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

王鹏 吴宗贵 张争艳

丁华敏, 郭羽晨, 秦春霞, 宋志兵, 孙莉莉. 消风止痒颗粒通过降低白三烯水平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急性瘙痒的治疗作用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11-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31
引用本文: 王鹏, 吴宗贵, 张争艳. 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34
DING Huamin, GUO Yuchen, QIN Chunxia, SONG Zhibing, SUN Lili. Therapeutic effect of Xiaofeng Zhiyang granules on acute itching in mice with atopic dermatitis by decreasing leukotrien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5): 211-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31
Citation: WANG Peng, WU Zonggui, ZHANG Zhengyan. Effect of Huoxin Pill (concentrated pill) combined with Baduanjin on prognosis after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34

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34

Effect of Huoxin Pill (concentrated pill) combined with Baduanjin on prognosis after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 摘要:   目的  观察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的中医综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医综合治疗组,共120例。西医治疗:标准西医药物治疗+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中医综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的指标为劳力性心绞痛量表、中医症候量表、中医症候治疗效果评定、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前体(pro-BNP)。  结果  两组分别入选6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西医治疗组脱落2例,中医综合治疗组脱落8例,最终共计入组110例。相对于西医治疗组,中医综合疗法显著改善心绞痛量表评分、中医症候量表评分、pro-BNP、LVEF和6MWT(P<0.001)。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钾、血糖、血脂、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结论  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患者中在提高患者LVEF、6MWT距离,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方面较西医康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放射性核素是指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通过衰变形成稳定的核素,能够通过皮肤伤口、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增加了肿瘤、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放射性材料在诸如核工业、能源生产、研究和开发以及医学等各种领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而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对人类具有严重危害。自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以来,公众对长期暴露于该核电站释放辐射造成的健康一直高度关注[1]。因此,如何进行核辐射的有效防护一直是研究难点和重点。

    有效清除放射性核素的常用手段包括螯合剂或吸附剂,其中多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具有优良吸附作用的分子。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是至少超过10个单糖组成的聚合糖,也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中天然多糖,如海藻酸盐、壳聚糖、纤维素等,分子链上具有多种官能团,通过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与多种分子结合,也可以通过共混、接枝或与具有额外官能团的各种纳米材料混合的形式引入额外的功能基团,从而增强其吸附能力。多糖的吸附性能不仅与吸附剂上特定官能团的类型和数量有关,还受吸附剂比表面积和吸附位点暴露程度的影响。

    本综述概括了主要放射性核素类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总结了多糖在放射性核素清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多糖作为核战争、核事故等突发核事件中放射性核素有效吸附分子,应用前景广阔。

    铀是一种重金属放射性核素,可作为核反应燃料。肾、肝、肺、脑、中枢神经是铀毒性累积的靶向组织[2]。铀污染会诱发行为障碍,影响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理特性,还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增大、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间质纤维化,引起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在长期接触贫铀的情况下,易发生免疫毒性、胚胎毒性和肝毒性,罹患肿瘤风险增加[3]

    镉半衰期长达10~30年,不易被生物清除,从而导致其易在生物体内累积[4]。镉暴露可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对另一靶器官肾的主要损伤部位是近端小管,可导致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障碍和活性氧产生[5]。在单一暴露分析中,单独暴露于镉会显著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尿镉、钴与肾结石的风险呈正相关,此关联在老年人中尤为显著[6]。对于肥胖、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患者,镉暴露会进一步增加慢性肾病和肾衰竭风险[7]

    在切尔诺贝利事故患者中出现的几种心血管损伤可能与钴暴露有关。钴暴露引起的心肌小病灶损伤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会导致心律和血管紧张度紊乱[8]。钴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钴接触工人表现出与注意力和语言记忆困难有关的明显认知缺陷,还会增加精神类疾病和视力下降风险[9, 10]

    氡是一种比空气重、具有放射性的气体,是镭衰变的结果。氡主要通过吸入进入人体,且氡衍生物是引发肺癌的第二危险因素,仅次于吸烟[11]。2010年室内氡暴露导致的肺癌死亡人数占韩国肺癌死亡总数的12.5%~24.7%[12];2012年,66个国家因氡导致的肺癌死亡总数为226 057例[13]。欧洲和北美地下矿井工人由于长期接触氡气,肿瘤发病率大幅增加,其中以肺癌风险最高[14]

