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1],中医属 “慢喉痹”、“虚火喉痹”范围,主要病因病机是脏腑之阴阳气血津液失调,咽喉失养,气血痰浊郁滞[2,3],治法为:清热解毒、养阴清肺、生津润燥、理气化痰。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工业化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慢性咽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6]。慢性咽炎为局部炎症,同时伴有局部痰液的刺激,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是祛痰、抗炎[7]。复方黑参丸由玄参、北豆根、天冬、麦冬、射干五味中药组成,是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中药制剂,在我院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复方黑参滴丸为我院制剂室在传统中药剂型复方黑参丸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新型制剂[8]。本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剂型的的抗炎、祛痰作用,并对改进剂型复方黑参滴丸与传统剂型复方黑参丸进行动物实验比较研究[9,10],为该剂型开发提供药理学实验基础。
-
UV28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舜宇恒平),KQ-400DB型超声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FA2004A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XMTD-4000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永光明仪器有限公司),游标卡尺。
-
复方黑参滴丸(批号20190501):由北部战区总医院制剂室配制、复方黑参丸(批号20191015):由北部战区总医院制剂室配制、咽炎片(批号170301):长春人民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角叉菜胶(Sigma,批号142k14144)、苯酚红(分析纯,批号20140526,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碳酸氢钠(分析纯,批号20180820,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5]。
-
SPF(清洁)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 g。SPF级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 g,雌雄各半,实验动物购自于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辽)2010-0001,自由饮水饮食,室温(22±2)℃。
-
取实验用复方黑参滴丸、复方黑参丸、咽炎片适量,分别研匀,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磨成糊状,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分别使成适当浓度的混悬液,配制浓度如下:
(1)滴丸低剂量组:配制成浓度为0.09 g生药/ml的混悬液;
(2)滴丸中剂量组:配制成浓度为0.27 g生药/ml的混悬液;
(3)滴丸高剂量组:配制成浓度为0.81 g生药/ml的混悬液;
(4)复方黑参丸供试液:配制成浓度为0.09 g生药/ml的混悬液;
(5)阳性对照药咽炎片供试液:配制成浓度为0.09 g/ml的混悬液。
-
选取体重范围在180~220 g的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药,给药量如下:
(1)复方黑参滴丸低剂量组:0.9 g生药/kg;
(2)复方黑参滴丸中剂量组:2.7 g生药/kg;
(3)复方黑参滴丸高剂量组:8.1 g生药/kg;
(4)复方黑参丸组:0.9 g生药/kg;
(5)阳性对照药咽炎片组:0.9 g/kg;
(6)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蒸馏水。
所有实验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 d,每天2次。于最末一次给药1 h后,将实验的大鼠后腿拉直,于每只大鼠的右后足爪皮下注入1%角叉菜胶溶液,0.1 ml/只,分别于致炎前(0 h)及致炎后的 1、2、3、4、5、6 h测定大鼠足跖肿胀厚度,以致炎前后每只大鼠足跖肿胀率作为肿胀评价指标。足跖肿胀率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 \begin{split} &\text{肿胀率}(\text{%})=\\& \frac{\text{用致炎剂后的足跖厚度}-\text{用致炎剂前的足跖厚度}}{\text{用致炎剂前的足跖厚度}}\times \\&100 \text{%} \end{split} $$ 分别比较各时间点给药组与对照组、改进剂型组与传统剂型组的足跖肿胀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
表 1 不同剂量复方黑参滴丸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的影响(
$ \bar{x}\pm \mathrm{s} $ )组别 剂量(g/kg) 致炎后不同时间的肿胀率(%) 1 h 2 h 3 h 4 h 5 h 6 h 空白组 / 0.574±0.10 0.676±0.10 0.809±0.18 0.860±0.19 1.035±0.19 0.941±0.16 咽炎片 0.9 0.533±0.06 0.648±0.05 0.773±0.03 0.822±0.05* 0.808±0.10* 0.770±0.08* 复方黑参丸 0.9 0.418±0.08** 0.510±0.12* 0.693±0.17 0.830±0.13 0.796±0.18* 0.758±0.17 低剂量 0.9 0.469±0.13 0.634±0.19 0.769±0.16 0.853±0.13 0.819±0.13* 0.752±0.12* 中剂量 2.7 0.509±0.08 0.555±0.13 0.804±0.08 0.862±0.11 0.802±0.10** 0.784±0.10* 高剂量 8.1 0.406±0.10** 0.502±0.13* 0.565±0.16* 0.750±0.16*# 0.699±0.17** 0.637±0.15** * P<0.05,** P<0.01,与阳性对照咽炎片组比较;#P<0.05,与复方黑参丸组比较。 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与空白实验组相比较,5个供试品液组(复方黑参滴丸低、中、高3个剂量组、复方黑参丸组、阳性对照药咽炎片组)对角叉菜胶所引起的大鼠急性足跖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复方黑参丸(传统剂型)组比较,复方黑参滴丸(改进剂型)高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
