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菊黄清热散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

米丽 陈万生 李敬超 吴广通

米丽, 陈万生, 李敬超, 吴广通. 菊黄清热散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4, 32(3): 212-215,23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3.013
引用本文: 米丽, 陈万生, 李敬超, 吴广通. 菊黄清热散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4, 32(3): 212-215,23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3.013
XIA Tianyi, ZHANG Bing, GAO Shouhong, LU Wenquan, PIAO Shujuan, PANG Tao.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for Qingre Baidu granule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16, 34(5): 450-45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6.05.018
Citation: MI Li, CHEN Wansheng, LI Jingchao, WU Guangtong. Preclinical pharmacodynamic research of Juhuang Qingre San[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14, 32(3): 212-215,23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3.013

菊黄清热散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3.013

Preclinical pharmacodynamic research of Juhuang Qingre San

  • 摘要: 目的 考察菊黄清热散的抗菌、解热、镇痛、抗炎和免疫作用。 方法 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菊黄清热散体外抗病原菌作用;给予BABL/C小鼠腹腔接种肺炎链球菌观察体内抗菌作用;考察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以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镇痛作用;以大鼠足趾肿胀模型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研究抗炎作用;以小鼠碳粒廓清法研究免疫调节作用。 结果 菊黄清热散在体外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降低体内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菊黄清热散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2~3 h发热家兔体温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2~4 h时显著降低(P<0.05);菊黄清热散各剂量组在给药后1.5 、2、3 h时小鼠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且能显著降低腹腔注射后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菊黄清热散各剂量组给药后1、2、3、4、5 h大鼠足趾肿胀率显著降低(P<0.05),可降低模型小鼠急性炎症早期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在碳粒廓清法免疫调节作用中,菊黄清热散高、中剂量组测得廓清指数K值明显提高,吞噬指数α值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P<0.05)。 结论 实验提示菊黄清热散具有抗菌、解热、镇痛、抗炎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 多剂量滴眼液须使用抑菌剂,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和货架期内微生物污染和繁殖,但是抑菌剂对眼的伤害不容忽视,多国药典及抑菌剂管理规范[1]均要求处方中抑菌剂的浓度必须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得到合理性支持,保证抑菌剂浓度最低但又能发挥抑菌作用,并规定滴眼液标签必须注明抑菌剂种类和标示量,且实际含量应在标示量的±20%以内。《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了45个滴眼剂品种,只有12个列入抑菌剂检查项,仅占26.7%[2-4]。目前市售滴眼液标签多数未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0105眼用制剂[5]要求标明抑菌剂种类和标示量,滴眼液中抑菌剂的使用和质量安全控制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滴眼液允许使用的抑菌剂主要有六大类:羟苯酯类、季铵盐类、有机酸类、醇类、酚类和有机汞类,如硫柳汞。硫柳汞在滴眼剂、滴鼻剂、疫苗、化妆品中广泛使用,然而,汞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摄入过量的汞可造成神经系统、肾脏、皮肤的损伤。滴眼剂中抑菌剂浓度过高会对眼上皮细胞产生损伤,有研究者在对药源性角膜上皮病变病例研究时发现,有患者使用防腐剂为硫柳汞的滴眼剂后引起了明显的点状角膜上皮损害[6-8]。《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通则3115“含量测定法”中收载硫柳汞测定方法[4],采用滴定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部[3]各论阿昔洛韦滴眼剂项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另外文献资料收载的测定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硫氰酸铵滴定法、二硫腙滴定法、二硫腙比色法等[9-12],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有机汞首先被消解成无机汞,然后测定无机汞的含量。上述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专属性不强,不适用于复杂药物制剂中痕量加入的有机汞防腐剂快速准确检测。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通用型HPLC法用于测定滴眼液中抑菌剂硫枊汞的含量。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赛多利斯MSE225S型电子天平。硫柳汞(含量97.0%,批号T1605112,Aladdin公司);醋酸苯汞(纯度:97.0%,批号P27127,Sigma公司)。甲醇、三乙胺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以收集到的4个制药企业(A、B、C|、D)生产的6批滴眼液为供试品,处方中硫柳汞含量均不同(企业A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批号150301、150802、160801;企业B阿昔洛韦滴眼液批号16090401;企业C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批号160501;企业D苄达赖氨酸滴眼液批号3160703)。

