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00年  第18卷  第5期

封面
显示方式:
论著
论中药品种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万德光, 裴瑾
2000, (5): 260-262.
摘要:
目的 论述中药品种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方法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作体会,从中药品种的现状、中药品种鉴定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品种分类鉴定依据和方法的发展及品种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讨论。结果和结论 中药品种的复杂性,决定了品种鉴定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而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光谱法等现代技术为品种鉴定提供了更为准确和便捷的依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有效的品种管理。
西部中草药开发,大有可为
谢宗万
2000, (5): 262-264.
摘要:
目的 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方法 领会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政策精神,分析西部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开发西部中草药的重要举措。结果与讨论:1.在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中,因地制宜,广种中草药;2.根据地方民间药、民族药的特点,从中选择治大病、疗效高的药物重点研究;3.小复方是中医药特色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最佳思路;4.以史为鉴,不断汲取成功的经验,使本地区优势和自身科研特点相结合,有事半功倍之效;5.中草药开发与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协调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郑汉臣
2000, (5): 264-266.
摘要: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中药资源开发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对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5种药用植物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中药现代化之管见
孙汉董, 赵勤实
2000, (5): 266-267.
摘要: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已为世人所公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有从事医药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无不希望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工程技术,开发出有可控质量标准、疗效好、重复性好,造福于人民,走入世界市场的新的中医药产品。为此,国家各有关部门于"八五"以来,就大力倡导和支持中药现代化的事业。
中药材生产的工程化和可控化研究
秦路平, 郑汉臣
2000, (5): 268-269.
摘要:
1《美国FDA植物药申请指南》(草案)与中草药走向美国市场的对策美国植物产品分为IND申请和NDA申请。IND的申报材料应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临床应用情况;(2)化学,制备和控制(CMC);(3)药理学和毒理学;(4)临床计划书及其数据。在这4个方面中,中药进入美国的市场的主要障碍在CMC部分。FDA对植物药的CMC部分的要求为四方面的内容:(1)生药;(2)植物药中间品;(3)植物药成品;(4)cGMP(现行优良的生产规范)。
中药标准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王峥涛, 胡之璧
2000, (5): 270-271.
摘要:
1 国内外发展趋势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卓越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与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热潮,给中药的振兴、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机遇。加入WTO后,我国以仿制为主的医药产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希望所在,是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业,中医药必将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将显示出广阔前景。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研究
赵燕燕, 孙启时
2000, (5): 272-274.
摘要:
从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危害,主要污染途经和分析检测方法等方面对国内近十几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红豆杉的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丁如贤, 王昊, 许铁峰, 张汉明
2000, (5): 274-276.
摘要:
红豆杉中的紫杉醇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但一般的提取、合成方法不仅得率很低,而且对资源的需求过大,因此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通过细胞生物工程生产紫杉醇的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农杆菌转化和内寄生真菌生产,现对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缬草的化学成分、植物资源和药理活性
陈磊, 秦路平, 郑汉臣
2000, (5): 277-279.
摘要(10239) PDF (710KB)(5962)
摘要:
本文介绍了缬草的化学成分、植物资源和药理活性。缬草的化学成分有挥发油成分、环烯醚萜成分(包括其酯和苷)、黄酮类成分及其它一些成分。资源植物有黑水缬草、宽叶缬草、毛节缬草等。本文还介绍了它的抗抑郁活性、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循环系统作用、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细胞毒和抗肿瘤作用、毒副作用及其它一些活性。
论文
旱柳叶活性成分研究
郑毅男, 徐宝军, 韩立坤, 张晶, 关谷敬三
2000, (5): 280-283.
摘要:
本文对旱柳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出11种单体化合物并对其中3种化合物,即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Ⅰ)、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Ⅱ)、间-羟基-苄基-吡喃葡萄糖苷(Ⅲ)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考察。化合物Ⅰ、Ⅱ、Ⅲ均可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12-HETE的生成;化合物(Ⅰ)水解后的苷元-芹菜素对TXB2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12-HETE的生成无抑制作用。小鼠饲喂高脂肪饲料,一周以后体重明显增加。饲喂高脂肪饲料添加旱柳叶活性组分抑制小鼠体重和子宫周围脂肪量的增加,而且还可以降低肝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含量。化合物Ⅲ对大鼠脂肪细胞中由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脂类分解有促进作用。
中药露蜂房水溶性蛋白NV-PP-4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鉴定
徐伟, 肖宣, 柳雪枚
2000, (5): 284-285.
摘要:
目的 从中药露蜂房抗炎活性有效部分纯化得到一酸性蛋白NV-PP-4,并鉴定了其部分理化性质。方法 用Sephadex G-50、DEAE-Sephadex A50、羟基磷灰石等柱层析及HPLC等方法纯化,并以HPLC、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氨基酸自动分析等手段,鉴定其理化性质。结果 NV-PP-4经不同的HPLC柱和不同的流动相匀表明为一对称单一峰、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呈单一染色带。亲水型分子排阻HPLC测定其分子量为8.711KD,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其等电点为1.79,氨基酸分析表明NV-PP-4含有87个氨基酸残基,其中Gly、Asp、Pro、Glu等含量较多。结论 NV-PP-4是从中药露蜂房中首次分离得到的酸性蛋白质成分。
常用真菌类中药清除O2·-自由基的活力测定
向德军, 吕勇军, 王冲之, 丁家宜
2000, (5): 286-287.
