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混浊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不属于单独眼病。玻璃体是眼球中一种比较特殊的黏液状的胶体组织,体内含有透明的凝胶体,若玻璃体内出现不透明物体,则会形成玻璃体混浊[1]。一般情况下,眼球出血炎症或多种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导致玻璃体混浊,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发视力障碍,导致玻璃体出现异常变化,进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眼部健康,导致失明等,而玻璃体混浊患者通常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视力障碍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等[2],因此对玻璃体混浊进行有效治疗极为必要。以往临床针对玻璃体混浊多采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其作为一种口服碘剂,能够直接对视网膜色素上皮产生作用,吸收玻璃体混浊及眼底出血,但单一药物效果有限[3]。近年来,中医在治疗玻璃体混浊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次研究在卵磷脂络合碘片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制剂复明片,为探究其临床有效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科收治的8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随机分组,观察复明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在临床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前瞻性研究,选取本院眼科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过裂隙灯、眼部B超检查(主要检查视网膜情况)以及眼底镜检查(检查眼底渗血情况)[4],明确诊断为玻璃体混浊;②自述花眼眼花?前出现黑影,且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的患者;③患者家属已明确研究目标及流程,加入研究均为自愿,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弱视、散光或失明的患者;②视网膜检查受损的患者;③视力永久不可逆的患者;④严重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⑤合并心脏病或肝肾异常者;⑥存在药物过敏史患者;⑦处于妊娠及哺乳特殊阶段女性。
所有患者按入组顺序发放由统计人员编制的随机信封,按照信封内的编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50眼)患者,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1.3±5.2)岁,男性20例,女性20例,病程平均为(1.38±0.24)年(3个月~3年);对照组40例(48眼)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2.4±3.9)岁,男性18例,女性22例;病程平均为(1.35±1.20)年(2个月~3年),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N1=N2=2[(tα/2+tβ/2)S/δ]2估算样本量。(N1、N2分别为两样本的含量,S为两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δ为两均数之差值,tα/2和tβ/2分别为检验水准α和第Ⅱ类错误概率β相对应的t值)。双侧α=0.05,β=0.1,查表得tα/2=1.96,tβ/2=1.282,根据预实验得出:δ=δ1−δ2=3.9,S=6.87,带入公式,计算出样本量:N1=N2=62.28≈62人。对照组:给予卵磷脂络合碘片(第一药品产业株式会社盐滨工厂,H20160151)口服治疗,3片/次,3次/d,服用1周后,依据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卵磷脂络合碘片减少至2片/次,30 d为一疗程。治疗时间为3个月。
观察组:联合给药复明片(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61021134)和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患者卵磷脂络合碘片服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患者服用复明片,要做好眼部清洁工作,保持眼周干净,5片/次,3次/d,30 d为一疗程。治疗时间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要按照医嘱定时、定量进行服药,服药期间注意饮食搭配和运动干预。
-
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的改善情况(应用视力检查表检查并记录视力数据)及玻璃体混浊改善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随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根据玻璃体混浊程度的不同分为0级~Ⅳ级5个级别,分别对应0~4分,分值越低混浊程度越轻。
-
痊愈:B超检查患者玻璃体混浊物清除,视力恢复正常;有效:眼部炎症反应基本消失,B超检查玻璃体混浊物部分消失,患者的视力恢复到0.6左右;无效:患者视力无改善或视力模糊程度加重,玻璃体混浊物无改变。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100%。
-
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
$ \bar x$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观察组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 \bar x $ ±s)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n=40) 0.26±0.14 0.52±0.25 5.739 0.000 观察组(n=40) 0.25±0.15 0.90±0.31* 11.937 0.000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混浊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 2 患者治疗前后玻璃体混浊评分分析(