-
取实验用复方黑参滴丸、复方黑参丸、咽炎片适量,分别研匀,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磨成糊状,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分别使成适当浓度的混悬液,配制浓度如下:
(1)滴丸低剂量组:配制成浓度为0.05g生药/ml的混悬液;
(2)滴丸中剂量组:配制成浓度为0.15g生药/ml的混悬液;
(3)滴丸高剂量组:配制成浓度为0.45g生药/ml的混悬液;
(4)复方黑参丸供试液:配制成浓度为0.05g生药/ml的混悬液;
(5)阳性对照药咽炎片供试液:配制成浓度为0.05g/ml的混悬液。
-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苯酚红10 m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入5%NaHCO3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浓度为100 µg/ml的酚红溶液,备用。精密吸取酚红溶液0.1、0.3、0.5、0.7、1.0、3.0、5.0、10.0 ml,分别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5%NaHCO3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以5%NaHCO3溶液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401),在546 nm波长处测定上述稀释后8个浓度酚红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A)值为纵坐标,酚红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酚红标准曲线,方程为Y=0.129 7 X+0.001 3,r=0.999 8。
选取体重范围在18~22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如下:
(1)复方黑参滴丸低剂量组:1.3 g生药/kg;
(2)复方黑参滴丸中剂量组:3.9 g生药/kg;
(3)复方黑参滴丸高剂量组:11.7 g生药/kg;
(4)复方黑参丸组:1.3 g生药/kg;
(5)阳性对照药咽炎片组:1.3 g/kg;
(6)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蒸馏水。
所有实验小鼠灌胃给药每日2次,每只小鼠给药量为0.5 ml/20 g。连续灌胃给药3 d后,禁食8 h,禁食过程中不禁水。于第4天灌胃给药30 min后,小鼠腹腔注射0.5%酚红溶液,每只注射给药0.6 ml。注射酚红30 min后处死小鼠,小鼠仰位固定,剪开颈前部皮肤,剥离出气管,用注射器抽取5%NaHCO3溶液冲洗气管,每次1 ml,反复冲洗3次,合并3次冲洗液,离心,备用。取离心后的红色澄明上清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在546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546)值,从绘制的酚红标准曲线算出每个吸光度(A546)值相对应的酚红浓度。结果见表2。
表 2 药物对小鼠酚红分泌量的影响(
$ \bar{x}\pm \mathrm{s} $ )组别 给药剂量(g/kg) 动物数(只) 酚红分泌量(µg/ml) 空白组 / 10 1.299±0.312 咽炎片组 1.3 10 1.759±0.445 * 复方黑参丸组 1.3 10 1.913±0.632 * 低剂量组 1.3 10 1.697±0.381 * 中剂量组 3.9 10 1.525±0.370 高剂量组 11.7 10 1.809±0.406 ** *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5个供试品液组(复方黑参滴丸低、中、高3个剂量组、复方黑参丸组、阳性对照药咽炎片组)均能增加小鼠酚红分泌量。其中,复方黑参滴丸低、高2个剂量组、复方黑参丸组、阳性对照药咽炎片组能够显著增加小鼠酚红分泌量(P<0.05),虽然复方黑参滴丸中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复方黑参滴丸中剂量组有增加小鼠酚红排出量的趋势。改进剂型(复方黑参滴丸)与传统剂型(复方黑参丸)对小鼠酚红分泌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
取实验用复方黑参滴丸适量,分别研匀,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磨成糊状,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使成浓度为每ml含2 g生药的混悬液。
-
选取体重范围在18~22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于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考虑复方黑参滴丸药液浓度以不堵塞灌胃针,小鼠易于灌胃给药为原则,复方黑参滴丸以浓度2 g生药/ml,容积0.4 ml,进行灌胃给药。(此浓度为该制剂能够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浓度,浓度再高无法灌胃给药。),每只小鼠1 d内灌胃给药2次,上、下午各一次。小鼠灌胃给药后进行观察7 d,所有实验小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和明显的毒性反应。计算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倍数为267倍[8]。
-
复方黑参滴丸是在复方黑参丸原处方基础上,通过提取、浓缩、制丸工艺而制成的新剂型,既保留了方中五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又克服了中药丸剂服用不便、卫生标准难以达标的缺点。开发改进剂型复方黑参滴丸可以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便于临床治疗应用。本实验以抗炎、祛痰作用为评价的指标,对新改进剂型复方黑参滴丸与传统剂型复方黑参丸进行了系统的药效学实验对比研究,为应用该药物剂型提供药效学依据。
