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弗他溃疡(RAU)又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发病率高,约占口腔黏膜病的20%[1],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女性居多,春、冬季发病率较高[2]。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溃疡,呈假膜覆盖的凹陷面,中间为白色炎症,边缘红肿。目前病因病机尚不明确[3],被广泛接受的诱发因素有气候环境、食物营养、心理精神和免疫因素等[4],研究发现口腔溃疡的发病可能与口腔微生物密切相关[5],可通过纠正口腔菌群平衡达到加速愈合、控制炎症、抑制复发。经过前期研究,选用硫酸新霉素,针对口腔菌群中异常增多的G−菌;克霉唑对引起口腔黏膜疾病的白念珠菌针对性强;选用不发生双硫仑反应的奥硝唑作为抗厌氧菌药物;达克罗宁作为局麻药,黏膜穿透性强,局麻时间长;采用冰片作为创口收敛剂,兼具抗炎、消肿、改善气味的功能;甘草次酸作为抗炎剂,与糖皮质激素相比长期使用副作用较低。以上6种成分之间无配伍禁忌,其中硫酸新霉素和克霉唑口服均不吸收,安全性高[4]。采用物理凝聚法分散水不溶性成分,通过溶剂浇铸法制备膜剂[6-9]。本课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单因素考察对不同成膜材料的黏附时间、溶蚀时间等9项考察指标综合评分,优选出最合适的成膜材料;采用层次分析与正交试验相结合,优选成膜材料的最佳配比,兼顾使用舒适性和生产适用性的同时,重点筛选出黏附性好且缓释时间较长的成膜材料配比。
-
AE240精密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磁力搅拌器(宁波市鄞州群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托盘天平(福州天平仪器厂);DHG-9145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水浴恒温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OS2O-Pro型搅拌器(北京大龙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拉力测试仪(和晟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游标卡尺(上海台海工量具有限公司)。
-
聚乙烯醇1788(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318);羧甲基纤维素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80412);海藻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90810);羟丙基纤维素(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415);羟丙甲基纤维素钠(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318);明胶(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517);水胶体敷料(康维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批号:9F04020)。硫酸新霉素(南京都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80312);克霉唑(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70518);奥硝唑(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522);盐酸达克罗宁(苏州裕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70215);甘草次酸(天津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冰片(亳州寿言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1021)。
-
取聚乙烯醇1788(PVA-1788)、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明胶(GEL)各3 g置于60 ml水中搅拌1 h,然后加热至60 ℃,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成膜材料凝胶,采用溶剂浇铸法铺展于培养皿中,置60 ℃烘箱烘干。从外观、拉伸性能、厚度、成膜时间、脱模效果、溶胀系数、溶蚀时间、黏附力和黏附时间9个方面进行评价。
-
膜剂成品外观评价标准:①气泡:无气泡得5分;少量气泡,易除去,得4分;少量气泡,经1 h静置可除去,得3分;需大于1 h静置、抽真空、离心等方法才能将气泡除去,得2分;采用各种方法处理后膜剂中仍存在大量气泡得1分;气泡较多,干燥后无法成完整膜剂得0分。②颜色:无色透明得5分;半透明得4分;半透明且带有黄色或其他较浅颜色得3分;半透明且有絮状、颗粒状纹路得2分;呈不透明颜色,且有絮状、颗粒状纹路得1分;外观颜色较深、纹理较多、不透明得0分。③柔软度:柔软、不卷曲得5分;柔软稍有卷曲得4分;反向卷曲后缓慢恢复原来形状得3分;膜较硬,卷曲后快速恢复原来形状得2分;卷曲可能碎裂,得1分;硬度较大无法制得膜剂得0分。从表1和图1可知,PVA-1788和HPC颜色透明,气泡较少,柔软度较好,外观较其他材料好。
表 1 成膜材料的外观评价
成膜材料 气泡 颜色 柔软度 总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PVA-1788 无 5 透明 5 很柔软 5 15 HPC 无 5 透明 5 很柔软 5 15 HPMC 无 5 透明 5 厚、硬 2 12 MC 大量 2 白色 4 较硬 3 9 SA 少量 4 黄色 2 厚、硬 2 8 CMC-Na 少量 4 白色 5 很柔软 5 14 GEL 无 5 淡黄色 4 厚、硬 2 11 注:PVA-1788:聚乙烯醇1788;HPC:羟丙基纤维素;HPMC:羟丙甲基纤维素;MC:甲基纤维素;SA:海藻酸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GEL:明胶 -
取各实验组膜剂1片(2 cm×1 cm),利用拉力测试仪测量各实验组膜剂的拉伸长度与断点力,通过拉伸长度/断点力的比值判断拉伸性能,数值越大,可拉伸距离越大,膜剂拉断所需力相对越小,与口腔黏膜贴敷时顺应性越高。以拉伸长度/断点力比值的最大值作为100%,采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价,各实验组测定3次求平均值。结果见表2,PVA-1788的拉伸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材料。
表 2 成膜材料的拉伸性能评价
成膜材料 拉伸长度
(l/mm)断点力
(f/kg)拉伸长度/
断点力评分
(分)PVA-1788 24.24 2.137 11.34 100 HPC 4.935 1.644 3.002 26.47 HPMC 0.925 4.063 0.227 0.020 MC 2.180 7.443 0.293 0.026 SA 2.638 4.566 0.578 0.051 CMC-Na 2.611 7.772 0.336 0.030 GEL 0.436 2.056 0.212 0.019 -
分别从各实验组中选取10片膜剂,用游标卡尺测量总厚度,计算每片膜剂的平均厚度,取平均厚度的倒数,以最大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实验组膜剂进行评分。由表3可知,制备的膜剂中,HPC厚度最薄,MC最厚,其余各组差异较小,膜剂越薄口腔黏膜舒适性越好。
表 3 各试验组成膜材料的厚度、成膜时间和脱膜效果
成膜材料 膜剂厚度 成膜时间 脱膜效果 测定值
(l/mm)评分
(分)时间
(t/min)评分
(分)面积
(s/cm2)评分
(分)PVA-1788 0.13 76.92 240 60.0 54.0 100 HPC 0.10 100.00 330 42.9 43.2 80 HPMC 0.11 90.91 143 100.0 54.0 100 MC 0.15 66.67 258 55.7 54.0 100 SA 0.11 90.91 195 72.9 54.0 100 CMC-Na 0.12 83.33 255 55.7 54.0 100 GEL 0.12 83.33 238 60.0 27.0 50 -
对各实验组的成膜时间进行测定,取成膜时间的倒数,以倒数的最大值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成膜材料进行评分,成膜时间短,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结果见表3。