$ \bar x $ ±s)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n=40) 3.52±0.48 1.98±0.27 17.685 0.000 观察组(n=40) 3.55±0.52 1.15±0.25* 26.308 0.000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详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组别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40) 20(50.0) 12(30.0) 8(20.0) 32(80.0) 观察组(n=40) 28(70.0) 10(25.0) 2(5.0) 38(95.0)* *P<0.05,与对照组比较 -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与对照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眼部刺激感 结膜囊
分泌物增多结膜、眼睑
充血发生率 对照组(n=40) 2(5.0) 1(2.5) 1(2.5) 4(10.0) 观察组(n=40) 2(5.0) 1(2.5) 2(5.0) 5(12.5) -
玻璃体混浊多见中老年群体,主要表现为老年性变性、近视性变性等,临床大量研究显示眼球炎症、生理性飞蚊症、葡萄膜炎或玻璃体液化等会诱发玻璃体混浊。从中医范畴讲,其属于“云雾移情,蝇翅黑花”,主要从滋补肝肾、补气、消炎等方面着手治疗。
玻璃体本身属于人体眼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无血管神经分布,新陈代谢比较缓慢,这种组织形式增加了治疗玻璃体疾病难度[6]。临床上联合应用复明片和卵磷脂络合碘片进行治疗,这两种药物均含有中药成分,能够滋养肝肾、活血明目。
卵磷脂络合碘片含有碘和大豆卵磷脂[7],以口服的形式给药,可以减少对玻璃体的二次刺激,能够激活甲状腺组织。其中,卵磷脂络合碘能够加快视网膜新陈代谢,改善视网膜侧色素的上皮功能,有效吸收清除玻璃体中的异物,有效改善患者眼底的出血情况,促使患者的视力功能较快恢复。但单一西医治疗效果有限,且患者治疗期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效果达不到预期。祖国中医学将玻璃体混浊归属为“云雾移情”范畴,认为其病机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治疗应以清肝明目、滋补肝肾为主。本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制剂复明片,其主要包括菟丝子、枸杞子、山萸肉等中药材,可以滋补肝肾,补气明目,熟地黄可以补肾滋阴,菊花用来清肝明目,同时配合夏枯草、决明子等中药材[8],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运行情况,实现明目的要求。研究发现:观察组痊愈28例,有效10例,对照组痊愈20例,有效12例,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上升,观察组的平均视力为(0.90±0.31),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25)(P<0.05),两组患者玻璃体混浊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随访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复明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疗效显著,可逐步恢复患者的视力功能,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Clinical effect of Fuming tablets combined with lecithin complexed iodi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vitreous opacities
-
摘要:
目的 分析复明片与卵磷脂络合碘片联合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中部地区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眼科收治的8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复明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玻璃体混浊程度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有提高,观察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混浊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明片与卵磷脂络合碘片联用治疗玻璃体混浊,在改善患者视力及玻璃体混浊程度方面作用突出,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uming tablets and lecithin-complexed iodi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vitreous opacitie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vitreous opacitie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in the central region general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grouping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lecithin-complexed iodine tablets orally for th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uming tablets combined with lecithin-complexed iodine table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visual acuity and vitreous opacit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level was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s. The visual acuity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vitreous opacity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The vitreous opacity scor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 (38/4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0.0% (32/4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Fuming tablets combined with lecithin-complexed iodine tablets have outstanding therapeutic effects in improving the vision and degree of vitreous opacities. This combination therapy deserves the extensive clinical applications. -