    色谱柱资生堂MGII-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1%三乙胺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3.0)为流动相A,以甲醇为流动相B;按表1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 ℃;检测波长为222 nm;流速为1 ml/min;进样体积20 µl。

    表  1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流动相A(%)流动相B(%)
    05050
    25050
    171090
    201090
    20.15050
    27505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2.1   系统适用性考察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硫柳汞对照品约10 mg,置100 ml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另取硝酸苯汞对照品约10 mg,置100 ml量瓶中,用甲醇超声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取上述两种液体等量混合,即得。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硫柳汞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成0.2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适量,加水分别稀释制成20 μg/ml溶液(或根据供试品硫柳汞含量不同制备成其他相同浓度的对照品),作为对照品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滴眼液直接进样。

    2.3.1   专属性试验

    精密量取“2.2.1”项下系统适用性考察溶液、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含硫柳汞)、滴眼液(不含硫柳汞)各20 μl,按“2.1”项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见图1。硫柳汞对照品溶液和硝酸苯汞对照品溶液混合后生成1-苯基汞-2-硫代乙基汞-水杨酸盐,以及其他产物,色谱图应存在4个色谱峰分别为:主峰硫柳汞、1-苯基汞-2-硫代乙基汞-水杨酸盐、硝酸苯汞以及一个杂质或其他反应产物,配制该溶液主要是考察专属性,筛选色谱柱和考察色谱系统的改变对分离的影响。图1A表明系统适用性考察用混合溶液各色谱峰之间均完全分离,系统适用性良好。图1D表明不含硫柳汞的滴眼液在硫柳汞峰处无色谱峰,不影响测定,可对未知抑菌剂的滴眼剂是否含有硫柳汞进行筛查。

    图  1  专属性试验HPLC色谱图
    A.系统适用性色谱图;B.对照品色谱图;C.含硫柳汞供试品色谱图;D.不含硫柳汞的滴眼液色谱图;1.硫柳汞;2. 1-苯基汞-2-硫代乙基汞-水杨酸盐;3.杂质或其他反应产物;4.硝酸苯汞
    2.3.2   线性关系考察

    取硫柳汞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水稀释成每1 ml约含硫柳汞4、10、20、60、80和200 μg的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试验。以对照品的质量浓度(μg/ml)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硫柳汞回归方程为Y=54413 X77901r=1.0,结果表明:硫柳汞在4.3~216.7 µ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量取线性对照品最低浓度约4.3 μg/ml的溶液,测得信噪比接近10∶1,将其作为定量限溶液,即定量限为4.3 μg/ml。

    2.3.3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2.2.2”项下20 μg/ml硫柳汞对照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计算RSD。结果硫柳汞峰面积的RSD为0.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4   稳定性试验

    由于供试品溶液取原液没有制备过程,因此稳定性试验取对照品溶液进行,按“2.2.2”方法制备对照品溶液(23.2 μg/ml),取对照品溶液避光室温放置10 h,分别于1、3、5、7、9、10 h,取样分析,记录色谱图,比较硫柳汞峰面积变化情况,峰面积RSD为0.7%,显示稳定性较好。对照品溶液放置过夜后再次测定,峰面积有较明显降低,显示硫柳汞水溶液配制10小时内使用较好。

    2.3.5   重复性试验

    取三个企业A、B、C三批样品(批号分别为160801、16090401、160501)原液做为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直接进样分析,平行测定6份,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硫柳汞的含量,考察方法重复性。结果RSD分别为0.7%、0.2%和3.4%,表明重复性良好。

    2.3.6   中间精密度试验

    在不同的日期换用不同的液相色谱仪和实验操作者,重复“2.3.5重复性试验”的操作,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平行测定6份,作为中间精密度,合并重复性试验的6份测定结果考察方法中间精密度,12份结果硫柳汞含量RSD分别为0.5%、0.7%和2.7%。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5]指导原则9101“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含量为0.01%,RSD应小于4%,上述含量最大为0.015%,RSD均小于3%,表明中间精密度良好。

