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荨麻疹(CU)是外周毛细血管扩张致渗透性增加,皮肤出现的一种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以风团、瘙痒为主,病程均在6周以上。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CU发病原因不明,普遍认为与免疫功能改变有关[2]。西医以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为主[3],但抗组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停药易复发。本研究用中药银连祛风汤治疗CU患者48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HTML
-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组别 症状积分 中医证候积分 DLQI评分 对照组(48例) 治疗前 12.46±4.93 14.11±4.58 21.88±6.79 治疗后 5.16±1.46* 7.49±2.83* 10.18±3.33* 治疗组(48例) 治疗前 12.17±4.81 13.62±4.37 22.31±6.69 治疗后 3.56±1.03*# 4.86±1.23*# 6.25±1.67*# *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治疗前,患者血清IgE、CD4+、CD8+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IgE、CD8+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2。
组别 IgE(pg/ml) CD4+(%) CD8+(%) CD4+/CD8+ 正常组(30例) 32.78±4.67 41.69±6.85 22.07±3.08 1.93±0.52 对照组(48例) 治疗前 110.92±16.23** 29.65±3.79** 27.89±3.21** 1.07±0.28** 治疗后 42.79±6.31**# 35.84±4.05**# 25.43±3.11**# 1.51±0.32**# 治疗组(48例) 治疗前 112.65±15.29** 30.11±3.65** 28.34±3.57** 1.07±0.25** 治疗后 35.15±4.28*#△△ 38.43±5.05*#△△ 23.66±2.78*#△ 1.71±0.41*#△△ *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疗程结束后1个月的月末统计,治疗组有效率91.67%(44/48),对照组有效率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48例) 21 16 10 1 77.08 治疗组(48例) 26 18 4 0 91.67*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治疗组48例患者中有3例分别出现轻微恶心、腹泻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10例分别出现轻微嗜睡、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以上不适症状均未作特殊处理,继续用药,不适症状均在1周内逐渐消失。
组别 嗜睡 头晕、头痛 恶心 腹泻 总发生率(%) 对照组(48例) 5 4 1 0 20.83 治疗组(48例) 0 0 2 1 6.25* *P<0.05,与对照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