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1卷 第6期
2023, 41(6): 329-334, 39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5116
摘要: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起始环节。线粒体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线粒体氧化应激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一氧化氮生成减少、炎症反应、细胞代谢失衡和凋亡,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同时,血管内皮细胞也通过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维持自身稳态。本文旨在综述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线粒体氧化应激诱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分子信号通路,为后续研究两者间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起始环节。线粒体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线粒体氧化应激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一氧化氮生成减少、炎症反应、细胞代谢失衡和凋亡,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同时,血管内皮细胞也通过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维持自身稳态。本文旨在综述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线粒体氧化应激诱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分子信号通路,为后续研究两者间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2023, 41(6): 335-340, 35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4111
摘要:
皮肤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溃疡患者死亡率远高于无溃疡糖尿病患者。近年来,中草药因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的治疗效应而受到广泛关注。临床实践证明,中草药能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并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为系统评价中草药对糖尿病溃疡的治疗效应,笔者通过检索文献,回顾和总结了15种中草药提取物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分类讨论,以期为糖尿病溃疡的精准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皮肤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溃疡患者死亡率远高于无溃疡糖尿病患者。近年来,中草药因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的治疗效应而受到广泛关注。临床实践证明,中草药能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并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为系统评价中草药对糖尿病溃疡的治疗效应,笔者通过检索文献,回顾和总结了15种中草药提取物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分类讨论,以期为糖尿病溃疡的精准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2023, 41(6): 341-351, 36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03008
摘要: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TPD)通过调动细胞内固有的两大蛋白降解机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或溶酶体途径下调致病靶蛋白,有望克服传统抑制剂的局限性,挑战“难成药”靶点,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向治疗手段。重点关注多种有前景的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包括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分子胶、溶酶体靶向嵌合体(LYTAC)、自噬体绑定化合物(ATTEC)、自噬靶向嵌合体AUTAC和AUTOTAC,分析代表性的案例及其潜在的应用与挑战。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TPD)通过调动细胞内固有的两大蛋白降解机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或溶酶体途径下调致病靶蛋白,有望克服传统抑制剂的局限性,挑战“难成药”靶点,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向治疗手段。重点关注多种有前景的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包括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分子胶、溶酶体靶向嵌合体(LYTAC)、自噬体绑定化合物(ATTEC)、自噬靶向嵌合体AUTAC和AUTOTAC,分析代表性的案例及其潜在的应用与挑战。
2023, 41(6): 352-357.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12019
摘要:
白念珠菌是念珠菌属最常见的种类之一,是临床上重要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来源。由于传统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已经分离出很多耐药白念珠菌,导致部分传统药物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同时,一些化合物自身的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这种背景下,联合疗法由于发挥了各种药物或手段的协同作用,有可能改进单独用药的不足,具有抑制白念珠菌生长的巨大潜力。
白念珠菌是念珠菌属最常见的种类之一,是临床上重要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来源。由于传统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已经分离出很多耐药白念珠菌,导致部分传统药物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同时,一些化合物自身的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这种背景下,联合疗法由于发挥了各种药物或手段的协同作用,有可能改进单独用药的不足,具有抑制白念珠菌生长的巨大潜力。
2023, 41(6): 358-36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11008
摘要:
目的 建立LC-MS/MS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夏枯草消瘤合剂有效成分浓度的方法,并进行药动学研究。 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正离子模式下流动相为甲醇-水(0.1% 甲酸)体系,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负离子模式下流动相为乙腈-水(0.1% 甲酸)体系,梯度洗脱,流速为 0.4 ml/min。分别对正离子模式下咖啡酸、迷迭香酸、丁香酸、芦丁及负离子模式下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进行测定。 正常大鼠灌胃给予夏枯草消瘤合剂7.8 ml/kg,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经过验证的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采用 DAS2.0 软件的非房室模型计算大鼠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 结果 夏枯草消瘤合剂药效成分咖啡酸等的药动学参数属于非房室模型,夏枯草消瘤合剂大鼠给药后体内咖啡酸、迷迭香酸、丁香酸及白术内酯Ⅲ等4种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与文献报道单体给药后药动学特征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测定大鼠血浆中夏枯草消瘤合剂主要活性成分,为其主要抗癌活性物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3, 41(6): 366-37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36
摘要: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白首乌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测定苯乙酮类成分含量,为不同品种白首乌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HPLC-DAD法建立白首乌药材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4种苯乙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其中,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 250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60 nm(4-羟基苯乙酮、白首乌二苯酮、2',4'-二羟基苯乙酮)和280 nm(2',5'-二羟基苯乙酮)。 结果 泰山白首乌、滨海白首乌及隔山消中化学成分差异显著,隔山消中总苯乙酮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滨海白首乌和泰山白首乌。 结论 以苯乙酮类成分为评价指标,隔山消的总苯乙酮含量较高,可作为白首乌药材的优质资源。
2023, 41(6): 372-37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9085
摘要:
目的 比较发酵前的黑豆及半成品和成品淡豆豉中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 6 种异黄酮的含量变化。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黄酮的含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C18色谱柱(4.6×250 mm,5 μm),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60 nm,流动相为0.2%醋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结果 该方法测定6种异黄酮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3),且回收率符合要求,黑豆经发酵后其中的6种异黄酮含量明显提升,且成品淡豆豉比半成品淡豆豉中含量更多。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准确测定淡豆豉中6种异黄酮的含量。发酵可提升黑豆中的异黄酮的含量,且在发酵过程中结合型异黄酮向游离型异黄酮苷元转化。
2023, 41(6): 377-37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1204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18项生物等效性研究统计分析数据的核查,梳理核查的要点、问题及对策,为完善相关研究的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SAS、WinNonlin软件,核查研究分组的随机数字表、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以及生物等效性的分析,计算数据能否重现原统计分析报告的相应结果。 结果 18项研究中,5项因个别受试者采样时间偏差或敏感性数据集的调整、补充或重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导致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原统计分析报告有所差异,但敏感性分析的结果维持原统计分析报告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其他核查的数据均与原统计分析报告一致。 结论 生物等效性研究统计分析数据的核查极为重要,在撰写该类统计分析报告时,对本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2023, 41(6): 380-38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10049
摘要:
目的 观察姜砂半夏纳米贴对疾病终末期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伴有Ⅲ级以上恶心呕吐症状的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用姜砂半夏纳米贴和安慰剂贴敷治疗,每24 h更换贴剂,连续使用7 d。观察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进一步对两组中癌症患者的QOL测定评分和功能状态(KPS)评分。 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显著降低,KPS评分升高,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肿瘤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领域及其他症状领域(除气促、腹泻外)评分降低,整体健康领域评分升高。观察组肿瘤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领域及其他症状领域(除气促、腹泻外)评分低于对照组,整体健康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姜砂半夏纳米贴贴敷治疗疾病终末期患者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肿瘤终末期患者生存质量。
2023, 41(6): 385-388.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2026
摘要:
目的 通过药物利用评价(DUE)方法评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多拉司琼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多拉司琼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多拉司琼的病例794例,依据建立的DUE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建立了多拉司琼DUE标准,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和管理指标4个部分。 结论 建立的多拉司琼DUE标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可发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3, 41(6): 389-39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6003
摘要:
目的 构建门诊发药辅助系统,减少差错,提升门诊药学服务质量。 方法 利用条码技术自主研发门诊药房发药辅助系统,从系统设计、系统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从对发药差错的影响、对发药效率的影响和药师评价等方面对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该系统基于医院特殊的网络环境,整合了药品核对、处方权管理、效期管理和用药交待等功能。使用该系统后,年发药差错由84起减少至25起,患者取药等待时间缩短了151 s。接受调查的药师全部认可该辅助系统有助于药师工作。 结论 该系统提高了门诊药师的发药效率,并起到减少差错、提高效率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