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寒地区战斗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对战斗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人员极易冻伤,易患皮肤病、感冒和雪盲等病症,伤病员救治和后送任务重,后勤保障任务艰巨复杂[1]。因此,高原高寒环境对驻训的野战卫生装备的运输、机动、使用有特殊的要求[2]。药材保障是影响救治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此极端的环境对官兵野外训练和作战的药品保障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甲硝唑是一种抗厌氧菌和抗滴虫药,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治疗破伤风常与破伤风抗毒素(TAT)联用[3]。作为一种抗菌药物,在战争条件下是不可或缺的。它主要的剂型为片剂和注射液,而注射液在严寒环境下容易冻结,应模拟药品在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温度条件进行热循环考察以评价药品的稳定性[4]。本研究从药材保障实际需求出发,对模拟严寒环境下的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可为同类药品暴露在极端严寒环境下的储存和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质控图是指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设计的图,是实验室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5]。质控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检测过程的状态,对于检测实验室宏观的、长期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质控图对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保证药物质量检验的可控。
-
LC-20A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分析软件为LabSolutions;AUW/220D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BPS-50CH恒温恒湿箱、DZG-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公司);HHS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博迅公司);BCD-247e型美的冰箱。
-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批号:719082601;规格:100 ml含甲硝唑0.5 g、氯化钠0.8 g;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国药试剂公司);甲硝唑对照品(批号:100191-201804;含量100%;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
将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放置于−20 ℃冰箱冷冻后,分别在室温,40 ℃恒温,60 ℃水浴条件下解冻,具体条件如表1所示,其中基于运输条件考虑模拟环境的样品在每次冻融循环后分别取样,基于使用条件考虑模拟环境的样品分别在第3、6、9、12、15、18次冻融循环后取样测定[6]。
表 1 样品冻融条件
模拟环境 冷冻条件 解冻条件 循环次数 基于运输条件 −20 ℃冷冻2 d 40 ℃恒温解冻2 d 3次 基于使用条件 −20 ℃冷冻1 d 室温解冻至完全 18次 60 ℃水浴解冻至完全 -
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V/V);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10 μl。
-
将甲硝唑对照品置于105 ℃下干燥2 h,取10 mg精密称定,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并定容,即得浓度为1.0 mg/ml的甲硝唑对照品溶液。
-
精密移取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 ml置于10 ml量瓶,用流动相稀释并定容,即为供试品溶液。
-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按“2.2”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对应位置出现相对应的色谱峰,空白溶剂无干扰,方法专属性良好。
-
将“2.3”项下制备的对照品溶液依次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010、0.050、0.125、0.250、0.500、1.000 mg/ml的系列溶液,作为线性工作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浓度由低到高依次进样,以甲硝唑对照品的浓度(X,mg/ml)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Y=31387979 X+0.1903,r=1.000,结果表明,甲硝唑在0.010~1.00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取甲硝唑对照品溶液适量(0.25 mg/ml),按“2.2”项下色谱条件在1 d以内连续进样6次,以及连续3 d分别进样,根据所得峰面积分别考察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结果显示,日内精密度RSD为0.24%;日间精密度RSD为1.06%,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
精密量取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样品6份,各0.5 ml,按“2.4”项下方法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按“2.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结果显示每100 ml注射液中甲硝唑的平均含量为0.504 g,RSD为1.26%,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0、3、6、9、12、18、24 h后,分别按“2.2”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考察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显示RSD为0.0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
-
取已知含量的甲硝唑样品0.2 ml(含甲硝唑0.1 mg)共9份,每3份为1组,按低、中、高3个水平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相当于样品中含量的80%、100%、120%),按“2.2”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结果显示甲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3%,RSD为1.17%(n=9)。