    镭的所有同位素都具有强烈的放射性,易诱发儿童和成人的骨肿瘤、生长障碍、骨软骨瘤和白内障等。镭与儿童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影响越严重[15]

    碘主要供给甲状腺激素合成。I131半衰期较长,大剂量I131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或萎缩,最终导致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且I131导致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60%会出现房颤现象[16]

    图  1  常见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核素清除最常使用的螯合剂是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但由于其选择性差,易与体内 Ca2+、Zn2+等有益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导致肾毒性、致畸性、胚胎毒性等多种副作用,目前已很少应用[17]。多糖多为天然来源,不仅能通过吸附清除放射性核素,还具有安全性好、生物相容性、清除率高等优点,是极具潜力的放射性核素清除剂。可用于有效清除放射性核素的多糖包括以下几种。

    壳聚糖来源于甲壳质的脱乙酰化,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其具有规则的线性分子链和良好的结晶性能。壳聚糖还具有价廉、资源丰富、吸附能力强、可再生、抗拉强度高、生物降解性和抗菌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绿色吸附剂[18]图2A)。壳聚糖吸附机制可能包括配位作用、阳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壳聚糖的羟基团和氨基团还能与铯形成稳定配位键。影响壳聚糖吸附效果的因素主要为pH、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当pH>2时,壳聚糖吸附效率随pH升高而提高;除铜在pH=8时吸附效率最高之外,壳聚糖对铯、铕、铜在pH=8时达到最大吸附效率。在弱酸性条件下吸附效率高可能是因为低浓度H+和H3O+降低了与阳离子壳聚糖的竞争,增加了壳聚糖的吸附位点。

    图  2  常见用于吸附放射性核素多糖的化学结构式
    A. 壳聚糖;B. 果胶;C. 羧甲基纤维素;D. 海藻酸钠;E. 魔芋葡甘聚糖

    壳聚糖可通过制备成凝胶、静电纺丝、微球等剂型来吸附核素。目前大多数壳聚糖吸附剂呈颗粒状,不利于官能团的暴露,减少了吸附位点,降低了吸附效率。通过制备成微球、无定形粉末、纤维等剂型,可大大增加表面积、暴露更多吸附位点以提高吸附性能。采用湿法纺丝制备的均匀纤维状壳聚糖吸附剂,比颗粒状壳聚糖具有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快、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优良等优点,纤维状壳聚糖对Co2+的吸附效率为4.3 mg/g,明显高于颗粒状壳聚糖(2.3 mg/g)[19]

    壳聚糖的实际应用受制于其酸性降解和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低、比表面积低等缺点,通过化学修饰可克服上述缺点,拓宽其实用价值。羧甲基壳聚糖是壳聚糖经羧甲基化后得到的一种线形水溶性高分子,因分子内含有大量的乙二胺四乙酸式结构而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螯合吸附性能。与壳聚糖水凝胶相比,羧甲基壳聚糖超分子水凝胶在保湿能力、水溶性、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抗氧化活性、抗菌性能等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同时由于其具有更多的螯合基团,结合其本身吸附能力,因此对放射性核素清除效率更高[20]。壳聚糖与DTPA联用形成的纳米粒对吸入不溶性贫铀粒子具有明显吸附作用;结合肺灌洗,壳聚糖还能帮助DTPA进入细胞内,提高肺组织中贫铀的清除率[21]

    海藻酸盐由1,4-β-D-甘露糖醛酸和α-L-古洛糖醛酸组成(图2D),它可与二价、三价阳离子配位,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的低成本天然多糖[22]

    海藻酸盐吸附核素离子有两种方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基于静电吸附;化学吸附则分为两种:一种是阳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另一种是核素与海藻酸盐的羟基和羧基产生配位反应,形成配位物[23]。海藻酸盐的吸附效率显著受pH变化的影响。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官能团,在低pH溶液中,吸附位点逐渐被质子化,这会导致官能团的螯合作用减弱,并且离子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进一步降低了吸附能力[24-25]。海藻酸盐吸附还依赖温度变化,温度通过影响海藻酸盐表面化学结构来控制吸附。由于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吸附容量;但高温也会导致孔径变大,从而使脱吸附率比吸附率高,降低吸附效率[26]

    海藻酸盐可与其他螯合剂联用发挥清除作用。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混合后制备水凝胶,可有效清除小鼠皮肤创面的放射性锶,并能有效阻止放射性锶通过皮肤创面的吸收。此外,水凝胶剂型还可有效促进放射性核素污染伤口中的肉芽组织形成,促进创面愈合[27]