-
以剥离最大面积的膜的面积占培养皿(半径4.3 cm)的百分比作为评判标准,以完全脱模为100%。结果见表3,PVA-1788、HPMC、MC、SA、CMC-Na可以直接撕取完整膜剂,脱模较容易。
-
称取0.4 g氯化钠、0.795 g氯化钙、0.4 g氯化钾、1.0 g尿素、0.78 g磷酸钠、0.005 g硫化钠,加热水400 ml溶解,放冷后转移至1000 ml容量瓶中,用纯化水稀释至刻度,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8,即得人工唾液。取各试验组膜剂1片(1 cm×1 cm),称量记为m,将膜剂放入培养皿中称重记为W0。将膜剂润湿黏附于培养皿中,加入人工唾液[10-11],分别在10、30、60、120、240 min时,倒去人工唾液,称量培养皿加膜剂的质量Wi。计算公式如下:溶胀系数=(Wi−W0)/m×100%;每组平行3次,求各时间点溶胀系数的平均值,以各组溶胀系数最大的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分。由表4中结果可知,CMC-Na溶胀系数最大。
表 4 成膜材料的溶胀系数
成膜材料 溶胀系数(%) 评分
(分)10 min 30 min 60 min 120 min 240 min 480 min PVA-1788 396 429 549* 312 0 — 18.35 HPC 731 936* 806 447 0 — 31.28 HPMC 641 1028* 579 10 0 — 34.36 MC 811 884 1170 1456* 1660 1528 55.48 SA 1489 2468* 2232 283 0 — 82.49 CMC-Na 1023 1670 2262 2849 2992* 2357 100 GEL 622 548 553 759* 627 0 25.37 注:*表示各试验组最大溶胀系数,—表示溶蚀殆尽,实验终止。 -
取1片膜剂(1 cm×1 cm)称重记为m,称取2 ml EP管称重记为n。将膜剂润湿黏贴在EP管下缘。在EP管中加入2 ml人工唾液,在37 ℃恒温振荡器中以100 r/min振荡10 min,倒出液体,称重记为W0,然后重新加入2 ml纯化水并恒温振荡20 min,如此重复10次,于各时间点倒出管内液体后称重,依次记为Wi。以相邻时间点重量差异计算溶蚀速率,公式如下:溶蚀速率=[(Wi−Wi−1)/20(W0−m−n)]×100%。以各组溶蚀时间最大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分。结果见表5,MC溶蚀时间较长,在200 min内未出现明显溶蚀减重,溶蚀系数出现负数是由于溶胀增重略大于溶蚀损失,这将阻碍药效成分随着膜剂溶蚀的释放。CMC-Na溶蚀速率较小,其溶蚀时间可长达180 min,缓释性能显著优于其他成膜材料,较适合制备缓释膜剂。
表 5 成膜材料的溶蚀系数
成膜材料 连续时间点的平均溶蚀百分率(%) 溶蚀时间
(t/min)每分钟溶
蚀速率(%)评分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PVA-1788 24.62 36.92 20.00 18.46 0.00 — — — — — 80 1.25 40 HPC 37.50 24.04 38.46 0.00 — — — — — — 60 1.67 30 HPMC 54.55 45.45 0.00 — — — — — — — 40 2.5 20 MC 0.00 −12.26 0.94 −6.60 −2.83 0.00 −3.77 6.60 −3.77 7.55 200 −0.07 100 SA 49.07 50.93 0.00 — — — — — — — 40 2.5 20 CMC-Na −17.71 −2.21 4.79 15.46 26.19 37.14 20.88 14.20 1.26 0.00 180 0.56 90 GEL 100.0 0.00 — — — — — — — — 20 5.0 10 注:“—”代表溶蚀殆尽,实验终止。 -
黏附膜剂黏附力测定[10]:取两块同样大小的橡皮,分别固定于天平托盘上及玻璃板下方,调节高度和重量使上下橡皮相互接触时天平平衡。取膜剂(1 cm×1 cm)预先用人工唾液润湿,黏于下橡皮表面,将上橡皮与膜剂接触,天平空托盘加50 g砝码使上下橡皮自然按压膜剂90 s,移去50 g砝码,在下橡皮固定的托盘里依次加入重量逐渐增加的砝码,以5 s内上、下橡皮分离为标准,所加砝码的重量即为黏附力。将各组黏附力最大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分。由表6可知,MC的黏附力最好,其次是PVA-1788。
表 6 成膜材料的黏附时间
成膜材料 黏附力 黏附时间 称重
(m/g)评分
(分)时间
(t/min)评分
(分)PVA-1788 121 88.97 100 100 HPC 100 73.53 60 60 HPMC 40 29.41 50 50 MC 136 100 85 85 SA 119 87.5 80 80 CMC-Na 90 66.18 38 38 GEL 6.7 0.05 5 5 -
取水胶体敷料(2 cm×2 cm)粘贴于500 ml烧杯内侧,用人工唾液润湿膜剂(1 cm×1 cm),将膜剂按压在水胶体敷料上约20 s,在膜剂表面覆盖一层1 cm×1 cm薄塑料膜用以降低溶蚀对黏附时间的干扰,在烧杯中加入人工唾液,液面没过膜剂。在恒温37 ℃,150 r/min搅拌,于300 min内监测黏附时间[12],各组试验组取3片计算平均值。将各组黏附时间的最大值作为100%,用归一化法对其他各组进行评分。由表6可知,PVA-1788的黏附时间最长,可达100 min。
-
根据“2.1”项下9个考察指标对缓释膜剂的贡献度,设计两两比较矩阵,见表7。
表 7 各目标按照两两比较重要程度建立指标层矩阵
指标 外观 厚度 拉伸
性能脱模
效果成膜
时间黏附
时间黏附
力溶胀
系数溶蚀
速度外观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厚度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拉伸性能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脱模效果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成膜时间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黏附时间 2 2 2 2 2 1 1 0.5 0.5 黏附力 2 2 2 2 2 1 1 0.5 0.5 溶胀系数 3 3 3 3 3 2 2 1 1 溶蚀速度 4 4 4 4 4 2 2 1 1 -
根据各指标对比的优先矩阵(表3)及公式(1)计算初始权重系数Wi′:
$$ \mathrm{W}_{t}'=\sqrt{\mathrm{a}_{1} \times \mathrm{a}_{2} \times \mathrm{a}_{3} \cdots \mathrm{a}_{m}} \text{} $$ (1) 式中m为受检验层次目标数,a1~am为矩阵两两比较的评分,经计算各指标成分初始权重系数分别为:W1′=0.65042、W2′=0.65042、W3′=0.65042、W4′=0.65042、W5′=0.65042、W6′=1.25992、W7′=1.25992、W8′=2.14765、W9′=2.51984。
按照公式(2)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Wi,
$${\rm{W}}_i= \displaystyle\frac{{\rm{W}}_i'}{\sum\limits_{j=1}^{m}}{{\rm{W}}_i'}$$ (2) 得各指标成分权重系数W1=0.06230、W2=0.06230、W3=0.06230、W4=0.06230、W5=0.06230、W6=0.12069、W7=0.12069、W8=0.20572、W9=0.24138。
-
CR为随机一致性比率,定义CR=CI/RI作为衡量所得权重系数是否合理的指标,一致性指标CI=(λmax−m)/(m−1),式中m为次级目标数,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lambda_{m=x}=1 / m {\sum\limits_{j=1}^{m}}\left[{\sum\limits_{j=1}^{m}}\left(a_{j j} \times W_{j}\right)+W_{j}\right]$ ,当矩阵阶数=9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45。经计算λmax=9.0153;则CI=(λmax−m)/(m−1)=0.00192;CR=CI/RI=0.00192/1.45=0.00132;CR<0.1则表明9项指标优先比较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故所得权重系数有效,结果具有一致性。 -
根据单因素考察所得出的评分(表1~6),结合层次分析法权重系数,对成膜材料性能进行综合评分,其中,CMC-Na和PVA-1788综合评分最高,分别为87.45和64.49。详见表8。
