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叶财发 蔡跃辉 曾棋平 曹毅祥 陈锦珊

雷忠卫, 杜揭, 孙宏艺, 顾秦五风, 李柏, 杨延龙.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用药规律的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3): 281-285.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4099
引用本文: 叶财发, 蔡跃辉, 曾棋平, 曹毅祥, 陈锦珊.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LEI Zhongwei, DU Jie, SUN Hongyi, GU Qinwufeng, LI Bai, YANG Yanlong. Study on the ru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 based on data mining[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3): 281-285.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4099
Citation: YE Caifa, CAI Yuehui, ZENG Qiping, CAO Yixiang, CHEN Jinshan.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nents in the 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mixtur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基金项目: 医院青年苗圃课题(16Y024);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专项校管课题(NO.XB201708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叶财发,初级药师,研究方向:制剂研发与质量控制,Email:273796753@qq.com

    通讯作者: 陈锦珊,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cjs1223@souhu.com
  • 中图分类号: R917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nents in the 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mixture

  •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首乌藤合剂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多糖组分。  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经苯酚-硫酸法处理后,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总多糖含量;另外,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后,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多糖水解产物,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依利特krosmasil-C 18色谱柱 (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以乙腈-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18:82)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进样量:20 μl。分析4批次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中的单糖组分。  结果  D-无水葡萄糖质量浓度在21~105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07X + 0.010 5,r = 0.998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5±1.57)% (n=6);4 批样品测得的总多糖平均含量为14.24、21.09、17.85、18.17 mg/ml;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6个单糖组成,各个单糖峰面积比约为9.10:0.26:1.00:3.02:4.14:2.12。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 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大量研究提示,中药在创面修复的治疗和护理上有很好的效果。现代研究也发现,外用中药能酸化、营养创面,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创面的修复过程包括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1]。炎症期主要表现为充血、渗出和白细胞浸润。增殖期包括血管生成以及细胞的增殖迁移。重塑期出现胶原蛋白的合成和降解,这与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有关[2]。中医外科治疗创面根据不同的病程时期分别应用“消” “托” “补”三法。本文研究了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对创面修复不同时期的用药机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信息中得出需要的用药规律从而为科学组方提供理论依据。我们收集文献,建立数据库,总结了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推动中药促进创面修复的组方研究奠定基础。

    收集近1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组方,以及中医外科相关医书,如《外科心法要诀》 《疮疡经验全书》所载药方,得到有效方剂75首,药物203味,建立数据库[3]。录入包括方名、组成、药类、药性、归经、频数、频率、功效在内的信息[4]。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记载的中药正名为标准。

    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5],采用SPSS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药物类别、药性、归经、频数、频率、功效的统计,并做出描述性分析。运用该软件的Hierarchical聚类算法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7软件进行建模,运用Apriori算法对核心药物做关联规则分析,最低条件支持度为8,最小规则置信度为60,最大前项数为2,获取可能的药对和药组,并根据支持度和置信度进行筛选[6-7]

    纳入分析的中药方剂75首,中药二〇三味,药物出现频数总计558次。使用频率最高为29.33%,最低为1.33%。将方剂中单味药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十六味中药归纳为本研究的核心中药,其频数、频率分析见表1

    表  1  核心中药的频数和频率结果
    序号药物频数(次)频率(%)
    1乳香2229.33
    2甘草2026.67
    3当归1824.00
    4白芷1520.00
    5黄柏1418.67
    6没药1418.67
    7大黄1317.33
    8血竭1317.33
    9冰片1114.67
    10麻油1114.67
    11赤芍1013.33
    12金银花912.00
    13轻粉912.00
    14朱砂912.00
    15白矾810.67
    16木鳖子810.6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分类标准,将75首方剂中的203种中药分为26类。药类选用频率最高为清热药(22.8%),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5.4%),再次为补虚药(12.0%),成为中医药治疗创面修复的基本配伍药类,而拔毒化腐生肌药(5.7%)和解表药(5.7%)是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的配伍药类,祛风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等药类在治疗中也有一定的选用频率。方剂中药类选用频数、频率分析,见表2

