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骨脂是豆科补骨脂属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呈扁椭圆形,主要产地包括西双版纳、四川等地,印度、缅甸也有分布。其性味苦、辛、温,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温脾止泻等功效[1],外用可消风祛斑,民间常用于治疗白癜风[2]。补骨脂还是经典方剂四神丸、二神丸等的主要组成。目前从补骨脂中分离出化合物为香豆素类、黄酮类及单萜酚类三大类[1- 2]。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是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哮喘、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3]。近年来,中药用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已被证实长期使用会引起严重肝损伤。本文主要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药理作用和肝毒性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淋巴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多药耐药等多个作用环节抑制乳腺癌、肺癌、胃癌等肿瘤细胞。DNA聚合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DNA复制、转录及重组,是癌症化疗药物的重要靶点,而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对DNA聚合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普遍认为,雌激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芳香化酶(AR)作为一种限速酶在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它在卵巢、胎盘、乳腺组织中高水平表达,特别是在肿瘤部位和周围的区域高表达。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以抑制AR活性从而减少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5]。此外,体外抗增殖实验表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对于人肝癌细胞HepG2、Hep3B、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结肠癌细胞HT-29均有抗增殖作用,IC50分别为11.32±0.69 μmol/L、3.02±0.53 μmol/L、55.94±4.9 μmol/L、39.7±2.3 μmol/L[6-7]。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见表1。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模型 文献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促进缺氧诱导因子-la(HIF-1a)的降解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KB癌细胞(HeLa细胞衍生物)
HOS人骨肉瘤细胞[8] 抗淋巴管生成 抑制TR-LE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样管形成 TR-LE细胞 [9]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通过激活ATM/ATR-CHK2/CHK1信号通路,诱导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SCLC细胞株(H1688) [10] 通p38-MAPK介导的p21Waf1/cip1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G2/M期 NSCLS细胞系(A549、H23、HCC827) [11] 抑制IL-6和STAT3通路 Hep3B细胞 [6]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剂量相关性上调Fas、FasL、caspase-8和 caspase-3表达 SCLC细胞株(H1688) [10] 上调促凋亡基因p53、caspase-3、caspase -8和caspase -9表达 MCF-7细胞 [12] 激活PPARγ,ROS水平升高 NSCLC细胞系(A549) [13] 激活细胞凋亡相关p53、Bcl2、BAX信号通路 DMH+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癌模型 [14] 逆转多药耐药 下调MDR1和ABCG2基因表达,减少药物外排 胃癌耐药细胞系(EPG85.257RDB)
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MX)[15]
[16]免疫作用 诱导γδT细胞增殖 胃癌细胞(SGCA99) [17] 注:SCLC: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DMH:二甲肼;DSS:葡聚糖硫酸钠 -
木瓜蛋白酶(PLpro)是冠状病毒成熟和复制环节不可或缺的蛋白酶。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通过结合PLpro上关键氨基酸残基抑制冠状病毒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复制、逃避宿主先天免疫反应,可能成为治疗冠状病毒的候选药物[18]。Yoon等[19]发现,在vero细胞中,天然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和人工合成的外消旋体均有良好的抗MERS-COV活性,IC50为6.6 μmol/L。此外,Zhao等[20]通过一种新型神经氨酸酶固定化毛细管微反应器发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具有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和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 ATCC 12228)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21]。在浓度为10 μg/ml,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圈(8 mm),但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eta lactamase positive S. aureus)无抑制作用[22]。Cui等[23]研究也发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在浓度为32 μg/ml时对MRSA(OM481、OM584)仍无抑制活性,这提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能对耐药性菌不敏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种,作为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控制多个靶基因的表达。PPAR共有α、β/δ和γ三种亚型。PPAR γ是脂肪细胞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在糖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通过激活PPAR γ,调节糖代谢[24]。同时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作为一种天然的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激活剂,通过调节PPAR等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了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药物肝毒性,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脂质代谢[25]。与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和贝特类调血脂药物合用,可以放大胰岛素增敏作用,降低肝毒性并在不影响食物摄入量的条件下减轻药物引起的体质量增加,这种联合用药可以作为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物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26]。天然的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是R/S构型的混合物,通过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得到R、S两种对映体,并且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PPAR γ激动剂活性[27]。Du等[28]还对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活性必需结构。
