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药学实践与服务》杂志目前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等费用,如收到邮件声称是编辑部X编辑,要求加作者微信的,请谨防财产损失!编辑部用于作者校对时绑定微信的邮件通过yxsjzzs@163.com发送,标题是《药学实践与服务》XML数字出版服务微信绑定,请区分开。

312例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分析

姚囡囡 林莉莉 黄珊 付文倩 宋洪涛

王智聪, 谢彬, 袁星, 徐希科, 柳润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3, 41(5): 296-30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12001
引用本文: 姚囡囡, 林莉莉, 黄珊, 付文倩, 宋洪涛. 312例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74-17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5052
WANG Zhicong, XIE Bin, YUAN Xing, XU Xike, LIU Runhui. Mechanism of Shexiang Baoxin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3, 41(5): 296-30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12001
Citation: YAO Nannan, LIN Lili, HUANG Shan, FU Wenqian, SONG Hongtao.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312 cases of gemcitabin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74-17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5052

312例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505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姚囡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Email:648691766@qq.com

    通讯作者: 宋洪涛,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Email:sohoto@vip.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979.1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312 cases of gemcitabine

  • 摘要:   目的  收集我院吉西他滨不良反应(ADR)的资料,分析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导出我院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使用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病例,提取其相关的ADR报告,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统计采用SPSS 18.0进行。  结果  750份病例中,吉西他滨相关的ADR有312份,其中女性患者ADR发生率较男性患者高(48.68%比36.77%);50~69岁年龄段的ADR发生率最高(44.14%);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越低的患者对化疗药物越敏感,越容易发生ADR;联合用药方案中,吉西他滨+紫杉醇类化疗方案的ADR发生率最高(61.54%);胸腺癌的ADR发生率最高(62.50%),其次为血液系统肿瘤和生殖系统肿瘤(分别为58.62%和57.14%);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以血液系统毒性为主,常见的是骨髓抑制,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结论  吉西他滨相关的ADR个体化差异大,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当根据个体情况使用化疗药物,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能够引发脑卒中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A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等有关[1]。西药他汀类降脂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但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中药由于其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协同作用,在治疗慢性复杂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3]

    麝香保心丸(Shexiang Baoxin pill, SBP)源于宋朝《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4],收录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是国家中药保密品种,上海和黄药业公司的独家生产品种。麝香保心丸由冰片、蟾酥、人工牛黄、人参提取物、肉桂、人工麝香和苏合香组成,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效。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和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5]。麝香保心丸临床上不仅作为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治疗药物,还可以用于冠心病的长期防治[6]。临床研究证实,长期(3个月以上)服用麝香保心丸可减轻并延缓心肌缺血的发生发展,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并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减少脂质浸润和抑制炎症等,阻遏AS的发展实现[7]。动物实验证实, 麝香保心丸具有减轻新西兰大耳兔和apoE-/-小鼠AS的作用[8-9]

    网络药理学是对复方中药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能够发现药物作用靶点、筛选生物活性成分、评价药物毒性、研究作用机制和提高质量控制[10]等。本文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手段研究麝香保心丸治疗AS的作用机制,为麝香保心丸得到临床长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从TCMSP(https://tcmspw.com/tcmsp.php[11]、TCMID(http://www.megabionet.org/tcmid/)、ETCM(http://www.tcmip.cn/ETCM/[12]和BATMAN(http://bionet.ncpsb.org.cn/batman-tcm/[13]等数据库中获取冰片、蟾酥、人工牛黄、人参提取物、肉桂、人工麝香、苏合香等七味药材所含化合物及其对应靶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指标是筛选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指标,将全方所含化合物在TCMSP数据库中进行ADME筛选,将OB≥20%且DL≥0.1的化合物视为有效活性成分[14],对不符合ADME筛选的化合物进行检视,将已被证明为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合物进行回收,去除重复项,即得麝香保心丸全方有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为了提高获取数据的可信度,将所获得的靶点信息进行进一步筛选,剔除BATMAN数据库中score低于48的靶点和TCMID中score低于400的靶点,并去除仅有一个成分作用的靶点,得到全方靶点信息。

