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慢性、关节退行性疾病。2017年全球OA患病率为3.754%(3754.02/10万人)[1],而一项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的研究显示,我国仅膝关节症状性OA的患病率已达8.1%[2]。OA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一项关于广州中老年骨关节炎患者的流病学研究显示,40岁以上中老年人膝关节症状性OA患病率为19.0%[3]。
根据《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版)》[2]推荐,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OA患者减缓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最常用的药物。NSAIDs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势明显,但口服非选择性NSAIDs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新型NSAIDs——选择性COX-2抑制剂虽可减小对胃肠道的刺激,但有研究表明其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目前,我国已上市多种NSAIDs,除了口服NSAIDs还包括多种局部外用NSAIDs,使用哪种NSAIDs能对中国中老年OA患者产生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利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NSAIDs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进行间接对比,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
HTML
-
比较不同NSAIDs治疗中国O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
年龄≥40岁,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症状体征诊断确诊为OA的患者。
-
干预措施应为以下几种常用NSAIDs口服或外用剂型中的一种:双氯芬酸、萘普生、布洛芬、洛索洛芬、塞来昔布、美洛昔康、依托考昔、吲哚美辛。对照组或为安慰剂或为以上药物中的一种。
-
主要结局指标: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次要结局指标:①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发生率。
-
①非中、英文文献;②重复发表;③会议摘要;④单臂研究;⑤无主要结局指标;⑥治疗方案为NSAIDs联合其他治疗措施或两种及两种以上NSAIDs联合使用;⑦非目标人群。
-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关于不同NSAIDs治疗中国OA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11月17日。检索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骨关节炎、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英文检索词包括:ostearthritis、diclophenac、celecoxib等。以PubMed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表1。
PubMed检索策略 #1 ostearthritis[tiab] OR osteoarthritis[tiab] OR osteoarthritides[tiab] OR osteoarthrosis[tiab] OR osteoarthroses[tiab] OR knee joint osteoarthritis[tiab] 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tiab] OR knee osteoarthritis[tiab] #2 ibuprofen[tiab] OR ibumetin[tiab] #3 diclophenac[tiab] OR diclofenac[tiab] #4 naproxen[tiab] OR anaprox[tiab] #5 celecoxib[tiab] OR Celebrex[tiab] #6 loxoprofen[tiab] #7 meloxicam[tiab] #8 etoricoxib[tiab] #9 indomethacin[tiab] #10 #2 OR #3 OR #4 OR #5 OR #6 OR #7 OR #8 OR #9 #11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tw] OR clinical study [tw] OR RCT[tw] OR randomized[tw] OR randomly[tw] OR trail*[tw] #12 chinese[tw] OR china[tw] #13 #1 AND #10 AND #11 AND #12 -
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的工作,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通过咨询第三方协作解决。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纳入研究基本特征:题目、作者、年份;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各组的样本数、患者的年龄及性别;③ 干预措施及其用法用量、疗程;④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⑤ 结局指标:总有效率、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的工作,并交叉核对结果。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RCT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
-
利用R3.6.0软件gemtc程序包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首先采用χ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如各研究间异质性不大(P>0.1,I2<50%),可直接进行网状Meta分析;否则应先分析异质性来源,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后,再行网状Meta分析或只行描述性分析。采用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随机效用模型,初始设置4条马尔科夫链进行模拟,迭代次数设置为50 000次,前5 000次用于退火,以消除初始值的影响。若网状关系图有成环部分,则使用节点分析法检验成环治疗方案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当P值>0.05时,认为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结果一致,采用一致性模型(consistency model,CM)进行网状Meta分析,否则采用不一致性模型(inconsistency model,IM)。模型收敛程度通过潜在尺度减少因子(potential scale reduction factors,PSRF)进行诊断,PSRF 值趋近于1则表明模型收敛满意。连续性变量采用平均值为效应指标,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各效应值均给出点估计值和95%置信区间(95%CI)。并通过概率排序图以反映不同治疗方案成为最佳治疗方案的概率次序。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分析
-
