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安奈德属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1]。目前临床上主要有注射液和乳膏两种剂型,其中曲安奈德注射液用于治疗关节及结缔组织方面的炎症,曲安奈德乳膏用于治疗皮肤炎症,二者效果均显著,但副作用大,不可长期和大面积使用[2]。曲安奈德喷雾溶液作为一种新剂型,由于其活性成分浓度低,副作用小,如果再具有适度的透皮性能,则可进一步降低其在治疗皮肤病时的副作用,实现可长期和大面积使用的优势。因此,改善曲安奈德喷雾溶液的透皮功能对该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药物中添加氮酮类化合物、多元醇类、表面活性剂等渗透促进剂是改善药物透皮功能的主要方法[3]。试验选取对皮肤温和的多元醇类中的乙醇和丙二醇两个渗透促进剂,考察单用与联用时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透皮性能的影响,为曲安奈德喷雾溶液的透皮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
1260 Infinity II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智能透皮扩散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规格:供给池容积4.8 ml、接收池容积8 ml、内径1.7 cm,外径2.7 cm);KQ-25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PB303-M型梅特勒-托利多电子天平。
-
曲安奈德0.015%喷雾溶液(自制);曲安奈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00055-201804);8%硫化钠溶液;纯化水(屈臣氏);0.9%氯化钠溶液;色谱级甲醇;色谱级乙腈。雄性健康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 kg,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 (鲁) 2020004,购自于济南西岭角养殖繁育中心]。
-
称取不同量的乙醇溶解曲安奈德,添加不同含量的丙二醇,以水定容,即得曲安奈德喷雾溶液。
-
将健康的体质量为2 kg雄性新西兰白兔处死后立即取腹部皮肤,用配制好的8%硫化钠溶液进行浸泡,至兔毛透明时立即用棉签褪去兔毛,用配制好的0.9%氯化钠溶液清洗褪毛后的兔皮,待硫化钠气味消失后开始剥离兔皮的皮下黏膜组织和脂肪,随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待无白色浑浊时用0.9%氯化钠溶液再次清洗,最后将清洗好的兔皮浸泡至0.9%氯化钠溶液中,放置4 ℃冰箱冷藏保存,并在1周内使用。
-
采用的透皮试验条件分别为有效渗透面积:2.27 cm2;温度:(32 ± 1) ℃;供给液体积:4.6 ml;接收液体积:8 ml。体外透皮试验方法为将处理好的兔皮固定于Franz透皮扩散池的两池之间,角质层朝上,注入超声排尽气泡后的曲安奈德喷雾溶液,用封口膜将供给池顶部密封,分别于2、6、10、16、18、20、22和24 h时吸取接收液2 ml,每次取样后在接收池中补加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含10%乙醇的生理盐水。在接收池中所取2 ml样品,用0.45 μm的聚醚砜微孔滤膜进行过滤,取续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
精密称取曲安奈德对照品15.00 mg,置于100 ml的量瓶内,先用60 ml的甲醇将曲安奈德对照品溶解,再用纯化水定容至刻度线,得曲安奈德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2 ml曲安奈德对照品储备液,置于10 ml量瓶内,加60%甲醇至刻度线进行稀释,即得曲安奈德对照品溶液(30 μg/ml)。
-
色谱柱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进样量:20 μl。
-
分别精密吸取20 μl空白接收液、曲安奈德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所得的色谱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曲安奈德供试品溶液主峰与对照品溶液的出峰时间相同,且空白接收液无干扰,说明所用的方法专属性良好。
-
精密量取45 μg/ml的曲安奈德对照品溶液适量,按照“2.5.1”项下方法连续检测6次,所得曲安奈德峰面积的RSD为0.9%,说明所用液相色谱仪的精密度良好,适用于曲安奈德的含量检测。
-
将曲安奈德对照品储备液用含10%乙醇的生理盐水逐级稀释,配制成45、35、18、9、6、0.9和0.06 μg/ml系列浓度的线性溶液,摇匀后经0.45 µm滤膜过滤,精密吸取20 μl续滤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上系列浓度溶液分别进行2次检测,检测结果以主峰浓度(C)为横坐标,以主峰峰面积(A)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0.06~45 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得回归方程为A=44.003C+0.1663 (r=1.0000)。
-
按照“2.3”项方法分别制备同一浓度的供试液6份,按照“2.5.1”项下方法进行检测,所得曲安奈德含量的RSD为1.80%,说明所用含量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
在含10%乙醇的生理盐水中添加适量曲安奈德对照品储备液,配制成高、中、低浓度即18、9、0.9 μg/ml的曲安奈德供试品溶液,各浓度平行制备3份并进行测定,所得的平均回收率为102.02%,RSD为3.07%,说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良好。
-
精密量取曲安奈德喷雾溶液剂自制样品适量,用含10%乙醇的生理盐水分别配制成高、中、低(18 μg/ml、9 μg/ml和0.9 μg/ml)浓度的供试品溶液,摇匀,在室温下放置,于0、3、6、9、12、15、18、21和24 h时精密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所得放置24 h后的高中低浓度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61%、0.61%和0.29%,符合规定(RSD≤2%),说明高中低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常温放置24 h后,样品稳定。
-
