202202),甲醇为分析纯(杭州高晶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磷酸为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色谱纯乙腈 、甲醇(上海星可高纯溶剂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
20批大黄药材分别采集于甘肃、青海、四川、湖北,大黄药材经嘉兴东方国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朱涛副主任药师鉴定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见表1。
表 1 20批大黄采集信息表
编号 来源 产地 采集时间 1 唐古特大黄 青海海东 2021年9月 2 唐古特大黄 青海海东 2021年9月 3 唐古特大黄 青海玉树 2021年9月 4 唐古特大黄 青海玉树 2021年9月 5 唐古特大黄 青海玉树 2021年9月 6 药用大黄 四川绵阳 2021年9月 7 药用大黄 四川绵阳 2021年9月 8 药用大黄 四川阿坝州 2021年9月 9 药用大黄 湖北恩施州 2021年9月 10 药用大黄 四川阿坝州 2021年9月 11 药用大黄 湖北恩施州 2021年9月 12 药用大黄 四川阿坝州 2021年9月 13 掌叶大黄 甘肃陇南 2021年9月 14 掌叶大黄 甘肃陇南 2021年9月 15 掌叶大黄 甘肃陇南 2021年9月 16 掌叶大黄 甘肃宕县 2021年9月 17 掌叶大黄 甘肃宕县 2021年9月 18 掌叶大黄 甘肃礼县 2021年9月 19 掌叶大黄 甘肃礼县 2021年9月 20 掌叶大黄 甘肃礼县 2021年9月 -
精密称取大黄粉末0.5 g(过四号筛),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5 ml分析纯甲醇,称定重量,水浴加热回流1 h,放冷,用分析纯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过0.45 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
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适量,加色谱纯甲醇制成每1 ml含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各16 μg的混合溶液,摇匀,备用。
-
色谱柱:Silversil C18(4.6 mm×250 mm, 5 μm);以色谱纯甲醇为流动相A,以0.1 %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照表2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0 μl。
表 2 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t/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0.0 10 90 5.0 25 75 45.0 60 40 60.0 70 30 70.0 80 20 90.0 80 20 90.1 10 90 100.1 10 90 -
(1)空白试验
吸取分析纯甲醇,在“2.1.3”色谱条件下测定,未见干扰。
(2)精密度考察
按“2.1.1”项下方法制备编号为1的掌叶大黄供试品溶液,按“2.1.3”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 次 ,记录液相色谱图,计算精密度。以9号峰(芦荟大黄素)为参照峰,各共有峰保留时间的RSD值为0.02 %~0.04 %,峰面积的RSD值范围为0.04 %~0.73 %,均小于2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3)稳定性考察
取编号为1的掌叶大黄,按“2.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放置0、2、4、6、8、10、12 h并按“2.1.3”色谱条件进样,以9号峰(芦荟大黄素)为参照峰,各共有峰保留时间的RSD值为0.02 %~0.04 %,峰面积的RSD值范围为0.32 %~1.70 %,均小于2 %,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 内稳定性良好。
(4)重复性考察
取编号为1的掌叶大黄,按“2.1.1”项下方法制备 6 份供试品溶液,按“2.1.3”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9号峰(芦荟大黄素)为参照峰,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范围为0.03 %~0.07 %,峰面积的RSD值范围为0.45 %~1.54 %, RSD值均小于2 %,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
取不同来源的大黄样品20批(表1),按“2.1”项下方法制备大黄供试品溶液并进样测定,得到20批大黄样品色谱图,图谱显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3种来源大黄的液相色谱图差异较大,每个来源大黄的色谱图之间差异较小,将色谱数据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共标定12个共有特征峰,分别以每个来源样品的色谱图为参照图谱,采用中位数法,时间窗宽度为0.1,得到3种来源大黄的HPLC对照图谱,见图1~图2。相似度评价结果见表3~表5。大黄样品与其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说明同一来源大黄样品的质量比较接近。
表 3 掌叶大黄相似度结果
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对照 S1 1.000 0.969 0.993 0.989 0.980 0.976 0.995 0.986 0.991 S2 0.969 1.000 0.989 0.993 0.993 0.989 0.986 0.993 0.993 S3 0.993 0.989 1.000 0.997 0.993 0.990 0.998 0.998 0.999 S4 0.989 0.993 0.997 1.000 0.997 0.986 0.996 0.996 0.998 S5 0.980 0.993 0.993 0.997 1.000 0.982 0.989 0.994 0.995 S6 0.976 0.989 0.990 0.986 0.982 1.000 0.989 0.993 0.992 S7 0.995 0.986 0.998 0.996 0.989 0.989 1.000 0.996 0.998 S8 0.986 0.993 0.998 0.996 0.994 0.993 0.996 1.000 0.999 对照 0.991 0.993 0.999 0.998 0.995 0.992 0.998 0.999 1.000 表 4 唐古特大黄相似度结果
序号 S1 S2 S3 S4 S5 对照 S1 1.000 0.992 0.987 0.996 0.990 0.996 S2 0.992 1.000 0.992 0.994 0.994 0.997 S3 0.987 0.992 1.000 0.987 0.998 0.996 S4 0.996 0.994 0.987 1.000 0.994 0.997 S5 0.990 0.994 0.998 0.994 1.000 0.998 对照 0.996 0.997 0.996 0.997 0.998 1.000 表 5 药用大黄相似度结果
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对照 S1 1.000 0.984 0.964 0.996 0.978 0.992 0.978 0.996 S2 0.984 1.000 0.912 0.980 0.951 0.994 0.977 0.986 S3 0.964 0.912 1.000 0.975 0.977 0.938 0.941 0.964 S4 0.996 0.980 0.975 1.000 0.987 0.990 0.983 0.998 S5 0.978 0.951 0.977 0.987 1.000 0.976 0.984 0.987 S6 0.992 0.994 0.938 0.990 0.976 1.000 0.990 0.996 S7 0.978 0.977 0.941 0.983 0.984 0.990 1.000 0.991 对照 0.996 0.986 0.964 0.998 0.987 0.996 0.991 1.000 -