初检共获得文献5 084篇,最终共纳入28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共涉及3 487例患者,12种干预措施,包括口服NSAIDs双氯芬酸、萘普生、布洛芬、洛索洛芬、塞来昔布、美洛昔康、依托考昔、吲哚美辛,以及局部外用NSAIDs双氯芬酸乳胶剂、双氯芬酸贴片、洛索洛芬凝胶膏、吲哚美辛擦剂。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2,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图2,总有效率发表偏倚漏斗图见图3。
研究项目 例数(T1/T2) 年龄(岁)(T1/T2) 性别(男/女) 干预措施 疗程(周) 结局指标 T1 T2 T1 T2 梁战妹[4]2020 50/50 70.8 ±4.2/70.1 ±4.2 24/26 22/28 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4 ②③ 朱丽丹[5]2020 46/46 62.5±6.3/62.4±6.2 23/23 24/22 依托考昔 塞来昔布 16 ①③ 李海棠[6]2020 50/46 58~79 18/32 22/24 双氯芬酸乳胶剂 双氯芬酸 4 ②③ 姜霁哲[7]2020 30/30 63.63±6.97/63.21±6.85 12/18 13/17 依托考昔 塞来昔布 - ①② 赵雪玲[8]2019 110/110 57.96±4.26/58.73±4.36 33/77 32/78 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3 ③ 徐笑笑[9]2019 40/40 62.31±1.20/62.59±1.20 29/11 30/10 依托考昔 塞来昔布 12 ②③ 江志勇[10]2019 50/50 62.59±1.20 53/47 洛索洛芬 双氯芬酸 12 ①② 王海波[11]2017 250/250 58.3±7.0/58.0±7.1 124/126 123/127 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3 ② 艾天峰[12]2017 80/80 56.18±2.25/56.12±2.43 44/36 46/34 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6 ①②③ 倪华伟[13]2016 30/30 57.5± 6.8 28/32 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12 ① Mu[14]2016 81/83 57.3±9.6/56.9±9.0 19/62 16/67 洛索洛芬凝胶膏 洛索洛芬 4 ②③ 吴系美[15]2015 60/60 53.1±5.4/51.3±5.6 29/31 27/33 依托考昔 塞来昔布 6 ①③ 陈泽富[16]2015 84/46 52.7±2.1/48.5±2.4 46/38 33/13 依托考昔 塞来昔布 16 ①②③ 陈春毅[17]2015 50/50 52.0±12.2/52.1±12.1 31/19 29/21 依托考昔 美洛昔康 3 ② 杨玉鹏[18]2014 56/56 58.4±4.7 62/50 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12 ①② 吴善栋[19]2013 60/60 52.2±6.5/51.7±6.2 25/35 26/34 依托考昔 塞来昔布 12 ②③ 孙磊[20]2013 42/41 52.9±5.3/53.3±4.9 18/24 20/21 塞来昔布 布洛芬 4 ③③ 李当科[21]2013 60/60 48.2±5.2/45.9±6.1 34/26 33/27 洛索洛芬 布洛芬 4 ④ 陈伟听[22]2013 61/61 51±9/51±8 32/90 依托考昔 美洛昔康 12 ③③ 康永华[23]2012 80/80 59.12±8.75/59.86±8.21 44/36 42/38 依托考昔 塞来昔布 12 ④ 黄凯伟[24]2009 75/75 55.6±7.21/54.81±7.97 32/43 37/38 塞来昔布 布洛芬 4 ①②③ 宋淑菊[25]2016 27/27 60.11±8.73/60.85±10.17 5/22 4/23 双氯芬酸贴片 双氯芬酸乳胶剂 2 ②③ 鱼云霞[26]2005 58/58 57±9/56±10 10/48 11/47 双氯芬酸乳胶剂 双氯芬酸 1 ③③ 杨素平[27]2004 60/60 55±8/54±9 10/50 12/48 美洛昔康 萘普生 4 ②③ 施冶青[28]2004 20/20 54.4±10.2/50.52±12.35 4/16 5/15 洛索洛芬 布洛芬 4 ⑤③ 施文[29]2004 30/30/30 59.3±15.1/58.4±13.1/64.3±15.6 59/61 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布洛芬 12 ③③ 刘孟兴[30]2004 60/60 52±8/49±8 50/10 48/12 双氯芬酸 吲哚美辛 4 ③③ 丁长海[31]1996 54/44 54.33±9.52/54.02±8.69 14/40 17/29 双氯芬酸乳胶剂 吲哚美辛擦剂 2 ②③ 注:①: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②:总有效率;③: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不同干预措施比较的网状关系图见图4,其中A部分对应末次随访VAS评分这一结局指标,B、C分别对应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网状关系图中线段越粗,表明两种干预措施之间的直接比较研究越多。
-
如图4所示,总有效率网状关系图中有3个闭合环形成,不良反应发生率网状关系图中有两个闭合环形成。因此,采用节点分析法进行不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成环部分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一致性要求,因此使用一致性模型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
共纳入9个RCT,包含98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口服双氯芬酸和口服布洛芬相比,口服依托考昔的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口服塞来昔布评分同样低于口服双氯芬酸,但与口服依托考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各干预方案两两比较结果见图5。对5种干预措施排序可知,口服依托考昔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最低的概率最大(88.55%),其次为口服塞来昔布(70.74%)。各位次概率排序情况见图6。
-
共纳入22个RCT,包含2715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双氯芬酸钠贴片与双氯芬酸钠乳胶剂外,口服依托考昔与其他9种干预措施相比总有效率更高, 另外口服塞来昔布总有效率高于口服双氯芬酸、口服布洛芬与口服吲哚美辛,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干预方案两两比较结果见图7。对12种干预措施排序可知,口服依托考昔总有效率排第1位的概率最大(92.49%),口服吲哚美辛总有效率排第12位的概率最大(73.25%)。各位次概率排序情况见图8。
-
共纳入22个RCT,包含2 55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吲哚美辛擦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安全性较差,而其余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无显著性差异。各干预方案两两比较结果见图9。对12种干预措施排序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第1概率最大的干预措施为吲哚美辛擦剂(65.34%),排名12概率最大的干预措施为双氯芬酸钠贴片(59.10%),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贴片安全性最好。各位次概率排序情况见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