    表  2  药类频数和频率结果
    药物类别味数频数(次)频率(%)累计频率(%)
    清热药4012722.822.8
    活血化瘀药208615.438.2
    补虚药1776712.050.2
    拔毒化腐生肌药11325.755.9
    解表药15325.761.6
    祛风湿药14254.566.1
    攻毒杀虫止痒药8244.370.4
    开窍药6223.974.4
    理气药12183.277.6
    利水渗湿药11183.280.8
    安神药6162.983.7
    泻下药2152.786.4
    收涩药6142.588.9
    化痰止咳平喘药7122.291.0
    止血药810.892.8
    补气药171.394.1
    活血止痛药261.195.2
    燥湿药161.196.2
    平肝熄风药550.997.1
    祛风药150.998.0
    温里药450.998.9
    攻下药220.499.3
    消食药220.499.6
    化湿药110.299.8
    治燥药110.21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分类标准,将203种中药进行药味、药性的频数、频率统计分析:①药味以苦、辛、甘为主,累计频率高达85.63%;②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5.13%。其选方剂中的药味以及药性的频数、频率分析,分别见表3表4

    表  3  药味频数和频率结果
    药味味数频数(次)频率(%)累计频率(%)
    9527231.2631.26
    9026029.8961.15
    7321324.4885.63
    29647.3692.99
    11323.6896.67
    12252.8799.54
    340.4610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4  药性频数和频率结果
    药性味数频数(次)频率(%)累计频率(%)
    7522542.1342.13
    7118334.2776.40
    3710018.7395.13
    8132.4397.57
    8132.4310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分类标准,将203种中药进行药物归经的频数、频率统计分析,依次为肝经、心经、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累计频率86.34%。方剂中的药物归经频数、频率分析,见表5

    表  5  归经频数和频率结果
    归经味数频数频率(%)累计频率(%)
    10330320.2920.29
    6627018.0838.38
    7525116.8155.19
    7218712.5367.72
    6318012.0679.77
    大肠34986.5686.34
    40855.6992.03
    膀胱25533.5595.58
    7241.6197.19
    心包3221.4798.66
    小肠2120.8099.46
    三焦380.5410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采用SPSS statistics22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合相关中药理论分析后得出4组聚类结果[8]。这4类分别为聚一类:乳香、没药;聚二类:白芷、木鳖子、芍药、金银花、黄柏、大黄;聚三类:朱砂、白矾、血竭、轻粉、麻油、冰片;聚四类:甘草,当归。使用平均联接(组间)的谱系图重新标度的距离聚类组合,见图1

    图  1  聚类分析树状图

    得出15条使用率最高药对与药组。当归和甘草,乳香规则标识最多,为15;没药和乳香实例最多,为22;没药和乳香支持度最高,为29.33%;乳香和没药、乳香和没药及血竭置信度最高,为100.00%;乳香和没药、没药和乳香规则支持度百分比最高,为18.67%;药对配伍规则分析结果,见表6。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见图2

    表  6  关联规则分析
    后项前项规则标识实例支持度
    百分比
    (%)
    置信度
    百分比
    (%)
    规则支持度
    百分比
    (%)
    乳香没药41418.67100.0018.67
    乳香没药,血竭1379.33100.009.33
    没药血竭,乳香14912.0077.789.33
    白芷木鳖子1810.6775.008.00
    乳香血竭61317.3369.2312.00
    当归木鳖子,白芷768.0066.675.33
    甘草芍药,当归868.0066.675.33
    白芷芍药,当归968.0066.675.33
    当归芍药,白芷1068.0066.675.33
    乳香芍药,白芷1168.0066.675.33
    芍药白芷,乳香1268.0066.675.33
    当归甘草,乳香1568.0066.675.33
    没药乳香52229.3366.6418.67
    当归芍药21013.3366.008.00
    白芷芍药31013.3360.008.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2  药物关联网络图