根据保留时间比对确定共有指纹峰,对20批大黄HPLC指纹图谱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12个共有指纹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比对,确定大黄图谱9号峰为芦荟大黄素, 10号峰为大黄素,11号峰为大黄酚,12号峰为大黄素甲醚。
-
采用组间联接法,以峰面积为变量,用SPSS 26.0软件对20批大黄进行聚类分析。由聚类分析树状图可知, 20批不同样品可聚为3类,5批唐古特大黄S1 、S2 、S3 、S4、S5聚为一类,药用大黄S6、S7、S9、S11聚为一类,药用大黄S8、S10、S12、掌叶大黄S13、S14、S15、S16、S17、S18、S19、S20聚合为一类。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3。
-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2341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
-
(1)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用(50%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长30 m,膜厚度0.25 µm,柱内径0.25 mm)。进样口温度为250 ℃,不分流进样。载气为高纯氦气。进样口为恒压模式,柱前压力为146 kPa。程序升温:设定初始温度为60 ℃,保持1 min,以30 ℃/min升至120 ℃,再以10 ℃/min升至160 ℃,再以2 ℃/min的速率升温至230 ℃,最后以15 ℃/min升温至300 ℃,保持6 min。
质谱条件: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离子源温度250 ℃。碰撞气为氮气。质谱传输接口温度280 ℃。质谱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
(2)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10 cm,粒径2.6 µm,内径2.1 mm);以0.1 %甲酸溶液(含5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A,以乙腈-0.1%甲酸溶液(含5 mmol/L甲酸铵)(95∶5)为流动相B,按下表6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 ℃。
表 6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t/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0~1 70 30 1~12 70→0 30→100 12~14 0 100 质谱条件: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
-
(1) 提取
取过三号筛的大黄粉末5 g,精密称定,加1 g氯化钠,立即摇散,再加入50 ml乙腈,匀浆处理2 min(转速不低于12 000 r/min),再至4 000 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取上清液,剩余沉淀再加50 ml乙腈,匀浆处理1 min,再离心,合并两次提取的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约5 ml,用乙腈稀释至10 ml,摇匀,即得。
(2)净化
①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量取乙腈:甲苯(3∶1)10 ml过SelectCore GCB/NH2-A固相萃取柱 (500 mg/500 mg/6 ml)(纳谱分析)活化,溶液弃去,精密量取“提取”中制备的供试品溶液2 ml置萃取柱上,待萃取小柱中样品液全部通过,用20 ml乙腈:甲苯(3∶1)洗脱,收集全部洗脱液,40 ℃以下减压回收至近干,用乙腈稀释至2.0 ml,混匀,即得。②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量取上述供试品溶液3 ml,通过亲水亲油平衡材料SelectCore HLB-B固相萃取柱(200 mg,6 ml)(纳谱分析)净化,收集全部净化液,即得。
-
(1)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已知浓度的禁用农药混合对照品溶液(已标示各相关农药品种的浓度),精密量取1 ml,置2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用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磷酸三苯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溶解并制溶解并制成每1 ml含l.0 mg的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乙腈制成每1 ml含0.1 µg的溶液。
(3)空白基质溶液的制备
取不含农残的空白大黄基质样品,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处理,得到空白基质溶液。
(4)基质混合对照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上述空白基质溶液1.0 ml(6份),置40 ℃水浴氮吹仪上,氮吹浓缩至约0.6 ml,分别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10、20、50、100、150、200 µl,加乙腈稀释至1 ml,混匀,即得。
-
(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的供试品溶液和基质混合对照溶液各1 ml,分别精密加入内标溶液0.3 ml,混匀过滤,取续滤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 µl,注入仪器,按内标曲线法计算,即得。
(2)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的基质混合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 ml,精密加入水0.3 ml,混匀过滤,取续滤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 µl,注入仪器,按外标曲线法计算,即得。
-
(1)标准曲线
将33种禁用农药的基质混合溶液,按照“2.3.4”项下方法进行测定,以不同农药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响应值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结果表明:33种禁用农药的质量浓度在线性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响应值呈线性关系,线性参数表见表7。
表 7 线性参数表
