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基于文献共现系统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刘丙龙 葛其南 马尔丽

刘璐, 于双雨, 刘艳华. HPLC-ELSD法测定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4): 359-36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1083
引用本文: 刘丙龙, 葛其南, 马尔丽. 基于文献共现系统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3): 277-28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2057
LIU Lu, YU Shuangyu, LIU Yanhua. Detectione of the contents of ginsenoside Rb1 and astragaloside IV in Weikang granules by HPLC-ELSD[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4): 359-36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1083
Citation: LIU Binglong, GE Qinan, MA Erli.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literature co-occurrence analysis system[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3): 277-28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2057

基于文献共现系统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205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丙龙,主治医师,Email:13818965613@163.com,Tel:(021)22121767

    通讯作者: 马尔丽,主任药师,Tel:(021)22121761
  • 中图分类号: R95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literature co-occurrence analysis system

  •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慢性病社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为社区慢性病管理和防控、降低慢性病的病死率和经济负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文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软件及SPSS18,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公开发表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的学术文献,根据发表年限、地域分布、资助基金等进行分析和文献研究。  结果  本文共纳入1 427篇文献,其中近3年(2017—2019年)发表的文献最多,平均每年206.7篇。在1 427篇文献中,中文1 347篇(94.4%),英文80篇(5.6%),涉及期刊436种,24.5%文献受相关基金资助,研究热点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糖尿病与高血压管理、老年人、健康教育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结论  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越发受到重视,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相关研究较多,高校为主要研究机构,但目前多数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成熟。
  • 胃康颗粒由黄芪、三七等九味中药经微粉化制粒而成,具有通降气机、和胃健运的功效[1],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术后残胃炎、胃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2-3]。方中黄芪可以补气健脾、固表、利尿脱毒[4],三七可以散瘀止血,消肿定痛[5]。黄芪中所含的黄芪甲苷以及三七中所含的人参皂苷Rb1是胃康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其含量测定的重要检测指标。《中国药典》2015版中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法测定三七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无法按药典方法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有关文献[6-9]采用HPLC-ELSD法同时测定制剂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Rd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无干扰,对建立三七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参考价值。陈骁勇[10]、王银[11]等采用HPLC-ELSD分别测定参芪五味子片、益肺清化颗粒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皂苷类成分和黄芪甲苷的含量,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因此,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优化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并建立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作为控制胃康颗粒质量的方法之一。

    98-1-B型电子调温电热套(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RE-2000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Agilent 122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G4260B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Splaris 230 Vac型空气发生器(均为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BSA223S-CW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

    胃康颗粒(宁夏医科大学自制);黄芪甲苷对照品(批号:110781-201616,纯度为96.9%)、人参皂苷Rb1对照品(批号:110704-201827,纯度为91.2%)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娃哈哈水;其他为分析纯。

    色谱柱:XBridge ®Shield RP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V/V);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蒸发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60 ℃,雾化室温度为33 ℃,载气流量为1.7 SLM。

    综合相关文献及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测定芪参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初步拟定胃康颗粒的提取方法: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使溶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浓氨试液洗涤,弃去洗涤液,正丁醇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本研究筛选并优化该提取工艺中的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提取料液比、提取时间、正丁醇提取次数和氨水洗涤次数。

    2.2.1   提取方式的筛选

    实验时曾采用相关文献[9]中供试品处理的方法,发现供试品溶液的HPLC图谱在黄芪甲苷处峰形较小,故本研究在保证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前提下,采用相关文献中甲醇超声提取和回流提取两种方式,结果如表1所示,可知回流提取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较高,故综合考虑认为选择回流提取较为适宜。

    表  1  不同提取方式对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提取方式人参皂苷Rb1(mg/g)黄芪甲苷(mg/g)
    超声1.4443±0.01820.1849±0.0049
    回流2.4407±0.00320.2463±0.069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2   提取溶剂的筛选

    皂苷类成分常采用水、甲醇、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因此分别用上述3种提取溶剂,对供试品进行提取并测定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水的提取效果较差,而以甲醇提取时,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最高,故选择甲醇为提取溶剂。

    表  2  不同提取溶剂对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提取溶剂人参皂苷Rb1(mg/g)黄芪甲苷(mg/g)
    0.4566±0.0029ND
    甲醇2.3946±0.01640.2336±0.0397
    乙醇1.3876±0.01580.1049±0.026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3   提取料液比的筛选