摘要:
目的 为真菌类生药的抗衰老作用提出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以保险粉-氢氧化钠-鲁米诺体系,检测灵芝、虫草、香菇等十六种常用真菌类中药对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和结论 16种真菌类中药均有清除O2·-自由基的作用,尤以灵芝、虫草、香菇、黑木耳的SOD样活力最高。
富锗人参细胞的培养及含量测定
刘峻, 丁家宜
2000, (5): 288-289.
摘要:
目的 通过在培养基里加入二氧化锗,培养获得富锗人参细胞(GSC),并对其进行组分分离及探讨锗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富锗GSC中锗的含量。结果 在5ppm的富锗培养基上培养的GSC中锗的转化率最高(11.18%).锗在GSC中可能主要以和蛋白质及多糖结合的形式而存在,且单位蛋白质结合的锗的量大于单位糖结合的锗的量。结论 GSC对GeO2转化率随GeO2的培养浓度增加而减少,证明GSC对GeO2有一定的吸收度,GSC可望成为有机锗转化的合适载体。
110种藏药抗肿瘤体外筛选实验研究
宗玉英, 党合群, 骆桂法, 张幸福, 车镇涛
2000, (5): 290-291.
摘要:
目的 对110种植物藏药进行抗肿瘤筛选。方法 干燥植物样品粉碎后分别以石油醚及90%乙醇提取。用90%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5种人体肿瘤细胞: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口腔上皮癌(耐药性及非耐药性两种)、前列腺癌及一种大鼠神经胶质肿瘤细胞进行筛选实验。结果 有五种藏药:桃儿七果实、藏木香、裸茎金腰、祁连圆柏、苍耳草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结论 本研究对进一步研究、开发藏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云南茶叶和甜茶的抗过敏活性
李晚谊, 佴注, 苏学素, 李云寿, 陈宗道
2000, (5): 292-294.
摘要:
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测定了11种云南大叶茶种市售茶叶的抽提物,结果表明,11种茶叶均具有强抗过敏活性,其抗过敏活性高于福建乌龙茶和广西甜茶。云南甜茶成分预试验和溶剂系统提取结果表明,抗过敏成分为酚类物质,乙酸乙酯组分具有强抗过敏作用。云南大叶茶和甜茶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硝矾熏洗剂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
吕萍, 龙新生
2000, (5): 294-294.
摘要:
炎性外痔、血栓痔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我院自行研制开发的硝矾熏洗剂,通过对100例炎性外痔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制备及质量标准11处方芒硝320g滑石280g白矾280g硼砂80g冰片40g。
银杏叶提取物工艺研究
王若谷, 邵胜荣, 范秀林
2000, (5): 294-296.
摘要:
目的 优化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提取液回收溶剂后采用甲壳素进行絮凝、过滤,并通过树脂筛选最佳树脂型号。结果和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最佳工艺条件为:用5倍、4倍70%乙醇回流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2%的甲壳素絮凝剂,过滤,滤液上DM130大孔吸附树脂柱,梯度洗脱,分别浓缩干燥。以70%(V/V)乙醇以5倍和4倍量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回收乙醇以后,调整适当比例,加入7%量的2%浓度的甲壳素絮凝剂过滤,滤液上DM130树脂柱,梯度洗脱,洗脱液分别浓缩干燥。
天名精的生药学研究
刘合刚, 司晓棠, 詹亚华, 汪金平
2000, (5): 296-297.
摘要:
本文途述了天名精原植物、资源分布、药材(全草)性状。组织结构,粉未特征及理化鉴别,为该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
南充半夏的质量研究
白权, 赵淑芝, 孙琪华, 李敏, 贾敏如, 徐腾
2000, (5): 297-298.
摘要:
为了弄清南充半夏的质量,为南充申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半夏优质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就收集到的南充长乐、高坪产半夏与对照药材(遂宁产)进行了性状、显微及部分理化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性状上,南充长乐半夏与对照药材相似,而南充两地产的半夏则有一定的区别。长乐半夏多为椭圆形,直径0.4~1.4cm,块茎下部较光滑,少有突起,高坪产半夏多为扁圆形,直径0.7~2.3cm,块茎下部突起较多;显微方面,三者几乎无区别;理化方面,南充半夏(长乐、高坪产)均含β谷甾醇;在与对照药材的薄层比较中,用了3种提取方法3个展开系统,根据斑点的形状、颜色和数目判断,南充半夏成分无区别,但与对照药材相比,南充半夏斑点数多,它们与对照药材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说明南充半夏成分复杂,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同时也为今后半夏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金毛狗脊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许重远, 陈振德, 陈志良, 侯连兵
2000, (5): 299-300.
摘要:
目的 测定金毛狗脊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方法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结果 云南、广西、福建3个产地的金毛狗脊和炮制药材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8%、2.08%、2.13%和2.66%.结论 不同产地金毛狗脊总氨基酸含量差别较大。
厚朴原植物现行分类法的商榷
斯金平, 童再康, 郭宝林
2000, (5): 300-301.