农药 测定方法 线性范围(µg/L) 线性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甲胺磷 LC-MS/MS 5.10~102 Y=5 757.95X-9 518.72 0.999 7 涕灭威亚砜 LC-MS/MS 9.95~199 Y=4 925.37X+2 962.42 0.999 2 久效磷 LC-MS/MS 3.00~60 Y=14 184.41X-13 024.63 0.999 6 涕灭威砜 LC-MS/MS 10.20~202 Y=7 266.57X-25 291.33 0.999 8 3-羟基克百威 LC-MS/MS 5.20~104 Y=3 651.39X-9 142.13 0.998 5 硫环磷 LC-MS/MS 3.10~62 Y=7 354.36X-5 852.39 0.999 7 苯线磷亚砜 LC-MS/MS 2.05~41 Y=655.91X-32.39 0.999 8 磷胺 LC-MS/MS 5.15~103 Y=3 005.51X-5 182.82 0.999 0 涕灭威 LC-MS/MS 10.10~202 Y=11 866.99X-36 969.07 0.999 6 甲磺隆 LC-MS/MS 4.85~97 Y=2 297.70X-1 847.56 0.999 1 苯线磷砜 LC-MS/MS 2.00~40 Y=1 208.50X-552.45 0.997 8 克百威 LC-MS/MS 5.05~101 Y=11 404.76X-20 949.40 0.998 8 氯磺隆 LC-MS/MS 5.05~101 Y=894.56X-339.12 0.999 7 甲拌磷亚砜 LC-MS/MS 2.05~41 Y=10 206.115X-5 030.10 0.999 8 胺苯磺隆 LC-MS/MS 5.00~100 Y=4 500.82X-6 147.15 0.998 6 内吸磷 LC-MS/MS 2.10~42 Y=6 926.58X-4 823.80 0.999 3 特丁硫磷 LC-MS/MS 2.00~40 Y=16 908.79X-7 218.66 0.999 8 甲拌磷砜 LC-MS/MS 1.95~39 Y=451.97X-397.40 0.995 4 水胺硫磷 LC-MS/MS 5.05~101 Y=13 593.18X-18 646.43 0.999 7 苯线磷 LC-MS/MS 2.00~40 Y=3 783.93X-1 458.19 0.999 3 灭线磷 LC-MS/MS 2.05~41 Y=6 444.63X-3 624.02 0.999 5 特丁硫磷砜 LC-MS/MS 2.10~42 Y=947.36X+163.48 0.998 7 氯唑磷 LC-MS/MS 1.00~20 Y=11 742.40X-2 819.51 0.999 6 硫线磷 LC-MS/MS 2.00~40 Y=9 943.19X-7 358.47 0.999 3 甲基异柳磷 LC-MS/MS 2.10~42 Y=20 034.52X-18 536.68 0.999 2 地虫硫磷 LC-MS/MS 2.05~41 Y=581.22X-921.56 0.999 5 蝇毒磷 LC-MS/MS 5.05~101 Y=527.96X-760.59 0.999 8 治螟磷 LC-MS/MS 2.05~41 Y=9 943.19X-7 358.47 0.999 3 甲拌磷 LC-MS/MS 2.05~41 Y=353.64X-30.70 0.999 2 杀虫脒 LC-MS/MS 2.10~42 Y=1.947 933X+0.014 093 0.995 3 α-六六六 GC-MS/MS 4.95~99 Y=4.880 537X-0.007 851 0.998 8 特丁硫磷 GC-MS/MS 2.10~42 Y=9.683 112X-0.016 638 0.996 1 β-六六六 GC-MS/MS 4.90~98 Y=4.061 750X-0.031 009 0.997 1 氟甲腈 GC-MS/MS 2.15~43 Y=2.987 868X+0.007 871 0.998 7 γ-六六六 GC-MS/MS 4.70~94 Y=3.840 197X+0.053 611 0.997 2 δ-六六六 GC-MS/MS 4.75~95 Y=5.344 570X-0.013 935 0.998 1 艾氏剂 GC-MS/MS 4.75~95 Y=1.527 440X+0.001 431 0.998 8 甲基对硫磷 GC-MS/MS 1.90~38 Y=3.734 819X+0.029 243 0.999 5 氟虫腈硫化物 GC-MS/MS 2.00~40 Y=5.988 870X+0.002 575 0.997 3 氟虫腈 GC-MS/MS 2.10~42 Y=3.631 274X-0.019 063 0.998 4 对硫磷 GC-MS/MS 2.00~40 Y=1.428 485X-0.010 180 0.999 6 三氯杀螨醇 GC-MS/MS 5.00~100 Y=9.069 256X-0.030 626 0.998 2 α-硫丹 GC-MS/MS 5.20~104 Y=0.695 002X+0.006 066 0.999 4 氟虫腈砜 GC-MS/MS 1.95~39 Y=2.529 407X-0.031 948 0.994 6 4,4'-滴滴伊 GC-MS/MS 4.70~94 Y=11.689 424X-0.043 865 0.999 0 狄氏剂 GC-MS/MS 5.15~103 Y=1.010 844X-0.010 762 0.999 0 除草醚 GC-MS/MS 5.10~102 Y=1.658 219X-0.009 227 0.997 3 2,4'-滴滴涕 GC-MS/MS 4.90~98 Y=12.444 953X-0.117 27 0.998 4 4,4'-滴滴滴 GC-MS/MS 4.75~95 Y=6.152 856X+0.000 8 0.999 6 β-硫丹 GC-MS/MS 4.90~98 Y=0.629 329X-0.002 075 0.998 3 4,4'-滴滴涕 GC-MS/MS 4.75~95 Y=9.002 096X-0.058 095 0.997 6 硫丹硫酸酯 GC-MS/MS 4.85~97 Y=0.579 655X-0.001 658 0.999 7 (2)回收率和重复性实验
以空白大黄样品6份为基质,分别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200 µl到样品中,做加标回收试验,根据实际曲线得到的响应值结果与理论值进行计算33种禁用农药的回收率和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表明:33种禁用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2.1%~101.3% ,回收率的 RSD为1.12%~10.26%。结果见表8。
表 8 大黄农药残留检测中33种农药回收率实验
农药 平均回收率(%) RSD(%) 农药 平均回收率(%) RSD(%) 甲胺磷 65.9 1.28 蝇毒磷 65.6 7.45 涕灭威亚砜 77.2 1.93 治螟磷 72.9 3.57 久效磷 76.3 2.02 甲拌磷 64.1 2.63 涕灭威砜 75.6 3.98 杀虫脒 100.8 3.65 3-羟基克百威 76.9 4.55 α-六六六 92.3 4.71 硫环磷 73.5 3.09 特丁硫磷 94.0 5.08 苯线磷亚砜 85.1 5.72 β-六六六 95.2 4.83 磷胺 80.2 3.83 氟甲腈 100.9 4.63 涕灭威 73.2 3.03 γ-六六六 100.2 3.84 甲磺隆 94.4 10.26 δ-六六六 92.6 2.21 苯线磷砜 80.7 5.93 艾氏剂 94.4 4.55 克百威 78.1 3.90 甲基对硫磷 99.9 4.53 氯磺隆 96.5 9.18 氟虫腈硫化物 96.6 4.88 甲拌磷亚砜 75.7 4.21 氟虫腈 94.5 4.09 胺苯磺隆 74.2 6.22 对硫磷 92.1 5.10 内吸磷 64.1 4.68 三氯杀螨醇 87.7 2.80 特丁硫磷 74.9 3.43 α-硫丹 95.6 5.37 甲拌磷砜 84.1 2.74 氟虫腈砜 94.7 3.63 水胺硫磷 78.5 4.23 4,4'-滴滴伊 101.2 4.07 苯线磷 69.6 5.98 狄氏剂 99.9 3.66 灭线磷 68.5 4.04 除草醚 94.2 2.33 特丁硫磷砜 80.5 4.76 2,4'-滴滴涕 101.3 4.73 氯唑磷 73.2 4.82 4,4'-滴滴滴 96.9 1.12 硫线磷 62.1 3.13 β-硫丹 94.2 6.55 甲基异柳磷 72.1 4.60 4,4'-滴滴涕 100.9 3.73 地虫硫磷 65.4 6.17 硫丹硫酸酯 97.0 2.57 -
按照以上前处理方法对20批大黄样品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禁用农药均未检出。本研究显示该方法快速、高效和准确,可以作为日常药材监管和检验依据,对大黄中农药残留进行安全评估。