各时间点所取的接收液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按照“2.5.1”项下方法进行检测,并计算单位面积累计透皮吸收量(Q)。
$$ Q = m_{n} /S = v C^{i}_{n} /S =(VC_{n}+V \Sigma C_{n-1}) /S $$ 式中mn为接收池中曲安奈德的质量,S为扩散池的有效渗透面积,Cin为第n次样品的校正质量浓度,v为接收池中接收液的体积,Cn为第n次样品的实测质量浓度,V为各时间点的取样量。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累计透皮吸收量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即为透皮吸收速率(Js)。
-
为改善曲安奈德喷雾溶液的透皮性能,又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性,选取乙醇用量5%、10%和15%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计算透皮吸收速率(Js),结果见表1,表明当乙醇用量超过10%时,Js增加不显著,故当乙醇和丙二醇合用时,乙醇用量选择10%和15%。
表 1 乙醇、丙二醇单用和联用时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 (
$\bar x $ ±s , n=12 )渗透促透剂 质量分数(%) 回归方程 r Js (μg/cm2·h) 乙醇 5 Y=1.7509 X−6.5211 0.9990 1.7509 10 Y=3.010 9 X−8.521 0 0.9993 3.0109 15 Y=3.021 3 X−7.562 0 0.9991 3.0213 丙二醇 15 Y=3.838 9 X−3.415 0 0.9992 1.8389 20 Y=3.753 9 X−5.412 0 0.9996 3.7539 25 Y=3.751 1 X−6.232 3 0.9992 3.7511 乙醇+丙二醇 10+20 Y=5.709 0 X−7.424 0 0.9990 5.7090* 10+25 Y=5.886 4 X−9.948 1 0.9974 5.8864* 15+20 Y=5.652 0 X−11.610 0 0.9970 5.6520* 15+25 Y=5.689 1 X−6.190 2 0.9992 5.6991* *P<0.05,乙醇和丙二醇联用时与单用时比较 -
基于丙二醇需要添加超过10%的浓度才能发挥促透作用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曲安奈德喷雾溶液的特点,即需要保证药物渗透至皮肤但不过多的进入体循环,分别配制含丙二醇15%、20%和25%的曲安奈德喷雾溶液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见表1,表明当丙二醇用量超过20%时,Js增加不显著,故当乙醇和丙二醇合用时,丙二醇用量选择20%和25%。
-
分别配制含乙醇10%和15%联合20%和25%丙二醇的曲安奈德喷雾溶液,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结果见表1。用SPSS 21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组间的透皮吸收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乙醇和丙二醇联用时的透皮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单用时的透皮吸收速率(P<0.05)。
-
体外透皮试验是经皮给药制剂处方筛选的重要手段,而接受介质的选择是体外透皮试验条件中的重点,其不仅需要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处方因素,还需要在满足漏槽条件的同时不改变皮肤性质[4]。对于水溶性药物而言,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是常用的接受介质,而对于水溶性不好或脂溶性药物而言,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不能满足药物的漏槽条件,需要在其中加入乙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5-6]。试验中曲安奈德极微溶于水,试验前期发现生理盐水作为接受介质无法满足漏槽条件,而在生理盐水中添加10%乙醇作为接收介质,既满足漏槽条件,同时不影响皮肤渗透功能,故选择含10%乙醇的生理盐水作为曲安奈德喷雾溶液体外透皮试验的接收介质。
曲安奈德喷雾溶液属于经皮给药制剂,可避免发生药物的肝肠首过效应及全身毒副作用,但由于皮肤角质层对经皮给药制剂渗透进入皮肤造成一定的阻碍,影响药物发挥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在经皮给药制剂中添加合适的渗透促进剂[7]。经皮给药制剂中常用的渗透促进剂种类多样,例如氮酮、萜烯类物质及多元醇,其中乙醇主要通过促进药物溶解和改变皮肤性能发挥促渗作用,丙二醇通过增加皮肤角质层中药物的溶解度发挥促渗作用[8-10]。Kiramat 等[11]发现丙二醇可显著改善口腔速溶膜剂的透皮功能。以上研究表明,药物制剂中加入乙醇或丙二醇,可增加药物的透皮功能。但众多研究发现,单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时的效果不如联用时,联用会产生促渗协同效果,使得药物的透皮功能达到最佳化[12-13]。基于此,本实验选择多元醇类中的乙醇和丙二醇作为渗透促进剂,并考察了乙醇和丙二醇单用和联用时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透皮功能的影响,以获得乙醇和丙二醇单用或联用时的最佳配比,使得药物的透皮功能达到最佳化。结果显示,乙醇和丙二醇联用时的透皮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单用时的透皮吸收速率(P<0.05),且乙醇和丙二醇联用时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的促透作用顺序为10%乙醇+25%丙二醇>10%乙醇+20%丙二醇>15%乙醇+25%丙二醇>15%乙醇+20%丙二醇,该结果可能是因为丙二醇使得乙醇更易于进入皮肤发挥作用,二者产生了协同促渗作用[14]。本研究为如何增加曲安奈德喷雾溶液及该类药物制剂的透皮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后续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其透皮效果和透皮机制。
Effects of ethanol and propylene glyco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on the transdermal properties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spray solution