    参照相关文献分别选取1∶3、1∶6、1∶10、1∶20、1∶50的5种料液比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考察结果如表3所示,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在料液比1∶6时达到峰值,且从节省溶剂的角度考虑,选择料液比1∶6提取较为适宜。

    表  3  不同提取料液比对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提取料液比(V∶V)人参皂苷Rb1(mg/g)黄芪甲苷(mg/g)
    1∶32.4385±0.01790.1971±0.0065
    1∶63.1305±0.03540.3647±0.0083
    1∶102.6230±0.02610.2259±0.0146
    1∶201.8379±0.0010ND
    1∶500.6474±0.0273ND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4   提取时间的筛选

    分别采用0.5、1、1.5、2 h的4种提取时间,对供试品进行提取并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如表4所示,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也随之逐渐上升,不过1.5 h后,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增反降,考虑可能是因为浸提液受热时间长,破坏了药材成分,从而导致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增反降,故提取时间选择1.5 h较为适宜。

    表  4  不同提取时间对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提取时间(h)人参皂苷Rb1(mg/g)黄芪甲苷(mg/g)
    0.51.9815±0.05910.1764±0.0107
    12.2053±0.01540.1951±0.0026
    1.52.2086±0.03770.2184±0.0032
    20.0806±0.0015ND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5   正丁醇提取次数的筛选

    分别采用正丁醇提取3、4、5、6次,并对提取液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如表5所示,正丁醇提取5次时,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较高,但是继续增加正丁醇提取次数,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的增幅不大。综合考虑后续试验及成本等因素,选择正丁醇提取5次较为适宜。

    表  5  正丁醇提取次数对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正丁醇提取次数人参皂苷Rb1(mg/g)黄芪甲苷(mg/g)
    3次1.6452±0.02340.1459±0.0214
    4次1.9642±0.00630.1874±0.0209
    5次2.5756±0.02130.2379±0.0030
    6次2.4577±0.01780.2384±0.008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6   氨水洗涤次数的筛选

    分别采用氨水洗涤1、2、3次,对供试品进行提取并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如表6所示,氨水洗涤2次时,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最高,故选择氨水洗涤2次较为适宜。

    表  6  氨水洗涤次数对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氨水洗涤次数人参皂苷Rb1(mg/g)黄芪甲苷(mg/g)
    1次2.3970±0.08510.2776±0.0201
    2次2.4393±0.02360.2875±0.0050
    3次2.1734±0.00090.2766±0.002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黄芪甲苷5 mg和人参皂苷Rb1 4 mg,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5 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甲醇30 ml,称定重量,回流提取1.5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 ml,蒸干,残渣加水20 ml使溶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5次,每次20 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浓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30 ml,弃去洗涤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分别按处方比例取除黄芪和三七的其余中药饮片,照胃康颗粒的制法制成黄芪阴性样品和三七阴性样品,取黄芪阴性样品4.09 g和三七阴性样品4.55 g,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分别制成缺黄芪和缺三七的阴性对照溶液。

    2.3.4   系统适用性实验

    取对照品、供试品和阴性对照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人参皂苷Rb1的保留时间约为8 min,黄芪甲苷的保留时间约为12 min,峰形对称尖锐,基线平稳,与其他色谱峰分离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详见图1

    图  1  胃康颗粒的HPLC色谱图
    A.对照品;B.供试品;C.缺三七阴性对照品;D.缺黄芪阴性对照品;1.人参皂苷Rb1;2.黄芪甲苷
    2.3.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1、3、9、12、15、18、21、24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积分值。分别以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对照品进样量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1X2),峰面积积分值的对数值为纵坐标(Y1Y2),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得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 = 1.4444X1 + 4.3621,r=0.9995

    Y2 = 1.5656X2 + 3.9467,r=0.9999

    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在1.70~40.8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黄芪甲苷在5.03~120.72 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6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记录色谱峰面积,计算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色谱峰面积积分对数值的RSD值分别为0.21%、0.39%,表明该方法日内精密度良好。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2次,连续3 d,记录色谱峰面积,计算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色谱峰的峰面积积分对数值的RSD值分别为0.22%和0.36%,表明该方法日间精密度良好。

    2.3.7   重复性试验

    取本品同一供试品(批号20200112)约5.0 g,共6份,精密称定,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供试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并计算含量,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609和0.2530 mg/g,RSD分别为1.97%和2.89%,表明此法重复性良好。

    2.3.8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胃康颗粒约5.0 g,共6份,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人参皂苷Rb1对照品和黄芪甲苷对照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含量,计算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5%和 100.57%,RSD分别为1.06%和0.62%。