-
本研究建立了20批不同产地不同种源大黄的指纹图谱,采用指纹图谱软件共标定出12个共有指纹峰。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比对,4个色谱峰得到确认。生成3种不同来源大黄的指纹图谱,每一类大黄与其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说明建立的大黄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能为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聚类分析将20批大黄分为3类,5批唐古特大黄S1 、S2 、S3 、S4、S5聚为一类,药用大黄S6、S7、S9、S11聚为一类,药用大黄S8、S10、S12、掌叶大黄S13、S14、S15、S16、S17、S18、S19、S20聚合为一类,表明大黄药材的内在质量与大黄种属有一定的关联,可能还与产地,海拔,种植环境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立的不同来源大黄指纹图谱准确度高,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为大黄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本研究建立了大黄中33种禁用农药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有大黄样品均未检出禁用农药,风险较小。结果显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黄的禁用农药残留筛查。
HPLC fingerprint of Radix Rhubarb and forbidden pesticide residues
-
摘要:
目的 建立不同种大黄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和禁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并综合评价其药材质量。 方法 收集3种大黄共20批,采用HPLC法进行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1 %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 ℃;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直接提取法,并建立HPLC-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不同来源、产地大黄的33种禁用农药进行检测。 结果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3种来源大黄的指纹图谱与其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聚类分析将20批大黄样品分为3类。不同产地的大黄样品均未检出33种禁用农药。 结论 3种大黄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禁用农残的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准确,可以为大黄的质量控制评价提供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HPLC fingerprint and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methods for different kinds of rhubarb,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rhubarb comprehensively. Methods 20 batches of three types of rhubarb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mobile phase was methanol-0.1 %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gradient elution; column temperature of 35 ℃; detection wavelength of 254 nm; flow rate 1.0 ml/min. And clust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results. Direct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nd 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ere established, 33 prohibited pesticid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origins of rhubarb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imilarity among the fingerprint spectra of three sources of rhubarb, namely Rheum palmatum L.,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and Rheum officinale Bail1., and their control fingerprint spectra was>0.95. 20 batches of rhubarb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 by cluster analysis. 33 prohibited pesticides were detected in rhubarb sampl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three kinds of rhubarb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established HPLC fingerprint and the method of banning agricultural residues were stable, reliable, simple and accurate, which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quality control evaluation of rhubarb. -
Key words:
- rhubarb /
- fingerprint /
- forbidden pesticide residues
-
肾移植患者中19%~35%出现了肌肉骨骼疼痛,其中由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导致的一种双侧、对称性、难治性疼痛被称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致疼痛综合征(calcineurin inhibitor-induced pain syndrome,CIPS),最常累及双下肢。CIPS由Bouteiller等首次描述,并于1991年由Lucas等在肾移植患者中首次报道[1],最终由Grotz等在2001年命名为CIPS[2]。近20年来,有关移植后疼痛综合征的报道不断出现,包括CIPS、无血管性坏死(AVN)以及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SDS)等,其中CIP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综合征影响了1%~17%的肾、心脏、肺、肝脏、胰腺或骨髓移植患者[3],且均报道与他克莫司或环孢素有关,移植受者中环孢素致CIPS的发生率为1.5%~14%,而他克莫司致CIPS的发生率为2.2%[4]。