表 8 成膜材料综合评分结果
成膜材料 外观 厚度 拉伸性能 成膜时间 脱模效果 黏附时间 黏附力 溶胀系数 溶蚀速度 评分
(分)PVA-1788 6.23 4.79 6.23 3.70 6.23 12.10 10.74 3.77 10.73 64.49 HPC 6.23 6.23 1.65 2.69 4.98 7.24 8.87 6.44 8.05 52.38 HPMC 4.98 5.66 0.125 6.23 6.23 5.98 3.55 7.07 5.36 45.19 MC 3.74 4.15 0.161 3.45 6.23 9.20 10.56 11.42 0.00 48.90 SA 3.32 5.66 0.317 4.55 6.23 4.37 7.99 16.97 5.36 54.78 CMC-Na 5.82 5.19 0.185 3.48 6.23 9.77 12.07 20.57 24.14 87.45 GEL 4.57 5.19 0.117 3.74 3.12 0.57 0.595 5.222 2.68 25.80 通过单因素考察各种成膜材料,筛选出CMC-Na和PVA-1788,两种膜剂基质各有优点。CMC-Na溶胀系数大、溶蚀时间长,可改善其他基质较快溶解的缺点。PVA-1788黏附力大、黏附时间长,是良好的黏附性材料,可改善膜剂外观和柔软度,提高成膜效率和成品率。
-
采用物理凝聚法结合溶剂浇铸法设计膜剂制备工艺如下:取1.56 g的PVA-1788加入12.5 ml水,以300 r/min搅拌30 min,后加热至60 ℃搅拌至完全溶解,得PVA-1788凝胶。取4.68 g的CMC-Na加入117 ml水,以800 r/min在45 ℃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得CMC-Na凝胶。将两种凝胶搅拌混合均匀,作为溶液①;分别取硫酸新霉素、盐酸达克罗宁、甘草次酸,分别加入40 ml水溶解,作为溶液②;取克霉唑、奥硝唑与冰片加入30 ml无水乙醇搅拌至溶解,作为溶液③;将溶液②、③缓慢加入45 ℃溶液①中,边加边以1 000 r/min搅拌,得质地均匀的含药混悬凝胶,静置消泡。
取凝胶16 g,浇铸铺展于半径为4.3 cm的培养皿中。取一份立即放置于烘箱中60 ℃干燥5 h;另取一份凝胶放置4 ℃冰箱12 h后转移至烘箱中60 ℃干燥5 h。待完全干燥后,将膜剂分割成2 cm×1 cm 小片,即得口腔膜剂,结果见图2。物理凝聚法制备的凝胶趁热烘干制得膜剂表面为乳白色不透明,颜色均匀。而物理凝聚法制备的凝胶经低温放置12 h制得膜剂烘干后可看到颗粒较小的沉淀,说明在低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形成较大结晶,影响膜剂质量,趁热烘干可抑制水不溶性药物的析出。
-
在筛选出CMC-Na和PVA-1788作为成膜材料的基础上配伍一定比例甘油作为增塑剂,可提高膜剂的柔软度和脱膜效果,用量为成膜材料质量的0.5%~2%。按“2.3”方法制备膜剂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9。
表 9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A因素PVA-1788
用量(m/g)B因素CMC-Na
用量(m/g)C因素甘油
用量(%)1 1 1 0.5 2 2 2 1 3 3 3 2 -
以外观、厚度、拉伸性能、脱膜效果、成膜时间、溶胀系数、溶蚀速率、黏附时间、黏附力9个方面为评价指标,按照单因素考察的试验方法,结合“2.2.2”项下层次分析法各考察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表10),通过方差分析(表11)和直观分析(表12)优选膜剂成膜材料的最佳比例。
表 10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结果
组别 外观 厚度 拉伸性能 成膜时间 脱模效果 黏附时间 黏附力 溶胀系数 溶蚀速度 综合评分
(分)1 5.40 6.23 1.58 5.19 4.36 12.07 9.06 12.45 17.24 73.58 2 5.40 6.23 3.50 5.19 3.74 12.07 10.56 14.92 17.24 78.85 3 4.98 6.23 2.63 5.56 3.74 4.83 11.31 20.57 24.14 83.99 4 5.82 6.23 6.23 5.99 3.12 3.22 8.30 7.77 20.69 67.37 5 5.40 6.23 2.44 4.58 6.23 12.07 8.30 11.48 24.14 80.87 6 4.15 5.19 0.67 5.66 3.74 12.07 12.07 16.05 20.69 80.29 7 5.82 6.23 4.36 5.77 6.23 12.07 6.03 7.46 20.69 74.66 8 6.23 5.19 0.58 5.37 4.98 12.07 9.05 9.99 20.69 74.16 9 5.39 6.23 0.96 6.23 4.36 12.07 5.28 9.95 24.14 74.61 表 11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方差分析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P PVA-1788用量(m/g) 0.003 2 3.000 19.000 >0.05 CMC-Na用量(m/g) 0.009 2 9.000 19.000 >0.05 甘油用量(%) 0.006 2 6.000 19.000 >0.05 误差 0.00 2 表 12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直观分析
序号 A因素PVA-
1788用量(m/g)B因素CMC-Na
用量(m/g)C因素甘油
用量(%)综合评分
(分)1 1 1 1 73.58 2 1 2 2 78.85 3 1 3 3 83.99 4 2 1 2 67.37 5 2 2 3 80.87 6 2 3 1 80.29 7 3 1 3 74.66 8 3 2 1 74.159 9 3 3 2 74.61 K1 0.850* 0.781 0.816 K2 0.821 0.838 0.798 K3 0.804 0.855* 0.861* R 0.046 0.074 0.063 注:*表示各因素最优水平条件 从正交试验方差结果显示,PVA-1788用量、CMC-Na用量、甘油用量对综合评分的贡献无显著性差异,三者用量配比需通过直观分析结果进行合理分配,正交试验直观分析显示,CMC-Na用量对综合评分影响较大,其次是甘油的用量,PVA-1788用量对综合评分影响较小。最优条件为A1B3C3,即最佳配比为:PVA-1788与CMC-Na的比例为1∶3,甘油用量为成膜材料用量的2%,与正交试验第3组试验条件一致,综合评分为83.99。
-
按照“2.4.2”项下最优配比制备口腔溃疡缓释膜剂(D),依次进行外观评价、厚度、拉伸性能、溶胀速率、溶蚀速率、黏附力和黏附时间的测定,方法见“2.1”项下,并与市售复方庆大霉素膜(A)、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B)及某医院院内制剂(C)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3,外观情况见图3。
表 13 自制膜剂与市售膜剂在不同考察项目的比较
考察项目 复方庆大霉素膜(A) 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B) 某医院院内制剂(C) 自制膜剂(D) 气泡 无 无 较多 无 颜色 浅蓝 黄色 浅黄色 白色 柔软度 很柔软 很柔软 较硬 软硬
适中平均拉伸长度(l/mm) 18.844 7.010 0.998 3.443 平均断点力(f/kg) 0.472 1.513 1.190 1.306 平均厚度(l/mm) 0.110 0.120 0.180 0.130 最大溶胀系数(%) 492.5 539.0 1898.1 1939.6 溶蚀时间(t/min) 60.0 60.0 140.0 120.0 黏附力(m/g) 40.0 45.0 5.0 55.0 黏附时间(t/min) 17.3 20.7 53.3 101.7 -
以往对制剂进行研究一般仅以其中1~2种考察指标对制剂的性能进行评价,而考察指标的重要程度则常以主观设定权重,这样评价一种制剂性能的优劣不仅不全面,而且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往往评价重点考察指标的同时无法兼顾一般的考察指标。正如本课题筛选成膜材料需根据膜剂制备目标综合考察外观、厚度、拉伸性能、成膜时间、脱膜效果、黏附力、黏附时间、溶胀系数和溶蚀时间9个方面的考察指标,面对种类繁多、重要程度各不相同的考察指标,再采用以往的主观评价显得逻辑混乱且无说服力。因此,本课题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指标层不同指标两两比较矩阵,将不同重要性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科学合理的权重系数,以降低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使评价更加全面、合理、客观。通过成膜材料单因素考察可知PVA-1788的弹性、拉伸性能、黏附力和黏附时间优于其他成膜材料,CNC-Na能使得膜剂吸水溶胀逐渐转变成凝胶状,提高膜剂的溶蚀时间。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筛选出成膜材料的最佳配比为PVA-1788:CNC-Na为3∶1,并加入两者用量2%的甘油。