Key words:
- Fuming tablets /
- lecithin complexed iodine tablets /
- vitreous opacity /
- vision /
- adverse reactions /
- clinical efficacy
-
松科(Pinaceae)植物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主要产于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区,资源丰富[1]。松叶“味苦,温;暖,无毒”,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之功用。水煎、浸酒以外用或内服[2]用于治风湿痿痹、跌打损伤、湿疮、疥癣、慢性气管炎等症以及预防感冒、流脑。文献报道马尾松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黄酮、多糖、木脂素和树脂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尾松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抑菌等多方面活性[3-15]。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以及HIV患者的增多,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白念珠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氮唑类药物氟康唑是临床上首选的抗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药物。但是长期和重复给药导致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越来越强。目前联合用药是恢复耐药真菌对治疗药物的敏感度,提高耐药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治疗深部耐药菌感染的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从天然活性成分中寻找与现有的抗真菌药物联合发挥协同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是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之一[16-20]。本文选用接近“传统水煎或浸酒法”的传统中药提取方法,用乙醇加热提取后,石油醚再萃取的方法得到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通过测定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的MIC80值,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的方法对低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初步探究其联合氟康唑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1. 材料
1.1 试剂与设备
Thermo Trace GC Ultra气相色谱、Thermo DSQ Ⅱ质谱、Xcalibur工作站(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马尾松叶(浙江东阳市,经海军军医大学黄宝康教授鉴定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水;载气为高纯氦气。
氟康唑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黄芩素(上海历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白念珠菌103(Candida albicans103,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真菌室提供)。
1.2 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的制备
取干燥马尾松叶,粉碎,称取二份,每份50.0 g,分别用150 ml石油醚和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h,滤过;滤渣再分别用150 ml石油醚和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 h,滤过。分别合并两次滤液,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石油醚提取物(简称醚提取物)2.5 g和80%乙醇提取物(简称醇提取物)8.0 g。取干燥后的醇提取物5.0 g,加入水100 ml混溶,获得混悬液。混悬液用50 ml石油醚萃取3次,合并浓缩石油醚萃取液,获得石油醚浸膏(简称醚浸膏)即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0.8 g。取125 mg醚浸膏,置于100 ml量瓶中,加入80%甲醇,超声、加热使其几近完全溶解,放置、冷却;再加入80%甲醇定容,摇匀、放置;吸取1 ml定容后的浸膏液,微孔滤膜过滤后待测。
1.3 色谱-质谱条件
色谱柱TR - 35MS石英毛细管(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 ℃,保持2 min后以10 ℃/min的速度升至300 ℃并保持5 min;汽化温度250 ℃,进样量1 μl;分流比10∶1。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离子源:EI源;离子源温度为250 ℃;电子能量:70 eV;扫描范围:50~650 m/z。
2. 方法
2.1 抑菌实验方法