    从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15]、OMIM(https://omim.org/[16]、TCMSP(https://tcmspw.com/tcmsp.php)、DrugBank(https://go.drugbank.com/)和DisGeNet(https://www.disgenet.org/search[17]等数据库中获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靶点。剔除DisGeNet中靶点分值低于0.02的靶点和GeneCards中分值低于1的靶点,合并各数据库靶点,得到AS相关的靶点蛋白。

    将获取的麝香保心丸潜在靶点和AS相关靶点导入STRING(https://string-db.org/)数据库,统一转换为基因ID。取两者交集,得到麝香保心丸治疗AS相关靶点及其对应的化合物,将获取的数据导入Cytoscape3.8.2软件中进行进一步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以便于分析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通过STRING数据库对麝香保心丸治疗AS的靶点进行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3.8.2软件进一步进行分析,探究麝香保心丸治疗AS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使用Metascape(http://metascape.org[18]数据库对获取的麝香保心丸抗AS靶点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设定P<0.01,取生物学过程(GOBP)、分子功能(GOMF)和细胞成分(GOCC)条目的前10项,取KEGG富集通路的前20项,分析麝香保心丸治疗AS的主要相关通路及其功能。

    2.1   麝香保心丸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

    各个数据库中共检索到麝香保心丸中474个化合物,对应的潜在靶点共有6158个。经筛选后共得到麝香保心丸中化合物124个,对应的潜在靶点为452个。

    2.2   麝香保心丸治疗 AS 靶点的获取

    结合GeneCards、OMIM、TCMSP、DrugBank和DisGeNet等数据库,经过筛选,得到AS相关靶点1786个。

    2.3   化合物-靶点和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取麝香保心丸潜在靶点与AS相关靶点绘制维恩图(图1),取二者交集,即得麝香保心丸治疗AS的175个靶点,相关成分114个。采用STRING数据库对获取的175个靶点进行分析,得到一个具有175个点和2303个边的PPI网络(图2),通过对该网络图进行分析,根据各靶点在网络中的度值判断该靶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在麝香保心丸治疗AS的过程中,ALB、INS、ACTB、AKT1、IL-6、TNF、IL-1B、PPARG、MAPK3、CREB1等靶点的度值排在前10位,表明这些靶点作为关键节点起到最主要的作用。

    图  1  麝香保心丸与动脉粥样硬化靶点维恩图
    图  2  麝香保心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网络

    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麝香保心丸治疗AS的化合物及其对应的靶点网络(图3),得到具有289个节点和1166条边的复合网络,图中化合物节点为红色,靶点节点为绿色。依据PPI网络中各靶点度值对各化合物进行评分,每个化合物分值为其潜在作用靶点的度值之和,以分值高低为依据评判麝香保心丸治疗AS过程中的贡献度,筛选出关键的20个化合物(表1)。鹅去氧胆酸、人参皂苷Rb1、肉桂醛、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化合物作为关键化合物,分值为1486、925、827、809和805,分别作用63、17、42、49和31个靶点,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

    图  3  化合物-靶点网络
    表  1  麝香保心丸治疗AS过程中的关键化合物
    化合物分值度值来源
    鹅去氧胆酸148663牛黄
    人参皂苷Rb192517人参
    肉桂醛82742肉桂、苏合香
    胆酸80949牛黄
    熊去氧胆酸80531牛黄
    人参皂苷Rh268815人参
    油酸67416肉桂
    人参皂苷Rd62712人参
    肉桂酸61436肉桂、苏合香
    人参皂苷Rh160713人参
    3-表齐墩果酸60325苏合香
    人参皂苷Rg158313人参
    5-顺式-环十五烷-1-酮54723麝香
    5-顺式-环十四烷-1-酮54723麝香
    人参皂苷F154612人参
    人参皂苷Rh454612人参
    人参皂苷Rs154612人参
    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254612人参
    西洋参皂苷R154612人参
    20-葡萄糖-人参皂苷Rf52811人参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4   麝香保心丸治疗AS相关靶点的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对GO富集条目进行分析(图4),麝香保心丸调控的靶点在质膜外侧、细胞质囊泡腔、内质网内腔、细胞顶端部分等区域富集,影响核受体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等分子功能,调节血液循环、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显示(图5),麝香保心丸主要调节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离子信号通路、胆汁分泌等通路,实现对AS的治疗效果。