摘要:
系统生物学和种源试验结果表明,厚朴种内叶片先端从凹缺成2裂到圆钝小凸尖状存在连续变异,树叶和芽鳞的毛被、以及厚朴酚类含量、同功酶酶谱种内变异也均存在连续变异,这些性状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趋势一致。综合这些性状聚类分析结果与居群的地理分布,笔者在全国第四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厚朴种内按叶形和地理区域划分为小凸尖型、中间型和凹叶型3个地理宗。本文根据专家建议首次发表了厚朴种内叶片先端从凹缺成2裂到圆钝小凸尖的连续变异图,以及闽浙等中间型厚朴居群内的树叶形态的变异。闽浙等中间型居群厚朴,不仅不同植株上叶片先端凹缺2裂与圆钝小凸尖状并存,而且在同一植株上、甚至同一植株同一枝条上叶片先端也有凹缺2裂与圆钝小凸尖状并存现象,根据现行分类学难以确定是厚朴还是凹叶厚朴,从而进一步证明现行分类学存在的缺陷和中间型厚朴的存在。RAPD技术得到的DNA指纹给出了遗传学上的支持。
颗粒型与传统型中药饮片的质量比较研究
高吾名, 陈建华, 陆婷, 周秀佳
2000, (5): 301-304.
摘要:
通过对黄芪、苦杏仁、山楂三种中药传统饮片和新的颗粒型饮片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比较,探索两者之间的质量差异,结果发现颗粒型中药饮片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接近传统饮片,其他两种则低于传统饮片。
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射干类中药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秦民坚, 刘俊, 吉文亮, 赵俊, 丁家宜, 余国奠
2000, (5): 304-306.
摘要:
本文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对射干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单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射干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和天然产物单体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提示抗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射干类药物防治疾病的机理之一。
接骨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马琳, 徐丽, 郭俊华
2000, (5): 307-308.
摘要:
目的 建立接骨片中生药的显微和化学成分定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对接骨片的主要组成药味当归、甘草、没药、自然铜、接骨木进行显微鉴定;同时应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当归、甘草、没药进行化学成分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定性结果与显微鉴定相吻合。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和可鉴别性良好,可为该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大青叶原植物的古今应用研究
马琳, 夏光成
2000, (5): 309-310.
摘要:
大青叶是常用中药,历来为清热解毒之要药,但大青叶的原植物古今应用种类不同。古代本草记载大青叶的原植物为马鞭草科大青,现代大青叶的原植物在《中国药典》1977~2000版[1]均记载为十字花科菘蓝。蓼大青叶为蓼科植物蓼蓝。但由于大青叶应用广泛,需要量大,据调查全国曾有习用、代用和混用品,达6科15种,较为常用的有4科4种[1]除药典收载的2科2种外,还有爵床科植物马蓝和马鞭草科植物大青。这四种植物科属不同、有效成份及药理作用也不相同,本文通过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对其进行了品质评价。认为以蓼蓝、菘蓝为最好。以此为药材收购、医疗生产单位正确使用大青叶原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红花"类药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鉴别
马晓强, 董婷霞, 詹华强
2000, (5): 310-311.
摘要:
民间称谓的"红花"在明代以前多被称作"红蓝花",其实包括两种植物,即现在的番红花(Grocus sativus L.)和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前者属于鸢尾科植物,后者是菊科植物。番红花的柱头入药称作西红花,性味甘平,归经心肝。具有活血化瘀、散瘀开结的功效。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红花的花入药称作红花,性味辛温,归经心肝。具有活血通经、散阏止痛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跌扑肿痛。由于西红花产量低、加工工序要求较高及来源主要依赖进口而成为名贵的中药,市场价格很高。
治疗耳聋的中药新药研究
张铁军, 赵玉文, 林文森
2000, (5): 312-314.
摘要(10625) PDF (848KB)(5631)
摘要:
概述了耳聋的流行病学及中药治疗,对耳聋中药新药---复聪胶囊的研制情况进行简介,分析了耳聋中药新药的市场前景。
厚朴道地性的遗传学证据
郭宝林, 吴勐, 斯金平, 李家实
2000, (5): 314-316.
摘要:
目的 利用RAPD技术探讨厚朴的道地性问题。方法 选择代表厚朴主要分布区的11个产地33个个体的材料作为样本,经DNA提取,用74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筛选到17个合适的引物,得到11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5条,计算样本间相似性系数,又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结论 结果支持厚朴不应分为两个亚(变)种,而应分为三个地理宗;"川朴"及"温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且与有效成分相关,故而其道地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邹天才
2000, (5): 316-323.
摘要:
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地型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和光热水同期的环境优势,发育和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据调查研究和核证统计,贵州植物药品种3924种,占中药资源品种的9147%;药用植物种质资源275科1384属2987种,药用高等植物2802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431%,并含有北温带、温带、南亚热带、甚至热带的植物类群和一些过度成分,其中如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淫羊霍(Epimedium grandiflorum Morr.)、石斛(Dendrolium nobile Lindl.)、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等重要常用种类就有465种。但由于贵州73%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因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致使一些生态脆弱的珍稀和特有药用植物种类趋于濒危,广布种也逐渐稀少,再加上植物种类的分布零散和一些商人只顾眼前利益的乱采乱掘活动,造成资源严重破坏和难于使药用植物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解决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迫在眉捷。为此,我们开展了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研究,重要药用植物种类的引种栽培和种苗扩繁与栽培技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途径及产品评价等研究工作。提出了在对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实行有效保护和确保植物体药用质量的前提下, 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大面积种植栽培, 走资源节约型、产品高科技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路子; 科学区划为"1. 黔西北中山山地丘陵、2. 黔西南及黔南山原山地河谷、3. 黔东南中低山丘陵、4. 黔北及黔东北山原山地、5. 黔中山原地区"等5个区域类型, 分重点地开发药用植物种植和建立"商品药材生产基地、原料药材生产基地和食药两用绿色药材生产基地"及其GAP示范基地; 坚持资源开发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原则, 采用种苗扩繁和推广栽培技术建立贵州优质无公害特色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 分层次实施产品分级开发利用等, 这对于贵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加快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麻扩繁栽培技术的生产应用研究
邹天才
2000, (5): 323-326.