    依据分析研究得出结论:①中医药治疗创面修复核心单味药为乳香、没药、白芷、木鳖子、芍药、金银花、黄柏、大黄、朱砂、白矾、血竭、轻粉、麻油、冰片、甘草、当归;上述核心药物中的大部分药物在岑经途等[9]的聚类分析中作为某一聚类中的大部分药物同时出现,说明它们的相互配伍有临床意义。②主要药类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乳香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创面修复和止痛的功效,正确使用乳香配伍其他药物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没药和乳香是一对经典的药对。白芷排脓通窍、疏散风邪、止痛、祛湿,对于治疗外伤功效显著。木鳖子可以消肿、攻毒、疗疮。现代研究表明,木鳖子可以抗炎杀菌,是治疗外伤的常用药物。芍药具有平抑肝阳,柔肝敛阴的作用,和甘草的配伍可以很好地缓急止痛,在桂枝汤中又发挥了调和营卫的作用。金银花是清热解毒药类的常见药物,针对创面损伤后的红肿热痛效果较好。黄柏是燥湿散热的常见药物,本课题组推断黄柏针对下焦对应部位的创伤有更好的作用。大黄的活血化瘀功效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朱砂镇惊安神,外用治伤。朱砂有毒,在临床使用上要注意用量用法和配伍规范。白矾是治疗痈疽肿毒、水火烫伤的外用药,在临床使用上要注意用量。血竭外用敛疮、止血;内服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血竭是创面修复的常用药物,分析如何将血竭与其他药物正确的配伍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很有意义。轻粉外用杀虫攻毒,内用祛除痰邪、攻逐水饮。轻粉在治疗创伤的时候外用较多。麻油外用可以使创面隔绝细菌等各种病原体,促进创面的愈合,是中医外科常用药物。冰片可以抗炎、清凉止痒,用途广泛。甘草调和诸药。当归补血活血、通经活络,对于创伤后期瘀阻经络有很好的作用。

    创面损伤后常出现红肿热痛,血脉不通,血瘀阻络,久而久之耗伤气血,用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标本兼治,效果较好。

    4.2.1   聚类分析

    聚一类药物包括乳香、没药。乳香、没药是常见的药对,可以针对创面形成气血阻滞的病理因素进行治疗。聚二类药物包括白芷、木鳖子、芍药、金银花、黄柏、大黄。这组药物以清热药为主,针对疮疡中后期热毒壅滞,久而热胜肉腐成脓等病理因素进行治疗。聚三类药物包括朱砂、白矾、血竭、轻粉、麻油、冰片。聚三类药物主要为拔毒化腐生肌药,局部外用,脓出毒泄,腐去新生,缓和止痛,使得创面逐渐收口而愈。这组药物以补虚药为主,性味多甘温质润,主入心、肺、肝经,《外科证治全生集》记载:“毒之化必由脓,脓之化必由气血。”聚四类药物包括甘草、当归,配合使用能够发挥补血活血的功效。由此可见,促进创面修复的组方以活血化瘀、解表透肌、清热解毒、托毒外出、补虚正本为主。

    4.2.2   关联规则分析

    置信度越高说明预测的结果越准确,本研究中核心药物组合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10]。对十六味核心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符合聚类分析中的结果。得出乳香和血竭、当归和芍药、白芍和芍药、没药和血竭、乳香、白芷和木鳖子的关联性较强,有研究价值。①乳香可以活血、止痛、生肌;血竭可以止血愈伤,收敛疮口,特定的情况下使用可以起到消除痈疮的作用。经过中医学分析得出乳香的活血配合血竭的止血可以起到破除淤血,促进愈合的作用。两者配合,扶正祛邪,止痛、敛疮、生肌,加快伤口愈合。②当归的功效是养血、活血,芍药的功效是柔肝、平肝、养血。肝藏血,主疏泻。当归通养一身之血,芍药入肝经,养肝、调肝、柔肝、平肝。《金匮要略》中记载当归芍药散为理血剂,此方中当归和芍药的剂量最大,为主要药物。当归芍药散在古代典籍中的主治妇人妊娠经期疼痛,此处本课题组研究人员推测当归、芍药的配伍可在创面修复领域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③白芷具有疏散风邪,消肿通窍,排脓除湿的作用。芍药入肝经,肝主木,易受风邪,白芷疏散风邪,推断两者组合对病程较长累及肝脏的创伤有较好的作用。创面在表,易感外邪,其中风邪由甚。风为百病之长,此处提示祛风在创伤的治疗中有一定作用。④没药活血止痛、散结消肿;乳香与没药功效相似,与没药构成了常见的药对;血竭活血敛疮,止痛消肿。3种药物在功效上部分协同,部分互补,合用效果更好。⑤白芷可以抑制炎症,木鳖子可以杀菌,两者合用对于创面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较好。上述结果体现了促进创面修复的活血化瘀、解表透肌、清热解毒、托毒外出、缓和止痛、收敛疮口等治则治法。