    图  4  GO富集分析
    图  5  KEGG通路富集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AS相关化合物及其潜在靶点和通路。本研究发现鹅去氧胆酸、人参皂苷Rb1、肉桂醛、胆酸、熊去氧胆酸可能在治疗AS时起到关键的作用。鹅去氧胆酸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缓解细胞自噬[19]。熊去氧胆酸能够促进AS模型ApoE(-/-)小鼠的胆固醇流出,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减少AS斑块面积[20]。人参皂苷Rb1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并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自噬达到抑制ApoE(-/-)小鼠的早期AS的发展[21]。肉桂醛[22]能够调节IκB/NF-κB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和氧化达到对AS的治疗效果。同时,这些关键成分也是麝香保心丸的入血成分,从侧面验证了网络药理学分析麝香保心丸治疗AS机制的可靠性[23]

    对麝香保心丸治疗AS的261个靶点进行分析,得到最主要的10个靶点。有研究证实,ALB与AS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4]。AKT1参与代谢、细胞生长与存活、血管新生等多个过程进而防治AS[25]。INS是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蛋白,胰岛素抵抗是导致AS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26]。TNF能够调控细胞生长与凋亡[27],且TNF能与IL-6和IL-1B协同作用诱导VEGF的生成,促进血管新生[28]。PPARG是降血脂药的关键受体之一,能够调节脂质代谢和抑制炎症[29],对AS的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关键靶点从各方面对AS进行治疗,且相互之间存在协调作用,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麝香保心丸治疗AS的靶点主要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和信号转导系统,对炎症、免疫和氧化应激等过程进行调控,最终达到对AS的治疗作用。血管内皮剪切应力是心血管系统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低血管内皮剪切应力会诱发炎症并且使内皮细胞更容易被低密度脂蛋白和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影响,促进AS的发展[30]。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体内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介导信号转导并调节生理功能,且钙离子能够促进AS斑块的形成,研究证实AS斑块中的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31]。胆汁酸代谢是调节机体胆固醇水平的关键途径,且胆固醇还能通过与核受体协同作用进一步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2]。对这些通路进行分析发现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调节内分泌,调控炎症、免疫、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达到对AS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全方面、多角度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整体协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了治疗过程中可能发挥主要作用的化合物、靶点和通路。本研究为麝香保心丸抗AS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为临床长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表  1  ADR与患者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一般因素例数ADRADR发生率
    (%)
    χ2P
    发生未发生
    性别
    男性44616428236.7710.5600.001
    女性30414815648.68
    年龄
    18~49226 9013639.82 6.1830.045
    50~6946920726244.14
    70~90 55 15 4027.27
    BMI
    <18 63 25 3839.680.86
    18~2555023231842.180.291
    >25137 55 8240.15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ADR与患者个人史的相关性分析

    个人史例数ADRADR发生率
    (%)
    χ2P
    发生未发生
    高血压
    113 50 6344.25 0.3840.536
    63726237541.13
    糖尿病
    76 34 4244.74 0.3430.558
    67427839641.25
    吸烟史
    207 8412340.58 0.1230.726
    54322831541.99
    饮酒史
    124 50 7440.32 0.1000.752
    62626236441.85
    肝脏基础疾病
    76 72 494.7498.2880.000
    67424043435.6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ADR与KPS评分值的相关性分析

    KPS值例数ADRADR发生率
    (%)
    χ2P
    发生未发生
    9035312323034.8413.7740.001
    8032415017446.30
    70 73 39 3453.42
    下载: 导出CSV

    表  4  ADR与化疗方案的相关性分析

    化疗方案例数发生
    ADR
    ADR发生率
    (%)
    χ2P
    GEM 611321.3120.7800.004
    GEM+铂类51520940.58
    GEM+单抗 14 535.71
    GEM+铂类+单抗 28 1657.14
    GEM+氟尿嘧啶类 87 4551.72
    GEM+氟尿嘧啶类+单抗 16 956.25
    GEM+紫杉醇类 13 861.54
    其他 16 743.7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ADR与原患癌种的相关性分析