本实验采用1%角叉菜胶溶液作为致炎剂,空白组给药后1 h足跖肿胀即与给药前有显著差异,4~5 h肿胀达到峰值,形成的炎症模型与文献报道相似。选取小鼠酚红祛痰实验对复方黑参滴丸和复方黑参丸的祛痰作用进行对比研究。小鼠腹腔注射酚红后经吸收循环,可部分由支气管黏液腺分泌入气道。有祛痰作用的药物在使支气管分泌液增加的同时,呼吸道黏膜排出的酚红量也随之增加。经由气道冲洗收集,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的排泌量,从而判断药物祛痰作用强弱。实验结果表明:复方黑参滴丸3个剂量组及复方黑参丸均有明显的抗炎、排痰、祛痰作用。改进剂型复方黑参滴丸与传统剂型复方黑参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药物剂型改变并未影响药物的疗效。
复方黑参滴丸由玄参、北豆根、天冬、麦冬、射干五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养阴润肺、利咽消肿的功效。方中玄参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其中,哈帕酯苷、哈帕苷、苯丙素苷有抗炎药理作用[24];北豆根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北豆根总碱、蝙蝠葛碱、蝙蝠葛酚性碱对呼吸道、肠道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天冬主要含有天冬酰胺、黏液质、甾体皂苷等化学成分,所含天冬酰胺有镇咳、祛痰作用。处方中药味均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毒性小。因此,本实验通过小鼠的最大耐受量试验,观察实验动物对复方黑参滴丸的耐受程度。通过实验,给小鼠灌胃复方黑参滴丸混悬液的剂量,达到成人日服剂量(15 g)的267倍后小鼠仍不引起死亡,实验动物完全能够耐受。结果表明,新改进剂型复方黑参滴丸毒性相当小,安全性高,口服安全可靠,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Comparative study of pharmacodynamic experiments on compound Heishen drop pills and compound Heishen pills
-
摘要:
目的 研究复方黑参滴丸(改进剂型)治疗慢性咽炎的药效学作用,并与传统制剂复方黑参丸(传统剂型)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用1%角叉菜胶溶液注入每只大鼠的右后足爪皮下,测定致炎后1、2、3、4、5、6 h每只大鼠的足跖肿胀厚度,计算每只大鼠的足跖肿胀率。通过大鼠的足趾肿胀实验模型,分别观察滴丸剂与丸剂两种剂型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4 d后,小鼠腹腔注射0.5%酚红溶液,30 min后处死小鼠,剥离出气管,用5%NaHCO3溶液冲洗,取冲洗液,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在546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相对应的酚红浓度。通过小鼠的酚红祛痰实验,对比滴丸剂与丸剂两种剂型对实验性小鼠呼吸道酚红分泌量的影响差别。 结果 大鼠足趾肿胀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实验组相比较,5个供试品液组(咽炎片组、复方黑参丸组,复方黑参滴丸低、中、高组)对角叉菜胶所引起的大鼠急性足跖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复方黑参丸(传统剂型)组比较,复方黑参滴丸(改进剂型)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小鼠酚红祛痰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较,5个供试品液组(复方黑参滴丸低、中、高3个剂量组、复方黑参丸组、咽炎片组)均能增加小鼠酚红分泌量。复方黑参滴丸(改进剂型)与复方黑参丸(传统剂型)对小鼠酚红分泌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复方黑参滴丸及复方黑参丸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抗炎、祛痰作用。复方黑参滴丸与复方黑参丸的药理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Abstract:Objection To study and compare the pharmacodynamic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haryngitis between Compound Heishen pills and Compound Heishen Drop pills. Methods Sixty health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positiv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The foot swelling thickness of each rat was measured at 1.0, 2.0, 3.0, 4.0, 5.0 and 6.0 h after inflammation, and the foot swelling rate of each rat wa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rat toe swelling, the inhibition of foot swelling induced by carrageenan was observed by two dosage forms: drop pill and pill. Sixty healthy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blank group, positiv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After 4 days of continu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the mice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0.5% phenol red solution. After 30min, the mice were sacrificed, their trachea was dissected and washed with 0.5%NaHCO3 solution. The washing solution was put