为了解肾移植受者中CIPS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本研究对目前已发表的病例报告进行了汇总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检索PubMed和Google学术等获得可能相关的外文全文或摘要,检索关键词主要包括:calcineurin inhibitor-induced pain syndrome,post-transplant distal limb syndrome (PTDLS),symmetric bone pain syndrome (SBPS),CIP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CIP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5 transplantation (CKD5T)。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获取相关的中文全文或摘要,检索关键词: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致疼痛综合征,他克莫司致疼痛综合征,环孢素致疼痛综合征,移植后疼痛综合征,移植后骨疼痛。检索时间段为1991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标准为:肾移植受者、病例报告,排除标准为:非肾移植受者、综述和重复文献。经过筛选和研究入组后,共11篇文章,包括15例病例报告和患者。
1.2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肾移植类型和原发病,患者发生CIPS的时间、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针对CIPS的治疗方法和症状改善时间。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记录为频数和百分比。正态分布的测量值表示为(
$\bar x $ ±s)以及范围,非正态分布的表示为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IQR)。2. 结果
2.1 患者特征
对所纳入的11篇文章(均为外文文章)中的15例肾移植受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表1总结了肾移植受者中CIPS的研究[5-15]。诊断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8.31)岁(范围为23~59岁)。在这些患者中,有8名(53.3%)男性,7名(46.7%)女性。肾移植的类型包括:尸体肾移植(n=10,66.7%),活体供体(n=3,20%)和数据缺乏(n=2,13.3%)。导致肾脏移植的原发病包括:IgA肾病(n=3,20%),肾小球肾炎(n=1,6.7%),高血压肾病(n=2,13.3%),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n=3,20%),镇痛性肾病(n=1,6.7%),左侧肾脏发育不全(n=1,6.7%),伯杰病(n=1,6.7%),病因不明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n=2,13.3%)和数据缺乏(n=1,6.7%)。
表 1 肾移植受者中发生CIPS的患者特征病例 年龄 性别 肾移植类型 原发病 参考文献 1 41 男 尸肾移植 不明原因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5] 2 59 女 第二次活体肾脏移植 病因不明的ESRD [6] 3 44 男 左肾发育不全致终末期肾病的肾移植 左肾发育不全 [7] 4 53 女 原发性ABO不相容的活体肾脏移植 控制良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肾脏疾病 [8] 5 37 男 活体肾脏移植 伯杰病 [9] 6 48 女 尸肾移植 镇痛性肾病 [10] 7 49 男 尸肾移植 IgA肾病 [10] 8 50 男 尸肾移植 IgA肾病 [10] 9 40 女 尸肾移植 系统性红斑狼疮 [10] 10 50 女 尸肾移植 未提及 [11] 11 49 男 尸肾移植 高血压肾病 [12] 12 42 男 尸肾移植 动脉高血压 [12] 13 23 女 从一名41岁的头部外伤捐赠者那里接受了肾脏同种异体移植 狼疮性肾炎 [13] 14 43 女 第二次尸肾移植 肾小球肾炎 [14] 15 41 男 第二次尸肾移植 IgA肾病和高血压 [15] 2.2 关节受累的解剖区域
受累的关节表现包括: 双侧膝盖疼痛(n = 4, 26.7%), 双足对称性疼痛(n = 3, 20%), 双侧膝盖和双足疼痛(n = 2, 13.3%), 双足和脚踝疼痛(n = 1, 6.7%), 双侧膝盖和脚踝疼痛(n = 1, 6.7%), 双侧腕、肘、手和膝盖疼痛(n = 1, 6.7%), 双侧手、膝盖、脚踝和双足疼痛(n = 1, 6.7%), 双侧手、肘、膝盖、脚踝和双足疼痛(n = 1, 6.7%), 后背疼痛(n = 1, 6.7%)。肾移植后CIPS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42±3.07)个月(1例描述为肾移植后不久, 具体时间不详), 中位数为1.22个月, IQR为1~2个月。具体详见表 2。
表 2 发生CIPS的患者症状、累及关节和发生时间病例 症状表现 累及关节 症状出现时间 1 双足对称性的严重疼痛 双足 过去的9年 (发生在肾移植后不久) 2 双侧踝关节和膝盖疼痛,双侧下肢左下踝外侧踝乏力 膝盖,脚踝 第2次肾移植后6周 3 首先是左脚疼痛,然后是双脚(在脚趾两侧)和膝盖(在两个膝盖的外侧)进行性疼痛,患处伴有水肿 膝盖,双足 移植后2个月 4 高热,疲劳和关节疼痛 手肘,手腕,膝盖 移植后14 d 5 双脚突发严重的对称性疼痛,行走受限 双足 肾移植后1年 6 突发严重的双侧膝关节疼痛 膝盖 移植后第1个月 7 突发严重的双侧膝关节疼痛 膝盖 移植后第1个月 8 突发严重的双侧膝关节疼痛 膝盖 移植后第1个月 9 突发严重的双侧膝关节疼痛,双足严重的骨痛 膝盖,双足 移植后第1个月 10 膝部进行性双侧对称性疼痛且行走困难 膝盖 移植后2个月 11 运动时多个关节剧烈疼痛,并在移植后2个月使用拐杖走路 双手,膝盖,脚踝和双足 移植后1个月 12 双足疼痛,无法行走 双足 移植后6个月 13 从胸腔到腰骶的严重后背钝痛,疼痛评分为10/10。背部伸展使疼痛加重,背部弯曲和躺下缓解。坐位时,尾骨区疼痛加重;背部中线以外无疼痛辐射 后背 移植后43 d 14 双足和脚踝进行性疼痛 双足和脚踝 术后1个月 15 双侧足部疼痛和轻微的脚踝疼痛,最后延伸至膝盖;4个月后,疼痛变得难以忍受,手和肘部出现轻微疼痛 双足,脚踝,膝盖,手和肘部 肾移植后73 d 2.3 实验室指标
CNIs水平的影响在此研究中是无法估计的, 原因在于缺少实际治疗水平(谷浓度范围)的数据。CIPS发生时, CNIs水平升高或正常。7名(46.7%)患者使用环孢素作为初始免疫抑制药物, 其中6名(40%)测量了环孢素水平, 环孢素的平均全血谷浓度为(194.5±92.9) ng/ml(范围为38~278 ng/ml)。其中3名患者的环孢素谷浓度较高, 平均谷浓度为(268±12.5)ng/ml(范围为254~278 ng/ml)。8名(53.3%)患者使用他克莫司作为初始免疫抑制药物, 其中6名(40%)测量了他克莫司水平, 其平均全血谷浓度为(21.6±9.3) ng/ml(范围为5~28.2 ng/ml)。3名(20%)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1名(6.7%)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正常, 而11名(73.3%)患者的数据缺乏。4名(26.7%)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增加, 平均水平为(260±383)ng/L(范围为26~833 ng/L), 4名(26.7%)患者的PTH水平正常, 7名(46.7%)患者的数据缺乏。3名(20%)患者出现了高钙血症, 1名(6.7%)患者的血清钙水平正常, 11名(73.3%)患者的数据缺乏。2名(13.3%)患者出现低磷血症, 1名(6.7%)患者出现高磷血症, 1名(6.7%)患者血磷水平正常, 11名(73.3%)患者的数据缺乏。1名患者(6.7%)的C反应蛋白升高, 8名患者(53.3%)的C反应蛋白正常, 6名(40%)患者的数据缺乏。2名(13.3%)患者类风湿因子水平正常, 13名(86.7%)患者的数据缺乏。4名(26.7%)患者的尿酸水平正常, 11名(73.3%)患者的数据缺乏。