菌株选用临床分离耐药菌株白念珠菌103(氟康唑的MIC80>128.0 μg/ml)。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提出的RPMI1640 培养基微量稀释法,取无菌96孔板,于每排1号孔加RPMI1640液体培养基100 μl作空白对照;3~12号孔各加新鲜配制的菌液100 μl,菌液浓度范围为(1~5)×103cfu/ml;2号孔分别加菌液160 μl和受试药物溶液40 μl;12号孔不含药物,只加菌液100 μl作阳性生长对照。2~11号孔进行倍比稀释,使各孔的最终药物(醚提取物、醇提取物和醚浸膏)浓度分别为250.0、125.0、62.5、31.25、15.63、7.81、3.91、1.95、0.98和0.49 μg/ml,对照品黄芩素浓度分别为128.0、64.0、32.0、16.0、8.0、4.0、2.0、1.0、0.5和0.25 μg/ml,各孔中DMSO含量均低于1%,氟康唑溶液的终浓度为8.0 μg/ml。96孔板于30℃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取出,读取受试药物与氟康唑(8.0 μg/ml)联用时的MIC80值。微量稀释法测试结果见表1。
表 1 马尾松叶3种提取物与氟康唑联用对体外白念珠菌103活性(MIC80)试验结果化合物 MIC80 联合抑菌浓度
分数指数
(FICI)联合作用 单用(μg/ml) 与氟康唑联用(μg/ml)* 醚提取物 >250.0 >250.0 1.031 无关 醇提取物 >250.0 7.81 0.047 协同 醚浸膏 >250.0 31.25 0.094 协同 黄芩素 16.0 4.0 0.281 协同 氟康唑 >128.0 − − − *与8 μg/ml 氟康唑联合使用 协同药效的判定采用联合抑菌浓度分数指数(FICI),即联用抑菌时每种药物所需最低抑菌浓度(MIC)与单用这种药物抑菌时所需MIC的比值的和。当FICI≤0.5时,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效果被定义为具有协同作用;当FICI>0.5时,认为两种药物无相互作用。
2.2 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按“1.3”项下实验条件对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进行分析,25 min得到马尾松叶低极性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图(图1)。共检测出30个峰,通过检索NIST08光谱数据库,按60%以上匹配率(SI和RSI均大于600,最大值1 000),并结合质谱裂解规律确定其化学成分。运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Xcalibur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个化学成分在石油醚部位中的质量百分数。
3.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各受试药物单用时,对照品黄芩素的MIC80为16.0 μg/ml,提示了其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他的化合物的MIC80均大于250 μg/ml。各受试药物与氟康唑(8.0 μg/ml)联用后,对照品黄芩素、醇提取物及醚浸膏的MIC80降至4.0~31.25 μg/ml,相应的FICI值均小于0.5,显示黄芩素、醇提取物、醚浸膏分别与氟康唑联用对耐药白念珠菌均具有协同活性,但醇提取物和醚浸膏的协同活性不及对照品黄芩素,醚浸膏协同活性小于醇提取物。醚提取物单用及与氟康唑联用的MIC80均大于250 μg/ml,FICI大于0.5,显示其单用及与氟康唑联用均没有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活性。
如表2所示,本次GC-MS检测出30种成分,鉴定出17个化合物。统计出本次所测马尾松叶的低极性化学成分中含有烷烃4个(6.1%),甾烷类5个(4%),脂肪酸1个(0.75%),二萜5个(53.99%),其他峰均提示为聚硅氧烷(35.16%),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是:玛瑙酸(8.38%,见图2)、脱氢枞酸甲酯(8.41%,见图3)。
表 2 马尾松叶低极性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序号 保留时间(min) 相似度SI值 相似度RSI值 化合物 含量(%) 1 10.30 821 850 正十五烷 1.52 2 13.15 797 840 2,6,11,15-四甲基-十六烷 2.23 3 15.68 781 822 2,6,10-三甲基-十四烷 1.37 4 17.95 709 727 3-乙基-5-(2-乙基丁基)-十八烷 0.98 5 19.03 661 770 泪柏醚 0.68 6 19.96 641 684 1-单烯丙基甘油三甲基硅醚 0.75 7 20.00 639 670 3,3-亚乙基二氧基-5β-胆甾烷 1.00 8 20.78 688 700 玛瑙酸/贝壳杉萘甲酸 8.38 9 20.88 621 690 N-[24-氧代-3α-(三甲基硅氧基)-5β-胆安-24-基]甘氨酸甲酯 0.51 10 20.96 636 739 24, 25-二羟基维生素D3 / 24R, 25-二羟胆钙化醇 1.11 11 21.16 609 633 17-乙酰氧基-4,4,10,13-四甲基-7-氧代-2,3,4,7,8,9,10,11,12,13,14,15,16,17-十四氢-1H-环戊烷(a)菲-3-基,乙酸 0.61 12 21.38 777 915 隐青霉酸甲酯 / 山莨菪碱酸甲酯 /海松酸甲酯 4.62 13 21.45 626 636 3-羟基-2,5,5,8a-四甲基-1,4,4a,5,6,7,8,8a-八氢萘-1-羧酸,2-三甲基硅乙基酯 31.90 14 21.79 645 662 3,11,18-三乙酰氧基-3,19:14,15-二环氧孕烷-20-酮 0.77 15 21.87 625 765 1,1,3,3,5,5,7,7,9,9,11,11,13,13,15,15-十六甲基八硅氧烷 1.50 16 22.09 841 889 脱氢枞酸甲酯 8.41 17 22.29 676 788 1,1,3,3,5,5,7,7,9,9,11,11,13,13-十四甲基七硅氧烷 1.30 4. 讨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马尾松叶提取物具有抗真菌活性:马尾松叶石油醚、氯仿等溶剂的提取物以及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提取物可以抑制曲霉、青霉、啤酒酵母的生长;马尾松叶乙醇提取物对枯萎病、灰霉菌有显著的抑菌活性;马尾松叶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弱抑菌性[21-25]。但马尾松叶提取物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协同抗菌活性未见报道。