    综上所述,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的数据挖掘结果与创面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基本相符。通过对75个中药方剂,二〇三味中药,其中药物频数、频率、药类、性味归经等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中医药在创面修复初期或毒邪偏胜时多用清热、解毒、疏通、透毒之剂,到疮疡形成后期且机体衰弱情况下多用补气托里、调和营卫之法,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活血化瘀药辛散走窜,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消瘀,又能去腐生肌。而补虚药味多甘,大多归脾、肺、肝、心经,可以在疮疡后期正气耗损,气血运行不畅之时起到补气补血的作用。以上体现出疮疡前、中、后期“消” “托” “补”的治疗总则。采用消解、托里、补益的用药原则补泄兼施,并运用内服合并外敷的综合用药方法提高疗效。有研究指出,基于从苏醒的动物体内微透析取样和LC-MS/MS定量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有利于揭示中药药对的配伍机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下一步中药配伍组方研究[1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和西药等西医疗法治疗创面。本研究提出了中药促进创面修复的创新推断。中医药外用促进创面修复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较好的治疗效果,探究如何准确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创面,很有研究意义。

  • 图  1  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色谱图

    A.供试品溶液;B. 对照品溶液;1.PMP;2. D-甘露糖;3. D-盐酸氨基葡萄糖;4. D-半乳糖醛酸;5. D-葡萄糖;6.半乳糖;7. L-阿拉伯糖

    表  1  复方首乌藤合剂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样品加入量 (μg)葡萄糖加入量 (μg)吸光度测定量 (μg)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
    30.5031.500.44562.00100.00100.451.57
    30.5031.500.44261.67 99.46
    30.5031.500.45763.33102.15
    30.5031.500.45663.67102.69
    30.5031.500.44161.33 98.92
    30.5031.500.45361.67 99.4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复方首乌藤合剂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总多糖含量/(mg/ml)平均值/(mg/ml)RSD/(%)
    20190621114.2414.240.25
    20190621114.20
    20190621114.27
    20190613221.0921.090.66
    20190613220.95
    20190613221.23
    20190613317.7617.850.66
    20190613317.80
    20190613317.98
    2019062418.1518.170.58
    2019062418.07
    2019062418.28
    下载: 导出CSV
  • [1] 张荣, 王庆芬, 田文君, 等. 复方首乌藤合剂中药材的鉴别和大黄素的测定[J]. 华西药学杂志, 2008, 23(1):117-118. doi:  10.3969/j.issn.1006-0103.2008.01.049
    [2] 曾棋平, 曹毅祥, 黄丽珊, 等.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薄层鉴别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 药学实践杂志, 2016, 34(5):424-427.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6.05.011
    [3] 杨勇. 首乌藤加味治疗失眠58例[J]. 光明中医, 2011, 26(11):2236-2237.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1.011.036
    [4] 胡献国. 用合欢治疗失眠的验方5则[J]. 求医问药, 2009(7):53.
    [5] 刘立萍. 灵芝多糖的药理学作用(摘要)[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第七次临床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重庆, 2014: 129-130.
    [6] 张云峰, 叶小芳. 牛膝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畜牧兽医杂志, 2007, 26(4):29-30. doi:  10.3969/j.issn.1004-6704.2007.04.012
    [7] 蔡小辉, 曾棋平, 王艺红, 等.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镰形棘豆多糖的提取工艺[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7, 17(6):427-431.
    [8] 王庆芬. 刺参中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表征及其核苷类物质的分析[D]. 福州: 福建医科大学, 2017.
    [9] 宋佳, 张振秋, 李峰. 柱前衍生HPLC对鹿茸多糖中单糖组成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36(9):2227-2230.
    [10] 张华锋, 张杰, 刘炯, 等. 首乌藤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结构解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8):5-8.
    [11] 夏洁, 舒畅, 王庆, 等. 合欢皮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研究[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8, 37(5):89-94. doi:  10.3969/j.issn.2095-7386.2018.05.016
    [12] 徐丽媛, 李志猛, 杨蕾, 等. 菟丝子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4(8):548-551.
    [13] 王艳杰, 吴勃岩, 梁颖, 等. 五味子多糖提取、含量测定及多糖组分分析[J]. 中医药信息, 2009, 26(6):30-32. doi:  10.3969/j.issn.1002-2406.2009.06.014
    [14] 李秋红. 菟丝子等十三味中药最佳炒制工艺研究[D].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 24-60.