    2.3.7   加样回收率试验
    2.3.7.1   空白辅料溶液制备

    按B企业阿昔洛韦滴眼液处方(抑菌剂为硫柳汞,标示量为20 μg.ml−1)制备,取甲基纤维素、氯化钠、无水磷酸氢二钠适量,加水稀释至1000 ml,放置过夜,即得。

    2.3.7.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硫柳汞对照品(纯度97.0%)21.77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水适量,振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5 ml,置5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2.3.7.3   供试品溶液(自制滴眼液)配制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2、5、3、5 ml,分别置25、50、25、25 ml量瓶中,加空白辅料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80%、100%、120%、200%回收率供试品溶液(每浓度平行配制3份)。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20 μl,按外标法计算回收率,硫柳汞的回收率为98.3%~106.2%,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为2.7%,结果见表3

    表  2  硫柳汞回收率试验结果
    阿昔洛韦
    滴眼液
    投入量
    (μg/ml)
    测得量
    (μg/ml)
    回收率
    (%)
    平均回
    收率(%)
    RSD%
    80%供试品 16.89 16.84 99.69% 102.1 2.7
    16.73 99.08%
    16.60 98.27%
    100%供试品 21.12 21.41 101.39%
    21.26 100.68%
    21.08 99.81%
    120%供试品 25.34 25.98 102.54%
    25.99 102.56%
    26.09 102.97%
    200%供试品 42.23 44.74 105.94%
    44.86 106.22%
    44.59 105.5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3.8   耐用性试验

    取“2.2.1”项系统适用性考察溶液和批号为150301滴眼液样品,考察方法耐用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柱温(30、35、40 ℃)、流速(0.9、1.0、1.1 ml·ml−1)、流动相A的pH值(2.8、3.0、3.2、3.5)、流动相组成(初始有机相B比例40%、45%、50%、55%、60%)和不同色谱柱(资生堂公司MGII、Waters Sunfire、Phenomenex Luna)条件下测定系统适用性考察溶液,硫柳汞与各峰分离度好,样品150301批硫柳汞含量测定结果RSD为2.8%,所建立的方法耐用性良好。

    取4个制药企业6批含抑菌剂为硫柳汞的样品,以样品原液做为供试品溶液(n=2)。

    对照品溶液制备:针对已知抑菌剂为硫柳汞且已知浓度的样品,取硫柳汞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与供试品溶液中硫柳汞浓度相当的溶液;针对未知抑菌剂种类和浓度的滴眼剂筛查硫柳汞的含量,对照品溶液浓度可采用20 μg/ml或40 μg/ml(避光保存,10 h内使用)。

    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用外标法计算硫柳汞的含量(n=2),结果见表4

    表  3  样品测定结果
    序号 生产
    企业
    品种名称 样品批号 标示量
    (μg/ml)
    含量
    (μg/ml)
    1 企业A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150301 40 36.11
    2 企业A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150802 40 37.87
    3 企业A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160801 40 38.41
    4 企业B 阿昔洛韦滴眼液 16090401 20 18.19
    5 企业C 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 160501 200 151.74
    6 企业D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3160703 30 26.3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USP收载的硫柳汞钠测定方法中,测定波长为222 nm[12],《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3]各论阿昔洛韦滴眼液项下硫柳汞钠测定波长为262 nm。本文采用PDA检测器扫描,显示222 nm吸收强度大于262 nm,并且这两个波长处峰对称性以及与相邻杂质的分离情况一致,因此,测定波长选择为222 nm。

    本课题研究方法作为可以检测多种滴眼剂中抑菌剂硫柳汞含量的通用方法,需要具备普遍适用性。本课题专属性研究工作还包括将收集到的42种滴眼剂(不含抑菌剂硫柳汞,分别含羟苯甲酯、羟苯乙酯、苯扎溴铵、苯扎氯铵、三氯叔丁醇等)进样分析,考察是否在硫柳汞保留时间有出峰情况同时回收试验将企业提供的十四种未加抑菌剂滴眼液进样分析,包含滴眼液常用的附加剂,均无干扰,方法专属性较好。