2.4 治疗与结局
在本研究纳入的15名患者中, 4名(26.7%)患者调整了环孢素剂量, 治疗后3个月症状缓解。1名(6.7%)患者将环孢素更换为依维莫司, 出院后两周和随访4个月后, 疼痛有所改善, 后给予降钙素治疗4周后无临床获益。1名(6.7%)患者开始使用氨氯地平并不能改善其症状, 但将小剂量环孢素更换为依维莫司后, 疼痛得到明显改善。6个月后, MRI显示骨髓水肿消失, 关节周围轻度积液缓解。2名(13.3%)患者在他克莫司减量后症状改善。1名(6.7%)患者在停用他克莫司并更换为CsA1周内其症状消失, 且血清肌酐水平正常, 肾移植术后无急性排斥反应和疼痛。2名患者(13.3%)将他克莫司更换为西罗莫司后症状均改善, 但其中1例在几周后由于华法林引起的脑出血而死亡。将依维莫司更换为小剂量环孢素后2个月, 1名(6.7%)患者的症状改善, 并且未采用任何特殊治疗, 发病后7个月其疼痛症状消失。1名(6.7%)患者在开始静脉注射帕米膦酸后其活动能力有所改善。1名(6.7%)患者在合用克霉唑2 d后出现背部疼痛, 考虑克霉唑导致他克莫司水平升高, 故停用克霉唑, 并给予硝苯地平治疗, 患者背部疼痛无缓解, 但在普瑞巴林首次给药后30 min内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 并在发病后3周疼痛症状消失。1名(6.7%)患者将他克莫司更换为依维莫司后疼痛未缓解, 给予曲马多、氨酚氢可酮、芬太尼、度洛西汀、西那卡塞和双膦酸盐后患者疼痛亦无明显缓解, 但在将硝苯地平更换为尼卡地平后患者疼痛缓解, 最终在移植后9个月症状完全缓解。13名患者的症状好转时间平均为(4.43±3.31)个月, 另外2名患者未描述。CIPS有效治疗方式的分布见图 1。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 肾移植术后出现CIPS的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且为中青年人群, 其肾移植类型多为尸体肾移植, 原发病主要为IgA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高血压。既往研究报道CIPS主要累及下肢, 本研究显示可出现CIPS症状的部位众多, 涉及双侧手、肘、腕、膝盖、脚踝、双足以及后背。CIPS多表现为神经性症状, 如异常性疼痛和电击样疼痛, 也有相关瘙痒的报道。没有营养性皮肤变化或血管舒缩不稳的迹象。体格检查通常是正常的。
本研究中CIPS出现的时间范围为肾移植后14 d至1年, 经治疗后缓解期最短为20 d, 最长可达1年。实验室检查提示发生CIPS时CNIs的谷浓度升高或正常, 部分患者的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血钙、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血磷水平异常, 而类风湿因子、尿酸水平正常。CIPS已被证实可能发生在肝、肾移植以及干细胞移植中。CNIs阻断可下调背景电流的脊髓钾离子通道, 进而通过影响动作电位传播的速度来增强兴奋性信号传导[16]。Grotz等提出了这样的假说, 即CNIs引起的血管紊乱导致骨髓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伴有骨髓水肿, 后期报道的一些CIPS患者受累关节中示踪剂摄入增加和轻度骨髓水肿亦证实了这一假说。他克莫司可通过增加潜在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活性导致不受限制的伤害性输入, 并且其磷酸化状态由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之间的平衡动态控制。酪蛋白激酶II的激活可增加NMDARs的磷酸化和活性, 而钙调磷酸酶可以负反馈调节大脑中NMDARs的磷酸化及其功能。尽管CNIs导致脊髓NMDAR活性增加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在CIPS中, CNIs可能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 使脊髓背角中NMDARs的磷酸化/去磷酸化周期转变为以磷酸化状态为主[17]。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中央末端之间的第一感觉突触在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而NMDARs在与背角疼痛传导相关的脊髓突触可塑性中起着关键作用[18]。
针对CIPS的药物治疗中, 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通常对CIPS无效。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缓解症状, 但会对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据报道, 核心减压可迅速改善短暂性骨髓水肿的症状, 但如果保守处理, CIPS和短暂性骨髓水肿通常会在2~4个月内改善。氯膦酸盐和降钙素的使用似乎可以通过抑制骨溶解来减轻疼痛。CNIs减量或停用也可以缓解疼痛症状。在许多情况下, CNIs交换(如从他克莫司更换为环孢素或从环孢素更换为他克莫司)是有效的。下肢疼痛时建议将腿抬高。使用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的钙通道拮抗剂似乎也能有效地降低骨内高压。前列环素类似物伊洛前列素可能至少在重症患者中是一种安全的治疗选择。在Tillmann等进行的一项原始研究中, 采用标准方案静注伊洛前列素治疗10名患者, 通过评分从1~10的视觉类似量表测量, 结果表明伊洛前列素可促进疼痛的缓解: 治疗前(5.6±1.5), 治疗后(2.1±1.3), P = 0.0004[19]。Taşoğlu等的病例报告中首次描述了通常能有效用于神经性疼痛的γ-氨基丁酸(GABA)类似物, 如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作者介绍了一名48岁接受了肝移植手术的男性患者, 该患者出现了双脚剧烈疼痛, 且疼痛程度逐渐增加, 有时甚至累及到膝盖。而给予普瑞巴林150 mg, 每天2次, 显著减轻了他的疼痛[20]。尽管已描述了在使用双膦酸盐(30 mg)后, CIPS症状得到改善, 但目前对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中76.9%(10/13)的肾移植受者通过将CNIs减量或将CNIs更换为同类药物中的另一种药物, 使CIPS症状得到了缓解, 其他缓解症状的方法还包括静脉注射帕米膦酸、使用普瑞巴林以及尼卡地平。而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双磷酸盐、降钙素、氨氯地平或硝苯地平未能明显改善症状。
CIPS是移植受者中发生的一种难治性疼痛综合征, 受累部位广泛, 病程长短不一, 其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CIPS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减少CNIs的剂量和更换免疫抑制剂,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GABA类似物、帕米膦酸钠静脉注射、钙通道阻滞剂和保守疗法等。
-
表 1 20批大黄采集信息表