    [15] 孙晓春, 颜军, 何钢, 等. 川芎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单糖组成测定[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1):56-60. doi:  10.3969/j.issn.1000-2650.2011.01.011
  • [1] 吴海韵, 杨甜, 张弛, 梁文仪, 苏娟.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7
    [2] 何静, 安晔, 张朝绅.  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17-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9
    [3] 张淑秀, 袁伯川, 杜丽娜, 金义光.  多糖用于放射性核素清除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60
    [4] 姚小静, 计佩影, 陆峰, 施国荣, 傅翔.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尿液中曲马多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85-18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72
    [5] 肖农, 陆诗依, 唐文雅, 居敏俐, 徐刚锋, 杨明华.  中成药微生物计数法前处理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14
    [6] 关梦瑶, 夏天爽, 何旭辉, 史策, 蒋益萍, 辛海量.  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90-19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7] 余小翠, 王习文, 张贵英, 徐君伟, 祝雨薇, 胡丹.  麝香接骨胶囊的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及7种成分含量测定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59
    [8] 陈方剑, 赵娟娟, 叶侃倜, 孙煜昕, 刘继勇, 杨骏.  血通胶囊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82-86, 9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03
    [9] 冯志惠, 邓仪卿, 叶冰, 安培, 张宏, 张海军.  雀梅藤石油醚提取物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53-25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1055
    [10] 邹思, 吴岩斌, 吴锦忠, 吴建国, 黄家兴.  虎奶菇菌核多糖功能化纳米硒抗疲劳功效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26-4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72
    [11] 凯丽比努尔·奥布力艾散, 李倩, 谢志, 贾文彦, 尹东锋.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仑伐替尼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1): 495-50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19
    [12] 张艺昕, 关欣怡, 王博宁, 闻俊, 洪战英.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物手性分析及其立体选择性药动学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19-32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62
    [13] 赖立勇, 夏天爽, 徐圣焱, 蒋益萍, 岳小强, 辛海量.  中药青蒿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03-210, 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11012
  • 加载中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76
  • HTML全文浏览量:  2529
  • PDF下载量:  3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8-06
  • 修回日期:  2019-12-1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4-23
  • 刊出日期:  2020-03-01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基金项目:  医院青年苗圃课题(16Y024);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专项校管课题(NO.XB2017080)
    作者简介:

    叶财发,初级药师,研究方向:制剂研发与质量控制,Email:273796753@qq.com

    通讯作者: 陈锦珊,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cjs1223@souhu.com
  • 中图分类号: R917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首乌藤合剂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多糖组分。  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经苯酚-硫酸法处理后,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总多糖含量;另外,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后,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多糖水解产物,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依利特krosmasil-C 18色谱柱 (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以乙腈-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18:82)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进样量:20 μl。分析4批次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中的单糖组分。  结果  D-无水葡萄糖质量浓度在21~105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07X + 0.010 5,r = 0.998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5±1.57)% (n=6);4 批样品测得的总多糖平均含量为14.24、21.09、17.85、18.17 mg/ml;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6个单糖组成,各个单糖峰面积比约为9.10:0.26:1.00:3.02:4.14:2.12。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中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