    本课题研究方法拟用于各种不同活性成分的滴眼液中硫柳汞的测定,为了考察色谱条件变化对目标峰特性、分离度的影响,采用硫柳汞与硝酸苯汞混合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考察溶液,硫柳汞与硝酸苯汞均在pH3.0~pH3.5、甲醇比例50%以上出峰较好,色谱峰对称性优于乙腈,因此采用pH3.0的甲醇系统作为流动相。。

    本次收集的6批样品,硫柳汞含量测定结果经药检机构复核基本一致。其中只有B企业1批阿昔洛韦滴眼液(批号16090401)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有硫柳汞含量测定方法,其他5批样品质量标准中均无抑菌剂含量测定方法,对批号为16090401的样品用所建立的方法与药典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根据样品测定结果,滴眼液中硫柳汞含量普遍低于处方标示量,并且测定结果显示随储存时间长含量下降多,尤其是企业C批号为160501的滴眼剂,硫柳汞标示量为200 μg/ml,实际测定结果低于标示量的80%,为151.74 μg/ml。经分析可能是由于硫柳汞不稳定,易在贮存过程中降解或见光分解[13],另外有文献报道“硫柳汞作防腐剂时易与塑料瓶有反应,故用塑料瓶包装的滴眼剂不宜添加该防腐剂”[14],这也可能是硫枊汞实测量低于标示量的原因之一。本文样品测定中6批样品均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瓶包装,贮存时间过长,硫柳汞可能与药包材反应造成含量下降。故建议生产企业注意滴眼液的贮存条件,另外对产品的包装材料进行相容性研究,从而避免不适用药品包装材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本文建立的滴眼剂中抑菌剂硫柳汞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既可以对已知抑菌剂为硫柳汞和已知浓度的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亦可对未知抑菌剂种类和浓度的滴眼剂进行硫柳汞添加监督筛查及含量测定,具有准确性好、线性范围广、耐用性强、普适性高的特点,所建立方法可作为滴眼剂中抑菌剂硫柳汞含量测定通用检测方法,为抑菌剂合理使用、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 [1] 王 杰,魏 超,吕曙华. HPLC法测定芎菊上清丸中绿原酸[J]. 中草药,2006,37(7):1032-1033.
    [2] 牛 俐,郑红梅,赵 英. 芎菊上清丸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偏头痛52例[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40.
    [3] 杨爱霞,阮金兰,王晓仙,等. 退热解毒灵颗粒的解热抗炎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3):170-172.
    [4] 武月萍,张建刚. 中药灌肠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215 例临床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20-3522.
    [5] 张风清,吴碧珍,王牡丹.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鉴别与治疗[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 16.
    [6] 陈 艳,蔡小军. 病症结合药理模型的研究思路[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5(8): 516-518.
    [7] Fu Y, Chen J, Li Y, et al.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six flavonoids separated from licorice[J]. Food Chem,2013, 141(2):1063-1071.
    [8] Siracusa L, Saija A, Cristani M, et al. Phytocomplexes from liquorice (Glycyrrhiza glabra L.) leaves-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antioxidant, anti-genotox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J]. Fitoterapia,2011,82(4):546-556.
    [9] Cho H, Lim S, Lee Y, et al. Hexane/ethanol extract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licorice exerts pot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murine macrophages and in mouse skin[J]. Food Chem,2010, 121(4):959-966.
    [10] 马洪第,卢芳汀,陶艳艳,等.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5):462-466.
    [11] 仇微红,郭世宁,李志华,等.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8,33(2): 9-13.
  • [1] 郭灵怡, 刘艳超, 高路, 刘瑞瑶, 吕权真, 俞媛.  醋酸卡泊芬净单硬脂酸甘油酯纳米粒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增效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3): 136-142, 1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43
    [2] 宋泽成, 马闪闪, 胡巧灵, 仲华, 王彦.  小檗碱与氟康唑合用抗氟康唑耐受白念珠菌的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2): 87-9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47
    [3] 关梦瑶, 夏天爽, 何旭辉, 史策, 蒋益萍, 辛海量.  黑蒜多糖抗便秘作用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4] 陶宫佳, 陈林林, 宋泽成, 刘梦肖, 王彦.  苦参碱及衍生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1-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6035
    [5] 白学鑫, 陈玉平, 盛春泉, 武善超.  具核梭杆菌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抗结直肠癌活性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03-50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09
    [6] 石晓萍, 吕迁洲, 李晓宇, 许青.  泊沙康唑对比伏立康唑经验治疗或诊断驱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霉菌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12-51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50
    [7] 唐淑慧, 凤美娟, 薛智霞, 鲁桂华.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所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17-22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1029
    [8] 顾佳钰, 胡馨儿, 王晓飞, 张颖, 张海, 曹岩.  侧流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7): 273-277, 28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7037
    [9] 马兹芬, 许维恒, 金煜翔, 薛磊.  食管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31-23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6008
    [10] 陈怡君, 王卓, 何苗, 张宇, 田泾.  泌尿系统碎石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管控实践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 1-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34
  • 期刊类型引用(12)