摘要: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是一种根、叶退化的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是着名的中药材,为发掘其资源利用,选择了适宜于天麻生长发育的贵州大方地区进行天麻扩繁栽培技术的生产应用示范试验。结果是在山区林荫下,土壤疏松经腐殖质熟化后种植天麻产量高、质量好;白麻无性扩繁播种3年后单产16.18kg/m2,产量是播种量的20.11倍;米麻播种的繁殖个体数是白麻播种的1.88倍,而在重量增长上,白麻播种比米麻播种增长1.98倍;采用密环菌棒拌栽米麻和白麻,在生长期中施用1/2MS+Dropp 0.2mg/L+NAA 0.3mg/L营养液可使天麻产量提高2.96%和2.20%,天麻素含量提高0.149%和0.386%;天麻种子播种3年后单产8.10kg/m2,并能防止退化和为生产提供新良种,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中近期发展计划合理采用不同种源方式栽培天麻,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淫羊藿栽培研究初报
石进校, 刘应迪, 覃事栋, 陈军
2000, (5): 327-328.
摘要:
目的 对箭叶淫羊藿的移栽时期,栽培后的形态,繁殖力及总黄酮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为这一野生资源的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移栽成活率以每段地下茎发新叶定;形态采用直接测量;总黄酮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2~3月份移栽成活率最高;栽培后淫羊藿植株变小;开花结实数减小,新叶萌发量减少,总黄酮含量增加。结论 移栽的最佳时期为2~3月份;环境改变使淫羊藿生物量减少,繁殖力下降,总黄酮含量增加。
刺萼参的生药学、细胞学及资源学研究
詹亚华, 程连银, 程军
2000, (5): 328-329.
摘要:
刺萼参(Echinocodon lobophyllns Hong)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当地民间用于治疗肺结核与支气管炎。该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文化价值,现已被建议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1目的和意义本课题对刺萼参进行了较系统的生药学、细胞学及资源学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生药学研究,阐明刺萼参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组织结构等特征,以利对该药材进行准确的鉴定。进行较系统的细学研究,为该植物的分类鉴别和良种选育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不同采收期对高要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2000, (5): 329-330.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采收期对广霍香产量,含油率与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不同采收期对高要广藿香的产量(平均单株干重)、含油率以及茎和叶中14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随生长期的增长(从移栽当年7月翌年4月)产量逐渐增加,以11月份采收其全株含油率较高,叶油中广藿香酮以7月和9月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广藿香醇含量则以9月、10月和11月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茎油中,广藿香酮含量在7月、10月和1月为高峰期,以11月最低,广藿香醇含量全年变化不显着,以11月份之后含量较高。其它成分未显示其变化规律性。结论 如以挥发油含量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则以11月采收较为合适,与传统采收期相符。
关附甲素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缺糖"的保护作用
陈清, 魏丕敬, 顾培坤, 金正钧, 周中源
2000, (5): 331-333.
摘要:
目的 研究关附甲素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缺糖"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培养心肌细胞的"缺氧缺糖"模拟全体的缺血性损伤,以传统的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未为对照药,观察关附甲素对"缺氧缺糖"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生成,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的影响。结果 关附甲素30ug/ml即能减少LDH的释放和MDA的生成(P<0.05),且和维拉帕未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 关附甲素对"缺氧缺糖"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和其抗脂质过氧化或抑制外钙内流有关。
中药恒春奇圣胶囊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观察总结
朱春杰, 冷静, 薛慈民, 王益鑫, 刘同根
2000, (5): 333-335.
摘要:
本文在介绍恒春奇圣胶囊临床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由上海二医大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组成的协作组,最近对该药在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验证结果。本项研究首次采用了中西药多中心研究模式。西药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中药汇仁肾宝合剂为对照组。临床总病例数160例,治疗组90例;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结果显示:恒春奇圣胶囊有确切的疗效,总有效率76.25%,起效时间快,却无西药的禁忌症。具有明显的标本兼治功能,同国内同类药物及进口相关药物相对照,恒春奇圣胶囊具有更显着的疗效。恒春奇圣胶囊是金马集团安徽芜湖张恒春药业有限公司,根据传统验方,采用现代工艺,结合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开发生产的中成药。经安徽中医学院天然药物研究所药理、毒理及药效学试验证实,安徽中医学院附院、省立人民医院及安医大附院临床验证表明,该药具有滋肾填精、补心养血、益气健脾的功效。恒春奇圣胶囊临床协作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该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现将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报告。
国产列当科肉苁蓉属的分类学研究
张志耘
2000, (5): 336-337.
摘要:
本文在详细回顾肉苁蓉属分类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列当科肉苁蓉属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5种该属植物,并澄清了一些混淆的属的中文名称和错误鉴定。
菘蓝下胚轴组织培养研究
陈薇, 杜利云, 寸守铣, 赵丰萍
2000, (5): 337-339.