    不同多糖联用,可通过不同机制协同发挥核素清除作用,提高清除效率。如将海藻酸盐与浒苔多糖复合,为海藻酸钠凝胶引入了更多的活性吸附位点,提高了对重金属的吸附效率[28]

    纤维素经羧甲基化后可得到羧甲基纤维素(CMC)(图2C),其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羧基,被称为超吸附材料。同时CMC具有亲水性、生物黏附性、pH敏感性等优点,常用于药物递送和其他生物医学研究[29]

    载普鲁士蓝羧甲基纤维素大孔纳米纤维膜能有效吸附铯,这主要是由于羧甲基纤维素钠纳米纤维膜具有表面积大和高度多孔的结构,增加了吸附位点,提高了吸附容量[30]。通过植酸改性的CMC对137Cs具有特异吸附性,且能大大提高137Cs吸附速率[31]。在Cu(Ⅱ)离子交联法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中引入聚乙二醇6 000以增加水凝胶羟基数量。该水凝胶在吸水溶胀后,其内部孔隙和表面积显著增加,从而暴露了更多吸附位点,提高了整体吸附效果[32]。羧甲基纤维素钠温敏水凝胶可实现低温吸附、高温脱吸附,其吸附UO22+的主要机制是含氧基团和U(Ⅵ)之间能形成复合物[33]

    葡甘聚糖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魔芋,因此又称为魔芋葡甘聚糖(KGM)。KGM具有良好的持水能力、稳定性、成膜性、增稠性、乳化性等。KGM主链的化学结构是由D-葡萄糖和D-甘露糖缩合形成的共聚物,具有丰富的羧基和羟基[34]。魔芋葡甘聚糖通过羧甲基化可得到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能获得更大的吸附容量。其吸附过程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和吸附剂表面羟基的配位完成,是一个吸热和自发的过程。KGM带有负电荷,能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提高吸附力;引入结冷胶后,能形成双网络凝胶微球,该凝胶微球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在强酸条件下仍稳定性良好,对铀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98.10 mg/g[35]。一氯乙酸改性魔芋葡甘聚糖可吸附重金属离子,且羧甲基取代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可重复使用,且不会明显改变其吸附容量[36]

    果胶是一种天然多糖,也可作为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聚合物链主要通过1,4-α-半乳糖醛酸单元构成。果胶吸附核素主要通过其结构中的羟基,酯化度较低的果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儿童服用果胶后放射性铯含量降低了33%,也可显著降低对铀的吸收[37]

    将果胶和普鲁士蓝制备成珠状杂化吸附剂,可有效吸附铯,其吸附容量可达(36.5±0.8)mg/g,该杂化吸附剂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吸附效率显著高于预期。可能普鲁士蓝粉末的存在改变了果胶结构,增加了吸附位点的暴露,使更多铯离子能被捕获和吸附[38]

    多糖清除核素的机制是主要通过其结构中的羟基和羧基等基团与核素发生配位、阳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等作用。除上述多糖之外,甲壳素、木薯淀粉等通过静电作用或螯合作用也可发生吸附,但因其溶解性差、弱机械性能而限制了应用[39, 40]

    核技术在军事、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核辐射暴露的风险。尤其是近期福岛核电站废水的排放更是给我国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挑战。目前,放射性核素清除面临着品种少、清除效率低、副作用大等问题,对螯合剂、吸附剂、促排剂等的深入广泛研究将为清除放射性核素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方案。多糖具有安全、生物相容性好、吸附效率高等优势,将其与凝胶、纳米粒、纳米纤维、多孔微球等剂型有机结合,将进一步提高放射性核素吸附效率,为核战争、核事故等紧急条件下高效、安全清除核素提供新策略。