    癌种例数发生ADRADR发生率(%)χ2P
    肺癌260 8833.8525.7390.001
    乳腺癌 99 5151.52
    胸腺癌 8 562.50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19 4537.82
    头颈部恶性肿瘤115 4236.52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29 1758.62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25 1144.00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84 4857.14
    骨与软组织肉瘤 11 545.45
    合计75031241.60
    下载: 导出CSV

    表  6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累及器官/系统例次构成比(%)临床症状
    消化系统6217.17腹泻(10)、便秘(15)、口腔溃疡(1)、肝功能异常(10)、严重恶心呕吐(16)、口干(3)、嗳气(1)、打嗝(1)、反酸烧心(1)、口腔溃疡(1)、便血(3)
    循环系统 8 2.22低血压(1)、心律失常(1)、心悸(4)、心前区不适(2)
    血液系统9626.59骨髓抑制(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下降)(69)、贫血(25)、鼻腔出血(2)
    泌尿系统 5 1.39尿失禁(2)、无尿(2)、出血性膀胱炎(1)
    呼吸系统4412.19咳嗽咳痰(16)、胸闷胸痛(7)、气喘(4)、痰中带血(2)、流感样症状(2)、发热(11)、寒颤(1)、干渴、咽部不适(1)
    神经系统5214.40神经毒性(2)、头晕头痛(40)、耳鸣(1)、癫痫(2)、右颈部胀痛(1)、左侧额部阵发性闷痛(1)、腰背痛(3)、嗜睡(2)
    皮肤及附件4713.02面色潮红(10)、皮疹(13)、皮肤瘙痒(19)、红色斑丘疹(2)、手足脱皮(1)、皮肤发黑(2)
    局部损害 8 2.22颜面水肿(3)、四肢水肿(5)
    全身性损害3910.80全身肌肉酸痛(11)、极度疲乏(27)、全身多发出血点(1)
    合计361100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发生该不良反应症状的例次。
    下载: 导出CSV
  • [1] OTTAIANO A, CAPOZZI M, DE DIVITIIS C, et al. Gemcitabine mono-therapy versus gemcitabine plus targeted therapy in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phase Ⅲ trials[J]. Acta Oncol,2017,56(3):377-383. doi:  10.1080/0284186X.2017.1288922
    [2] AAPRO M S, MARTIN C, HATTY S. Gemcitabine: a safety review[J]. Anticancer Drugs,1998,9(3):191-201. doi:  10.1097/00001813-199803000-00001
    [3] HAMADA C, OKUSAKA T, IKARI T,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emcitabine plus S-1 in pancreatic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J]. Br J Cancer,2017,116(12):1544-1550. doi:  10.1038/bjc.2017.128
    [4] TOMITA Y, SAITO T, OKADOME M, et al.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 in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J]. Int J Clin Oncol,2014,19(4):662-666. doi:  10.1007/s10147-013-0599-5
    [5] SUYAMA T, UEDA T, FUKASAWA S, et al. Combination of gemcitabine and paclitaxel as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urothelial carcinoma[J]. Jpn J Clin Oncol,2009,39(4):244-250. doi:  10.1093/jjco/hyp003
    [6] 王颖, 邱爽, 崔向丽. 112例吉西他滨不良反应分析[J]. 药物安全与合理应用, 2014, 23(17):2085-2088.
    [7] 陈万青, 郑荣寿, 曾红梅, 等. 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5, 24(01):1-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2170
    [8] 杨堆进.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9):174-177.
    [9] DERISSEN E J B, HUITEMA A D R, ROSING H, et al. Intracellular pharmacokinetics of gemcitabine, its deaminated metabolite 2', 2'-difluorodeoxyuridine and their nucleotides[J]. Br J Clin Pharmacol,2018,84(6):1279-1289. doi:  10.1111/bcp.13557
    [10] 张艳华, 刘红. 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防治[J]. 药物警戒, 2010, 7(12):40-43.
    [11] 马力, 时俊峰, 童宁. 紫杉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J]. 中国药房, 2018, 29(21):3014-301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21.30
    [12] 王喆元, 吴洪斌, 凌云华, 等. 我院2009年57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上海医药, 2010, 31(11):512-515. doi:  10.3969/j.issn.1006-1533.2010.11.012
    [13] 吴洪斌, 潘丽琴, 刘加葳. 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3):176-177. doi:  10.3969/j.issn.1008-5734.2003.03.015
    [14] 许晓东, 徐志英. 吉西他滨致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 北方药学, 2013, 10(11):20-21.
    [15] 李捷, 欧阳学农, 陈曦. 吉西他滨合用顺铂致严重过敏反应及重度骨髓抑制1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4(6):371-372. doi:  10.3969/j.issn.1005-0698.2005.06.021