-
摘要:
目的 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进行体外透皮试验,考察乙醇和丙二醇单用与联用时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体外透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新西兰白兔腹部皮肤,用Franz扩散池法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曲安奈德含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组间的透皮吸收速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乙醇和丙二醇联用时的透皮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单用时的透皮吸收速率(P<0.05),且乙醇和丙二醇联用时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的促透作用顺序为10%乙醇+25%丙二醇>10%乙醇+20%丙二醇>15%乙醇+25%丙二醇>15%乙醇+20%丙二醇。 结论 10%乙醇和25%丙二醇联用时可使曲安奈德喷雾溶液的透皮功能达到最佳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duct in vitro transdermal test o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spray solu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thanol and propylene glyco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on the in vitro transdermal fun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spray solution. Methods Rabbit abdominal skin was selected, and the in vitro penetration test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spray solution was carried out by Franz diffusion cell method, and the content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was determined by HPLC. The rate of transdermal absorption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ransdermal absorption rate of the combined use of ethanol and propylene glyc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use (P<0.05), and the order of promoting the penetra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spray solution when ethanol and propylene glycol were combined by 10% ethanol + 25% propylene glycol >10% ethanol + 20% propylene glycol >15% ethanol + 25% propylene glycol >15% ethanol + 20% propylene glycol.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10% ethanol and 25% propylene glycol could optimize the transdermal fun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spray solution. -
Key words:
-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spray /
- in vitro transdermal test /
- franz diffusion cell /
- HPLC
-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失衡,继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1]。脓毒症是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是全球范围内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2]。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脓毒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3-4],并以每年1.5%~13%的速率增长[5]。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肆虐,研究发现病毒性脓毒症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这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脓毒症的认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们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优势和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7]。中医没有对应脓毒症的概念,因此,根据不同的症状将脓毒症归为中医的温病、温毒和伤寒证型。本文针对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两大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中医病因病机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学者对脓毒症的病机有不同的看法。刘清泉教授[8]认为脓毒症是因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盛而突发,这与《黄帝内经》[9]所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思想不谋而合,当正气充盈的存在于体内时,病邪就难以侵袭机体,这也体现了正气对于机体的重要性。脓毒症病因分为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10]。外来之毒包括外感六淫之邪;内生之毒指痰、热、瘀、毒等病理产物。外邪入侵加上内生毒邪积滞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致使络脉瘀滞,气血无法滋养脏腑则引起脏腑虚损、阳脱阴竭[11]。另一种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的理论是王今达教授的三证三法理论[12],即毒热证与清热解毒法;瘀血证与活血化瘀法;急性虚证与扶正固本法。可以简单概述为毒邪入侵致使正邪争锋、正气亏损、毒邪阻塞于内、络脉受损、瘀血阻滞,最终致使正气亏虚不足以战胜邪气。临床上因正气是否充盈可以形成不同的转归,即正气尤盛者,见正邪交锋致使热毒炽盛;正气虚损至极,可见阴阳逆乱、厥脱之证。