  • 表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西医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P
    性别(男)58(38)52(46)0.880
    年龄(岁)62.00±12.858.54±10.40.219
    BMI25.17±1.2824.53±2.010.594
    危险因素
    高血压58(30)52(24)0.726
    高脂血症58(35)52(30)0.622
    糖尿病58(32)52(20)0.081
    用药情况
    ACEI/ARB58(41)52(31)0.070
    Beta受体阻滞剂58(39)52(26)0.082
    血常规
    WBC(×109/L)10.40(4.00)10.30(3.90)0.802
    RBC(×1012/L)4.48(0.93)4.47(0.69)0.475
    PLT(×109/L)203.00(69.5)204.00(73.25)0.368
    Hb(g/L)137.00(25.8)140.50(21.50)0.600
    hs-CRP(mg/L)7.84(15.10)7.40(17.94)0.991
    肝功能
    AST(U/L)48.00(47.50)37.5(42.80)0.883
    ALT(U/L)41.00(48.50)33.50(25.50)0.064
    肾功能
    肌酐(umol/L)64.40(18.85)64.95(17.33)0.937
    电解质
    K+(mmol/L)3.89(0.40)3.90(0.61)0.863
    血糖
    HbA1c(%)6.05(2.20)6.45(2.90)0.719
    FPG(mmol/L)5.93(2.65)6.39(5.08)0.341
    血脂
    TC(mmol/L)5.20(1.80)4.45(1.70)0.089
    TG(mmol/L)1.70(1.42)1.45(0.88)0.127
    HDL-C(mmol/L)1.05(0.24)1.04(0.28)0.230
    LDL-C(mmol/L)3.15(1.21)2.82(1.27)0.137
    cTnI(ng/ml)8.40(23.13)5.20(13.80)0.897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对比($ \bar{x}\pm s $ /M, Q )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值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13.1±3.4 1.0(1.0) t=22.75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13.1±4.0 2.0(2.0) t=18.84 <0.001
    统计值 Z=−0.13 Z=−6.80
    P 0.897 <0.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评分对比M(IQR)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Z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8.0(2.0) 2.0(2.0) −5.632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8.0(2.0) 3.0(2.0) −6.576 <0.001
    Z 0.383 4.642
    P 0.702 <0.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o-BNP对比 M(IQR)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值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400.5(1647.0) 94.0(120.8) Z=−5.277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302.0(708.3) 52.0(64.0) Z=−5.367 <0.001
    统计值 Z=−1.902 Z=−2.294
    P 0.057 0.022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两组心衰患者6MWT1月、6月后对比($ \bar{x}\pm s $)

    组别 n 1月 6月 t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358.1±79.3 456.0±40.1 −6.51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346.9±69.6 425.6±45.3 −8.89 <0.001
    t −0.42 −1.98
    P 0.674 0.057
    下载: 导出CSV