    [16] 郑刚, 李成建, 王景禄. 吉西他滨不良反应[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10):2414. doi:  10.3969/j.issn.1009-6647.2007.10.271
    [17] 张玫, 丁金萌, 卢佳姝. 313例铂类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99):179-181.
    [18] 陈强, 林小燕, 施纯玫. 肿瘤内科速查手册第2版[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71.
    [19] 袁卫华, 刘小渊. 肿瘤化疗后便秘56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8):1993.
    [20] 胡巧织, 龚巧燕, 边桂芝, 等.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致癫痫大发作1例[J]. 中国药物警戒, 2016, 13(6):378-379.
    [21] 史丽敏, 余俊先. 药物相关性癫痫的发作机制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1):65-67.
  • [1] 续畅, 周心娜, 漆璐, 王瑜, 王兴河.  基于文献计量学对我国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研究现状的数据挖掘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50
    [2] 富子菲, 陈静.  非洲部分地区药品品种供应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 1-1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7040
    [3] 张岩, 李炎君, 刘家荟, 邓娇, 原苑, 张敬一.  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1): 26-29, 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34
    [4] 王燕, 方铭, 宋红卫, 钟超, 徐峰, 周婷.  2021−2023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5, 43(4): 200-20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41
    [5] 韩丹, 高文, 王璐暖, 孙蕊, 郭明明, 舒丽芯.  美国FDA有关药品紧急授权的做法与启示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33-53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44
    [6] 徐飞, 刘盈, 殷佳, 诸国樑, 练鲁英.  上海某三级公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实践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2): 542-54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2003
    [7] 瞿文君, 白若楠, 崔力, 周琰.  基于联合库存的公立医院多院区药品采购模式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7): 315-31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02
    [8] 费永和, 崔俐俊, 陈静.  应急状态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几点思考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7): 310-3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47
    [9] 张莲卿, 骆岩, 杨提, 姚佳晨, 李文艳.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艾塞那肽微球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10): 445-4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7
    [10] 丁千雪, 尚圣兰, 余梦辰, 余爱荣.  机器学习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27-230, 24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07
    [11] 崔俐俊, 陈嫣婷, 费永和, 陈静.  中外药品应急审批制度对比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59-36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15
    [12] 崔晓林, 付晓菲, 杜艳红, 刘娟, 朱茜, 刘子祺.  临床药师参与吉瑞替尼致QTc间期延长的病例分析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6): 263-26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9050
    [13] 宋雨桐, 夏德润, 顾珩, 唐少文, 易洪刚, 沃红梅.  帕博利珠单抗与铂类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8): 334-34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23
    [14] 王鹏, 陈顺, 赵逸, 高守红, 王志鹏.  卡培他滨致小鼠手足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9): 385-388, 39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8045
    [15] 唐淑慧, 凤美娟, 薛智霞, 鲁桂华.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所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4, 42(5): 217-22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102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403
  • HTML全文浏览量:  3022
  • PDF下载量:  3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5-16
  • 修回日期:  2019-11-2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4-23
  • 刊出日期:  2020-03-01