-
取不同冻融条件下的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按“2.4”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以外标法分别计算各样品中甲硝唑的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 2 各阶段样品中甲硝唑的含量测定结果(按标示量计/%)
冻融条件 冻融循环周期 0 1 2 3 6 9 12 15 18 室温解冻 100.8 − − 101.68 101.20 100.92 96.92 96.16 95.84 60 ℃水浴解冻 − − 100.84 98.88 100.84 101.04 100.84 101.36 40 ℃恒温解冻 99.80 99.16 100.40 − − − − − 注:“−”表示无测定值。 -
收集室温保存下连续9 d的供试品含量测定数据(按标示量计),结果依次为 103.02、103.13、101.84、101.27、99.29、100.69、101.65、101.84、99.39、99.79、100.82、100.06、99.39、99.77、101.82、101.29、98.84、99.03。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均值(X)=100.72,标准偏差(σ)=1.35,X+2σ=103.42 ,X−2σ=98.02,X+3σ=104.77,X−3σ=96.67。
-
以测定次序为横坐标,测定结果为纵坐标,X(均值)为中心线,(X±2σ)为上下警告限,(X±3σ)为上下行动限,绘制控制图,并将每次测定质控样品的结果按测定次序标注在控制图上,如图2所示。各数据点均在上下行动限内,也未出现常规控制图判异准则里规定的8种情形,不存在异常的趋势[7]。因此,该图可用于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日常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
质控图绘制完成后,对不同冻融条件下的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每测定一个条件的样品时,同时测定质控样品(正常条件储存),用于判断检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每3个冻融循环后的分别测定样品含量,18次循环后共测定6次,将各条件下的数据标于控制图中,如图3所示。质控样品均在上下警告线内,且波动较小,说明检测过程的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控制中,样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室温下解冻的样品在第4次测定(12次冻融循环)开始位于下警告线外,第5次测定(15次冻融循环)后位于下行动线外,说明室温解冻条件下12次冻融循环后的检测已属于失控状态,应查明原因;60 ℃水浴解冻的样品所有测试数据均在上下警告线内,表明甲硝唑的含量处于可控状态。
-
新药研究过程中在设计药品的稳定性考察实验方案时,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影响因素试验来选定药品的包装与储存条件,但经常会忽略一些特殊的药品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可能给产品的质量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FDA的稳定性指导原则中提出对于易发生物相分离、黏度减小、沉淀或聚集的药品需通过热循环实验来验证其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8]。对于可能暴露于冰点以下的药品,热循环实验应包括3次循环,每次循环应在−20~−10 ℃冷冻2 d,然后在40 ℃加速条件下考察2 d。因此,本项目采取−20 ℃冷冻2 d,40 ℃加热2 d,循环3次来考察甲硝唑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常规的战备液体药品,在高原寒区保障使用过程中,冻结无法避免,在不影响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快速解冻是影响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室温、60 ℃水浴解冻以及冻融次数对质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0 ℃水浴解冻的样品含量虽然出现了波动,但始终在上、下警告线之内,并且其pH值和有关物质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表明该条件下的反复冻融对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小。相比之下,室温解冻的样品在12次冻融后出现了针状结晶,其原因可能是室温解冻使得样品缓慢到达并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而导致结晶的形成。在15次冻融后出现含量低于质控图下行动线的现象,并且我们将出现针状结晶的样品通过反复振荡,待结晶消失后再进行测定,其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依旧低于下警告线),说明室温解冻对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有更大的影响。
本研究以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为例对液体药品的冻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冻融条件会影响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在严寒地区使用时应当尽量减少其冻融次数,避免室温解冻。本研究可为液体药物的冻融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并为优化严寒地区的药材保障提供数据支持。
Freeze/thaw st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chart analysis of metronidazol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
摘要:
目的 考察极端严寒环境及不同冻融条件对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模拟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冻结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条件使其融化。采用HPLC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分别考察室温和60 ℃水浴解冻及冻融次数对甲硝唑含量的影响,并对变化情况作质控图分析。 结果 甲硝唑在0.01~1.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101.38%(RSD=0.94%),符合方法学要求。样品在−20 ℃冷冻,60 ℃水浴解冻18次,稳定性良好;室温解冻时,容易形成针状结晶,含量降低。 