本研究发现,马尾松叶的醇提取物和醚浸膏单独使用时均不及黄芩素,没有抗耐药白念珠菌活性,但联用氟康唑(8 μg/ml)后,醇提取物和醚浸膏均表现出协同活性,醇提取物的活性更好,而醚提取物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联用氟康唑都没有抗耐药白念珠菌活性。醚浸膏与醚提取物相比,提取方法的改变,导致了提取物抑菌效果的有无。醚浸膏的活性应该源于乙醇加热提取获得的更丰富、含量更高的化学成分,尽管醚浸膏的主要成分也是低极性成分,但与醚提取物相比无论在含量和组成上均应不同。醚提取物含有更丰富的挥发油等低极性成分,但是可能缺少了一些重要的活性抗真菌成分,导致其没有协同抗耐药真菌作用。我们进一步对活性部位醚浸膏进行了GC-MS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与文献报道的采用水蒸气和超临界CO2提取法获得的马尾松叶挥发油成分相比差异大。活性部位醚浸膏中化合物结构类型和数量比文献报道的直接提取的挥发油少,且没有以蒎烯、莰烯为主的单萜和以石竹烯等为主的倍半萜,仅有烷烃类少量化合物重合[26-31]。活性部位醚浸膏采用了乙醇加热提取后,再经石油醚萃取得到,加热提取可能导致了蒎烯、莰烯、石竹烯等低沸点萜类化合物的丢失,但分子量更大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含量升高(53.99%)。二萜类化学成分中脱氢枞酸甲酯、海松酸甲酯是主要化学成分,两者也是松香酸的主要成分。有文献报道松香酸具有抗赤霉菌、灰霉菌等多种抗真菌活性[32-35]。因此,醚浸膏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可能是其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Zuzana研究发现云杉提取物中的β-谷甾醇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低浓度的脱氢枞酸甲酯破坏细胞壁,两者相互协同可能是云杉提取物对青霉菌、链格孢菌、米根霉的抑菌活性的关键[36]。本研究获得的醚浸膏中也含有丰富的树脂酸(13.03%)和甾烷(4%)。树脂酸和甾烷的协同可能也是醚浸膏具有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活性的原因,这一点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首次报道了马尾松叶乙醇提取物以及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具有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作用,并首次对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进行了GC-MS分析,鉴别的化合物除了烷烃、脂肪酸、脱氢枞酸甲酯外其它11种成分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丰富了马尾松叶的化学成分。
-
表 1 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 \bar x $ ±s)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n=40) 0.26±0.14 0.52±0.25 5.739 0.000 观察组(n=40) 0.25±0.15 0.90±0.31* 11.937 0.000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 2 患者治疗前后玻璃体混浊评分分析(
$ \bar x $ ±s)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n=40) 3.52±0.48 1.98±0.27 17.685 0.000 观察组(n=40) 3.55±0.52 1.15±0.25* 26.308 0.000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组别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40) 20(50.0) 12(30.0) 8(20.0) 32(80.0) 观察组(n=40) 28(70.0) 10(25.0) 2(5.0) 38(95.0)*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眼部刺激感 结膜囊
分泌物增多结膜、眼睑
充血发生率 对照组(n=40) 2(5.0) 1(2.5) 1(2.5) 4(10.0) 观察组(n=40) 2(5.0) 1(2.5) 2(5.0) 5(12.5) -
[1] 张晓培, 姚进. 不同眼内灌注液对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20, 20(4):695-6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4.26 [2] 胡海涛, 高文红, 王红, 等. 复明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四川医学, 2020, 41(3):285-289. [3] 杨红兰, 姚东平, 徐瑜玲, 等. 复明片联合氨碘肽滴眼液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 33(8):2070-2073. [4] 曹慧琴. 复方血栓通胶囊与卵磷脂络合碘应用于不同病程玻璃体混浊效果比较[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 34(12):1426-1427. doi: 10.3969/j.issn.1004-2814.2018.12.017 [5] 蔡金玲, 郭玉兰, 刘磊. 复明片联合长春胺治疗青光眼的价值评估[J]. 河北医药, 2019, 41(12):1801-1804.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19.12.009 [6] 钮心瑜, 宋晓慧, 宋峰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玻璃体混浊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 38(9):210-213. [7] 杨琼, 王红, 莫宾, 等. 甲状腺素转运蛋白相关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基因检测及临床特征[J]. 眼科, 2020, 29(2):114-117. [8] 刘丹. 超声波治疗眼科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效果探讨[J]. 系统医学, 2019, 4(6):34-36. 期刊类型引用(2)
1. 杨逸鑫,彭芳.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中南药学. 2023(01): 155-160 . 百度学术
2. 李佩岐,康杰,王珂瑶,王慧敏,韩宇峰,王婷慧,崔亮,张剑,邓瑞强,段智变. 复方中药水提物对腹水综合征肉鸡肝脏TGF-β1/Smad通路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2(05): 1860-186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