2. 中医治法
2.1 清热解毒法
脓毒症在中医又称作热病、温病,由于热邪、温邪、火邪三者性质类似但又有所差异,可以概括为火为热之源、热为火之性、温为热之微。热邪的产生大致可以分为阳气过度亢盛致使与阴精失衡转为热邪,痰浊、瘀血等久郁化火,或为情志所伤过极化火,或阴虚阳亢致虚热内生[13]。不管是何原因产生的热邪,最终为了维持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都应选择合适的清热药物。黄连解毒汤主要治疗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包括大热烦躁、热病吐血、神昏错语等症状。杨李旺等[14]发现黄连解毒汤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并显著降低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从而减轻肝脏损伤、提升脓毒症小鼠存活率。有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经大柴胡汤治疗后,机体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含量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大幅下降,机体加速恢复[15]。清瘟败毒饮主要治疗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临床上常表现为身大热、口渴欲饮、性情狂躁、头痛等症状。而凉膈散主要治疗上中二焦积热,临床上常表现为面热头昏、谵语狂妄症状。清瘟败毒饮合凉膈散加减通腑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从而增强临床疗效[16]。犀角地黄汤也是清热解毒的方剂,适用于由热毒炽盛于血分所致病证。病人热扰心神,身热谵语,热伤血络则致出血,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治以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梁志奇等[17]发现脓毒症患者经犀角地黄汤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降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因此,在脓毒症的过度炎症反应期,合理应用清热解毒中药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释放,降低炎症反应,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2.2 通里攻下法
腑气不通时脏腑应以通为顺,而造成腑气不通的因素包括燥屎、瘀血等有形之邪,还包括气滞、湿热等无形之邪阻塞肠道脏腑[18],从而出现发热、多汗、咳嗽痰黄、气促气喘、脘腹灼热疼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脾胃已经受到了损伤。脾胃是保障机体能抵御外邪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当脾胃功能受损时肠道蠕动减缓,肠道内的细菌随着肠道的微环境改变传至其他脏器[19],引发机体的过度炎症最终导致脓毒症,这也与中医理论有胃气生,无胃气死相印证[20]。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功效,是泻下药的代表类药物。有研究发现大黄能够有效调节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促使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提高临床疗效[21]。而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可以通过抗氧化VDR/Nrf2/HO-1途径改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22]。研究发现大黄提取物干预后的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释放和肾组织细胞凋亡减少,急性肾损伤得到改善[23]。大承气汤为寒下的重要方剂,方中大黄作为君药具有泄热通便,荡涤胃肠的功效,主治阳明腑实之证。陈敏等人[24]发现大承气汤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损伤,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此外谭鑫等人[25]发现大承气汤联合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徐洁如等[26]发现运用大黄附子汤,可以有效改善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症状,且效果显著。因此,通里攻下法可以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时发挥较好的效果,达到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功能障碍、改善病情的目的。
2.3 活血化瘀法