into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and the absorbance was measured at 546 nm to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 of phenolic red. Through the expectorant experiment of phenol red in mice, the effects of dropping pill and pill on the secretion of phenol red in experimental mice respiratory trac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oes swelling in ra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experimental group, the five groups all ha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effect on acute foot swelling induced by carrageenan in ra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orm group, improved form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sults of phenol red sputum removing experiment in mice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group, the amount of phenol red secretion in mice was increased in 5 test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mproved form and traditional form in the amount of phenol red secretion in mice. Conclusion Both preparations had the func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and eliminating phlegm. There were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reparations in pharmacologic actions. -
药物利用研究(DUR)是促进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的重要手段[1]。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作为评价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金标准,在外推至日常诊疗环境时往往面临挑战。作为RCT的重要补充,真实世界研究(RWS)考察日常诊疗环境中产生的真实世界数据(RWD),注重评价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药物利用研究的热点[2]。RWS着眼于应用到医疗实践环境中,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降低了成本,真实世界实效性临床研究更加易于获取全面的病例数据,使其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及可行性[3]。应当正确认识两者关系,将两者作为互补且相辅相成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为药物利用评价和监管评价等方面提供循证支持[4-7]。
随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新传感器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探索运用,使得逐步精准化、数字化患者的各项检查及健康诊疗数据成为现实,并进一步完善患者诊疗、实验室检查以及用药信息等全生命周期的医疗记录,且便于追溯及交互关联[2]。尽管数据库技术及大数据挖掘服务于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研究成为现实,但应用于DUR尚缺乏具体的技术指导方案、自然流程等。本研究借鉴国内外RWS在药品器械上市后适应证开发及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做法,梳理DUR中RWS有效技术手段和方法路径,为RWS更好的服务于DUR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相关概念
DUR是按照预定的标准,评价、分析和解释一个给定的医疗卫生制度下药物利用的模式、质量、影响因素和结果,着重于药物的市场销售、分配、处方和使用情况,强调由此产生的医疗、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结果。广泛应用于药物流行病学、抗菌药物管理、药物监测、药物警戒等方面的研究。2020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8],对RWD、真实世界证据(RWE)以及RWS等概念做了相关阐述[8-9]。RWS作为实现从RWD到RWE的有效手段,是连接两者的桥梁[10]。然而,大规模的数据并不一定就能产生有价值的证据,只有通过适用性评估的RWD、分析得出医疗产品的使用和潜在收益或风险的临床证据时才有可能使数据转变为证据[11-12]。数据适用性即从数据使用者角度出发,评价数据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程度[13],强调数据质量在开展相应RWS方面的可应用程度[14]。
2. 真实世界药物利用研究现状