    表  6  两组心衰患者治疗前后LVEF(%)对比($ \bar {x}\pm M $,Q)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值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45.6±6.5 55.8±7.6 t=−7.367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46.0(6.0) 52.1±5.4 t=−6.415 <0.001
    统计值 Z=−0.765 t=−2.174
    P 0.464 0.038
    下载: 导出CSV
  • [1] 方丹. 知己健康管理在门诊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5):673-676.
    [2] 胡盛寿, 高润霖, 刘力生, 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3):209-220.
    [3] ARMSTRONG P W, GERSHLICK A H, GOLDSTEIN P, et al. Fibrinolysis or primary PCI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 Engl J Med, 2013, 368(15):1379-1387. doi:  10.1056/NEJMoa1301092
    [4] 陈伟伟, 高润霖, 刘力生, 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7):617-622.
    [5] 陈伟伟, 高润霖, 刘力生, 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1):1-8.
    [6] 韩雅玲.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R], 沈阳: 沈宁友谊宾馆, 2016.
    [7] 李盈, 韦彬, 李珍珍. “双心”护理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5):106-109.
    [8] 邓红芳.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下门诊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的相关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32):73-75.
    [9] 孙党红, 许婷婷, 孟洁, 等. 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结合中医经络操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6):45-46.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9.16.018
    [10]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41(4):267-275.
    [11] THOMAS R J, KING M, LUI K, et al. AACVPR/ACC/AHA 2007 performance measures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referral to and delivery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secondary prevention services[J]. J Cardiopulm Rehabil Prev, 2007, 27(5):260-290. doi:  10.1097/01.HCR.0000291295.24776.7b
    [12] HE J, WO D, MA E, et al. Huoxin pill prevents excessive inflammation and cardiac dysfunc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inhibiting advers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activation[J]. Phytomedicine, 2022, 104:154293. doi:  10.1016/j.phymed.2022.154293
    [13] CHU J F, ZHOU X L, PENG M Z, et al. Huoxin pill attenuates cardiac inflammation by suppression of TLR4/NF-κB in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injury rats[J]. Evid Based Complementary Altern Med, 2020, 2020:1-9.
    [14] HE J A, WO D, MA E, et al. Network pharmacology-based analysis in determining the mechanisms of Huoxin pill in protecting against myocardial infarction[J]. Pharm Biol, 2021, 59(1):1189-1200. doi:  10.1080/13880209.2021.1964542
    [15] SHEN Z Q, SHEN A L, CHEN X P, et al. Huoxin pill attenuates myocardial infarction-induced apoptosis and fibrosis via suppression of p53 and TGF-β1/Smad2/3 pathways[J]. Biomed Pharmacother, 2020, 130:110618. doi:  10.1016/j.biopha.2020.110618
    [16] PENG M Z, YANG M L, SHEN A L, et al. Huoxin pill (活心丸) attenuates cardiac fibrosis by suppressing TGF-β1/Smad2/3 pathway in isoproterenol-induced heart failure rats[J]. Chin J Integr Med, 2021, 27(6):424-431.
    [17] PENG M Z, YANG M L, LU Y, et al. Huoxin Pill inhibits isoproterenol-induced transdifferentia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in cardiac fibroblasts through the TGF-β/Smads pathway[J]. J Ethnopharmacol, 2021, 275:114061. doi:  10.1016/j.jep.2021.114061
    [18] 宋志萍, 师建梅. 论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J]. 中医杂志, 2007, 48(7):581-582,594.
    [19] 梁宗安. 心脏康复疗法[J]. 华西医学, 1999, 14(2):133-135.
    [20] 张漳禄. 八段锦对急诊PCI术后患者Ⅱ期心脏康复的疗效评价[D]. 福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
  • [1] 张紫璇, 高苑, 张利, 李佳莉, 徐希科, 祖先鹏.  中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79
    [2] 向兴, 张慧卿, 张琪金, 刘银沁, 黄宝康.  飞机草中医药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0019
    [3] 舒飞, 孙蕊, 宋凯, 张元林, 闫家铭, 舒丽芯.  粉-液双室袋产品的综合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09
    [4] 张修平, 田家盛, 王道鑫, 李佳鑫, 王品, 缪朝玉.  MT-1207对小鼠血糖、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11
    [5] 陈怡君, 王卓, 何苗, 张宇, 田泾.  泌尿系统碎石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管控实践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34
    [6] 丁华敏, 郭羽晨, 秦春霞, 宋志兵, 孙莉莉.  消风止痒颗粒通过降低白三烯水平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急性瘙痒的治疗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31
    [7] 王鹏, 陈顺, 赵逸, 高守红, 王志鹏.  卡培他滨致小鼠手足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45
    [8] 丁千雪, 尚圣兰, 余梦辰, 余爱荣.  机器学习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7
    [9] 唐淑慧, 凤美娟, 薛智霞, 鲁桂华.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所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1029
    [10] 景凯, 杨慈荣, 张圳, 臧艺蓓, 刘霞.  黄芪甲苷衍生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4
  • 期刊类型引用(10)

    1. 严莹莹,王曼莉,李锦鸿,李承龙,洪光博,黄丽平. 石菖蒲中β-细辛醚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4(01): 18-26 . 百度学术
    2. 孙洁颖,米宝丽,郭芮嘉,王晓,赵楠,刘威. 基于正交实验和Box-Behnken 响应面法优选白芨多糖提取工艺. 广州化工. 2024(05): 116-120 . 百度学术
    3. 周晓丹,赵文静,吴汐柔,邹婕,李鹏晨,汪梦杰,李曹龙. 响应面法优化蛹虫草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广州化工. 2024(13): 17-20 . 百度学术
    4. 石震方,伏小刚,高富成,徐垒,李建设,叶林.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露地甘蓝移栽效率优化研究. 南方农机. 2024(24): 1-6 . 百度学术
    5. 柯翠敏,李丝红,胡建萍,谢志新.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鬼针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继续医学教育. 2022(03): 109-112 . 百度学术
    6. 邱宏聪,刘布鸣,张华,马军花,吴文华. 复方金钱草颗粒的二次开发研究进展. 广西科学. 2022(01): 45-51 . 百度学术
    7. 杨佳力,陈俊沲,华丽萍,张双双,徐珏雯,石森林. 正交设计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逍遥散的制备工艺. 华西药学杂志. 2022(03): 285-291 . 百度学术
    8. 解杨,钟凌云,薛晓,王卓,宋金菊,李家晴,张青,王毅彬,曾妍. 基于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炆地黄炮制工艺及成分与色泽相关性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22(18): 4927-4937 . 百度学术
    9. 徐敬朴,李德强,郑丽亚,程新杰,卞广丽. 响应面法优化积雪草的微波提取工艺. 西北药学杂志. 2021(01): 1-5 . 百度学术
    10. 郝明洁,胡德栋,陈晓娜. 撞击流环隙喷嘴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药物超微颗粒中的应用研究. 能源化工. 2020(04): 45-5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640
  • HTML全文浏览量:  1664
  • PDF下载量:  18
  • 被引次数: 1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8-16
  • 修回日期:  2023-12-20