    2.3.9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按建立的方法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20 μl,供试品溶液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结果如表7所示,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630和0.2576 mg/g,RSD分别为0.62%和1.51%。

    表  7  3批胃康颗粒的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人参皂苷Rb1(mg/g)黄芪甲苷(mg/g)
    202001122.85340.2594
    202001152.85210.2531
    202001182.88360.2602
    平均值2.8630±0.01780.2576±0.0039
    RSD(%)0.621.5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皂苷类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如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在生产中由于不同的提取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出现差别,本实验在胃康颗粒的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提取方法筛选和优化过程中,发现超声提取所得供试品溶液的HPLC图谱在黄芪甲苷处峰形较小,而回流提取既可以保证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又可以改善黄芪甲苷的峰形与含量,且提取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皂苷类成分常采用水、乙醇、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当胃康颗粒以甲醇提取时,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最高,故选择甲醇提取。我们尝试直接测定经甲醇提取后的胃康颗粒,发现色谱图中干扰物质多,故考虑采用正丁醇萃取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1,再以氨水洗涤溶解提取浓缩的残渣,且由于黄芪甲苷在碱性环境下存在转化的过程,结合实验结果和药典方法,最终经甲醇提取胃康颗粒后,再选择正丁醇为萃取溶剂、氨试液为洗涤剂,从而除去干扰杂质,并且对氨水洗涤次数以及正丁醇萃取次数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了最佳提取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提取方法的最大改进之处在于采用甲醇回流同时提取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两种成分,采用该提取方法制备的供试品溶液色谱的杂质峰少,且可提高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提取含量。

    三七中所含的皂苷类成分的紫外吸收均为末端吸收,常使用203 nm波长检测,易受噪音和梯度洗脱的影响,灵敏度低,基线噪音大;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多采用ELSD测定。ELSD仅对不挥发成分产生信号,其信号响应值仅取决于被分析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数量,不存在紫外末端吸收的问题,且通过调节漂移管温度、气体流速等参数可以使基线平稳。因此,本研究拟建立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的HPLC-ELSD法。本实验考察了各个参数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发现流速为1.0 ml/min、漂移管温度为60 ℃、雾化室温度为33 ℃,载气压力为1.7 SLM时,仪器的灵敏度高,基线噪声小、信号稳定。ELSD的流动相不能使用非挥发性的试剂,可以使用的流动相仅有乙腈-水、甲醇-水。本实验考察了两种流动相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发现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或乙腈-水梯度洗脱,结果分离效果不好,改用乙腈-水(32∶68,V/V)作为流动相,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出峰时间适宜,峰形对称,且相邻杂质峰无干扰。本实验建立的HPLC-ELSD法最大的改进之处在于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且操作简单,灵敏度、稳定性及重现性很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检测制剂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成分的方法。

    本研究建立了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两种指标性成分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同时提取了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两种成分,采用正丁醇萃取和氨水洗涤除去干扰杂质,可大幅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效率,降低能量损耗,节约成本,有效提高了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提取含量,在大规模生产中也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ELSD法,该方法采用乙腈-水(32∶68,V/V)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选择ELSD作为检测器并优化了相关检测参数。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胃康颗粒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的方法,为胃康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 图  1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型论文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

    图  2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型论文的系统聚类树状图

    表  1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研究型论文发表时间分布情况

    发表年份文献数量(篇)
    2010 89
    2011104
    2012 97
    2013108
    2014116
    2015132
    2016155
    2017216
    2018191
    2019213
    2020 6
    总计1 427
    注:“”表示统计至当年1月。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研究型论文发表地域分布(前10地区)

    地区文献数量(篇)占比(%)
    北京18012.6
    上海1419.9
    广东1419.9
    浙江1299.0
    江苏1278.9
    湖北 725.0
    山东 543.8
    四川 453.2
    重庆 362.5
    福建 352.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研究型论文发表机构(≥10篇)

    机构名称文献数量(篇)
    华中科技大学36
    复旦大学24
    北京大学16
    南方医科大学15
    郑州大学15
    中南大学14
    北京协和医学院14
    山东大学13
    南京医科大学13
    杭州师范大学13
    安徽医科大学12
    首都医科大学12
    东南大学12
    上海交通大学12
    天津医科大学1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研究型论文来源期刊(前10期刊)