2.1 真实世界研究与药物利用研究结合现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14年起就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支持RWS用于医疗器械评价、药物审评、研发及监管决策,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制度,并联合高校、医联体推进多项试点工作的开展,出台了《真实世界研究支持儿童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15]等法规文件以推进RWS。目前RWS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药物治疗效果[16-17],RWS在药物疗效、不良事件、安全可靠方面的结果研究,以满足药物对人类临床应答的解释以及推广方面应用;②指南或临床实践[18-20],国内外权威的指南是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依据,RWS也可用于协助制定和修订患者治疗方案,而RWE有利于指南更加科学性和具有实践性。此外,RWS还可以用于协助政府部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的制定;③经济效益[21-23],RWS应用于卫生经济学中筛选研究和治疗选择等方面,帮助医师制定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提供合理的经济成本。此外,RWS在帮助制定个性化医疗政策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2.2 真实世界研究体系现状
国际上,随着药品审评和监管标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RWS,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研究体系,比如美国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研究所(PCORI)和欧盟临床试验公共注册和结果数据库(EUPAS)。RWS主要集中于:①在研究用药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及实践指南中的应用;②在疾病的发病风险评估、医疗健康保险的应用。目前国内的RWS主要涉及:①在中医方面的应用研究[24-26],包括中药的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研究;②基于医院信息数据库疾病及其合并疾病的用药特征的分析;③在医疗大数据及循证医学方面的应用[27-29]。
RWS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学也不断完善,近年来不少国家或国际组织都陆续出台关于RWS的指南以及指导原则,提高了RWS的质量和可靠性,比如美国 FDA[30-31]、欧洲EMA[32],英国NICE[33]。
3. 真实世界研究在药物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3.1 真实世界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
3.1.1 数据来源及研究问题
RWS收集真实诊疗数据或者基于已经存在的研究型数据库或数据研究平台,建立登记数据库,针对具体研究问题,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展数据分析,从而回答验证假设[34-36]。RWD通常来自于以上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包含需要主动收集的数据以及常规诊疗行为产生的临床数据。随着医学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一些研究型数据库或数据研究平台也逐步拓展,目前,国内外利用公共数据库如SEER、MIMIC等进行相关研究已成为RWS的重要发展方向。
RWS通常基于研究目的建立研究数据库或数据集,研究要素一般包含目标患者人口学特征、用药信息、门诊、住院信息、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与结局,以及其他研究目的所涉及到的临床治疗、护理、手术处置等信息。如果数据来自多个不同数据库,还必须通过如患者身份证号码、住院号/检查号、姓名等患者唯一标识码进行辨识和数据关联。如果研究的资料内容涉及到患者的个人信息等情况,还要注意取得伦理学审核以及保护患者隐私[37-41]。真实世界DUR的药品数据通常通过ATC编码来规范,采用用药依从性,限定日剂量(DDD)、平均治疗天数(ATD)、总DDD数、处方年费用等DUR指标[42]。基于药物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经济学和药物政策、多个疾病和多个治疗方案的复杂病情分析是当前真实世界药物利用研究的一个热点。
RWS作为一项非随机、开放性、不使用安慰剂的研究。为了挖掘真实的临床医疗环境产生的诊疗数据,应把质量控制作为全局指标来进行把握,并从研究伊始就建立起全面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并严格遵守。同时,在研究中详细记录异常情况[43],还要注意数据清洗以及混杂因素的控制,如此才能保证研究证据的质量及等级[44]。
3.1.2 研究人群及纳排标准
RWS人群纳入条件较为宽松,但仍在研究中需要明确与研究目的相关或可能影响研究的因素,以及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研究时间段和制定日期。研究通常通过WHO国际疾病分类(ICD-9/10)筛选研究人群。研究人群通常为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药物使用者(罕见病、孕妇、儿童等)以及患有多种疾病的复杂病例或有多种伴随症状的人群。有时候为解决研究对象以往接受过某种治疗措施可能导致的选择偏倚,还需要考虑遵照首次用药人群的设计[45]。最后,研究者需谨慎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免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
研究者应当严格参照PICOTS原则明确的6个关键点(总体、干预、比较对象、结果、时间和场所),同利益相关者一同提出针对研究问题可利用的科学方法[46]。
3.1.3 真实世界药物利用研究设计
观察性研究设计是RWS中广泛使用的设计类型之一[44],常见的有前瞻性观察研究[47]、回顾性队列研究[18,48]、Meta分析[49]等。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可以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样本来源,通常需要开展大规模、跨学科的合作,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RWS设计时要结合研究目的来具体确定研究要素,综合考虑年龄、混杂偏倚和特殊人群、药品ATC编码,以及病历等非结构化数据。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定义问题:在研究开始之前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变量和数据采集方式。需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意义。②研究设计:根据定义的问题,制定设计方案。明确设计类型、样本容量、数据采集方式、结局指标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③招募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并依照这些标准进行样本招募。④数据收集和管理:采集所需的研究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清洗、质量控制和审查等处理。⑤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生存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⑥结果解释和推广:将研究结果进行整合、解释和推广,发表研究报告和文章,向目标受众,如医师、政策制定者、患者和公众等,传达研究结论和建议。