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34

摘要:   目的  观察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的中医综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医综合治疗组,共120例。西医治疗:标准西医药物治疗+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中医综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的指标为劳力性心绞痛量表、中医症候量表、中医症候治疗效果评定、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前体(pro-BNP)。  结果  两组分别入选6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西医治疗组脱落2例,中医综合治疗组脱落8例,最终共计入组110例。相对于西医治疗组,中医综合疗法显著改善心绞痛量表评分、中医症候量表评分、pro-BNP、LVEF和6MWT(P<0.001)。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钾、血糖、血脂、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结论  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患者中在提高患者LVEF、6MWT距离,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方面较西医康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English Abstract

丁华敏, 郭羽晨, 秦春霞, 宋志兵, 孙莉莉. 消风止痒颗粒通过降低白三烯水平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急性瘙痒的治疗作用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11-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31
引用本文: 王鹏, 吴宗贵, 张争艳. 活心丸(浓缩丸)联合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J]. 药学实践与服务.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34
DING Huamin, GUO Yuchen, QIN Chunxia, SONG Zhibing, SUN Lili. Therapeutic effect of Xiaofeng Zhiyang granules on acute itching in mice with atopic dermatitis by decreasing leukotrien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4, 42(5): 211-2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31
Citation: WANG Peng, WU Zonggui, ZHANG Zhengyan. Effect of Huoxin Pill (concentrated pill) combined with Baduanjin on prognosis after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34
  • 近年来,暴饮暴食、过量饮酒、熬夜通宵等不良生活习惯屡见不鲜,高脂食物摄入过多,缺少运动等因素导致血粘度升高,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力衰竭(HF)发病率激增[1-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AMI的常用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3]。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4]显示,我国接受PCI治疗者约有45万人,但3年时间已经增加20万人接受治疗[5]。虽然PCI治疗死亡率稳定在0.21%的较低水平,但是也有一些副反应产生如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血小板抵抗,术后缺血性再灌注损伤[6]。另外,患者自身心理压力繁重,心情焦虑、烦躁,生活质量远不如前[7],故在PCI术后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提高依存性和满意度,更可以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重新回到社会[8]

    如何进一步促进AMI合并HF患者的心脏康复是临床的难点,也是研究的热点。尽管国外研究发现心脏康复获益明显,但目前其康复治疗率仍然较低。究其原因,其以健身房为基础的心脏康复运动方式,深受场地及康复设备的限制,并且当患者进行较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时有恶化心脏功能、突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或其他严重损伤的可能。在中国,虽然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心脏康复虽起步较晚,但是传统中医康复方法的加入,丰富和强化了西医康复模式。结合中医理论,对患者体质进行辨识,对其生活习惯、饮食偏嗜进行指导,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辨证使用中药、针灸及功法训练[9],充分发挥中医养生学及针灸、康复学的优势,建立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医学模式,制定急性心肌梗死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规范意义重大。

    •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进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并行介入治疗,且在24 h内出现心衰的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化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医综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入选标准:(1)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24 h内出现心衰(pro-BNP>125 ng/ml);(2)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型者;(3)年龄在35~75岁之间;(4)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1)重度神经官能症者;(2)合并重度心律失常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3)冠心病经冠脉搭桥术后;(4)对研究用药过敏、或者有过量酗酒、吸毒病史的;(5)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该项目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参照指南共识[10]给予基础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他汀类调脂固斑药物、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断剂、降压降糖等药物,另外依据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个性化设计有氧运动。每周2次,每次30 min,时间6个月。