-
神经炎症会导致并加速成人及儿童的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内的稳态紊乱,比如铁的积累通过增强小胶质细胞的促炎活性、改变线粒体功能和诱导活性氧的产生而促进疾病进展,这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证实[29]。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抑制BV-2小胶质细胞中脂多糖(LPS)诱导的NO、TNF-α、IL-6生成,对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HT-22小鼠海马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作为退行性神经疾病的潜在药物[30]。
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β-淀粉样堆积有关,称为“淀粉样蛋白联级假说”,即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β-分泌酶等切割产生β-淀粉样蛋白(Aβ),Aβ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同时诱发下级事件,如蛋白Tau过度磷酸化、氧化应激,进而导致细胞损伤及神经递质缺失[31]。有研究表明,膳食中添加补骨脂果实中提取的总异戊二烯基黄酮可有效预防与年龄相关的AD小鼠的认知缺陷,其中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和补骨脂乙素通过抑制Aβ聚集减少神经损伤[32]。杨柳等[33]研究表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减少由于氧化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害,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减少白细胞聚集引起炎症反应,能有效抑制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此外,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能够抑制Aβ纤维化,高浓度下使Aβ42生成大的“非途径”聚集体,显著降低Aβ42诱导的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药物直接结合Aβ淀粉样变区,诱导Aβ构象变化,抑制“通路”聚集有关[34]。BACE-1是导致Aβ聚集的关键酶,体外研究证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能抑制杆状病毒中BACE-1的表达,IC50为3.8±0.2 μmol/L [35]。
P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在SNpc神经元中,多巴胺水平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和神经元胞质内包涵体“路易小体”的产生。单胺氧化酶-B(MAO-B)是调节多巴胺重要代谢酶,有临床试验证明,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作为早期PD的单一治疗和晚期PD左旋多巴的辅助治疗都是有效的[36]。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竞争抑制人单胺氧化酶-B,分子对接结果显示7位C上的甲氧基在特异性抑制中起到关键作用,可用于PD的治疗[37]。
-
植物雌激素的化学结构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类似,可以结合雌激素受体,影响特定基因表达[38]。雌激素经典的核受体分为ER-α和ER-β两类,ER-α主要促进细胞增殖而ER-β使细胞凋亡。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对ER-α有微弱的抑制作用,IC50为1.11×10−4 mol/L,而对ER-β没有抑制活性[3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指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稳态改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有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可用于改善围绝经期的女性骨质疏松,减少PMOP患者的雌激素用量,提高生活质量[40]。这提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作为一种植物雌激素,可用于治疗ER异常表达引起的骨质疏松。
-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沉着病,与黑素细胞合成过量黑素蓄积于皮肤有关,机体内雌激素参与黑素形成,可影响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中限速酶酪氨酸酶(TYR)活性,从而影响黑素合成,导致色素沉着。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能够下调人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中TYR、TRP-1、TRP-2的mRNA表达,进而抑制黑素形成[41]。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通过第二信使激活ERK、JNK信号通路,而减少相关mRNA的表达,抑制TYR活性,减少细胞中黑素含量,用于治疗色素沉着[42]。
-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各种生化功能。IL-6的失调在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发挥病理作用。STAT-3被发现是IL-6激活的急性期反应因子(APRF)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共同参与炎症反应[43]。在Hep3B细胞中,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抑制IL-6诱导的STAT3依赖的启动子活性并且抑制其磷酸化,已知STAT3通过两个单体之间的SH2结构域磷酸化相互作用形成同型二聚体是功能激活的关键[6]。Matsuda等[44]发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在26 μmol/L 浓度下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中NO的生成,这些发现提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药物。