有学者认为脓毒症的发生始终与瘀血有密切关系[27]。中医认为血为气之帅,气为血之母,这句话可以概括气与血的关系,一是指气存在于血液之中而行血,二是指气的化生以血为物质基础,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存在于血液之中[28]。正气不足导致运行血液无力,血行不畅最终导致瘀血。另一方面外来毒邪侵袭机体时,会阻滞气机,气机阻滞血流不畅则形成瘀血。现代中医治疗脓毒症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血必净注射液,在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将其列为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推荐治疗药物。血必净注射液在血府逐瘀汤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包括五种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溃散毒邪等功效。既往研究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及其组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有效改善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障碍,提高生存率[29]。Wang等 [30]发现血必净注射液中的红花黄色素A、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无水黄色素B均可以抑制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的水平,并抑制佛波酯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释放,从而对内毒素血症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Wang等[31]发现血必净注射液中的芍药苷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以通过抑制IL-6及IL-1β的产生来调节脓毒症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改善脓毒性休克。研究显示超过50%的脓毒症患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其预后与血小板的减少程度密切相关。李兵等[32]发现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缓解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出现。牡丹皮是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Mei等[33]发现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丹皮酚可以通过上调miR-339-5p表达来减轻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IKK-β介导的炎症,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脓毒症小鼠肾脏并提高存活率。因此,活血化瘀法不仅可以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脓毒症病死率。根据脓毒症不同时期的辩证分型,笔者认为在脓毒症早期毒热内盛阶段可以加入凉血化瘀的中药,瘀象明显时,加入强效的赤芍、桃仁等化瘀解毒,出现正气亏虚致瘀时加入当归、生地等养血活血[34]。
2.4 扶正固本法
传统医学视正气为机体的防护壁垒,正气的充盈水平直接决定了机体在感受外邪时是否会发病。正气强盛时,即使感受了外邪,机体中的正气也能驱邪外出,这正是《黄帝内经》[10]中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然而,当正气虚损恰逢感染邪气,机体会变得无力抗邪,毒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阻塞气机,致使气机逆乱,机体气血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发展为脓毒症。脓毒症本质上属于本虚标实证,运用扶正固本的方法有助于抵御外邪,预防病情发展,调和阴阳。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是扶正固本的代表方剂。有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缓解脓毒症小鼠的脾脏功能损伤和免疫抑制[35]。另一项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还可以抑制炎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过量表达,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氧合,减轻脓毒症大鼠肺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36]。此外有研究发现生脉注射液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高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存活率[37]。作为名贵补气药材的人参,其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可以降低脓毒症小鼠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38-39]。脓毒症属于本虚标实证,正气虚于一时而无力抗击外邪,因此,在脓毒症各阶段适时的使用扶正固本药物有助于恢复机体的正气,调和阴阳,改善机体状态,利于康复。
3. 讨论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涵盖了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免疫抑制等多方面,最终导致机体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与此相符,中医药研究发现,脓毒症的病因病机与毒、热、瘀、虚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根据脓毒症证型的不同,病机的着眼点也有所差别。临床上中医药疗法治疗脓毒症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扶正固本四种策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脓毒症患者个体差异大、证型复杂,不同专家对脓毒症的认识尚存在分歧,脓毒症的中医诊治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与此同时,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样、有效成分含量存在不确定性,中药治疗脓毒症难以实现标准化。我们有必要对脓毒症的辨证论治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形成统一治疗标准,利用现代技术明确中药抗脓毒症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为中医药疗法广泛用于抗脓毒症奠定工作基础。