编号 来源 产地 采集时间 1 唐古特大黄 青海海东 2021年9月 2 唐古特大黄 青海海东 2021年9月 3 唐古特大黄 青海玉树 2021年9月 4 唐古特大黄 青海玉树 2021年9月 5 唐古特大黄 青海玉树 2021年9月 6 药用大黄 四川绵阳 2021年9月 7 药用大黄 四川绵阳 2021年9月 8 药用大黄 四川阿坝州 2021年9月 9 药用大黄 湖北恩施州 2021年9月 10 药用大黄 四川阿坝州 2021年9月 11 药用大黄 湖北恩施州 2021年9月 12 药用大黄 四川阿坝州 2021年9月 13 掌叶大黄 甘肃陇南 2021年9月 14 掌叶大黄 甘肃陇南 2021年9月 15 掌叶大黄 甘肃陇南 2021年9月 16 掌叶大黄 甘肃宕县 2021年9月 17 掌叶大黄 甘肃宕县 2021年9月 18 掌叶大黄 甘肃礼县 2021年9月 19 掌叶大黄 甘肃礼县 2021年9月 20 掌叶大黄 甘肃礼县 2021年9月 表 2 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t/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0.0 10 90 5.0 25 75 45.0 60 40 60.0 70 30 70.0 80 20 90.0 80 20 90.1 10 90 100.1 10 90 表 3 掌叶大黄相似度结果
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对照 S1 1.000 0.969 0.993 0.989 0.980 0.976 0.995 0.986 0.991 S2 0.969 1.000 0.989 0.993 0.993 0.989 0.986 0.993 0.993 S3 0.993 0.989 1.000 0.997 0.993 0.990 0.998 0.998 0.999 S4 0.989 0.993 0.997 1.000 0.997 0.986 0.996 0.996 0.998 S5 0.980 0.993 0.993 0.997 1.000 0.982 0.989 0.994 0.995 S6 0.976 0.989 0.990 0.986 0.982 1.000 0.989 0.993 0.992 S7 0.995 0.986 0.998 0.996 0.989 0.989 1.000 0.996 0.998 S8 0.986 0.993 0.998 0.996 0.994 0.993 0.996 1.000 0.999 对照 0.991 0.993 0.999 0.998 0.995 0.992 0.998 0.999 1.000 表 4 唐古特大黄相似度结果
序号 S1 S2 S3 S4 S5 对照 S1 1.000 0.992 0.987 0.996 0.990 0.996 S2 0.992 1.000 0.992 0.994 0.994 0.997 S3 0.987 0.992 1.000 0.987 0.998 0.996 S4 0.996 0.994 0.987 1.000 0.994 0.997 S5 0.990 0.994 0.998 0.994 1.000 0.998 对照 0.996 0.997 0.996 0.997 0.998 1.000 表 5 药用大黄相似度结果
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对照 S1 1.000 0.984 0.964 0.996 0.978 0.992 0.978 0.996 S2 0.984 1.000 0.912 0.980 0.951 0.994 0.977 0.986 S3 0.964 0.912 1.000 0.975 0.977 0.938 0.941 0.964 S4 0.996 0.980 0.975 1.000 0.987 0.990 0.983 0.998 S5 0.978 0.951 0.977 0.987 1.000 0.976 0.984 0.987 S6 0.992 0.994 0.938 0.990 0.976 1.000 0.990 0.996 S7 0.978 0.977 0.941 0.983 0.984 0.990 1.000 0.991 对照 0.996 0.986 0.964 0.998 0.987 0.996 0.991 1.000 表 6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t/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0~1 70 30 1~12 70→0 30→100 12~14 0 100 表 7 线性参数表
农药 测定方法 线性范围(µg/L) 线性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甲胺磷 LC-MS/MS 5.10~102 Y=5 757.95X-9 518.72 0.999 7 涕灭威亚砜 LC-MS/MS 9.95~199 Y=4 925.37X+2 962.42 0.999 2 久效磷 LC-MS/MS 3.00~60 Y=14 184.41X-13 024.63 0.999 6 涕灭威砜 LC-MS/MS 10.20~202 Y=7 266.57X-25 291.33 0.999 8 3-羟基克百威 LC-MS/MS 5.20~104 Y=3 651.39X-9 142.13 0.998 5 硫环磷 LC-MS/MS 3.10~62 Y=7 354.36X-5 852.39 0.999 7 苯线磷亚砜 LC-MS/MS 2.05~41 Y=655.91X-32.39 0.999 8 磷胺 LC-MS/MS 5.15~103 Y=3 005.51X-5 182.82 0.999 0 涕灭威 LC-MS/MS 10.10~202 Y=11 866.99X-36 969.07 0.999 6 甲磺隆 LC-MS/MS 4.85~97 Y=2 297.70X-1 847.56 0.999 1 苯线磷砜 LC-MS/MS 2.00~40 Y=1 208.50X-552.45 0.997 8 克百威 LC-MS/MS 5.05~101 Y=11 404.76X-20 949.40 0.998 8 氯磺隆 LC-MS/MS 5.05~101 Y=894.56X-339.12 0.999 7 甲拌磷亚砜 LC-MS/MS 2.05~41 Y=10 206.115X-5 030.10 0.999 8 胺苯磺隆 LC-MS/MS 5.00~100 Y=4 500.82X-6 147.15 0.998 6 内吸磷 LC-MS/MS 2.10~42 Y=6 926.58X-4 823.80 0.999 3 特丁硫磷 LC-MS/MS 2.00~40 Y=16 908.79X-7 218.66 0.999 8 甲拌磷砜 LC-MS/MS 1.95~39 Y=451.97X-397.40 0.995 4 水胺硫磷 LC-MS/MS 5.05~101 Y=13 593.18X-18 646.43 0.999 7 苯线磷 LC-MS/MS 2.00~40 Y=3 783.93X-1 458.19 0.999 3 灭线磷 LC-MS/MS 2.05~41 Y=6 444.63X-3 624.02 0.999 5 特丁硫磷砜 LC-MS/MS 2.10~42 Y=947.36X+163.48 0.998 7 氯唑磷 LC-MS/MS 1.00~20 Y=11 742.40X-2 819.51 0.999 6 硫线磷 LC-MS/MS 2.00~40 Y=9 943.19X-7 358.47 0.999 3 甲基异柳磷 LC-MS/MS 2.10~42 Y=20 034.52X-18 536.68 0.999 2 地虫硫磷 LC-MS/MS 2.05~41 Y=581.22X-921.56 0.999 5 蝇毒磷 LC-MS/MS 5.05~101 Y=527.96X-760.59 0.999 8 治螟磷 LC-MS/MS 2.05~41 Y=9 943.19X-7 358.47 0.999 3 甲拌磷 LC-MS/MS 2.05~41 Y=353.64X-30.70 0.999 2 杀虫脒 LC-MS/MS 2.10~42 Y=1.947 933X+0.014 093 0.995 3 α-六六六 GC-MS/MS 4.95~99 Y=4.880 537X-0.007 851 0.998 8 特丁硫磷 GC-MS/MS 2.10~42 Y=9.683 112X-0.016 638 0.996 1 β-六六六 GC-MS/MS 4.90~98 Y=4.061 750X-0.031 009 0.997 1 氟甲腈 GC-MS/MS 2.15~43 Y=2.987 868X+0.007 871 0.998 7 γ-六六六 GC-MS/MS 4.70~94 Y=3.840 197X+0.053 611 0.997 2 δ-六六六 GC-MS/MS 4.75~95 Y=5.344 570X-0.013 935 0.998 1 艾氏剂 