物理凝聚法是将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形成混悬液的方法,可制得10 μm以下的微粒。本试验将不溶于水的克霉唑、奥硝唑和冰片溶于无水乙醇中,在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水溶液中,使药物快速分散成极小的微粒,再利用成膜材料水凝胶的高黏度,抑制结晶增大和沉淀,并采用溶剂浇铸法迅速铺展和干燥,在药物微粒在尚未形成较大结晶前即完成膜剂的干燥,使不溶性药物均匀嵌入膜剂中。
自制膜剂为白色,外观均匀,无气泡,弹性适中,质地柔软,厚度较薄,气味清香,口味微甜,患者顺应性高,在口腔内使用舒适性好。市售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色素含量过高,溶蚀较快,使用后口感较差,对口腔有严重染色现象。市售复方庆大霉素膜具有较大的柔软度和拉伸长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过于柔软,在口腔中易发生皱缩和折叠,在口腔粘贴过程中失败率较高。此外市售两种膜剂的黏附时间和溶蚀时间均较短,实际使用时无法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某医院院内制剂成膜材料为CMC-Na,因此具有较大的溶胀系数和较长的溶蚀时间,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单纯使用CMC-Na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气泡较多、拉伸性能较差、厚度较大、质地较硬等,其中最大的缺陷是CMC-Na初始黏附性较差,在试验过程中初始贴敷成功率较低,极易掉落,需要较长时间吸水溶胀形成凝胶后,才具有一定黏附性。本试验自制膜剂采用PVA-1788与CMC-Na配伍,使膜剂同时具备了较长的黏附时间和溶蚀时间,从黏附和缓释两方面确保膜剂对溃疡创面的滞留,改善了膜剂的外观、柔软度和拉伸性能,起到长效物理隔离和治疗作用。
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long-acting sustained-release oral ulcer membrane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orthogonal design
-
摘要:
目的 研制具有较长的黏附时间与溶蚀时间的缓释膜剂,同市售口腔溃疡膜进行比较。 方法 对该膜剂以黏附力、黏附时间、溶胀系数、溶蚀时间等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成膜材料进行筛选;考察处方中克霉唑、奥硝唑和冰片的分散方法,防止药物沉淀析出;采用正交试验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醇-1788(PVA-1788)及甘油的用量进行优化;并与市售产品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出辅料最佳配比为CMC-Na∶PVA-1788∶甘油(3∶1∶0.08);采用物理凝聚法对水不溶成分克霉唑、奥硝唑和冰片分散效果良好;采用最优方法制备膜剂,黏附力为102 g,黏附时间为55 min,最大溶胀系数为1 939.52%,平均溶蚀时间为110 min,外观呈现白色,表面无气泡且柔软,有一定弹性,在60 ℃成膜时间为300 min,脱模效果较好可完全撕取,厚度适中。 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口腔溃疡膜外观良好,使用舒适,黏附力强,具有较长的黏附时间和溶蚀时间,可长时间滞留于溃疡面形成物理隔离,并在溶蚀的过程中缓慢释放药物,对口腔溃疡起到长效止痛、抗菌、消炎和促愈合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a sustained-release membrane with longer adhesion time and dissolution time,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ral ulcer membrane. Method Adhesion strength, adhesion time, swelling coefficient, dissolution time, etc. were used as the inspection indicators, and a combination of single factor inspection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membrane -forming materials. The dispersion method of clotrimazole, ornidazole and borneol were investigated to prevent the drug from seed out.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dosage of CMC-Na, PVA-1788 and glycerin; and the commercial produ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rough single-factor investigation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optimal ratio of excipients was selected as CMC-Na∶PVA-1788∶glycerol (3∶1∶0.08). The water-insoluble component clotrimazole, ornidazole and borneol were treated by precipitation in liquid with good effect. The best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membrane. The adhesion strength was 102 g. The adhesion time was 55 min. The swelling coefficient was 1 939.52. The average dissolution time was 110 min. The appearance was white and the surface was free of bubbles, soft and elastic. The membrane forming time at 60 ℃ was 300 min and the demolding effect was better which could be completely peeled off with moderate thickness. Conclusion The oral ulcer membrane developed in this method has good appearance, comfortable use, strong adhesion, long adhesion time and dissolution time, and could stay on the ulcer surface for a long time to form physical isolation, and slowly release the drug during the dissolution process, which could play the role of long-term pain relief,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d promote healing effects on oral ulcers.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致死原因[1]。血小板作为动脉血栓形成的一项重要介质,其高反应性是导致动脉血栓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2, 3]。尽管现有的抗血栓药物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栓形成,但出血的不良反应也极大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因此为了开发出能在抗血栓形成效果和出血之间取得更好平衡的新一代安全有效的抗血栓药物,迫切需要了解导致血管血栓闭塞的致病机制,开展新靶标的基础研究[4, 5]。