摘要:
以菘蓝下胚轴为实验材料,分析比较了5种植物激素2.4-D、NAA、6-BA、ZT、KT、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经方差分析,在这5种激素中,生长素2.4-D、NAA对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影响极大,达到极显着水平,并决定下胚轴脱分化及再分化的趋势,而细胞分裂素6-BA、ZT、KT对其诱导和分化影响较小,未达到显着水平,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的互作也未达到显着水平。实验还确定了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
植物培养物对外源化合物的糖基化
赵明强, 丁家宜
2000, (5): 340-342.
摘要:
植物培养物能直接生产药品、香料、色素、农药、调料等有用物质。其体内存在羟基化酶、氧化酶、还原酶、甲基化酶、酯化酶、糖基转移酶、糖苷酶等多种酶。植物培养物能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转化外源化合物。生物转化是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植物培养物糖基化外源化合物作一综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发现能糖基化外源化合物的植物培养物,提取、分离、鉴定糖基化产物及优化糖基化条件等领域。
速热祛痛灵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陈炎
2000, (5): 342-343.
摘要:
目的 研制治疗腰背肌膜炎纯中药外敷制剂以避免口服中药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方法 以川乌、川芎为主药的12味中药组成速效祛痛灵散剂,并制定了其质量标准。结果与结论 经临床观察验证,使用速效祛痛灵治疗纤维肩周炎321例总有效率为88.16%,且复发率低。
文摘
葛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研究概况(摘要)
曾明, 郑水庆, 张汉明, 苏中武
2000, (5): 344-344.
摘要:
我国产葛属(Pueraria DC.)植物约11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中南部至东南部。商品市场流通的葛根主要为野葛P.lobata和粉葛P.thomsonii的根,其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葛根的传统功效主要为清热解肌、生津止渴、醒脾解酒、透疹和升阳止泻等。现代葛根已跨越了传统清热解表的功效,在心血管系统等方面显示了多种药理活性。
不同产地何首乌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差异(摘要)
陈万生, 柴逸峰, 张卫东, 原源, 陈海生, 乔传卓
2000, (5): 344-345.
摘要:
建立HPLC法,应用YWG C18,10μ,250×4.5mm色谱柱,选择甲醇:水:甲酸的4种不同配比为流动相,分别对何首乌中12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4个流动相系统中,各待分析化学成分分离度良好,回收率高,且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用于何首乌生药的质量控制。
红花种质资源优化研究(摘要)
郭美丽, 张汉明, 张芝玉, 苏中武
2000, (5): 345-345.
摘要: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药油兼用的经济作物,其花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多年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均表明,红花对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疗效。研究表明,红花中黄色素、腺苷是红花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活性部位或成分,其果实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油中亚油酸含量高达73~85%,居所有已知植物油之首位。亚油酸能预防高血压、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优化红花种质资源,建立药油兼用红花的育种目标,对于更好地发展红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苍耳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摘要)
欧丽红, 秦路平
2000, (5): 346-346.
摘要:
菊科苍耳属(Xanthium L.)全球约有30种,我国可能有4种2变种。全球范围内该属中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蒙古苍耳X.monoglicum、刺苍耳X.spinosum、意大利苍耳X.Italicum、加拿大苍耳X.canadenseX.macrocarpumX.occidentale等。
RAPD技术鉴定药用植物的DNA模板的制备(摘要)
胡珊梅
2000, (5): 346-346.
摘要:
1 植物的前处理 1.1 新鲜的植物组织为减少淀粉的含量,最好使用幼嫩的植物,并于收取前置于暗处1~2天,用双蒸水洗净,擦干,避免污染,如不能马上提取,可剪成2~3mm的碎片,置PE袋内,冷冻或液氮中保存备用。1.2 干燥的植物组织用70%乙醇和蒸馏水清洗表面,除去污染物,剪成小颗粒,用液氮或直接用硅胶干燥后碾成细粉。
板蓝根和大青叶不同部位的靛蓝、靛玉红含量测定及其部分成分的抗内毒素作用比较(摘要)
张汉明, 张戈, 乔传卓
2000, (5): 347-347.
摘要:
板蓝根和大青叶主要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ngtica Fort.)的根和叶,是我国的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以板蓝根和大青叶为主要原料的制剂在我国应用广泛,近年来发现板蓝根具有抗内毒素的活性,临床上可用作抗菌和抗病毒药,但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却一直未能很好解决。通常人们认为菘蓝的根中含有靛蓝和靛玉红,在评价板蓝根制剂的质量时,以靛蓝、靛玉红作为板蓝根制剂的质控指标。但也有人认为不应以这两个成分的含量高低作为板蓝根制剂质量的判别标准。还有人认为大青叶叶柄中不含靛蓝和靛玉红。因此,弄清板蓝根中是否含有靛蓝和靛玉红以及这两种成分究竟存在于植物的哪一部位是较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薄层层析法对板蓝根和大青叶药材的根、根茎、叶柄、叶片等部位的氯仿提取液进行了靛蓝、靛玉红的含量进测定,并通过HPLC法对菘蓝根和根茎的氯仿提取液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进行了含量进测定,并通过HPLC法对菘蓝根和根茎的氯仿提取液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进行了精密测定。此外,我们还运用鲎试剂法对靛蓝、靛玉红及板蓝根中所分得的四种有机酸:苯甲酸、丁香酸、邻氨基苯甲酸、水杨酸的抗内毒素活性进行了比较。
酸模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研究概况(摘要)
郑水庆, 陈万生, 曾明, 乔传卓
2000, (5): 347-348.