312例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5052
    作者简介:

    姚囡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Email:648691766@qq.com

    通讯作者: 宋洪涛,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Email:sohoto@vip.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979.1

摘要:   目的  收集我院吉西他滨不良反应(ADR)的资料,分析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导出我院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使用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病例,提取其相关的ADR报告,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统计采用SPSS 18.0进行。  结果  750份病例中,吉西他滨相关的ADR有312份,其中女性患者ADR发生率较男性患者高(48.68%比36.77%);50~69岁年龄段的ADR发生率最高(44.14%);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越低的患者对化疗药物越敏感,越容易发生ADR;联合用药方案中,吉西他滨+紫杉醇类化疗方案的ADR发生率最高(61.54%);胸腺癌的ADR发生率最高(62.50%),其次为血液系统肿瘤和生殖系统肿瘤(分别为58.62%和57.14%);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以血液系统毒性为主,常见的是骨髓抑制,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结论  吉西他滨相关的ADR个体化差异大,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当根据个体情况使用化疗药物,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English Abstract

王智聪, 谢彬, 袁星, 徐希科, 柳润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3, 41(5): 296-30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12001
引用本文: 姚囡囡, 林莉莉, 黄珊, 付文倩, 宋洪涛. 312例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分析[J]. 药学实践与服务, 2020, 38(2): 174-17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5052
WANG Zhicong, XIE Bin, YUAN Xing, XU Xike, LIU Runhui. Mechanism of Shexiang Baoxin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3, 41(5): 296-30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12001
Citation: YAO Nannan, LIN Lili, HUANG Shan, FU Wenqian, SONG Hongtao.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312 cases of gemcitabine[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0, 38(2): 174-178. doi: 10.3969/j.issn.1006-0111.201905052
  • 吉西他滨(gemcitabine, GEM)是一种脱氧胞苷拟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属嘧啶类抗肿瘤代谢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和G1期的肿瘤细胞,并阻止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使DNA断裂,而使细胞死亡[1]。GEM抗瘤谱较广,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的一线治疗,也可用于恶性淋巴瘤、卵巢癌、鼻咽癌的治疗。尽管GEM的抗肿瘤疗效确切,但其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有较大的损伤,导致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GEM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水肿、流感样症状等[2]。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GEM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对于多种晚期或转移性的癌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ADR的发生率在联合用药治疗组中的发生率显著增加[3-5]。ADR会使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使得治疗效果下降,严重的ADR甚至会妨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使用吉西他滨化疗并发生ADR的患者,探究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旨在为临床规避不良反应发生并合理使用吉西他滨提供指导。

    •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检索我院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使用吉西他滨进行化疗患者的病例共750份,并通过调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上报的吉西他滨相关ADR报告共312份。

    • 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法,根据ID号检索相应的病例,利用EXCEL 2016软件详细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个人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肝基础疾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值、化疗方案、原患癌种及ADR累及器官/系统等信息,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与ADR的相关性分析。

    •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对患者一般资料中与ADR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详见表1

      表 1  ADR与患者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一般因素例数ADRADR发生率
      (%)
      χ2P
      发生未发生
      性别
      男性44616428236.7710.5600.001
      女性30414815648.68
      年龄
      18~49226 9013639.82 6.1830.045
      50~6946920726244.14
      70~90 55 15 4027.27
      BMI
      <18 63 25 3839.680.86
      18~2555023231842.180.291
      >25137 55 8240.155

      表1可见,ADR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具有相关性(P=0.001),女性可能为ADR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ADR在三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提示50~69岁是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的高危年龄段。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不同的BM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5),提示BMI与ADR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 对患者个人史中与ADR发生相关的病史和行为因素进行分析,详见表2

      表 2  ADR与患者个人史的相关性分析

      个人史例数ADRADR发生率
      (%)
      χ2P
      发生未发生
      高血压
      113 50 6344.25 0.3840.536
      63726237541.13
      糖尿病
      76 34 4244.74 0.3430.558
      67427839641.25
      吸烟史
      207 8412340.58 0.1230.726
      54322831541.99
      饮酒史
      124 50 7440.32 0.1000.752
      62626236441.85
      肝脏基础疾病
      76 72 494.7498.2880.000
      67424043435.61

      表2可知,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表明这4项因素与ADR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有无肝脏基础疾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ADR发生率高达94.74%。

    • 对患者KPS评分值与ADR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详见表3。由表3可见,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不同的KP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PS评分为80分和70分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30%、53.42%,提示KPS越低,ADR发生率越高。