    •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入组第1天开具活心丸(浓缩丸)2粒,每天三次,持续服用6个月。同时由康复师教授呼吸功,疗程1周,1周后开始坐位八段锦练习至1个月,并教授立位八段锦,供患者出院后自行练习6个月。

    • 患者1周、6个月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前体(pro-BNP)、6 min步行试验(6MWT)检验检查,用来评定运动耐力、心功能情况及治疗效果。

    • 患者1周、6个月通过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评估劳力性心绞痛发生情况。

    • 患者1周、6个月中医症候(胸痛、胸闷、心悸、唇、舌、脉等)积分情况,总积分:轻度:≤6分,中度:7-14分,重度:>14分,症候积分越低,患者健康程度越好。

    • 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tackrel{-}{x}\pm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分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结果,当P<0.05时,统计学上有差异;当P<0.01时,表示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当P>0.05时,无统计学意义。

    • 本课题共纳入120例患者,两组随机分组,每组60例,但部分外地患者未能按时随访及少数患者未能按要求贯彻心脏康复方案,对照组脱落2例,干预组脱落例8例,最终计算得出共计入组110例,西医治疗组58例,中医综合治疗组5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危险因素、合并病及西药用药处方情况、生化指标等基线一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西医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P
      性别(男)58(38)52(46)0.880
      年龄(岁)62.00±12.858.54±10.40.219
      BMI25.17±1.2824.53±2.010.594
      危险因素
      高血压58(30)52(24)0.726
      高脂血症58(35)52(30)0.622
      糖尿病58(32)52(20)0.081
      用药情况
      ACEI/ARB58(41)52(31)0.070
      Beta受体阻滞剂58(39)52(26)0.082
      血常规
      WBC(×109/L)10.40(4.00)10.30(3.90)0.802
      RBC(×1012/L)4.48(0.93)4.47(0.69)0.475
      PLT(×109/L)203.00(69.5)204.00(73.25)0.368
      Hb(g/L)137.00(25.8)140.50(21.50)0.600
      hs-CRP(mg/L)7.84(15.10)7.40(17.94)0.991
      肝功能
      AST(U/L)48.00(47.50)37.5(42.80)0.883
      ALT(U/L)41.00(48.50)33.50(25.50)0.064
      肾功能
      肌酐(umol/L)64.40(18.85)64.95(17.33)0.937
      电解质
      K+(mmol/L)3.89(0.40)3.90(0.61)0.863
      血糖
      HbA1c(%)6.05(2.20)6.45(2.90)0.719
      FPG(mmol/L)5.93(2.65)6.39(5.08)0.341
      血脂
      TC(mmol/L)5.20(1.80)4.45(1.70)0.089
      TG(mmol/L)1.70(1.42)1.45(0.88)0.127
      HDL-C(mmol/L)1.05(0.24)1.04(0.28)0.230
      LDL-C(mmol/L)3.15(1.21)2.82(1.27)0.137
      cTnI(ng/ml)8.40(23.13)5.20(13.80)0.897
    • 纳入的两组患者,经统计计算得到治疗前两组全部符合正态分布用($ \bar{x}\pm s $)表示,干预组呈非正态分布,用M(IQR)表示离散程度,两组组间比较选用非参数检验得到P=0.897>0.05,说明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在治疗前具有可比性。在两组治疗后可以得到P<0.001,说明中西医治疗均可在患者中医症候方面有所效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选用成对样本t检验,得到P<0.001,且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后干预组中医症候评分1.0(1.0)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2.0(2.0)。(表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对比($ \bar{x}\pm s $ /M, Q )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值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13.1±3.4 1.0(1.0) t=22.75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13.1±4.0 2.0(2.0) t=18.84 <0.001
      统计值 Z=−0.13 Z=−6.80
      P 0.897 <0.001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IQR)表示,两组组间比较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可以比较。治疗后两组心绞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2.0(2.0)优于西医治疗组3.0(2.0)。两组的组内比较均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提示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情况(表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评分对比M(IQR)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Z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8.0(2.0) 2.0(2.0) −5.632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8.0(2.0) 3.0(2.0) −6.576 <0.001
      Z 0.383 4.642
      P 0.702 <0.001
    • 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符合正态分布,干预组也不符合,均用M(IQR)表示。两组间的治疗前后对比均选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得到pro-BNP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两组组内比较显示pro-BNP有差异(P<0.001)。说明了通过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心功能预后。(表4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o-BNP对比 M(IQR)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值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400.5(1647.0) 94.0(120.8) Z=−5.277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302.0(708.3) 52.0(64.0) Z=−5.367 <0.001
      统计值 Z=−1.902 Z=−2.294
      P 0.057 0.022
    • 两组6MWT数据经统计学得出,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治疗后两组在改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但有趋势。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在合并有心衰的患者中较西医康复治疗患者有一定优势(表5)。