    期刊名称文献数量综合影响因子
    中国全科医学701.601
    中国社区医师470.131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440.33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34
    中国卫生产业290.14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51.229
    社区医学杂志240.196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3
    大家健康(学术版)21
    中国医药指南180.113
      注:“”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表示中国知网未提供相关数据。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型论文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出现频次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慢性病55710.0310.03
    慢性病管理2163.8913.92
    社区2143.8517.77
    社区卫生服务1452.6120.38
    健康管理1342.4122.79
    高血压1342.4125.20
    糖尿病 871.5726.77
    老年人 711.2828.05
    管理 651.1729.22
    健康教育 651.1730.39
    慢性疾病 591.0631.45
    影响因素 540.9732.42
    社区慢性病管理 500.9033.32
    下载: 导出CSV
  • [1] 张安玉, 孔灵芝. 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13(1):1-3. doi:  10.3969/j.issn.1004-6194.2005.01.001
    [2] WHO. Global action pla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13-2020. [M]. Geneva: WHO Press, 2013: 7.
    [3] 张传政, 赵列宾, 仇晓春, 等. 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10年文献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3(9):1292-1296.
    [4] 赵娜, 崔文香. 基于PubMed数据库国外慢性病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29):59-62.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29.018
    [5] 逯芳. 慢性病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护理研究, 2015, 29(21):2676-2678.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5.21.054
    [6] 崔雷, 刘伟, 闫雷, 等. 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的开发[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8):70-75.
    [7] BOOTH A D. A law of occurrences for words of low frequency[J]. Inf Control,1967,10(4):386-393. doi:  10.1016/S0019-9958(67)90201-X
    [8]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五) 第五讲 文献信息词频分布规律: 齐普夫定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0, 23(5):396-400. doi:  10.3969/j.issn.1000-7490.2000.05.027
    [9] 李立明, 吕筠. 中国慢性病研究及防治实践的历史与现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8):741-745.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1.08.001
    [10] 陈红光, 刘民. CiteSpaceⅡ在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的应用[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6):630-633.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2.06.020
  • [1] 晁亮, 王辉, 沈淑琦, 游飘雪, 冀凯宏, 洪战英.  基于UHPLC-Q/TOF-MS代谢组学策略的葛根-知母药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30-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35
    [2] 崔亚玲, 吴琼, 马良煜, 胡北, 姚东, 许子华.  肝素钠肌醇烟酸酯乳膏中肌醇烟酸酯皮肤药动学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6-9, 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6
    [3] 何静, 安晔, 张朝绅.  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药效学实验比较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17-2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09
    [4] 闻韬, 焦广洋, 赵梦沛, 岳小强, 张凤, 陈万生.  基于UH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物质基础及疗效机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61
    [5] 周娇, 郑建雨, 王思真, 杨峰.  mRNA肿瘤疫苗非病毒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09-1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0034
    [6] 向兴, 张慧卿, 张琪金, 刘银沁, 黄宝康.  飞机草中医药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0019
    [7] 续畅, 周心娜, 漆璐, 王瑜, 王兴河.  基于文献计量学对我国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研究现状的数据挖掘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50
    [8] 杨嘉宁, 赵一颖, 肖伟.  七味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9-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96
    [9] 宋雨桐, 夏德润, 顾珩, 唐少文, 易洪刚, 沃红梅.  帕博利珠单抗与铂类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34-3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23
    [10] 张艺昕, 关欣怡, 王博宁, 闻俊, 洪战英.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物手性分析及其立体选择性药动学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19-32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62
    [11] 陈怡君, 王卓, 何苗, 张宇, 田泾.  泌尿系统碎石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管控实践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34
    [12] 景凯, 杨慈荣, 张圳, 臧艺蓓, 刘霞.  黄芪甲苷衍生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190-19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4
    [13] 陈金涛, 乔子婴, 马明华, 张若曦, 王振伟, 年华.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金芪清疏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在机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1): 471-47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14
  • 加载中
图(2)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647
  • HTML全文浏览量:  2779
  • PDF下载量:  2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2-20
  • 修回日期:  2020-03-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5-20
  • 刊出日期:  2020-05-01

基于文献共现系统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2057
    作者简介:

    刘丙龙,主治医师,Email:13818965613@163.com,Tel:(021)22121767

    通讯作者: 马尔丽,主任药师,Tel:(021)22121761
  • 中图分类号: R95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慢性病社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为社区慢性病管理和防控、降低慢性病的病死率和经济负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文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软件及SPSS18,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公开发表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的学术文献,根据发表年限、地域分布、资助基金等进行分析和文献研究。  结果  本文共纳入1 427篇文献,其中近3年(2017—2019年)发表的文献最多,平均每年206.7篇。在1 427篇文献中,中文1 347篇(94.4%),英文80篇(5.6%),涉及期刊436种,24.5%文献受相关基金资助,研究热点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糖尿病与高血压管理、老年人、健康教育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结论  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越发受到重视,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相关研究较多,高校为主要研究机构,但目前多数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成熟。