      表 3  ADR与KPS评分值的相关性分析

      KPS值例数ADRADR发生率
      (%)
      χ2P
      发生未发生
      9035312323034.8413.7740.001
      8032415017446.30
      70 73 39 3453.42
    • 对患者不同化疗方案与ADR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详见表4。由表4可见,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发生率在不同化疗方案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312例ADR中,患者的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其中13例为单药用药,267例为二联用药,其余均为三联或四联用药,其中与铂类联用的次数最多,但ADR发生率相对较低,为40.58%,与紫杉醇类联用的ADR发生率较高,为61.54%。

      表 4  ADR与化疗方案的相关性分析

      化疗方案例数发生
      ADR
      ADR发生率
      (%)
      χ2P
      GEM 611321.3120.7800.004
      GEM+铂类51520940.58
      GEM+单抗 14 535.71
      GEM+铂类+单抗 28 1657.14
      GEM+氟尿嘧啶类 87 4551.72
      GEM+氟尿嘧啶类+单抗 16 956.25
      GEM+紫杉醇类 13 861.54
      其他 16 743.75
    • 对患者原发病情况与ADR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详见表5

      表 5  ADR与原患癌种的相关性分析

      癌种例数发生ADRADR发生率(%)χ2P
      肺癌260 8833.8525.7390.001
      乳腺癌 99 5151.52
      胸腺癌 8 562.50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19 4537.82
      头颈部恶性肿瘤115 4236.52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29 1758.62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25 1144.00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84 4857.14
      骨与软组织肉瘤 11 545.45
      合计75031241.60

      表5可见,吉西他滨的ADR发生率在不同的癌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的ADR发生例数最多,但其ADR发生率最低。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胆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等)中发生率也较低。乳腺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ADR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吉西他滨的适用癌种、特定癌种的特定发病性别有关。除此之外,吉西他滨相关的ADR在胸腺癌中的发生率最高,占比62.50%,提示胸腺癌是ADR发生的高危因素。

    • 吉西他滨相关的ADR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血液系统居多,共96例次,以骨髓抑制最明显。其次是消化系统的损害,出现最多的是严重的恶心呕吐、便秘,分别为16例次、15例次,详情见表6

      表 6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累及器官/系统例次构成比(%)临床症状
      消化系统6217.17腹泻(10)、便秘(15)、口腔溃疡(1)、肝功能异常(10)、严重恶心呕吐(16)、口干(3)、嗳气(1)、打嗝(1)、反酸烧心(1)、口腔溃疡(1)、便血(3)
      循环系统 8 2.22低血压(1)、心律失常(1)、心悸(4)、心前区不适(2)
      血液系统9626.59骨髓抑制(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下降)(69)、贫血(25)、鼻腔出血(2)
      泌尿系统 5 1.39尿失禁(2)、无尿(2)、出血性膀胱炎(1)
      呼吸系统4412.19咳嗽咳痰(16)、胸闷胸痛(7)、气喘(4)、痰中带血(2)、流感样症状(2)、发热(11)、寒颤(1)、干渴、咽部不适(1)
      神经系统5214.40神经毒性(2)、头晕头痛(40)、耳鸣(1)、癫痫(2)、右颈部胀痛(1)、左侧额部阵发性闷痛(1)、腰背痛(3)、嗜睡(2)
      皮肤及附件4713.02面色潮红(10)、皮疹(13)、皮肤瘙痒(19)、红色斑丘疹(2)、手足脱皮(1)、皮肤发黑(2)
      局部损害 8 2.22颜面水肿(3)、四肢水肿(5)
      全身性损害3910.80全身肌肉酸痛(11)、极度疲乏(27)、全身多发出血点(1)
      合计361100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发生该不良反应症状的例次。
    • 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对GEM相关ADR的影响,探讨了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的特点[6]。本研究发现患者的肝脏基础疾病史、KPS评分、化疗方案、原患癌种对GEM相关的ADR均会产生影响,同时发现了2例新的不良反应(癫痫)。