结论 在极端严寒环境下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会受冻融条件的影响,使用时应当尽量减少其冻融次数,避免室温解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reezing thawing condit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metronidazol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in extreme cold environment. Methods The freezing process of metronidazol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in extremely cold environment was simulated and appropriate conditions were given to melt. The effects of room temperature, 60 ℃ water bath thawing and freeze-thaw times on the content of metronidazole were investigated by HPLC, and the changes were analyzed by quality control chart.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metronidazole was 0.01~1.00 mg/ml and the relationship was acceptable, r=1.000,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1.03% (RSD=1.17%),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methodology. The samples were frozen at −20 ℃ and thawed in 60 ℃ water bath for 18 times with good stability. However, when thawed at room temperature, acicular crystals formed and the content decreased. Conclusion In extreme cold environment, the stability of metronidazol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uld be affected by freezing and thawing conditions. Therefore, in the use of Metronid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should be minimized, and try to avoid thaw at room temperature. -
麝香接骨胶囊由赤芍、续断、没药(炒)、红花、当归、骨碎补(烫)、血竭、川芎、儿茶、桂枝、乳香(炙)、自然铜(煅)、苏木和人工麝香等共22味药材组成,具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1]。现行标准年久未修订,已无法全面真实判断产品质量优劣。且目前文献中,均没有对麝香接骨胶囊的质量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估[2-5]。
本研究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选取对指标性成分有明确含量要求的(赤芍、川芎、当归、红花、骨碎补、儿茶)6味药材[6]中7种成分,采用HPLC,开展麝香接骨胶囊特征图谱的系统研究,并测定含量,为麝香接骨胶囊的质量标准提高提供科学的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METTLER TOLEDO PL303电子天平;SartoriuS Q-Stat电子天平。
1.2 试药
对照品:儿茶素(110877-202005,95.1%)、表儿茶素(110878-201703,99.7%,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12小时后使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111637-201810,93.1%)、芍药苷(110736-202145)、阿魏酸(110773-201313,99.6%,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12小时后使用)、柚皮苷(110722-202116,93.5%)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藁本内酯(2254739,97.8%)购自上海安谱璀世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甲醇、磷酸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样品:麝香接骨胶囊,企业A至O(批号依次为:105210504、20210807、211205、20211201、210301、20210801、20211001、20210701、20210901、211201、20210806、211001、2105001、20211002、20210502)来源于2022年国家评价性抽验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资生堂SPOLAR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甲醇,流动相B: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20 min,A相10%→20%;20~29 min,A相20%→25%;29~30 min,A相25%→26%;30~35 min,A相26%→26%;35~50 min,A相26%→35%;50~75 min,A相35%→60%;75~105 min,A相60%→9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5 nm,进样体积:10 µl;柱温:30 ℃。
2.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儿茶素、表儿茶素、芍药苷、柚皮苷、藁本内酯、阿魏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452、1.245、1.306、1.166、0.145、0.288、0.038 m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内容物约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磷酸-甲醇溶液25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30分钟(功率250 W,频率40 kHz),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磷酸-甲醇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量依“2.3”项下方法分别配制缺上述六味药材的溶液,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2.5 特征图谱的建立
2.5.1 特征图谱方法学考察
2.5.1.1 精密度
取企业O(