    1. 郭明迪,刘姿瑶,张小倩,阎丽媚.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辽宁中医杂志. 2024(02): 106-110 . 百度学术
    2. 郭鸿. 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治疗成年人局灶性癫痫的疗效比较.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06): 856-857+874 . 百度学术
    3. 何娜,宋旺,刘晓蓉,黎冰梅,石奕武. HLA-A、B基因型与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致斑丘疹的相关性分析. 癫痫杂志. 2022(02): 108-115 . 百度学术
    4. 钱玉芹. 卡马西平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医药论坛杂志. 2021(01): 90-93 . 百度学术
    5. 安太健.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应用奥卡西平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05): 100-103 . 百度学术
    6. 李月红,黄华,陈步枢.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6): 62-63 . 百度学术
    7. 郭芳. 维生素B_(12)与奥卡西平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影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08): 85-87+95 . 百度学术
    8. 张恒. 卡马西平联合苯巴比妥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5): 718-720 . 百度学术
    9. 徐婷婷. 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4): 2232-2234 . 百度学术
    10. 刘丽娇.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4): 2242-2244 . 百度学术
    11. 王继芬,肖春霞,饶丹,李太银.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贵州少数民族儿童部分性癫痫的对比研究. 医药论坛杂志. 2020(06): 53-55+60 . 百度学术
    12. 张利山.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医学信息. 2019(18): 38-4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33
  • HTML全文浏览量:  301
  • PDF下载量:  86
  • 被引次数: 1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02-27
  • 修回日期:  2014-04-17

菊黄清热散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3.013

摘要: 目的 考察菊黄清热散的抗菌、解热、镇痛、抗炎和免疫作用。 方法 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菊黄清热散体外抗病原菌作用;给予BABL/C小鼠腹腔接种肺炎链球菌观察体内抗菌作用;考察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以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镇痛作用;以大鼠足趾肿胀模型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研究抗炎作用;以小鼠碳粒廓清法研究免疫调节作用。 结果 菊黄清热散在体外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降低体内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菊黄清热散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2~3 h发热家兔体温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2~4 h时显著降低(P<0.05);菊黄清热散各剂量组在给药后1.5 、2、3 h时小鼠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且能显著降低腹腔注射后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菊黄清热散各剂量组给药后1、2、3、4、5 h大鼠足趾肿胀率显著降低(P<0.05),可降低模型小鼠急性炎症早期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在碳粒廓清法免疫调节作用中,菊黄清热散高、中剂量组测得廓清指数K值明显提高,吞噬指数α值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P<0.05)。 结论 实验提示菊黄清热散具有抗菌、解热、镇痛、抗炎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English Abstract

米丽, 陈万生, 李敬超, 吴广通. 菊黄清热散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4, 32(3): 212-215,23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3.013
引用本文: 米丽, 陈万生, 李敬超, 吴广通. 菊黄清热散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14, 32(3): 212-215,23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3.013
XIA Tianyi, ZHANG Bing, GAO Shouhong, LU Wenquan, PIAO Shujuan, PANG Tao.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for Qingre Baidu granule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16, 34(5): 450-45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6.05.018
Citation: MI Li, CHEN Wansheng, LI Jingchao, WU Guangtong. Preclinical pharmacodynamic research of Juhuang Qingre San[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14, 32(3): 212-215,234.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4.03.013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