    • 312份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该结果与王颖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6],可能原因是女性的身体素质较男性差,对ADR更敏感。ADR的发生年龄大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其中50~69岁患者共有207例次,占到312份ADR报告绝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3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低,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升高,中老年是肿瘤高发的年龄阶段。同时,中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种类较多,且自身的药物代谢速度下降,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这些都增加了ADR的发生率。故中老年人的用药应当更加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8],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等,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必要时暂停用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肝基础疾病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消除GEM[9]的机制是通过胞嘧啶核苷脱氨酶(CDA)脱氨形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2’,2’-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这种脱氨作用发生在肝脏、血液以及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内。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会减弱GEM在体内的消除,使得药物蓄积,产生更大的毒副作用。在化疗方案执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对肝功能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有肝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当减少GEM的剂量,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可给予保肝药防止进一步的肝损害。对于已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应及时停止用药,加强支持治疗如卧床休息,并给予治疗药物如硫普罗宁、多烯磷脂酰胆碱、辅酶A等[10]

      KPS是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标准,用于评价患者化疗前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越好,对于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越好,临床上建议医师对每一个化疗的患者进行KPS评分。

    • 312例ADR报告中,联合用药达299例,其中与紫杉醇类药物联用的ADR发生率最高,为61.54%,其次为与铂类和单抗类的三联用药,为57.14%。紫杉醇类药物是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微管,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11]。紫杉醇类药物常见的ADR是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心脏毒性、超敏反应等,其与吉西他滨都具有明显的骨髓抑制[10],两者合用可能导致较严重的骨髓抑制。由于本研究中吉西他滨和紫杉醇类药物联合用药的病例数少,故两者联用是否会发生较高的ADR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联合用药在化疗过程中是增加ADR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吉西他滨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时,应当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对于年龄在50~69岁之间、有肝脏基础疾病,既往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降低药物的剂量强度或预防性使用促髓细胞因子药[12]等措施。

    • 吉西他滨相关的ADR累及的器官/系统,首要的为血液系统,最常见的表现为骨髓抑制,这与之前的报道相一致[6, 13]。骨髓抑制为其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推进,其血液学毒性会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的下降以及贫血[14]。临床应用吉西他滨化疗过程中有过多次重度骨髓抑制的报道[15-16],故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建议一周2次,一旦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应及时减低剂量甚至停药,同时注意预防和治疗感染,可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纠正白细胞、粒细胞的减少,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生长因子等药物升高血小板,当男性患者血红蛋白小于110 g/L,女性患者小于100 g/L时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状况[17]

      其次累及的为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但其极少产生剂量限制性毒性,通常使用止吐药物如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等就能得到控制。GEM、紫杉醇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是低度致吐类化疗药,奥沙利铂、卡铂是中度致吐类药物,顺铂是高度致吐类药物[18],联合用药会较单一用药更容易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且312份ADR报告中绝大部分患者为联合用药。16例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的病例中,有7例与顺铂联用,5例与卡铂联用,2例与氟尿嘧啶联用,2例与紫杉醇联用,在给予止吐药物治疗后均有好转。临床上建议在使用吉西他滨化疗之前,尤其是与顺铂、卡铂、奥沙利铂这些具有中高度致吐性的化疗药合用时,应当预防性地给予止吐药物。便秘是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症状较轻者可通过饮食护理缓解症状,严重者可给予乳果糖或开塞露治疗[19]

      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癫痫,这是既往研究中没有的[6, 13, 16],属于新发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胡巧织[20]等人报道过一例紫杉醇引起癫痫大发作的病例,其致痫机制可能是由于降低惊厥阈值,导致局灶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21],但GEM的致痫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中的两例患者均是GEM单药治疗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均否认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史、癫痫病史,只有1例患者有癫痫家族史,在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临床应用吉西他滨时,应当详细询问病史,如有癫痫病史、脑部疾病史、家族史等的患者,应当慎重,对于已发生的癫痫需及时做出处理,避免产生永久性的损害。

    • 通过调取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GEM化疗患者的750例病例,并综合分析312份出现ADR的病例,发现GEM相关的ADR个体化差异大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50~69岁是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同时女性的ADR发生率高于男性;有肝脏基础疾病、KPS评分低的患者应当减少给药剂量;联合用药的ADR显著高于单药治疗,尤其是与紫杉醇类药物联用;胸腺癌中发生GEM相关的ADR相对较高;研究中新出现2例癫痫,需要在以后的用药中加以关注。临床医生在化疗前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对其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做到提前预防。作为临床药师,应当协同医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化疗期间密切监护不良反应,及时反馈不良反应情况,并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