      表 5  两组心衰患者6MWT1月、6月后对比($ \bar{x}\pm s $)

      组别 n 1月 6月 t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358.1±79.3 456.0±40.1 −6.51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346.9±69.6 425.6±45.3 −8.89 <0.001
      t −0.42 −1.98
      P 0.674 0.057
    • 经统计发现中医综合疗法在改善患者LVEF较单纯西医康复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证据度不高P=0.038。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衰的患者中在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较西医康复治疗有一定优势。(表6

      表 6  两组心衰患者治疗前后LVEF(%)对比($ \bar {x}\pm M $,Q)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统计值 P
      中医综合治疗组 52 45.6±6.5 55.8±7.6 t=−7.367 <0.001
      西医治疗组 58 46.0(6.0) 52.1±5.4 t=−6.415 <0.001
      统计值 Z=−0.765 t=−2.174
      P 0.464 0.038
    • 心脏康复策略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死亡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国外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发现在12 291例AMI患者中,心脏康复处方占43.6%,采用Cox多变量分析,心脏康复处方与整体人群1年死亡率较低有关,且从绝对值来看,与心脏康复相关的死亡率下降与风险水平呈正相关[11]。但中医综合疗法在降低患者Pro-BNP方面较单纯西医康复治疗有一定优势。心力衰竭并未记载于中国医学古籍中,但记载过类似心衰的症状,心衰与“喘证”、“水肿”、“胸痹”“心悸”等病名在症状方面有相似之处。心衰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都可造成心肌损伤,最终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血瘀证候的出现是由于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血液瘀滞而为之。如果心肾衰竭,阴尽阳脱则可出现危候。心力衰竭病位在心,累及肺脾肾,以气虚阳虚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最常用的就是益气活血类药物,本实验选用的活心丸(浓缩丸)中的药物为益气活血类代表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心肌重构、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我们研究发现,中医综合疗法在改善患者LVEF较单纯西医康复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证据度不高(P=0.038)。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在合并心衰患者中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较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比西医康复治疗方面更有优势。

      活心丸(浓缩丸)由十味中药组成,方中人参、附子组成参附汤,具有益气回阳、温经通脉的功能又兼益气活血之功,针对气虚血瘀、阳气不足而设,故为本方之君药。红花、人工麝香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又能开窍醒神,针对瘀血阻络,胸痹心痛而设;灵芝协助君药益气又能安神,故以上三药共为臣药。方中体外培育牛黄、蟾酥、熊胆、珍珠、冰片开窍醒神、解毒止痛,佐助君臣药物通脉止痛之功,故共为佐药。全方配伍共收益气活血,温经通脉之功,用于气虚血瘀,胸阳不振所致胸痹心痛,胸闷气短,心悸怔忡,畏寒肢冷。研究证实,活心丸(浓缩丸)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功能;可以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通过抑制P53通路,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减缓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通过抑制TGF-β1/β-Smad2/3信号通路降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纤维化;调节Wnt/β-catenin以及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发挥改善心梗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同时减低炎症反应;能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通过调节交感/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12-17]

      中医所讲的“康复”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疾病的治愈与恢复,另一方面是指精神情志的恢复[18]。中医心脏康复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19],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主张辨证论治。本研究显示中医综合疗法在中医症候评分、中医症候疗效积分、心绞痛评分等。

      中医心脏康复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太极拳、八段锦及五禽戏等为主的形体康复。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态等条件,最终决定八段锦加入患者心脏康复处方中。八段锦长期锻炼可舒筋活络、调节脏腑机能,保证人体气血畅通,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并且在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及代谢等疾病中采用八段锦运动康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了,急诊PCI术成功的患者经过运动康复前一般情况和运动风险等评估后,以八段锦作为Ⅱ期心脏康复的运动处方是安全的。以八段锦作为急诊 PCI 术后患者Ⅱ期心脏康复的运动处方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20]。本课题探讨了中医综合疗法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因时间限制未对中药、针灸、功法等单个因素进行重点研究,这同样需要严格的临床对照试验设计,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