English Abstract

雷忠卫, 杜揭, 孙宏艺, 顾秦五风, 李柏, 杨延龙.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用药规律的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2, 40(3): 281-285.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4099
引用本文: 叶财发, 蔡跃辉, 曾棋平, 曹毅祥, 陈锦珊. 复方首乌藤合剂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单糖组分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LEI Zhongwei, DU Jie, SUN Hongyi, GU Qinwufeng, LI Bai, YANG Yanlong. Study on the ru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 based on data mining[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3): 281-285.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4099
Citation: YE Caifa, CAI Yuehui, ZENG Qiping, CAO Yixiang, CHEN Jinshan.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nd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nents in the 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mixtur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8021
  • 复方首乌藤合剂是我院研制的特色制剂,主要由首乌藤、合欢皮、菟丝子、五味子、续断、蔓荆子、川芎、煅牡蛎八味药材配制而成,方中首乌藤为君药,合欢皮为臣药,菟丝子、五味子、续断为佐药,川芎、蔓荆子、煅牡蛎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养心安神解郁、滋阴养肝、行血活气之功效,临床应用于神经衰弱性失眠、眩晕及脑外伤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1]。目前,该制剂的质量标准中主要控制其总黄酮、二苯乙烯苷含量[2],未包含多糖含量控制,相关研究表明,多糖具有预防、改善、治疗失眠的作用,且滋阴养肝效果明显[3-6]。因此,探究复方首乌藤合剂总多糖含量及多糖组成很有必要,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制剂粗多糖的组成及总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复方首乌藤合剂为本院自制(规格:40 ml,批号:201906132,201906133,201906211,20190624);D-甘露糖(批号:140651-201504,质量分数99.4%)、D-盐酸氨基葡萄糖(批号:140649-201606,质量分数100%)、半乳糖(批号:160226-201506,质量分数100%)、D-葡萄糖(批号:110833-201707,质量分数99.9%)、D-半乳糖醛酸(批号:111646-201702,质量分数95.1%),L-阿拉伯糖(批号:111506-200202,质量分数100%)、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三氟乙酸(TFA)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氢氧化钠、盐酸、甲醇、三氯甲烷、正丁醇、浓硫酸、苯酚、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 水为本院自制纯化水。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NIC UV-2102 PCS,日本岛津);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DAD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电子分析天平(AUX220,日本岛津);磁力加热搅拌器(KQY78-1,金坛市科析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HH系列,金坛市科析仪器有限公司);电动离心机(LD5-2A,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电热鼓风干燥箱(101A-1E,上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超声清洗器(KQ-500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DZF-6050,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

    • 精密吸取25 ml复方首乌藤合剂,加入氯仿-正丁醇混合液(氯仿:正丁醇=5:1)20 ml,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 min,离心20 min(50 Hz,4000 r/min),回收上清液,去除蛋白质及有机溶剂;乙醇沉淀:向上清液中加入3倍体积的95%的乙醇,保持乙醇浓度在70%以上,静置过夜。离心15 min,收集沉淀物,80 ℃真空干燥3 h,得到相应批号的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粉末。

    • 精密称取105 ℃干燥至恒重的D-无水葡萄糖0.1 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备用。

    • 精密称取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粉末0.1 g,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得供试品原液;再精密吸取3 ml供试品原液至1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即为供试品溶液。

    • 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6.0 ml,置于100 ml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即得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4%的苯酚溶液1.0 ml,振荡摇匀,然后加入7 ml浓硫酸,立即摇匀,100 ℃水浴15 min,然后冰浴15 min,冷却至室温。以相应试剂为空白,在400~550 nm范围内扫描光谱。结果发现,对照品溶液在486nm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486 nm。

    • 精密吸取葡萄糖对照品储备液0、0.2、0.4、0.6、0.8、1.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然后各精密吸取1.0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4%的苯酚溶液1.0 ml,振荡摇匀,然后加入7 ml浓硫酸,立即摇匀,100 ℃水浴15 min,然后冰浴15 min,冷却至室温,在486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Y)。以Y为纵坐标,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 0.007X + 0.0105,r = 0.9982。

    • 精密量取“2.2.1”项下的对照品溶液1.0 ml,按“2.3.1”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连续测定6次,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多糖含量,求RSD。结果得到RSD为0.24% (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批号:20190624)1.0 ml,置10 ml量瓶中,按“2.3.1”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在显色后0、10、20、40、60、80、100、120 min分别测定吸光度,求RSD。结果得到RSD为3.54% (n=7),表明该制剂多糖提取液在显色后120 min内稳定性良好。

    • 取复方首乌藤合剂(批号:20190624)6份,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1”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结果测得6份供试品溶液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8.23 mg/ml,RSD为0.33%(n=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 精密量取已知浓度为61 μg/ml的供试品溶液(批号:20190624)6份,每份0.5 ml,各加入0.5 ml浓度为63 μg/ml的葡萄糖对照品溶液,按“2.3.1”项下方法操作,于486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5%,RSD为1.57% (见表1)。