分泌蛋白可由机体各种组织器官分泌,在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具备良好的研究前景,有望开发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药物、靶标、生物标志物[6, 7]。近期有多项研究表明部分分泌蛋白大量存在于血液之中,可直接作用于血栓调控[8-10]。Metrnl是本实验室前期通过构建限食模型筛选获得的一种与神经营养因子Metrn同源的新型分泌蛋白[11]。迄今为止,多项研究结果表明Metrnl在免疫炎症及代谢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肠道稳态、对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新生等[12-17]。此外,临床研究显示,血液Metrnl水平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多种血栓性疾病存在相关性[18-20]。以上结果均提示Metrnl在心脑血管疾病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Metrnl在血栓形成特别是其对血小板的直接作用尚未可知。
前期,本实验室通过使用Metrnl全身性敲除小鼠,已在多种血栓模型下证明Metrnl缺乏会导致血栓形成能力增强,并且在进一步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中,证实Metrnl缺乏会导致血小板活性增强[21]。然而,我们尚未证明究竟是循环Metrnl还是血小板Metrnl的缺乏在促进血栓形成中扮演主要角色,且血小板Metrnl是否可以直接调控血小板活性改变,从而在血小板高活性与动脉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增加之间建立联系,目前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使用Metrnlloxp/loxp小鼠和Pf4-Cre小鼠进行交配繁殖,旨在构建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模型,作为深入研究血小板内源性Metrnl在动脉血栓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工具,并对该敲除小鼠的构建成功与否展开验证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鼠尾DNA提取试剂盒(CW2094S)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Evo M-MLV RT Master Mix(AG11706)、通用型RNA提取试剂盒(AG21022)购自湖南艾科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小鼠Actin抗体(
66009 -1-IG)购自武汉三鹰技术有限公司,Anti-METRNL抗体(ab235775)购自Abcam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小鼠IgG(H+L)(A0216)、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兔IgG(H+L)(A0208)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红细胞裂解液(BL503B)购自北京兰杰柯科技有限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LightCycler96)来自Roche公司,PCR仪(TP600)来自Takara公司,化学发光分析系统(5200S)来自Tanon公司,动物全血计数仪(pocH-100iV)来自希森美康公司。
1.2 实验动物
Metrnlloxp/loxp小鼠为实验室前期构建所得。SPF级8周龄Pf4-Cre小鼠购自上海南方模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所有实验小鼠均饲养在独立通气笼盒(IVC)系统中,温度(24±2) ℃,相对湿度为40%~60%,饲养期间笼盒内保持清洁,小鼠在笼内自由活动、进食及饮水,动物房内照明系统为自动控制(12 h照明、12 h黑暗)。动物实验标准均依照国家《实验动物护理使用卫生指南》,并经过海军军医大学大学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指导。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基因型鉴定
将剪刀消毒后剪取小鼠尾尖约3 mm,剪碎,按照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方法提取DNA。之后,对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各引物序列如表1。
表 1 PCR扩增实验中的引物序列基因名称 上游引物(5’→3’) 下游引物(5’→3’) Metrnl loxp TGAGGGTTGGAGGCTCCTAGC GGATGAGCGTTTGAGCACAGC Pf4-Cre CCAAGTCCTACTGTTTCTCACTC TGCACAGTCAGCAGGTT 内参基因 CAAATGTTGCTTGTCTGGTG GTCAGTCGAGTGCACAGTTT 将PCR产物进行1.2% 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样量为每孔6 μl,电泳条件为100 V×30 min,结束后进行拍照、分析。
1.3.2 小鼠取材
将小鼠称重后,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100 mg/kg),待小鼠处于深度麻醉后,打开其腹腔,用1 ml注射器吸取约100 μl 2%枸橼酸钠溶液(枸橼酸钠0.2 g,蒸馏水定容至10 ml),自腹主动脉处缓慢抽取抗凝血液,并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组织灌流后迅速剪取小鼠心、肝、脾、肺、肾、脑、结肠组织,放入组织冻存管扔进液氮速冻,待取材结束后及时转入−80 ℃超低温冰箱储存。骨髓提取分离小鼠股骨并剪去多余肌肉和纤维组织,剪掉股骨两端,在干净PBS中反复冲洗骨髓腔,收集冲洗液室温离心
1000 r/min×5 min获得骨髓细胞,用1 ml Triozl溶液重悬混匀,储存至−80 ℃超低温冰箱。1.3.3 小鼠洗涤血小板制备
向小鼠抗凝全血中加入等体积0.9%生理盐水,并加入Apyrase(终浓度2 U/ml),快速颠倒混匀后室温离心800 r/min×10 min;离心后收集最上层富血小板血浆(PRP),转移至新的15 ml离心管,室温离心
1700 r/min×5 min,弃去上清液,取适量台式液重悬。1.3.4 小鼠外周血细胞制备
小鼠心脏采抗凝血后,室温离心
1000 r/min×5 min,弃去上清液后加入5 ml的红细胞裂解液,室温作用10 min,室温离心1000 r/min×5 min,重复1次,在血细胞沉淀中加入5 ml PBS洗涤,室温离心1000 r/min×5 min,弃去上清后根据白细胞沉淀的量加入100~500 μl PBS重悬。红细胞提取在全血中加入等体积红细胞保存液(枸橼酸钠0.8 g,葡萄糖2.05 g,枸橼酸0.0325 g,氯化钠0.42 g,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室温离心2 000 r/min×10 min,连续离心洗涤3次后,取压积红细胞加入100~500 μl红细胞保存液重悬。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使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组织RNA,Triozl法提取骨髓RNA,将得到的RNA进行浓度测定与吸光度测定后进行逆转录,得到cDNA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各引物序列如表2。
表 2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中的引物序列基因名称 上游引物(5′→3′) 下游引物(5′→3′) Mouse Metrnl CTGGAGCAGGGAGGCTTATTT GGACAACAAAGTCACTGGTACAG Mouse Gapdh GTATGACTCCACTCACGGCAAA GGTCTCGCTCCTGGAAGATG 1.3.6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取适量组织至2 ml高速离心管,加入蛋白裂解液后,使用高通量匀浆仪匀浆240 s。取出高速离心管,离心:
12000 g×15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干净1.5 ml EP管中,进行蛋白浓度测定,剩余样品加入5×蛋白上样缓冲液,97 ℃变性10 min得到蛋白样品。使用10% SDS-PAGE凝胶进行电泳,电泳条件为:150 V×60 min。使用PVDF膜进行转膜,转膜条件为100 V×60 min。
转膜结束后,使用快速封闭液封闭20 min,之后使用1 × TBST缓冲液洗膜,5 min×3次。加入一抗孵育液(1∶
1000 稀释)4 ℃孵育过夜。次日去除一抗孵育液,使用1×TBST缓冲液洗膜,10 min×3次。加入二抗孵育液(1∶1000 稀释)常温孵育1 h,用1×TBST缓冲液洗去二抗,10 min×2次,结束后即可进行扫膜。1.3.7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 9.5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的比较使用two-tailed Student’s t test检验,P<0.05视为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的构建和基因型鉴定
本研究构建策略基于前期构建的Metrnlloxp/loxp小鼠和Cre-LoxP重组酶系统,所构建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Metrnlloxp/loxp/Pf4-Cre+)简称Plt-Metrnl-/-小鼠,具体构建策略如图1A所示。
Metrnlloxp/loxp小鼠是前期构建而成,该小鼠Metrnl基因的3号外显子两侧和4号外显子编码区的都插有同向LoxP位点(即图1A中所示“等位基因”),可基于Cre-LoxP系统在Cre酶的作用下,将LoxP位点之间的序列切除(图1A)[12]。
Pf4-Cre小鼠是由Pf4基因启动子Cre重组酶在巨核细胞及血小板谱系表达的工具鼠,最初开发用于研究APC-Wnt调节途径在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产生中的作用,其Cre重组酶的表达受巨核细胞特异性受体Pf4基因的启动子介导,在巨核细胞的成熟Ⅰ期(最早可识别形态期)中即开始发生转录激活,之后广泛表达于成熟的血小板[22, 23]。
将Metrnlloxp/loxp小鼠和Pf4-Cre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巨核细胞特异性表达的Cre酶可将Metrnl同向LoxP位点之间的序列切除,以达到在巨核细胞及血小板谱系特异性敲除Metrnl基因的目的,具体构建繁殖流程如图1B所示,最终可以获得Plt-Metrnl-/-小鼠及其对照小鼠(WT)。
繁殖过程中进行基因型鉴定时,需确认Metrnlloxp基因和Pf4-Cre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相应基因上下游引物分别进行鼠尾基因型鉴定,Metrnlloxp突变型基因阳性条带为243bp,对应野生型序列条带为131bp,Pf4-Cre基因阳性条带为420bp,内参基因阳性条带为200bp。对培育繁殖过程中的母代及子代小鼠均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如图1C、D、E中DNA电泳条带图所示:图1C中泳道1、2为母代Metrnlloxp/loxp小鼠,泳道3、4为母代Pf4-Cre小鼠;图1D中泳道1、2为Metrnlloxp/WT小鼠,泳道3、4为Metrnlloxp/WT/Pf4-Cre+小鼠;图1E泳道1、2、4为Plt-Metrnl-/-小鼠,泳道3、5、6为WT小鼠。
2.2 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血小板蛋白表达情况
为验证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是否实现血小板特异性Metrnl基因敲除,分别提取Plt-Metrnl-/-小鼠及对照WT小鼠血小板蛋白,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方法验证敲除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Plt-Metrnl-/-小鼠血小板蛋白Metrnl表达较对照WT小鼠明显降低,提示Plt-Metrnl-/-小鼠血小板Metrnl成功敲除。
2.3 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各组织Metrnl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为验证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是否存在其他组织非特异性敲除,本研究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小鼠各组织中Metrnl mRNA的表达情况。如图3所示,以WT对照小鼠的心脏Metrnl mRNA表达量为1,Plt-Metrnl-/-小鼠在心、肝、脾、肺、肾、脑、结肠、骨髓组织mRNA水平上并未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血小板特异性Metrnl基因敲除小鼠在组织mRNA水平上并未发生其他组织非特异性敲除。
然后,本研究提取血细胞及各组织的蛋白,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方法验证Plt-Metrnl-/-小鼠各血细胞及组织中Metrnl蛋白表达情况。如图4所示,并未发现Metrnl蛋白在Plt-Metrnl-/-小鼠和对照WT小鼠各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提示,Plt-Metrnl-/-小鼠在其他血细胞蛋白水平及各组织蛋白水平上并未发生非特异性敲除。
2.4 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外周血常规指标情况
分别对Plt-Metrnl-/-小鼠及对照WT小鼠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外周血血常规计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未见明显改变,血小板大小及分布未见显著差异,提示血小板特异性敲除Metrnl后不影响外周血细胞数量,且对血小板形态没有明显影响。
表 3 Plt-Metrnl-/-小鼠及对照WT小鼠血常规指标对比(n=6)血常规检验项目 WT Plt-Metrnl-/- 白细胞计数(109/L) 2.10±0.50 2.25±0.30 淋巴细胞计数(109/L) 1.28±0.20 1.52±0.20 淋巴细胞比率(%) 63±3 68±3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9/L) 0.10±0.05 0.05±0.02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3.0±1.8 1.0±0.3 其他细胞计数(109/L) 0.72±0.20 0.68±0.10 其他细胞比率(%) 34.0±3.3 31±3 红细胞计数(1012/L) 8.49±0.40 7.83±0.40 血红蛋白(g/L) 122.0±5.5 113.0±4.6 红细胞压积(%) 42±2 37±2 平均红细胞体积(fL) 49.1±0.8 47.7±0.9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pg) 14.30±0.08 14.5±0.1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 292±5 304.0±7.7 红细胞分布宽度-SD(fL) 27.6±0.4 26.2±0.6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3.2±0.4 12.4±0.3 血小板计数(109/L) 1121 ±581049 ±132血小板平均宽度(fL) 6.7±0.4 6.1±0.1 平均血小板体积(fL) 6.20±0.26 5.80±0.08 大型血小板比率(%) 1.9±1.0 3.5±0.3 2.5 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一般繁殖情况
Metrnlloxp/loxp/Pf4-Cre+(Plt-Metrnl-/-)小鼠和对照WT小鼠为首次繁殖培育的转基因动物,在生理状态下,血小板Metrnl缺失是否影响动物繁殖情况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统计记录了小鼠基因型分布情况。Plt-Metrnl-/-小鼠扩大繁殖流程如图5A所示,按照遗传学规律,Metrnlloxp/loxp/Pf4-Cre+(Plt-Metrnl-/-)小鼠和Metrnlloxp/loxp小鼠杂交繁殖获得子代鼠中Plt-Metrnl-/-小鼠和WT小鼠的比例应为1∶1。如图5B、5C所示,对繁殖过程中所获得的16窝次共计130只目的鼠进行统计,Plt-Metrnl-/-小鼠共有67只,其中雄鼠31只,雌鼠36只;WT小鼠共有63只,其中雄鼠37只,雌鼠26只。结果表明繁殖鼠遗传规律基本符合预期,无明显差异,提示血小板特异性敲除Metrnl对小鼠胚胎发育和性别比例无明显影响。