20210502 )内容物2 g,按“2.3”项下条件配制供1份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计算主要色谱峰与参比峰表儿茶素(表儿茶素质量控制标准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高且稳定性良好,选择其为参照物)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2%,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2.5.1.2 重复性
取企业O(
20210502 )内容物2 g,按“2.3”项下条件配制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2%。2.5.1.3 稳定性
取企业O(
20210502 )内容物2 g,按“2.3”项下条件配制供试品溶液1份,分别于0、6、8、12、24 h连续进样6次。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2%,说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2.5.2 特征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2.5.2.1 专属性
7种指标性成分混合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及供试品溶液色谱图见图1。
2.5.2.2 特征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取15家企业麝香接骨胶囊,制备供试品溶液,记录色谱图,进行相似度分析,15家企业S1~S15的HPLC特征图谱及对照指纹图谱R,见图2。结果显示,15家企业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93~0.992之间,结果见表1。
表 1 相似度评价结果样品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对照指纹图谱 S1 1.000 0.779 0.894 0.921 0.807 0.850 0.832 0.852 0.921 0.837 0.885 0.731 0.736 0.893 0.886 0.893 S2 0.779 1.000 0.882 0.930 0.985 0.910 0.902 0.967 0.930 0.966 0.918 0.941 0.970 0.909 0.857 0.960 S3 0.894 0.882 1.000 0.963 0.847 0.956 0.959 0.870 0.984 0.895 0.995 0.825 0.833 0.991 0.998 0.964 S4 0.921 0.930 0.963 1.000 0.930 0.945 0.928 0.930 0.986 0.955 0.973 0.862 0.878 0.974 0.953 0.982 S5 0.807 0.985 0.847 0.930 1.000 0.899 0.879 0.980 0.916 0.982 0.889 0.950 0.961 0.889 0.818 0.953 S6 0.850 0.910 0.956 0.945 0.899 1.000 0.996 0.923 0.972 0.954 0.975 0.925 0.887 0.982 0.945 0.978 S7 0.832 0.902 0.959 0.928 0.879 0.996 1.000 0.911 0.967 0.933 0.976 0.917 0.888 0.979 0.949 0.971 S8 0.852 0.967 0.870 0.930 0.980 0.923 0.911 1.000 0.940 0.966 0.908 0.944 0.966 0.906 0.842 0.965 S9 0.921 0.930 0.984 0.986 0.916 0.972 0.967 0.94 1.000 0.946 0.993 0.881 0.894 0.991 0.974 0.992 S10 0.837 0.966 0.895 0.955 0.982 0.954 0.933 0.966 0.946 1.000 0.931 0.965 0.939 0.939 0.873 0.977 S11 0.885 0.918 0.995 0.973 0.889 0.975 0.976 0.908 0.993 0.931 1.000 0.875 0.880 0.998 0.989 0.984 S12 0.731 0.941 0.825 0.862 0.950 0.925 0.917 0.944 0.881 0.965 0.875 1.000 0.957 0.883 0.798 0.931 S13 0.736 0.970 0.833 0.878 0.961 0.887 0.888 0.966 0.894 0.939 0.880 0.957 1.000 0.872 0.805 0.932 S14 0.893 0.909 0.991 0.974 0.889 0.982 0.979 0.906 0.991 0.939 0.998 0.883 0.872 1.000 0.986 0.984 S15 0.886 0.857 0.998 0.953 0.818 0.945 0.949 0.842 0.974 0.873 0.989 0.798 0.805 0.986 1.000 0.949 对照指纹图谱 0.893 0.960 0.964 0.982 0.953 0.978 0.971 0.965 0.992 0.977 0.984 0.931 0.932 0.984 0.949 1 2.6 含量测定
2.6.1 线性关系
将“2.2”项下的混合对照品分别稀释0、3、6、12、24倍,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析。以各成分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X),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表2。
表 2 各成分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组分 线性方程 r 线性范围
(mg/ml)儿茶素 Y=3 090 363.74 X+ 8960.24 0.999 9 0.051 9~1.245 表儿茶素 Y=2 858 399.91 X+28 094.09 0.999 8 0.054 4~1.306 羟基红花黄色素A Y=8 489 620.24 X+9 092.68 0.999 9 0.018 8~0.452 芍药苷 Y=411 248.67 X–2 288.42 0.999 8 0.048 5~1.166 阿魏酸 Y=11 055 569.64 X+1 995.86 0.999 9 0.001 6~0.038 柚皮苷 Y=7 105 084.83 X–4 843.44 0.999 8 0.006 0~0.145 藁本内酯 Y=1 658 740.93 X–3 266.64 0.999 9 0.012 2~0.288 2.6.2 精密度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结果各成分峰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3 稳定性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6、8、12、24 h进样分析。结果各主成分峰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2%,说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6.4 重复性
取企业O(
20210502 )内容物2 g,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6份,测定其含量。结果:儿茶素、表儿茶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藁本内酯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3、3.76、0.94、7.49、0.17、0.10、1.96 mg/g,RSD 分别为1.9%、1.3%、2.0%、1.8%、2.5%、1.8%、2.2%,表明方法重复性较好。2.6.5 加标回收率