摘要:
酸模属(Rumex L.)为蓼科第二大属,全世界约有15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有26种,2变种,全国各省区均产。该属多年生草本的根部均可药用,习称羊蹄类中草药,又名土大黄、金不换、牛西西等。其中羊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该类中草药在我国民间以止血和治疗疥癣着称,沿用已久。
抗癌植物—红豆杉(摘要)
王昊, 丁如贤, 秦路平
2000, (5): 348-348.
摘要:
红豆杉属(Taxus)全世界共有12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4种1变种。它们是: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及变种南方红豆杉。2药用成分通过几年的研究,现已从国内外各种红豆杉的枝叶、树皮、根、针叶中分离出紫杉烷二萜化合物221个。其中最主要的是紫杉醇。各种成分在植物体的不同部位、不同植物体中的含量分布各有不同。
在《GAP》中增加自然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程的意见(摘要)
王良信
2000, (5): 349-349.
摘要: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起草工作已经启动,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中药材生产过程,以保证药材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但目前制定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主要针对栽培中药材和濒危野生中药材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这无疑对于保证栽培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及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有重大意义。作者在对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制订质量标准问题进行思考时,感到有关野生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标准探讨和研究甚少。因此应该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加入有关自然药材的内容。作者在这里提出"自然药材"这一概念,以区别于"野生药材".其理由是野生药材一般指自然生长于野外,未经人为干涉的药材。
刺萼参的生药学研究
刘合刚, 程莲银, 程军, 詹亚华
2000, (5): 349-351.
摘要:
本文报道了我国特有药用植物刺萼参Echinocodon lobophyllus Hong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结构、扫描电镜显微特征。研究结果将对刺萼参资源学研究及进行准确鉴定提供有益的基础资料。
建立植物活性成分数据库—为新药研究服务、为中药现代化服务
周北君, 陈蕙芳
2000, (5): 351-352.
摘要:
自古以来,植物药是人类防治疾病的主要天然药物。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是植物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回顾药物的发展史和现代药物的生产,可以看到世界上通过植物来源的药物约占全部药物的1/3;全世界3/4人口的医药保健依靠植物;美国1/3处方药来自植物。近50年来,我国新化学实体的发现大多来源于植物。世界上自从长春花碱、青蒿素、紫杉醇等植物活性成分的开发成功,为植物新药研究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当前从植物中寻找新的活性分子或先导化合物已成为世界大制药公司竞争的新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研究都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话说中药现代化
施海潮
2000, (5): 352-353.
摘要:
漂泊海外的游子们都为母国在二十年前完成"两弹一星"后的去年底,成功地发射宇宙飞船"神舟号"而欢欣鼓舞,它昭告全球:中国人稳坐在自制的飞行舱内,遨游太空的日子已指日可待了。并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也可踏上月球。笔者以为重视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医药学界老师们,一定也盼望炎黄子孙仿效当年美丽勇敢的嫦娥姑娘奔月寻夫,拜霭我们的老祖宗后翌氏。向他老人家汇报:地球已跨入21世纪,祖国正在而且还将进一步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又全赖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挖掘伟大的祖国药学宝库,天然药物(herb)制剂化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也伴随着现代化医学的高整发展而发展。
中药现代化,源头在药材标准化(GAP)(摘要)
艾铁民
2000, (5): 353-354.
摘要:
众所周知,中药材及其制剂质量不稳定,是影响其安全性和疗效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中药国际化的主要原因。面向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中药也必须实现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列入国家"九五"科技重中之重项目加以实施。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能够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新产品,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云南血竭中的酚性成分(1)(摘要)
周志宏, 陈江弢, 王锦亮, 杨崇仁
2000, (5): 354-354.
摘要:
目的 研究以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的树脂为原料的血竭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及硅胶等材料进行柱层析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UV,FAB--MS,13C-NMR,1H-NMR和HM BC 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云南产血竭中分离到11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对羟基苯基甲烷(1),3,4-二羟基烯丙基苯(2),3,4-二羟基烯丙基苯3-O-β-D-葡萄吡喃糖苷(3),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7,4'-二羟基-3'-甲氧基黄烷(5),7,4'-二羟基二氢黄酮(6),7-羟基-3-(对-羟基苯基)-色原烷(7),刺五加甙B(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酚(10)和原儿茶醛(11).结论 化合物1-1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云南血竭中的酚性成分(2)(摘要)
周志宏, 陈江弢, 王锦亮, 杨崇仁
2000, (5): 354-354.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以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树脂为原料的血竭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及硅胶等层析材料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UV,FAB--MS,13C-NMR,1H-NMR和HMBC NMR)鉴定结构。结果 从云南产血竭中又分离到11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1),2-甲氧基-4,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2),2',4,4'-三羟基查耳酮(3),2-甲氧基-4,4'-二羟基查耳酮(4),2'-甲氧基-4,4'-二羟基查耳酮(5),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4-O-β-D-葡萄糖苷(6),6-甲氧基-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7),2,4,2',5'-四羟基二氢查耳酮(8),2,4'-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尔酮-(5-1)-1-(对-羟基苯基)-3-(2,4-二羟基苯基)-丙烷(9),2'-methoxysocotrin-5'-ol(10),socotrin-4'-ol(11).结论 化合物2、6、8和9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三七茎叶的化学成分(摘要)
李海舟, 刘锡葵, 杨崇仁
2000, (5): 354-354.