3. 讨论与总结
Cre-LoxP重组酶系统主要用于构建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是当前阐释基因功能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Pf4-Cre工具鼠长期以来应用于巨核谱系基因敲除动物的构建,虽然有研究表明Pf4-Cre表达不仅限于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也表达于其他骨髓造血干细胞以及远端肠道的上皮细胞中,但是该小鼠目前仍是巨核细胞谱系遗传修饰的最佳工具,且不影响血小板和血栓形成功能的考察[22-24]。因此本研究利用Pf4-Cre工具鼠和实验室前期构建的Metrnlloxp/loxp小鼠进行杂交繁殖,最终获得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即Plt-Metrnl-/-小鼠。
本研究从mRNA水平、组织蛋白水平、外周血常规水平考察了Plt-Metrnl-/-小鼠血小板Metrnl敲除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Plt-Metrnl-/-小鼠血小板Metrnl蛋白表达较对照WT小鼠减低约50%,可能是由于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Metrnlloxp/loxp小鼠插入的loxp序列位点在3、4号外显子,因此Pf4-Cre仅介导3、4号外显子间的同向基因序列切除,并未实现Metrnl基因全长敲除。另外,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碎片”,由于无法获得原代骨髓巨核细胞,本研究并未对骨髓巨核细胞的Metrnl敲除情况进行验证,未证实Metrnl敲除是否会对骨髓巨核细胞的生成和形态产生影响,仅从血常规计数中初步得知血小板的生成未受到明显影响。Metrnl与骨髓巨核细胞之间的关系也可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小鼠培育的过程中,尚未发现Plt-Metrnl-/-小鼠和同窝对照WT小鼠在体重、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基于孟德尔遗传定律,Plt-Metrnl-/-小鼠和Metrnlloxp/loxp小鼠杂交进行扩大繁殖和保种的得率也接近50%,说明血小板Metrnl缺失不影响小鼠繁殖情况。
前期本课题组已证实Metrnl全身敲除小鼠血栓形成能力增强,血小板活性明显增强,构建Plt-Metrnl-/-小鼠可考虑用于血小板内源性Metrnl与血小板功能相关性的研究,并且该小鼠可与Metrnl全身敲除小鼠进行血栓形成能力比较,比较全身Metrnl和局部血小板Metrnl的作用,深入研究其作用方式及机制,为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
表 1 成膜材料的外观评价
成膜材料 气泡 颜色 柔软度 总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性状 评分
(分)PVA-1788 无 5 透明 5 很柔软 5 15 HPC 无 5 透明 5 很柔软 5 15 HPMC 无 5 透明 5 厚、硬 2 12 MC 大量 2 白色 4 较硬 3 9 SA 少量 4 黄色 2 厚、硬 2 8 CMC-Na 少量 4 白色 5 很柔软 5 14 GEL 无 5 淡黄色 4 厚、硬 2 11 注:PVA-1788:聚乙烯醇1788;HPC:羟丙基纤维素;HPMC:羟丙甲基纤维素;MC:甲基纤维素;SA:海藻酸钠;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GEL:明胶 表 2 成膜材料的拉伸性能评价
成膜材料 拉伸长度
(l/mm)断点力
(f/kg)拉伸长度/
断点力评分
(分)PVA-1788 24.24 2.137 11.34 100 HPC 4.935 1.644 3.002 26.47 HPMC 0.925 4.063 0.227 0.020 MC 2.180 7.443 0.293 0.026 SA 2.638 4.566 0.578 0.051 CMC-Na 2.611 7.772 0.336 0.030 GEL 0.436 2.056 0.212 0.019 表 3 各试验组成膜材料的厚度、成膜时间和脱膜效果
成膜材料 膜剂厚度 成膜时间 脱膜效果 测定值
(l/mm)评分
(分)时间
(t/min)评分
(分)面积
(s/cm2)评分
(分)PVA-1788 0.13 76.92 240 60.0 54.0 100 HPC 0.10 100.00 330 42.9 43.2 80 HPMC 0.11 90.91 143 100.0 54.0 100 MC 0.15 66.67 258 55.7 54.0 100 SA 0.11 90.91 195 72.9 54.0 100 CMC-Na 0.12 83.33 255 55.7 54.0 100 GEL 0.12 83.33 238 60.0 27.0 50 表 4 成膜材料的溶胀系数
成膜材料 溶胀系数(%) 评分
(分)10 min 30 min 60 min 120 min 240 min 480 min PVA-1788 396 429 549* 312 0 — 18.35 HPC 731 936* 806 447 0 — 31.28 HPMC 641 1028* 579 10 0 — 34.36 MC 811 884 1170 1456* 1660 1528 55.48 SA 1489 2468* 2232 283 0 — 82.49 CMC-Na 1023 1670 2262 2849 2992* 2357 100 GEL 622 548 553 759* 627 0 25.37 注:*表示各试验组最大溶胀系数,—表示溶蚀殆尽,实验终止。 表 5 成膜材料的溶蚀系数
成膜材料 连续时间点的平均溶蚀百分率(%) 溶蚀时间
(t/min)每分钟溶
蚀速率(%)评分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PVA-1788 24.62 36.92 20.00 18.46 0.00 — — — — — 80 1.25 40 HPC 37.50 24.04 38.46 0.00 — — — — — — 60 1.67 30 HPMC 54.55 45.45 0.00 — — — — — — — 40 2.5 20 MC 0.00 −12.26 0.94 −6.60 −2.83 0.00 −3.77 6.60 −3.77 7.55 200 −0.07 100 SA 49.07 50.93 0.00 — — — — — — — 40 2.5 20 CMC-Na −17.71 −2.21 4.79 15.46 26.19 37.14 20.88 14.20 1.26 0.00 180 0.56 90 GEL 100.0 0.00 — — — — — — — — 20 5.0 10 注:“—”代表溶蚀殆尽,实验终止。 表 6 成膜材料的黏附时间
成膜材料 黏附力 黏附时间 称重
(m/g)评分
(分)时间
(t/min)评分
(分)PVA-1788 121 88.97 100 100 HPC 100 73.53 60 60 HPMC 40 29.41 50 50 MC 136 100 85 85 SA 119 87.5 80 80 CMC-Na 90 66.18 38 38 GEL 6.7 0.05 5 5 表 7 各目标按照两两比较重要程度建立指标层矩阵
指标 外观 厚度 拉伸
性能脱模
效果成膜
时间黏附
时间黏附
力溶胀
系数溶蚀
速度外观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厚度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拉伸性能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脱模效果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成膜时间 1 1 1 1 1 0.5 0.5 0.33 0.25 黏附时间 2 2 2 2 2 1 1 0.5 0.5 黏附力 2 2 2 2 2 1 1 0.5 0.5 溶胀系数 3 3 3 3 3 2 2 1 1 溶蚀速度 4 4 4 4 4 2 2 1 1 表 8 成膜材料综合评分结果
成膜材料 外观 厚度 拉伸性能 成膜时间 脱模效果 黏附时间 黏附力 溶胀系数 溶蚀速度 评分
