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差,很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而罹患CAP。其主要病因是由于病原菌的感染引起患者不适,抗感染治疗是CAP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尤其关键。
以往的观点认为,治疗CAP不能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理学角度解释为:作为繁殖期杀菌剂的β-内酰胺类主要通过干扰细菌增殖活跃期细胞壁的合成来杀伤细菌。然而大环内酯类作为快速抑菌剂,抑制细菌处于静止状态,影响β-内酰胺类的繁殖期杀菌作用,两者的药理作用机制相互矛盾,因此认为联合应用时临床疗效不佳。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两类药物联用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的联用治疗仍存有争议。虽然已有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CAP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但却没有专门针对易感染儿童CAP的相关Meta分析。笔者通过检索PubMed、CNKI和VIP数据库,搜集使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儿童CAP的RCT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儿童联合使用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临床儿童CAP患者选择更好的抗感染方案提供参考。
HTML
-
初检共得到499篇文献,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13篇文献[2-14],其中,中文12篇,英文1篇。13个RCT共包括1 788例患者,其中,单用β-内酰胺类组1 101例,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组687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
纳入文献与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研究项目 例数(单药组/联用组) 年龄 干预措施 疗程(t/d) 结局指标 单用β-内酰胺 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类 朱宏斌2005[2] 39/42 4~14岁 头孢曲松钠针50~80 mg/(kg·d) 头孢曲松50~80 mg/(kg·d)
阿奇霉素5~10 mg/(kg·d)6~9 ① 李秋双2008[3] 39/41 6个月至14岁 头孢曲松钠针80 mg/(kg·d) 头孢曲松钠针80 mg/(kg·d)
阿奇霉素颗粒10 mg/(kg·d)6~9 ①② 罗亚辉2008[4] 46/46 6个月至7岁 头孢曲松钠针50~80 mg/(kg·d) 头孢曲松50~80 mg/(kg·d)
阿奇霉素10 mg/(kg·d)5~7 ①③④ 高永强2008[5] 63/67 3~12岁 头孢曲松钠60~80 mg/(kg·d) 头孢曲松钠60~80 mg/(kg·d)
阿奇霉素10 mg/(kg·d)5~10 ①② 冯光毅2008[6] 45/45 5个月至14岁 头孢噻肟钠50~100 mg/(kg·d) 头孢噻肟50~100 mg/(kg·d)
阿奇霉素10 mg/(kg·d)3~5 ①②③④ 黄芪2011[7] 69/69 3个月至14岁 头孢曲松钠80 mg/(kg·d) 头孢曲松钠80 mg/(kg·d)
阿奇霉素10 mg/(kg·d)5~10 ①② 刘卫东2013[8] 34/34 2~5岁 头孢他啶50~100 mg/(kg·d) 头孢他啶50~100 mg/(kg·d)
阿奇霉素10~15 mg/(kg·d)5~10 ①③④ 陈荣2014[9] 40/40 1~13岁 头孢他啶50~100 mg/(kg·d) 头孢他啶50~100 mg/(kg·d)
阿奇霉素10 mg/(kg·d)7~14 ①④ 范小萍2015[10] 34/34 2~13岁 头孢菌素80 mg/(kg·d) 头孢菌素80 mg/(kg·d)
阿奇霉素8~10 mg/(kg·d)14 ① Ambroggio 2015[11] 570/147 1~18岁 β-内酰胺 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 14 ①② 夏剑萍2016[12] 54/54 6个月至7岁 头孢曲松钠1.0 g/d 头孢曲松钠1.0 g/d
阿奇霉素5~10 mg/(kg·d)5 ①② 齐艳芳2017[13] 34/34 2~13岁 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
阿奇霉素8~10 mg/(kg·d)7 ①②③ 戚海波2018[14] 34/34 未阐述范围 头孢西丁13.3~26.7 mg/kg,
q6或20~40 mg/kg,q8头孢西丁13.3~26.7 mg/kg,q6或
20~40 mg/kg,q8
阿奇霉素干混悬液10 mg/(kg·d)5 ①③④ 注:①表示治愈率;②表示发热消退时间;③表示肺部啰音消失时间;④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 -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表2。
研究项目 随机方法 分配隐藏 盲法 结果数据完整性 选择性报告 其他偏倚 朱宏斌[2]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李秋双[3]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罗亚辉[4]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高永强[5]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冯光毅[6]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黄芪[7]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刘卫东[8]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陈荣[9]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范小萍[10]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Ambroggio[11] 随机分组 不清楚 不清楚 完整 不存在 存在 夏剑萍[12]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齐艳芳[13] 随机分组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戚海波[14] 随机数字法 不清楚 否 完整 不清楚 不清楚 -
13篇文章[2-14]报道了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的有效事件。采用χ2检验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P=0.05,I2=4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不做分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Meta分析显示,β-内酰胺类药物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儿童CAP的有效率高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1, CI=1.07~1.15, P<0.000 01),见图2。
-
5篇文章[4, 6, 8, 13-14]报道了退热至正常体温的时间数据,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儿童退热至正常的时间小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退热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31, CI=−1.58~−1.05, P<0.000 01),见图3。
-
5篇文献[4, 6, 8-9, 14]包括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数据,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5, CI= −2.13~−1.37, P<0.000 01),见图4。
-
7篇文献[3, 5-7, 11-13]报道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8,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无需做分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症状、皮疹,且均为轻度不良反应。试验组共451例,3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共874例,3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两组间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RR = 1.37,95% CI (0.86,2.18),P=0.19 > 0.05]。结果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