English Abstract

刘璐, 于双雨, 刘艳华. HPLC-ELSD法测定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4): 359-36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1083
引用本文: 刘丙龙, 葛其南, 马尔丽. 基于文献共现系统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3): 277-28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2057
LIU Lu, YU Shuangyu, LIU Yanhua. Detectione of the contents of ginsenoside Rb1 and astragaloside IV in Weikang granules by HPLC-ELSD[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4): 359-36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1083
Citation: LIU Binglong, GE Qinan, MA Erli.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literature co-occurrence analysis system[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3): 277-28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2057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牙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1]。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0%[2],在我国,慢性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占疾病总经济负担的50%以上[3],慢性疾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基础,社区在慢性疾病的防控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关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研究虽然多,但结论并不一致,例如,国外研究结果显示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分布于慢性病患者护理与教育、慢性病管理、慢性病治疗、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与管理等部分,而我国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关研究[4-5],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结论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情。因此,本研究拟借助文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软件[6]及常用工具SPSS18,对发表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机构、作者等内容出发,分析近10年内社区慢性病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期为我国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控体系提供科学参考和建议。

    •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社区”+“慢性病管理”为主题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集用于分析的文献资料。根据标题和摘要,排除所有非研究型论文,如综述、进展、会议、访谈、对话、稿约、介绍等。

    • 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纳入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论文分别从发表时间、地域分布、学术机构、来源期刊、基金类型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运用高频词低频词界分公式,确定出本次统计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而揭示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

    • 选用由中国医科大学崔雷教授研发的文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软件工具和SPSS 18为研究工具,进行统计分析[3]

    • 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共计发表相关文献1 427篇,其中,2017—2019年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平均每年超过200篇,具体见表1

      表 1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研究型论文发表时间分布情况

      发表年份文献数量(篇)
      2010 89
      2011104
      2012 97
      2013108
      2014116
      2015132
      2016155
      2017216
      2018191
      2019213
      2020 6
      总计1 427
      注:“”表示统计至当年1月。
    • 全部纳入的1 427篇文献中,中文文献1347篇(94.4%),英文文献80篇(5.6%)。其中第一作者单位为美国的29篇,澳大利亚14篇,英国、加拿大各5篇,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巴西、塞尔维亚各1篇。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第一作者单位为北京的共计180篇,占全部文献的12.6%,具体见表2

      表 2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研究型论文发表地域分布(前10地区)

      地区文献数量(篇)占比(%)
      北京18012.6
      上海1419.9
      广东1419.9
      浙江1299.0
      江苏1278.9
      湖北 725.0
      山东 543.8
      四川 453.2
      重庆 362.5
      福建 352.5
    • 发表论文数≥10篇的机构共15家,其中,以华中科技大学发文数量第一,共计36篇,具体见表3。1 427篇文献涉及期刊436种,其中,发文数量≥5篇的期刊73种,发文数量排名前10的期刊详见表4

      表 3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研究型论文发表机构(≥10篇)

      机构名称文献数量(篇)
      华中科技大学36
      复旦大学24
      北京大学16
      南方医科大学15
      郑州大学15
      中南大学14
      北京协和医学院14
      山东大学13
      南京医科大学13
      杭州师范大学13
      安徽医科大学12
      首都医科大学12
      东南大学12
      上海交通大学12
      天津医科大学10

      表 4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研究型论文来源期刊(前10期刊)

      期刊名称文献数量综合影响因子
      中国全科医学701.601
      中国社区医师470.131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440.33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34
      中国卫生产业290.14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51.229
      社区医学杂志240.196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3
      大家健康(学术版)21
      中国医药指南180.113
        注:“”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表示中国知网未提供相关数据。
    • 纳入的1 427篇文献中,349篇受相关基金资助,占文献总数的24.5%。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61篇,省部级基金资助114篇,以广东省、上海市最多,分别为15篇和14篇,占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的25.4%。