(分)PVA-1788 6.23 4.79 6.23 3.70 6.23 12.10 10.74 3.77 10.73 64.49 HPC 6.23 6.23 1.65 2.69 4.98 7.24 8.87 6.44 8.05 52.38 HPMC 4.98 5.66 0.125 6.23 6.23 5.98 3.55 7.07 5.36 45.19 MC 3.74 4.15 0.161 3.45 6.23 9.20 10.56 11.42 0.00 48.90 SA 3.32 5.66 0.317 4.55 6.23 4.37 7.99 16.97 5.36 54.78 CMC-Na 5.82 5.19 0.185 3.48 6.23 9.77 12.07 20.57 24.14 87.45 GEL 4.57 5.19 0.117 3.74 3.12 0.57 0.595 5.222 2.68 25.80 表 9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A因素PVA-1788
用量(m/g)B因素CMC-Na
用量(m/g)C因素甘油
用量(%)1 1 1 0.5 2 2 2 1 3 3 3 2 表 10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结果
组别 外观 厚度 拉伸性能 成膜时间 脱模效果 黏附时间 黏附力 溶胀系数 溶蚀速度 综合评分
(分)1 5.40 6.23 1.58 5.19 4.36 12.07 9.06 12.45 17.24 73.58 2 5.40 6.23 3.50 5.19 3.74 12.07 10.56 14.92 17.24 78.85 3 4.98 6.23 2.63 5.56 3.74 4.83 11.31 20.57 24.14 83.99 4 5.82 6.23 6.23 5.99 3.12 3.22 8.30 7.77 20.69 67.37 5 5.40 6.23 2.44 4.58 6.23 12.07 8.30 11.48 24.14 80.87 6 4.15 5.19 0.67 5.66 3.74 12.07 12.07 16.05 20.69 80.29 7 5.82 6.23 4.36 5.77 6.23 12.07 6.03 7.46 20.69 74.66 8 6.23 5.19 0.58 5.37 4.98 12.07 9.05 9.99 20.69 74.16 9 5.39 6.23 0.96 6.23 4.36 12.07 5.28 9.95 24.14 74.61 表 11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方差分析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P PVA-1788用量(m/g) 0.003 2 3.000 19.000 >0.05 CMC-Na用量(m/g) 0.009 2 9.000 19.000 >0.05 甘油用量(%) 0.006 2 6.000 19.000 >0.05 误差 0.00 2 表 12 正交试验综合评分直观分析
序号 A因素PVA-
1788用量(m/g)B因素CMC-Na
用量(m/g)C因素甘油
用量(%)综合评分
(分)1 1 1 1 73.58 2 1 2 2 78.85 3 1 3 3 83.99 4 2 1 2 67.37 5 2 2 3 80.87 6 2 3 1 80.29 7 3 1 3 74.66 8 3 2 1 74.159 9 3 3 2 74.61 K1 0.850* 0.781 0.816 K2 0.821 0.838 0.798 K3 0.804 0.855* 0.861* R 0.046 0.074 0.063 注:*表示各因素最优水平条件 表 13 自制膜剂与市售膜剂在不同考察项目的比较
考察项目 复方庆大霉素膜(A) 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B) 某医院院内制剂(C) 自制膜剂(D) 气泡 无 无 较多 无 颜色 浅蓝 黄色 浅黄色 白色 柔软度 很柔软 很柔软 较硬 软硬
适中平均拉伸长度(l/mm) 18.844 7.010 0.998 3.443 平均断点力(f/kg) 0.472 1.513 1.190 1.306 平均厚度(l/mm) 0.110 0.120 0.180 0.130 最大溶胀系数(%) 492.5 539.0 1898.1 1939.6 溶蚀时间(t/min) 60.0 60.0 140.0 120.0 黏附力(m/g) 40.0 45.0 5.0 55.0 黏附时间(t/min) 17.3 20.7 53.3 101.7 -
[1] 李晓琰, 葛国岚. 康复新液联合西尼替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 34(9):83-85. doi: 10.13729/j.issn.1671-7813.z20191197 [2] 刘新辉, 孔小强, 胡鹏翼, 等. 银黄滴丸制剂提取物抗口腔溃疡的药效学研究[J]. 江西中医药, 2018, 49(5):69-71. [3] 王辉.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养生, 2018(6):106-107. [4] 张宝文, 李萌梅, 苑迅.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大连大学学报, 2016, 37(06):71-75. doi: 10.3969/j.issn.1008-2395.2016.06.017 [5] 贾新斌.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情况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35):5117-5118. doi: 10.19435/j.1672-1721.2020.35.047 [6] 王慧灵. 探讨使用口腔溃疡药膜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J]. 现代盐化工, 2019, 46(06):59-60. doi: 10.3969/j.issn.1005-880X.2019.06.025 [7] Baccaglini L, Lalla R V, Bruce A J, et al. Urban legends: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J]. Oral Diseases,2011,17(8):755-770. doi: 10.1111/j.1601-0825.2011.01840.x [8] Rashid M, Zarkadas M, Anca A, et al. Oral manifestations of celiac disease: a clinical guide for dentists[J]. J Mich Dent Assoc,2011,93(10):42-46. [9] Keogan M T. Clinical Immunology Review Series: an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recurrent orogenital ulceration, including Behçet's syndrome[J]. Clinical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2009,156(1):1-11. doi: 10.1111/j.1365-2249.2008.03857.x [10] Vasantha P V, Puratchikody A, Mathew S T,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udragit based mucoadhesive buccal patches of salbutamol sulfate[J]. Saudi Pharm J,2011,19(4):207-214. doi: 10.1016/j.jsps.2011.07.003 [11] MEHER J G, TARAI M, YADAV N P,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e-polymethacrylate mucoadhesive film for buccal delivery of carvedilol[J]. Carbohydr Polym,2013,96(1):172-180. doi: 10.1016/j.carbpol.2013.03.076 [12] Butbul A Y, Tatour S, Gershoni B R, et al. Colchicine as a therapeutic option in periodic fever, aphthous stomatitis, pharyngitis, cervical adenitis (PFAPA) syndrome[J]. Semin Arthritis Rheum,2016,45(4):471-474. doi: 10.1016/j.semarthrit.2015.07.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