3.1.4 特征变量及评价指标
RWS设计阶段应该充分了解现有数据的优缺点,并恰当合理的定义并描述暴露因素,尽可能的收集与暴露相关的特征指标。RWS结局指标是评估一种治疗或干预措施在真实医疗实践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相关临床和经济结果的指标。
通常有以下几种结局指标:①主要疗效结局:主要的成果、结果或效果指标。例如,治疗效果、复发率、临床终点事件;②次要疗效结局:主要疗效结局之外的其他疗效结果或事件。如总体存活率(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无病生存期(DFS)、疾病进展时间(TTP)、治疗失败时间(TTF)、死亡率,住院时间等[50];③安全性结局[12,51]:一般采用药物不良反应(ADR)、不良反应发生率(IRs,通常以1000人/年表示)[12]、危险性信号、药物相互作用等;④经济学结局[52-53]:包括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评估、日均费用、医疗保险、社会资源利用及患者的自付费用等。
选取结局指标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进行目标导向和可行性评估。常规首选应该是临床意义明确和易于全面评估的主要疗效结局,同时可以考虑次要疗效结局和安全性结局作为辅助评估。为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和成本并获得系统的经济评估结果,相关经济学方面的评价指标也应该考虑进来。
3.2 统计及敏感性分析
通常对目标患者群体和治疗模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各分类变量的频率、百分比,以及在连续区间尺度上测量的变量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及范围,有学者应用Kaplan-Meier(KM)生存函数进行相关生存分析[54]。针对研究目标确定分析要素,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对治疗结局、暴露因素、协变量数据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校正分析。由于所有研究结果基于假设提出,而这些假设往往是推论真实性的依据。研究者需对数据的局限性和问题本质有清晰认识,研究过程中对假设进行调整,评价观察结果对特定假设的敏感度或方向大小上的一致性。
3.3 混杂因素及偏倚控制
3.3.1 混杂因素
RWD来源包含电子病历、医保数据库、生命体征记录、医学图像等,存在许多复杂的混杂因素。混杂因素可能的类型包括个体基线特征、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医疗诊断和治疗、环境因素。常见的混杂控制策略包括随机对照、匹配分析、协变量校正、倾向值和剂量反应模型等。除此之外,在实施RWS时,还要注意有代表性的样本选择,对数据质量和分析偏倚进行评估和控制,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论。
3.3.2 偏倚控制
RWS是在真实临床环境下进行的研究,目标人群的治疗措施因非随机分配影响内部真实性,虚弱个体治疗措施与结局之间的关联性等,使得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这些偏倚可能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常见的偏倚类型包括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55]、报告偏倚、记忆偏倚等,常见的偏倚控制方法有模拟试验、设计分层、倾向值匹配、重复量表、级联分析等。
4. 展望
真实世界DUR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评价方法,可将从真实世界环境下收集和分析的大量数据利用起来,通过实效性、回顾性研究使得过往产生的既有诊疗数据进一步提炼成RWE而二次利用。通过研究分析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为DUR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帮助优化药物使用、个体化医疗、提高患者结局、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学的健康发展;也可采用前瞻性研究大样本或特殊人群,为其更好、更安全有效用药提供证据。
同时,RWS也是评价药物滥用的有效手段。随着大数据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RWS将会成为药物治疗效果、患者治疗策略和临床实践方面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将不断地推动医药的创新、优化和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RWS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统计、数据挖掘和医学知识背景,同时也面临着数据质量、缺失值、样本匹配和结果影响因素多等问题。因此,在实施RWS时,需要有效的科学设计、广泛报告,同时进行敏感度分析和可能存在的偏差分析,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支持。
-
表 1 不同剂量复方黑参滴丸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的影响(