-
表 1 乙醇、丙二醇单用和联用时对曲安奈德喷雾溶液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 (
$\bar x $ ±s , n=12 )渗透促透剂 质量分数(%) 回归方程 r Js (μg/cm2·h) 乙醇 5 Y=1.7509 X−6.5211 0.9990 1.7509 10 Y=3.010 9 X−8.521 0 0.9993 3.0109 15 Y=3.021 3 X−7.562 0 0.9991 3.0213 丙二醇 15 Y=3.838 9 X−3.415 0 0.9992 1.8389 20 Y=3.753 9 X−5.412 0 0.9996 3.7539 25 Y=3.751 1 X−6.232 3 0.9992 3.7511 乙醇+丙二醇 10+20 Y=5.709 0 X−7.424 0 0.9990 5.7090* 10+25 Y=5.886 4 X−9.948 1 0.9974 5.8864* 15+20 Y=5.652 0 X−11.610 0 0.9970 5.6520* 15+25 Y=5.689 1 X−6.190 2 0.9992 5.6991* *P<0.05,乙醇和丙二醇联用时与单用时比较 -
[1] NOOR F, WASEEM A, TARAR S A, et al. Frequency of destructive hip disease post intra-articular corticosteroid hip injection [J]. Pakistan J Med Health Sci, 2022, 16 (3): 344-344. doi: 10.53350/pjmhs22163344 [2] THOMAS ODK, CURRY ODJ. Longstanding crystalline retinopathy secondary to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injection [J]. Optometr Clin Pract, 2022, 4 (1): 5. doi: 10.37685/10.37685/uiwlibraries.2575-7717.4.1.1026 [3] JHA H, SAHU A, ARORA R. Anti-neoplastic transdermal patches: a novel approach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using nanocarriers in cancer therapy [J]. J Adv Res, 2022, 13(5): 1-16. [4] 邵鹏, 郑金琪, 潘芳芳, 等. 外用半固体制剂的体外释放试验和等效性评价 [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 38(20): 2481-2487. [5] TIFFNER K I, KANFER I, AUGUSTIN T, et al.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qualify and validate the essential parameters of an in vitro release test (IVRT) method for acyclovir cream, 5% [J]. Int J Pharm, 2018, 535 (1/2) : 217-227. [6] 李璐, 周建明, 杨一帆, 等. 复方南星止痛膏活性成分在不同接收介质中的透皮扩散行为比较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24 (3) : 1-7. [7] 董王明, 江昌照, 叶金翠, 等. 经皮给药制剂促透方法研究进展 [J]. 中国新药杂志, 2020, 29 (18) : 2089-2097. [8] KOVACIK A, KOPECNA M, VAVROVA K. Permeation enhancers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J]. Expert Opin Drug Deliv, 2020, 17 (2) : 145-155. doi: 10.1080/17425247.2020.1713087 [9] HAQUE T, TALUKDER M M U. Chemical enhancer: a simplistic way to modulate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stratum corneum [J]. Adv Pharm Bull, 2018, 8 (2) : 169-179. doi: 10.15171/apb.2018.021 [10] LUO Z, LIU C, QUAN P, et al. Effect of chemical penetration enhancer-adhesive interaction on drug release from transdermal patch: mechanism study based on FT-IR spectroscopy, 13C NMR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 [J]. AAPS Pharm Sci Tech, 2021, 22 (5) : 198. doi: 10.1208/s12249-021-02055-1 [11] Kiramat Ali Shah, 高彬彬, 李洁琼, 等. 丙二醇对利扎曲普坦普鲁兰多糖/麦芽糖糊精口腔速溶膜剂制剂学性质的影响 [J]. 当代化工, 2020, 49 (11) : 2379-2382. [12] LI Z H, LI Y Y, HOU M, et al. Topically applied hypericin exhibits skin penetrability on nude mice [J]. Lasers Med Sci, 2018, 33 (6) : 1279-1286. doi: 10.1007/s10103-018-2479-8 [13] CHEN H L, CAI C C, MA J Y, et al. Effect of the dispersion states of azone in hydroalcoholic gels on its transdermal permeation enhancement efficacy [J]. J Pharm Sci, 2018, 107 (7): 1879-1885. doi: 10.1016/j.xphs.2018.02.020 [14] 贺梦媛, 丛竹凤, 张兵, 等. 近年醇质体制备工艺及制剂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1, 52 (11) : 1409-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