GC-MS/MS 4.75~95 Y=1.527 440X+0.001 431 0.998 8 甲基对硫磷 GC-MS/MS 1.90~38 Y=3.734 819X+0.029 243 0.999 5 氟虫腈硫化物 GC-MS/MS 2.00~40 Y=5.988 870X+0.002 575 0.997 3 氟虫腈 GC-MS/MS 2.10~42 Y=3.631 274X-0.019 063 0.998 4 对硫磷 GC-MS/MS 2.00~40 Y=1.428 485X-0.010 180 0.999 6 三氯杀螨醇 GC-MS/MS 5.00~100 Y=9.069 256X-0.030 626 0.998 2 α-硫丹 GC-MS/MS 5.20~104 Y=0.695 002X+0.006 066 0.999 4 氟虫腈砜 GC-MS/MS 1.95~39 Y=2.529 407X-0.031 948 0.994 6 4,4'-滴滴伊 GC-MS/MS 4.70~94 Y=11.689 424X-0.043 865 0.999 0 狄氏剂 GC-MS/MS 5.15~103 Y=1.010 844X-0.010 762 0.999 0 除草醚 GC-MS/MS 5.10~102 Y=1.658 219X-0.009 227 0.997 3 2,4'-滴滴涕 GC-MS/MS 4.90~98 Y=12.444 953X-0.117 27 0.998 4 4,4'-滴滴滴 GC-MS/MS 4.75~95 Y=6.152 856X+0.000 8 0.999 6 β-硫丹 GC-MS/MS 4.90~98 Y=0.629 329X-0.002 075 0.998 3 4,4'-滴滴涕 GC-MS/MS 4.75~95 Y=9.002 096X-0.058 095 0.997 6 硫丹硫酸酯 GC-MS/MS 4.85~97 Y=0.579 655X-0.001 658 0.999 7 表 8 大黄农药残留检测中33种农药回收率实验
农药 平均回收率(%) RSD(%) 农药 平均回收率(%) RSD(%) 甲胺磷 65.9 1.28 蝇毒磷 65.6 7.45 涕灭威亚砜 77.2 1.93 治螟磷 72.9 3.57 久效磷 76.3 2.02 甲拌磷 64.1 2.63 涕灭威砜 75.6 3.98 杀虫脒 100.8 3.65 3-羟基克百威 76.9 4.55 α-六六六 92.3 4.71 硫环磷 73.5 3.09 特丁硫磷 94.0 5.08 苯线磷亚砜 85.1 5.72 β-六六六 95.2 4.83 磷胺 80.2 3.83 氟甲腈 100.9 4.63 涕灭威 73.2 3.03 γ-六六六 100.2 3.84 甲磺隆 94.4 10.26 δ-六六六 92.6 2.21 苯线磷砜 80.7 5.93 艾氏剂 94.4 4.55 克百威 78.1 3.90 甲基对硫磷 99.9 4.53 氯磺隆 96.5 9.18 氟虫腈硫化物 96.6 4.88 甲拌磷亚砜 75.7 4.21 氟虫腈 94.5 4.09 胺苯磺隆 74.2 6.22 对硫磷 92.1 5.10 内吸磷 64.1 4.68 三氯杀螨醇 87.7 2.80 特丁硫磷 74.9 3.43 α-硫丹 95.6 5.37 甲拌磷砜 84.1 2.74 氟虫腈砜 94.7 3.63 水胺硫磷 78.5 4.23 4,4'-滴滴伊 101.2 4.07 苯线磷 69.6 5.98 狄氏剂 99.9 3.66 灭线磷 68.5 4.04 除草醚 94.2 2.33 特丁硫磷砜 80.5 4.76 2,4'-滴滴涕 101.3 4.73 氯唑磷 73.2 4.82 4,4'-滴滴滴 96.9 1.12 硫线磷 62.1 3.13 β-硫丹 94.2 6.55 甲基异柳磷 72.1 4.60 4,4'-滴滴涕 100.9 3.73 地虫硫磷 65.4 6.17 硫丹硫酸酯 97.0 2.57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2020年版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24-25. [2] INOUE M, SUZUKI R, SAKAGUCHI N, et al. Selective induction of cell death in cancer cells by gallic acid[J]. Biol Pharm Bull, 1995, 18(11):1526-1530. doi: 10.1248/bpb.18.1526 [3] WANG J, LIU S, YIN YC, et al. FOXO3-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Bim contributes to rhein-induced cancer cell apoptosis[J]. Apoptosis, 2015, 20(3):399-409. doi: 10.1007/s10495-014-1071-3 [4] 邓廷飞, 梁李广. 大黄抗衰老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7):2. [5] 何剑华, 宋子贤, 黄彬. 大黄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观察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22):18-19. [6] 王曜晖, 魏玉, 张冬, 等. 中药大黄对实验性肥胖大鼠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06):804-805. [7] 程丽丽, 朱南南, 孙志蓉. 大黄产地变迁及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C]. 2014全国生药质量控制技术与资源开发利用交流研讨会, 2014: 115-118. [8] 李莉. 不同道地产区大黄资源现状与药材质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D].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 [9] 毛泽玲, 余伟庆, 焦育强. 大黄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J]. 中国乡村医药, 2023, 30(1):72-74. [10] 孙冬梅, 罗思妮, 魏梅, 等. 不同基原大黄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质量评价研究 [M].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11] 陈斌, 蔡宝昌, 潘扬, 等. 不同产地掌叶大黄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J]. 中草药, 2003, 34(5):457-460. [12] 王宁芳. 青海不同产区大黄的HPLC指纹图谱的对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2):3477-3478. 期刊类型引用(3)
1. 张怡,高中强,孙花丽,秦丽君,张斌,张亮亮,门靖. HPLC-RID法测定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中山梨醇的含量.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23(03): 73-76 . 百度学术
2. 李洪,周汝虹,王东,杨旭亮,何爱梅,曾长洲,伍江明,晏强. 术前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应激反应和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2(18): 3489-3493+3519 . 百度学术
3. 童玲,辛华雯,余爱荣.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钙神经蛋白抑制剂致疼痛综合征的文献分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2(06): 394-39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