-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有免疫调节活性,在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体内,可增强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的初次和二次体液免疫,轻微降低SRBC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45]。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与气道高反应性、可变气流阻塞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现有患哮喘患者的数量为3亿,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4亿[46]。研究发现,哮喘与2型辅助T细胞(Th2)的免疫反应有关,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4、IL-5、IL-9、IL-13和IL-33,这些细胞因子驱动嗜酸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浸润[47]。因此,阻断Th2细胞因子已成为治疗哮喘的新策略。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能显著抑制细胞因子IL-4、IL-5、IL-13的产生,阻断卵清蛋白致敏的动物哮喘模型中的炎症反应[47]。锌指转录因子GATA-3不仅是Th2细胞分化的主调控因子控制相关白介素的表达,还是过敏性炎症的关键转录因子,因此它成为一个对抗炎症的抑制靶点[48]。最近研究发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通过降低GATA-3 mRNA的稳定性,选择性抑制GATA-3的表达[47]。然而,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水溶性极低(<30 ng/ml),限制了其临床应用。Wang等[49]制备了一种装载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纳米颗粒(PEG5000-PLGA NPs),这些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好,并对有炎症的肺组织表现出特异性的靶向能力,在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中表现出非常好的抗哮喘治疗效果。
-
羧酸酯酶(CEs)是α/β水解酶折叠酶的一个保守的多基因家族,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多种组织中。CEs负责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水解,包括脂肪酸酯、环境毒素和含酯药物等,是哺乳动物重要的Ⅰ相代谢酶[50]。人体内CEs主要分为两类,人羧酸酯酶1(hCE1)和人羧酸酯酶2(hCE2)。hCE1主要在肝脏中表达,参与肝内物质代谢如药物的生物转化、调节脂质代谢、参与体内胆固醇的转运代谢等。研究表明,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竞争性抑制hCE1活性[51],减少了心血管药物氯吡格雷水解,提高氯吡格雷的疗效,这提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作为辅助药物,降低治疗药物副作用[52]。hCE2主要在胃肠道和肿瘤组织中表达,在肝脏中表达相对较低,因此对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以及酯类抗癌药物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Li等[53]发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是hCE2的天然抑制剂,通过非竞争性抑制hCE2活性,IC50为4.31 μmol/L,在缓解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副作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研究发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通过抑制人单核细胞中IL-1诱导的组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缓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54]。陈瑞战等[55]通过二苯基三硝基苯肼法发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活性较弱。补骨脂提取物(PCE)主要通过NO/cGMP通路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发挥血管舒张作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可能与PCE中的补骨脂酚产生协同作用,增强PCE的血管平滑肌放松作用[56]。此外,Dong等[57]报道,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未来可能成为代替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药物,通过抑制Akt/mTOR/SPEBP通路抑制FDFT1的转录及翻译,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因子角鲨烯合成酶,进而抑制胆固醇合成。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epatotoxicity of bavachinin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4031
- Received Date: 2022-04-08
- Rev Recd Date: 2022-08-23
- Publish Date: 2023-08-25
-
Key words:
- bavachinin /
-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
- anti-tumor /
- anti-virus /
- anti-diabetes /
- neuroprotective /
- anti-inflammatory /
- liver toxicity
Abstract: Bavachinin is a dihydroflavone isolated from dried ripe fruits of Psoralea corylifolia L., which has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tumor, anti-virus, anti-diabetes, anti-inflammatory and neuroprotective, and good potential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rn about the safety of P. corylifolia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the bavachinin has been found to be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causing liver injury. In this paper,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epatotoxicity of bavachinin in the recent 20 year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Citation: | ZHOU Rongrui, WEI Yanping, CHEN Wei, DING Qianqian, WANG Jinxin, ZU Xianpeng.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epatotoxicity of bavachinin[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3, 41(8): 465-47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4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