$ \bar{x}\pm \mathrm{s} $ )组别 剂量(g/kg) 致炎后不同时间的肿胀率(%) 1 h 2 h 3 h 4 h 5 h 6 h 空白组 / 0.574±0.10 0.676±0.10 0.809±0.18 0.860±0.19 1.035±0.19 0.941±0.16 咽炎片 0.9 0.533±0.06 0.648±0.05 0.773±0.03 0.822±0.05* 0.808±0.10* 0.770±0.08* 复方黑参丸 0.9 0.418±0.08** 0.510±0.12* 0.693±0.17 0.830±0.13 0.796±0.18* 0.758±0.17 低剂量 0.9 0.469±0.13 0.634±0.19 0.769±0.16 0.853±0.13 0.819±0.13* 0.752±0.12* 中剂量 2.7 0.509±0.08 0.555±0.13 0.804±0.08 0.862±0.11 0.802±0.10** 0.784±0.10* 高剂量 8.1 0.406±0.10** 0.502±0.13* 0.565±0.16* 0.750±0.16*# 0.699±0.17** 0.637±0.15** * P<0.05,** P<0.01,与阳性对照咽炎片组比较;#P<0.05,与复方黑参丸组比较。 表 2 药物对小鼠酚红分泌量的影响(
$ \bar{x}\pm \mathrm{s} $ )组别 给药剂量(g/kg) 动物数(只) 酚红分泌量(µg/ml) 空白组 / 10 1.299±0.312 咽炎片组 1.3 10 1.759±0.445 * 复方黑参丸组 1.3 10 1.913±0.632 * 低剂量组 1.3 10 1.697±0.381 * 中剂量组 3.9 10 1.525±0.370 高剂量组 11.7 10 1.809±0.406 ** *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 -
[1] 田道法.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2] 王东方, 陈国丰, 干祖望. 喉痹病名考证[J]. 辽宁中医杂志, 1997(10):9-10. [3] 张颖, 贾育新. 慢性咽炎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 32(1):52-55. [4] 吴瑞, 王竹风, 魏军平. 浅谈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J]. 中医药信息, 2018, 35(5):63-65. [5] 王宫博, 石全福, 狄舒男, 等. 王维昌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咽炎经验心得[J]. 中医药信息, 2015, 32(5):84-85. [6] 余瑜.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 28(7):604-605. doi: 10.3969/j.issn.1004-2814.2012.07.070 [7] 凌云, 张沂. 咽炎颗粒药效学的实验研究[J]. 转化医学杂志, 2013, 2(2):77-79. doi: 10.3969/j.issn.2095-3097.2013.02.005 [8] 安晔. 复方黑参滴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D]. 沈阳: 辽宁中医学院, 2003. [9] 陈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10, 616, 1141, 1264. [10] 郭进, 郭安然, 苏桔之, 等. 防芷鼻咽颗粒治疗急慢性鼻炎咽炎的实验研究[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9, 24(2):30-31. doi: 10.3969/j.issn.1007-5615.2009.02.019 [11] 张树明, 白海玉. 芪花消炎胶囊药效学实验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2, 36(6):420-422. doi: 10.3969/j.issn.1004-5775.2012.06.008 [12] 李丽, 刘洪艳, 金鑫, 等. 双银咳喘宁颗粒药效学研究[J]. 实验动物科学, 2012, 29(5):16-18,23. doi: 10.3969/j.issn.1006-6179.2012.05.005 [13] 陈静, 冉小库, 孙云超, 等. 白术止汗作用药效物质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9):22-24. [14] 刘月露, 李峰, 莫晓东, 等. 蟾酥“解毒止痛” 作用与质量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 44(5):1025-1028. [15] 傅勇, 王建, 江娟, 等. 远志与厚朴配伍对安神祛痰药效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4(4):69-72. [16] 李彦文, 孙志蓉, 李志勇, 等. 小叶榕镇咳祛痰及抗炎药理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11): 封3, 封4. [17] 蔡华芳. 鲜竹沥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 13(5):43-44. doi: 10.3969/j.issn.1005-9903.2007.05.014 [18] 岳枫, 靳冉, 段娟娟, 等. 金蓝颗粒解热抗炎作用实验研究[J]. 中医学报, 2018, 33(9):1700-1704. [19] 马国平, 杨晨, 王广基, 等. 9种润肺化痰中药祛痰作用的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7):16-19. [20] 吴超. 复方大青颗粒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 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6):1046-1047. doi: 10.3969/j.issn.1008-7664.2017.06.022 [21] 张梦麒, 郭琰, 赵春梅, 等. 接筋藤醇提物初步安全性及镇痛抗炎实验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7, 40(3):24-27. [22] 曾晶, 李子奎, 王乐. 益气化瘀方抗炎止血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5, 47(3):74-76,79. [23] 彭清华, 李建超, 彭抿, 等. 散血明目片小鼠口服急性毒性实验报告[J].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8(6):363-364. [24] 胡瑛瑛, 黄真.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2): 268-270.25. 吴美仙, 金立群. 北豆根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07, 9(9): 3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