精密称定企业O(
20210502 )内容物1 g,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2ml,平行制备6份,进样分析,分别计算各成分的回收率。结果:儿茶素、表儿茶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藁本内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99.8%、98.8%、95.4%、94.8%、98.6%、97.5%,RSD 分别为1.9%、1.8%、1.7%、2.5%、2.1%、1.9%、1.3%,表明方法准确度较好。2.6.6 样品含量测定
取样品(S1~S15),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各2份,进样分析,测定其含量。结果见表3。
表 3 15批麝香接骨胶囊中7种成分含量测定结果(mg/g,n=2)编号 儿茶素 表儿茶素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芍药苷 阿魏酸 柚皮苷 藁本内酯 S1 6.96 2.66 0.43 2.05 0.28 0.10 2.59 S2 2.13 4.70 0.97 4.10 0.16 0.20 2.78 S3 6.59 3.13 0.57 5.53 0.27 0.14 2.13 S4 7.24 5.14 0.95 7.04 0.20 0.23 2.15 S5 1.98 4.53 1.03 5.81 0.11 0.19 2.50 S6 6.00 3.58 1.12 6.14 0.29 0.14 2.14 S7 5.94 3.57 1.24 5.08 0.10 0.09 2.12 S8 2.02 4.54 1.31 2.98 0.29 0.21 3.01 S9 6.22 4.64 1.25 3.62 0.28 0.19 2.18 S10 2.39 3.10 1.23 2.62 0.15 0.20 1.78 S11 5.73 3.22 0.49 5.45 0.18 0.10 2.06 S12 2.63 4.25 1.91 5.49 0.17 0.25 2.87 S13 1.09 2.76 0.54 1.26 0.10 0.07 2.08 S14 7.02 4.85 1.36 7.05 0.29 0.18 2.15 S15 3.63 3.76 0.94 7.49 0.17 0.10 1.96 3. 讨论
3.1 提取方式的选择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加热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实验中藁本内酯、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稳定,对热敏感,故采用超声提取法作为提取方式。
3.2 提取时间的选择
以麝香接骨胶囊(企业O,批号:
20210502 )作为考察对象。分别考察了供试品超声20、30、40、60 min后的提取结果。结果显示,30 min后峰面积不再增加,最终选择超声30 min作为提取方法。3.3 检测波长的选择
采用 DAD 检测器对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发现在 245 nm 波长下图谱的信息量较多、各峰吸收强度高,故最终选择 245 nm 作为检测波长。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麝香接骨胶囊的特征图谱,并测定7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从特征图谱相似度情况分析,15家生产企业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93~0.992之间。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重现性、稳定性,但各厂家之间7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大,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厂家使用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厂家严格控制药材质量,以保证成品的安全、有效、稳定。本研究所建的特征图谱及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麝香接骨胶囊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表 1 样品冻融条件
模拟环境 冷冻条件 解冻条件 循环次数 基于运输条件 −20 ℃冷冻2 d 40 ℃恒温解冻2 d 3次 基于使用条件 −20 ℃冷冻1 d 室温解冻至完全 18次 60 ℃水浴解冻至完全 表 2 各阶段样品中甲硝唑的含量测定结果(按标示量计/%)
冻融条件 冻融循环周期 0 1 2 3 6 9 12 15 18 室温解冻 100.8 − − 101.68 101.20 100.92 96.92 96.16 95.84 60 ℃水浴解冻 − − 100.84 98.88 100.84 101.04 100.84 101.36 40 ℃恒温解冻 99.80 99.16 100.40 − − − − − 注:“−”表示无测定值。 -
[1] 熊武一, 周家法. 军事大辞海·下册[M],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00: 2535. [2] 骆文敏, 王艳, 申丽. 高原寒区、戈壁沙漠环境下野战卫生装备配置特点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57):206-207.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20年版[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253-254. [4] SHEA M L, DEBELL R M, BONDI K R, et al. Drug exposed to extreme cold: the military perspective[R]. Defense Technical Information Center, 1981. [5]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化学分析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指南—质控图的应用[S]. CNAS-GL027: 2018. [6] RAYFIELD W J, KANDULA S, KHAN H, et al. Impact of freeze/thaw process on drug substance storage of therapeutics[J]. J Pharm Sci,2017,106(8):1944-1951. doi: 10.1016/j.xphs.2017.03.019 [7] 孙佳玲, 周迪. 统计学在药品检验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23):166-167. [8]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BER) Guidance for Industry Q1A Stability Testing New Drug Substances Products[S]. Rockville: 2001: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