      表 1  复方首乌藤合剂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样品加入量 (μg)葡萄糖加入量 (μg)吸光度测定量 (μg)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
      30.5031.500.44562.00100.00100.451.57
      30.5031.500.44261.67 99.46
      30.5031.500.45763.33102.15
      30.5031.500.45663.67102.69
      30.5031.500.44161.33 98.92
      30.5031.500.45361.67 99.46
    • 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1”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用外标法计算总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结果见表2

      表 2  复方首乌藤合剂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总多糖含量/(mg/ml)平均值/(mg/ml)RSD/(%)
      20190621114.2414.240.25
      20190621114.20
      20190621114.27
      20190613221.0921.090.66
      20190613220.95
      20190613221.23
      20190613317.7617.850.66
      20190613317.80
      20190613317.98
      2019062418.1518.170.58
      2019062418.07
      2019062418.28
    • 称取各单糖对照品: D-甘露糖、D-盐酸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醛酸、D-无水葡萄糖、半乳糖、L-阿拉伯糖等各约10 mg,精密称定,分别置于5 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 取多糖粉末(批号:20190624)150 mg,精密称定,置于10 ml 具塞试管中,加水 3 ml,再加TFA3 ml,封管于110 ℃烘箱中水解1 h,取出,放冷,水浴蒸干,用甲醇1 ml溶解,蒸干,重复处理 3 次以除去残留的 TFA,残渣加水溶解[9],转移至 5 ml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 取上述 6种单糖对照品溶液各50 μl置于同一10 ml EP管中,供试品溶液1.0 ml置于10 ml EP管中,分别加入 1.0 ml 0.5 mol/L的PMP/甲醇溶液和1.0 ml 0.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70 ℃水浴50 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分别加入1.0 ml 0.3 mol/L的盐酸溶液中和,再加入2 ml氯仿萃取,取上清液,重复处理 3 次,除去未反应的PMP,0. 22 μm 滤膜滤过[9],即得。

    • 色谱柱:Agilent Exted-C18 (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A) - 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B)等度洗脱(A:B=16:8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进样量:20 μl。

    • 精密吸取适量“2.5.2”项下供试品溶液及“2.5.1”项下对照品溶液,按照“2.5.3”项下衍生方法进行衍生,按照“2.5.4”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别得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图1),从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中识别出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6 种单糖。

      图  1  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色谱图

      根据5次各单糖的峰面积比测定结果进行计算,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9.10:0.26:1.00:3.02:4.14:2.12,可见甘露糖的峰面积占比接近50%,提示甘露糖可能是复方首乌藤合剂发挥特殊药效的原因之一。

    • 采用苯酚-硫酸法预实验时,发现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如无水浴和冰浴处理,可能造成供试品过热且结果不稳定;若冰浴后无冷却至室温操作,吸光度结果偏小,故本实验选择先水浴,再冰浴,冷却至室温来避免以上情况出现。

    • 在考察流动相时,发现乙腈比例大于25%时,各个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达不到要求;另外,如采用梯度洗脱方法,色谱峰6(半乳糖)与7(阿拉伯糖)之间分离度达不到要求,故选择等度洗脱。综合考虑,选择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等度洗脱作为本实验流动相。

    • 复方首乌藤合剂是由首乌藤、合欢皮、菟丝子、五味子、续断、蔓荆子、川芎、煅牡蛎八味药材配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甘露糖的峰面积占比接近50%。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首乌藤中单糖成分以阿拉伯糖及半乳糖为主[10];合欢皮多糖较高,但未对单糖组分进行分析 [11];菟丝子多糖的主要组成是甘露糖,且含量最高[12];五味子以葡萄糖为主,甘露糖含量低[13];蔓荆子多糖含量较低[14];川芎多糖以葡萄糖及半乳糖为主[15]。综上可知,甘露糖可能主要来源于菟丝子,葡萄糖可能主要来源于五味子、川芎,阿拉伯糖可能主要来源于首乌藤。

    • 综上所述,采用苯酚硫酸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较为准确测定复方首乌藤合剂总多糖含量,柱前衍生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适用于分析该制剂多糖水解产物中的单糖组分,上述方法可为复方首乌藤合剂多糖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