    • 本文以齐普夫第二定律和Donohue据此提出的高频词与低频词临界值分界计算公式为依据,对纳入的1 427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7-8]。纳入文献共涉及关键词1 769个,其中词频为1的关键词1 279个(I1),根据Donohue公式 $ n=\dfrac{1}{2}(-1+\sqrt{1+8{I}_{1}}) $,计算得n=50,即词频≥50的,为本次统计的高频关键词,详见表5。通过Bicomb2.0软件形成词篇和共现矩阵,并在矩阵基础上,应用SPSS 18进行研究主题的聚类分析,见图1图2

      图  1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型论文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

      图  2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型论文的系统聚类树状图

      表 5  2010—2020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型论文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出现频次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慢性病55710.0310.03
      慢性病管理2163.8913.92
      社区2143.8517.77
      社区卫生服务1452.6120.38
      健康管理1342.4122.79
      高血压1342.4125.20
      糖尿病 871.5726.77
      老年人 711.2828.05
      管理 651.1729.22
      健康教育 651.1730.39
      慢性疾病 591.0631.45
      影响因素 540.9732.42
      社区慢性病管理 500.9033.32
    • 笔者利用Bicomb2.0及SPSS 18对近10年发表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文献进行客观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当下热点与难点,为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和防治工作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9年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近3年,论文数量明显增加,2017—2019年共发表相关论文620篇,占全部论文的43.4%。表明有关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在近几年得到重视且发展迅速,这可能与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经济发展进步导致对社区公共卫生投入的增加,以及患者更关注生活质量等原因有关。

      从发表论文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均有发表,但50.3%的论文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5省份,其中,北京发表的相关研究最多,占全部文献的12.6%;可能与上述5省份经济发达、科研实力强、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关,也与首都北京作为政策起始制定地有关,同时也证明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相对更加重视社区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

      从社区相关慢性病管理论文的产出机构及其性质可以看出,发文数≥10篇的研究机构集中于高等院校,是当前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的主力,为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原因可能为高等院校研究氛围浓郁、研究条件优良及研究人力资源充足等。

      从来源期刊的数据分析来看,文章发表数量前10的期刊以《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发文最多,说明上述期刊为当前我国社区的慢性病管理研究的主要交流载体和平台;同时通过期刊影响因子分析,仅《中国全科医学》综合影响因子>1,其余均<1或缺少影响因子,表明当前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但研究水平较低,论文质量不高,这可能与该类研究集中于基层医院且样本量较少有关,同时也反映出该类研究具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值得更多关注。

      由于基金论文学术价值较高,且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内的前沿问题和研究动态,因此,本次文献分析也针对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4.5%的论文受到基金资助,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基金占总资助的比例分别为17.5%、32.7%及49.9%,且受资助的城市中,以广东省、上海市最多,表明目前在社区相关的慢性病管理领域主要依赖其他基金资助,同时发达省市获资助比例最大,可能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以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还处于基础阶段、慢性病管理研究近年来逐渐起步等原因有关。

    • 通过共现矩阵和聚类分析研究本次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后发现,社区的慢性病管理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针对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对糖尿病/高血压开展慢性病管理、面向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患病人群基数较大、该类疾病主要群体为老年人,缺乏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等因素有关。同时根据关键词分析,显示关于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研究尚未成熟,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多数研究均属于探索阶段。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与我国政策和经费缺乏两大难题有关[9],首先是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社区卫生服务长期人员配备不足,医疗康复设备不完善,难以发挥有效的慢性病管理防治作用,导致需要慢性病管理服务的社区居民流向大型医院,加剧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其次,关于社区慢性病防治研究的理论实践并未成熟,难以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还有待于我国学者继续努力。

    • 本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在近年来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先后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研究,且受到各方基金的资助,高校作为理论研究的主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大多数研究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患病人数较多的糖尿病、高血压老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另外,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国内研究者已逐渐认识到社区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大多数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少等原因,该类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在延续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首要策略是增加对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利用国家政策保证社区充分发挥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能动性,同时还可通过动员其他资金,如引进私企或外资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并在社区建立慢性病医疗补助专项资金。其次,可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时考虑增加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医疗人员,保证当地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最后,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社区互联网互助系统,定期更新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相关科学知识,通过医疗工作者与患者、患者之间的灵活沟通,实现慢性病防治的目的。

    •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相关研究论文的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为主要研究机构,但相关研究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较低,受国家资金资助较少。②社区慢性病管理研究热点集中且局限,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本文同样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主要集中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发表的学术文献,范围较小且中文论文较多,其次,分析软件也有局限性,如Bicomb2.0只能分析已发表的文献[10]。笔者将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