摘要:
从三七茎叶乙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Rh2(1)、F2(4)、Rg3(5)、Rg1(7)、Rd(8)、Re(11)、Rb3(13)、Rb1(14)、Rc(15),七叶胆皂甙(Gypenoside)XIII(2)、IX(9)、XVII(10),三七皂甙(Notoginsenoside)R1(12)、Fa(16),甘草素(liquiritigenin,3)及芹糖甘草甙(liquiritin apioside,6).其中化合物1,2,3,6是三七中首次报导,化合物1~8及10~12系首次从三七茎叶中分离得到。三七茎叶中以原人参二醇型皂甙为主,还有含量颇微的原人参三醇型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
人体肠内厌氧细菌对人参皂苷-Re的代谢(摘要)
赵锐, 程克棣, 李向高
2000, (5): 355-355.
摘要:
本文利用人体肠内厌氧细菌,在中国国内首次对人参中主要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生物修饰的研究。作者从人参皂苷-Re的人体肠内厌氧细菌培育物中分离得到了七个单体化合物,即人参皂苷-Re人体肠内厌氧细菌代谢产物MC-Ⅰ、MC-Ⅱ、MC-Ⅲ、MC-Ⅳ、MC-Ⅴ、MC-Ⅵ和MC-Ⅶ。这些化合物中,除MC-Ⅶ为代谢底物外,其余均为人体肠内厌氧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的MC-Ⅱ、MC-Ⅳ和MC-Ⅴ为国内外首次从人参皂苷-Re的肠内细菌培养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
在红参加工中皂苷的脱羧降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研究(摘要)
李向高, 朴炫宣
2000, (5): 355-355.
摘要:
目的 从鲜人参中提取分离出天然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过程探讨红参加工中天然皂苷成分转化过程,以揭示出皂苷成分转化机现。方法 将红参粉以甲醇提取,乙醚脱脂,正丁醇萃取;水层通过大孔树脂(D101型)吸附,水洗除去水溶性杂质和糖分。再经过硅胶柱层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获得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过程得转化物,对该转化物进行分离鉴定,诸如化学试验、IR、FD-MC等仪器分析。结果 从鲜人参中分离出丙二酸单酞基人参皂甙-Rb1和-Rb2等皂苷,通过模拟红参加工试验发现在75℃烘干过程,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转化为乙酰基人参皂苷-Rb2,即人参皂苷Rs1.结论 人参皂苷Rs1是红参加工烘干阶段产生的,对其分解产物的分析有二氧化碳放出,说明该反应是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上的丙二元酸遇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所致。
西洋参花蕾化学成分的研究(摘要)
李向高, 孟祥颖
2000, (5): 355-356.
摘要:
目的 西洋参栽培生产中,在非留种田采用摘蕾的方法增加单位面积的参根产量。故对西洋参花蕾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对西洋参花蕾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采用乙醚脱脂,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经大孔树脂吸附,以水洗脱除杂,用不同浓度的甲醇再进行梯度洗脱,得到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反复经硅胶桂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桂层析,分离得8种皂苷。通过熔点测定、高效薄层检查、电喷雾质镨(LCQ-MS)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用HPTLC扫描法对西洋参植株不同部位中的皂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从西洋参花蕾中获得人参皂-Rb1、Rb2、Rb3、Rc、Rd、Re、Rg1和拟人参皂苷-F11(pseudoginsenoside-F11,简称P-F11).含量测定表明:总皂苷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花蕾、花柄、果肉、主根、茎叶:P-F11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茎叶、果肉、花蕾、花柄、主根。结论 拟人参皂苷-F11是西洋参的特有成分。
头痛安冲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摘要)
凌云, 乔晋琳, 张永林, 鲍燕燕, 李炳文
2000, (5): 356-3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头痛安冲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对56例各种类型头痛为主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随机选取31例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必理通片。对比结果表明中药组总有效率94.65%,对照组总有效率90.32%.头痛安冲剂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水母雪莲细胞的研究(摘要)
黄艳, 赵德修, 吕东平, 颜芳, 李佐虎
2000, (5): 356-356.
摘要:
应用2L通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一步批式培养水母雪莲细胞。实验采用大直径4片倾斜式搅拌浆和低搅拌速率70rpm及0.4~0.6vvm的通气量,培养结束细胞干重达13.8gDW/L,黄酮产量416mg/L,黄酮含量占细胞干重的2.9%.水母雪莲细胞生长及黄酮合成的进程表明,黄酮积累与细胞生长是正相关,结果还表明反应器内的接种量在4.0~5.0DW/L之间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对细胞聚集体随时间分布的研究发现,反应结束后0.5~1mm的聚集体含量显着增加。流变压力使细胞聚集体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使反应器中细胞生长受到影响,黄酮产量较摇瓶中降低。
桔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摘要)
徐宝军, 郑毅男, 王永奇
2000, (5): 356-356.
摘要:
目的 从天然产物中筛选美白护肤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比色法以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对生药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并对其增白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桔梗具有强的抑制活性,且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分别为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结论 桔梗皂苷类成分为桔梗美白护肤的活性成分,值得加以开发利用。
苍耳子原植物鉴定及文献考实(摘要)
张晓莉, 苏学秀
2000, (5): 357-357.
摘要:
本文对苍耳子原植物进行了鉴定,发现在同一植株上生长着两种形态的果实。《中国药典》1995年版及大部分文献资料只收载了一种常见形态的苍耳子果实。因此,建议药典对苍耳子性状描述加以修改。
药用拟黑多刺蚂蚁开发、养殖、利用(摘要)
潘天祥
2000, (5): 357-357.
