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6期

封面 目录
显示方式:
综述
机器学习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丁千雪, 尚圣兰, 余梦辰, 余爱荣
2024, 42(6): 227-230, 24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7
摘要:
他克莫司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因其治疗窗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时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在治疗药物监测过程中,基于机器学习的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预测模型可从大量临床数据中挖掘用药规律,辅助临床决策,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本文围绕机器学习模型概述、机器学习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进展、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建模要点及当前预测模型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食管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马兹芬, 许维恒, 金煜翔, 薛磊
2024, 42(6): 231-23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08
摘要(2639) HTML(712) PDF (877KB)(45)
摘要:
食管癌是一种在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极高的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早期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已是中晚期,预后差。常规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疾病的治疗需求,亟需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些年兴起的新型治疗方法,打破了食管癌的治疗瓶颈,已经成为食管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就目前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主要靶点及其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精准医学在食管癌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物利用研究综述
张元林, 宋凯, 孙蕊, 舒飞, 舒丽芯, 杨樟卫
2024, 42(6): 238-24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10
摘要(1819) HTML(487) PDF (980KB)(47)
摘要:
近年来,医学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基于真实环境分析大规模的诊疗数据并挖掘其中规律,已经成为国内外药械上市评价及监管决策的重要手段。真实世界研究作为药物利用研究领域一种新的药物临床评价方法,为观察性研究在实际疗效或效果方面的评价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作为药物利用研究领域广大学者关注的热门方法学手段,当前真实世界研究关于人群用药特征分析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评估研究方法,还不能很好的生成真实世界证据。该研究旨在综述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物利用研究的研究设计、方法路径、评价指标、混杂因素及偏倚处理等进展,以便为药物利用研究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论著
正极性驻极体联合5-氟尿嘧啶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的协同作用
杨媛媛, 安晓强, 许佳捷, 江键, 梁媛媛
2024, 42(6): 244-24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27
摘要:
  目的  探讨驻极体及5-氟尿嘧啶(5-FU)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5000 V驻极体联合不同浓度5-FU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荧光显微镜及RT- PCR技术研究在静电场作用下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p53等凋亡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①正极性驻极体和不同浓度5-FU联用作用于细胞72 h后,细胞增殖率都有所降低,+5000 V驻极体+160 μg/ml 5-FU组对瘢痕细胞的抑制率达到(0.15±0.051)%。② +5000 V 驻极体组可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 +5000 V 驻极体与 5-FU联用组细胞凋亡数高于 5-FU 单一使用组。③ +5000 V 驻极体作用组,4种凋亡基因 mRNA 的相对表达量都有所增加, +5000 V 驻极体与 5-FU 联合作用组4种标志性基因表达量均较 5-FU 组增大。  结论  正极性驻极体与5-FU联合作用对抑制细胞生长有协同作用。正极性驻极体抑制瘢痕细胞生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来抑制细胞生长。
HPLC-MS/MS测定当归六黄汤中4种不同成分的含量
李丹, 戴贤春, 王芳珍, 陈奕含, 杨萍, 刘继勇
2024, 42(6): 248-252, 26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5007
摘要(1360) HTML(272) PDF (1353KB)(16)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MS/MS的分析方法同时测定当归六黄汤中4种主要成分黄柏碱、巴马汀、毛蕊异黄酮、阿魏酸的含量,为当归六黄汤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借鉴。  方法   基于HPLC-MS/MS的分析方法,质谱检测采用ESI源MRM的正离子数据采集模式。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5 μm, 4.6 mm×250 mm),甲醇和含0.5%的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  结果   黄柏碱的线性范围为2~200 nmol/ml,巴马汀、毛蕊异黄酮、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均为20~2 000 nmol/ml,当归六黄汤7批样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其中,阿魏酸主要存在于黄柏和黄连中;黄柏碱只在黄柏中测到;毛蕊异黄酮在黄芩和黄芪中含量较高;巴马汀在黄柏和黄芪中都能检测到。  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样品的稳定性良好,能够满足中药复方定量分析的要求,可用于当归六黄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
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冯志惠, 邓仪卿, 叶冰, 安培, 张宏, 张海军
2024, 42(6): 253-25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1055
摘要:
  目的  探讨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石油醚提取物孵育乳腺癌细胞不同时间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CCK8法观察对人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毒性。  结果  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孵育BT549和MDA-MB-231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24 h后的IC50分别为45.40 μg/ml和12.23 μg/ml,时间和剂量依赖地抑制乳腺癌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1/S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活性氧;对人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  结论  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升高活性氧,引起线粒体膜电位坍塌,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支持其民间抗乳腺肿瘤的应用。
青藏高原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率分析
史生辉, 石飞, 雷琼, 王亚峰, 吴雪花
2024, 42(6): 260-262, 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4014
摘要:
  目的  研究青藏高原肺结核患者中机会性念珠菌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方法  分析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3 01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收集痰标本,采用VITEK-32-YBC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念珠菌鉴定,并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3 012例肺结核患者中,合并念珠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有283例,占9.40%。其中,念珠菌类型又以白念珠菌为主,占总数的79.86%。  结论  青藏高原地区肺结核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患病率较高。因此,选择抗菌药物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分析,以此来选择最佳、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药物与临床
临床药师参与吉瑞替尼致QTc间期延长的病例分析
崔晓林, 付晓菲, 杜艳红, 刘娟, 朱茜, 刘子祺
2024, 42(6): 263-26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50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吉瑞替尼引起QTc间期延长的病例中的作用,为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监护提供参考。  方法  临床药师及时发现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通过分析患者基础疾病、诊疗过程、治疗用药及其潜在相互作用参与临床诊疗。  结果  临床药师怀疑QTc间期延长很可能是吉瑞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建议立即停用该药,复查心电图。医师采纳此建议,及时停止可疑药品吉瑞替尼药物治疗,3 d后复查心电图,患者QTc数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内。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89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张晶晶, 索丽娜, 郑兆红
2024, 42(6): 267-27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2039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和疗程。  方法  回顾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制定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统计不同治疗结局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结果  共89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62.0±15.6)岁,男性占61.8%,最常见合并症为糖尿病,占53.9%。59例(66.3%)脓液或血培养阳性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51例(57.3%)。经验和目标抗感染治疗中,分别有45例(50.6%)和17例(28.8%)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痊愈抗感染疗程(17.0±7.6) d,临床实际抗感染疗程(21.1±7.3) d。  结论  糖尿病为细菌性肝脓肿的高危因素,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探索适宜抗感染疗程,减少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