摘要:
我国食用蚂蚁和药用蚂蚁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在开发利用丰富的蚂蚁食物、营养资源方面,工作做得很不够,直到最近卫生部把拟黑多刺蚂蚁列入营养食品新资源后,不少独具慧眼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利用蚂蚁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性功能衰退、癫痫、脱发和乙型肝炎等疾病具有独特疗效的特点,开发以蚂蚁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及药品,市场前景看好,但对目前各地蚂蚁利用仅限于野生资源,不免使人产生导致失去生态平衡之忧。
肝损伤纤维化游离病毒的消除(摘要)
郭金斗
2000, (5): 357-357.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其侵入人体后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产生大量的HBV和外壳颗粒,通过人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而造成肝乙的损伤。目前临床应用人的细胞干扰素和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获得较好疗效,但外源性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均可能发生骨髓抑制、肝脏毒性和发热等副作用,我所研制开发的中药制剂愈肝散,采用疏通化纤法,通过抗纤维化,使肝纤维吸收为主,更有效地治疗慢性肝炎,并有抗癌变效果。
大蒜油在药用方面的研究利用开发(摘要)
孙新忠
2000, (5): 358-358.
摘要:
1大蒜油的成份1.1大蒜油的提取及其方法。
中药治疗肺癌等病例报道(摘要)
黄佩清
2000, (5): 358-358.
摘要:
本人经过认真挖掘、整理、实践创制出一系列治疗肺癌、鼻咽癌、喉癌、声带癌、食道癌;急性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急慢性肾盂肾炎;各种胃病;妇科肿瘤等疾病的方剂,经本人在实践中应用,疗效确实,很有开发价值。
复方金线莲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初步研究(摘要)
陈裕, 许文江, 黄自强, 杨叔禹, 陈进益
2000, (5): 358-358.
摘要:
目的 为开发治疗糖尿病新药提供依据。方法 复方金线莲胶囊进行药效系、急毒性及临床初步研究观察。结果和结论 复方金线莲胶囊有明显抗糖尿作用。
21世纪抗肝炎中药研究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摘要)
肖小河, 袁海龙, 刘峰群, 赵艳玲, 贺承山
2000, (5): 358-359.
摘要:
肝炎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居世界首位,全世界肝炎病人总人数的80%左右集中在我国。如何解决上亿人口的乙肝带毒者(HBsAg阳性)的治疗问题,如何为肝炎病毒指标阴性而肝功能异常病人的治疗提供有效药物,又如何治疗病毒学指标阳性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病人,这是肝炎治疗学中最棘手的难题。国内外对慢性肝炎还没有特效药物和特效疗法。治疗肝炎药物品种众多,在国内治疗肝炎药物中,中草药及其制剂一直占着大半壁河山,显示了我国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肝炎方面具有的特色和优势。
乌发延寿方药研究与疗效验证(摘要)
蒋华聪
2000, (5): 359-359.
摘要:
目的 开发白发变黑药物,创新治疗配方,验证本研究之乌发延寿功效。方法 依据祖国医药学理论和现代中药化学知识,汲取古方、名方、秘方、验方和《药典》之精华,去伪存真,重组方药,辨证施治。随访收集100例白发患者,包括全白及花白等。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均在12~76岁之间。运用本研究方药,调配遵古炮制、适时采收的道地药材。文火久煎,每剂取四汁,早晚空腹服下,每次服一汁。青少年每人服15剂,中老年每人服20剂。结果 用药后发现远期疗效即3~6个月后白发由毛囊根部变黑。其中变黑79例,占79%,未变黑21例,占21%.结论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肝藏血,故发由肝血所主。肝血亏虚,上荣于头面之血液不足,则须发易白。又云:"肾主藏精,主纳气,主水液,主骨主髓,其华在发。""肾为先天之本".肾的兴衰标志着生命的兴衰。肾亏精损则须不华而枯白。故补肝肾,益气血、滋阳、固精,能够获得乌发美髯益寿延年的功效。
女贞子与冬青子的本草考证和鉴别(摘要)
蒋宝荣
2000, (5): 359-359.
摘要:
女贞子与冬青子为两个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两者原植物和药材外形较相似,药材加工成饮片后更容易混淆。本文就两者的原植物形态和性状特征作一比较鉴别。
小蓟入药部位、采收期及炮制研究(摘要)
王文燕, 张铁军, 张鲲, 龚苏晓
2000, (5): 359-359.
摘要:
建立小蓟中绿原酸的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了不同入药部位、采收时期及炮制方法小蓟中绿原酸的含量,为小蓟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苍耳属植物的鉴别研究(摘要)
侯海宫, 吕益涛, 苏耀海, 徐培元
2000, (5): 360-360.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国苍耳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及生药鉴定。方法 通过形态观察鉴别原植物及药材性状,显微观察,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鉴别药材。结果和结论 提出了苍耳子及其混淆品的鉴别依据。
蒲黄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Ⅵ)薄黄原料醇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摘要)
柳克铃, 胡薏冰, 向华, 肖遐, 文复权
2000, (5): 360-360.
摘要:
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蒲黄原料的醇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即以原药材9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
康脉心口服液对大鼠血脂调节作用的研究(摘要)
李明, 李万里, 吕圭源
2000, (5): 360-360.
摘要:
本文介绍康脉心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的降脂作用及对脂蛋白胆固醇的调整作用。康脉心口服液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相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