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9卷 第5期
2021, 39(5): 387-390, 43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12
摘要:
鹿茸草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是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本文利用CNKI、PubMed和SciFinder以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鹿茸草的品种、药材标准、化学成分以及...
鹿茸草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是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本文利用CNKI、PubMed和SciFinder以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鹿茸草的品种、药材标准、化学成分以及...
2021, 39(5): 391-394, 430.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27
摘要:
由于神经元损伤后的自身再修复能力有限,临床上对于神经损伤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寻找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药物,以及探索其相关作用机制始终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在外周神经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和雪旺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对于外周神经损伤后再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雪旺细胞和神经元内与外周神经再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与外周神经损伤相关的疾病,为进一步探索外周神经损伤后再生机制提供依据。
由于神经元损伤后的自身再修复能力有限,临床上对于神经损伤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寻找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药物,以及探索其相关作用机制始终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在外周神经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和雪旺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对于外周神经损伤后再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雪旺细胞和神经元内与外周神经再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与外周神经损伤相关的疾病,为进一步探索外周神经损伤后再生机制提供依据。
2021, 39(5): 395-398.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3006
摘要:
前动力蛋白2(prokineticin 2,PK2) 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通过与受体PKR1和PKR2结合,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PK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后疼痛发生和维持的重要调节通路,其在调节伤害性事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众多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PKRs的激活可以引起痛觉感受,参与痛觉感受器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PK系统(PKs和PKRs)是在免疫细胞中参与炎症发生和疼痛传递的重要环节。PK2通过激活初级传入神经元上的PKR1和PKR2参与调节痛觉感知,在大鼠初级感觉...
前动力蛋白2(prokineticin 2,PK2) 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通过与受体PKR1和PKR2结合,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PK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后疼痛发生和维持的重要调节通路,其在调节伤害性事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众多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PKRs的激活可以引起痛觉感受,参与痛觉感受器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PK系统(PKs和PKRs)是在免疫细胞中参与炎症发生和疼痛传递的重要环节。PK2通过激活初级传入神经元上的PKR1和PKR2参与调节痛觉感知,在大鼠初级感觉...
2021, 39(5): 399-402, 44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11
摘要:
目的 研究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其与氟康唑联用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 方法 马尾松叶经 80%乙醇热提取后,用石油醚萃取得到低极性部位,运用GC-MS法检测其化学成分,所测结果与标准谱库进行比对分析,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试低极性部位协同氟康唑对耐药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80)。 结果 从低极性部位中检测出30种成分 ,鉴定了17个化学成分;马尾松叶80%乙醇提取物、低极性部位及石油醚提取物协同氟康唑对耐药...
2021, 39(5): 403-408, 47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35
摘要:
目的 利用肝脏代谢组学方法监测肝纤维化相关的代谢变化,评价二氢丹参酮Ⅰ治疗肝纤维化的药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28只雄 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二氢丹参酮Ⅰ低剂量组、二氢丹参酮Ⅰ高剂量组。采用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给予4周治疗后,取大鼠肝脏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OPLS-DA模式识别方法筛选模型组和正常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以此评价二氢丹参酮Ⅰ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结果 通过肝脏代谢组学分析鉴定了38 种肝纤维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涉及谷胱甘肽...
2021, 39(5): 409-414, 46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4119
摘要:
目的 研究优化的阿托品给药方案对豚鼠近视的治疗作用。 方法 从46只2 1 d龄豚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空白对照,其余40只随机分为5个干预组:1%阿托品组、0.01%阿托品组、优化组1、优化组2及生理盐水组。随机选择干预组豚鼠单眼作为模型眼并予形觉剥夺,对侧眼为自身对照,干预时间均为4周。于实验前及每周末测量豚鼠双眼屈光度、眼轴数据,实验结束后行脉络膜和巩膜测量。 结果 0.01%阿托品组模型眼屈光度 迅速下降,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2.82±1.35)D对(−0.64± 0.2...
2021, 39(5): 415-42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6091
摘要:
目的 建立UP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盐酸苯海拉明与咖啡因的浓度,用于药动学研究。 方法 色谱柱为A CE 3 C18-PFP(3.0 mm×150 mm,3 μm),流动相系统采用0.1%甲酸水溶液-乙腈(62∶38,V/V),等度洗脱;质谱采用AJS-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重反应监测(MRM),盐酸苯海拉明256.2.0→167.0(m/z),盐酸苯海拉明-D6(IS)262.0→167.0(m/z),咖啡因 195.0→138.0(m/z),内标咖啡因-D9(IS...
2021, 39(5): 422-425, 459.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12018
摘要:
目的 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镰形棘豆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直 接测定法、氯化铝-醋酸钠显色法和硝酸铝显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探究最优显色方法并进行显色条件优化和系统的方法学考察。 结果 最优显色法为氯化铝-醋酸钠显色 法,以供试品不加显色剂为参比,0.3 mol/L三氯化铝溶液3.0 ml,1.0 mol/L醋酸钠4.0 ml,放置16 min,最大吸收波长为277 nm,此方法项下芦丁对照品在8.8~44 μg/ml的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
2021, 39(5): 426-430.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25
摘要:
目的 考察8种常用对照品溶液稳定性,以此确定内控效期。 方法 配制对照品 储存溶液,密封保存于2~10 ℃冰箱中,于0、1、4、7、10、14、21、28、3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对照品储存溶液与新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含量,计算含量变化值。 结果 各对照品溶液在考察期内,外观与 新配制对照品溶液一致;色谱中均未出现显著的杂质峰。甲硝唑、氯霉素和水杨酸混合对照品储存7 d,维生素E对照品、替硝唑和醋酸氯己定混合对照品、磺胺嘧啶对照品、地塞米松磷酸酯对照品储存35 d,含量均符合...
2021, 39(5): 431-43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21
摘要:
目的 建立鼻渊净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 方法 采用Agi lent SB-C18(4.6 mm×250 mm,5 µ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以1.0 ml/min流速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洗脱时间为80 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检测出色谱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结果 建立了鼻渊净胶囊的HPLC指纹 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15个峰归属到各药材,其中5个峰确认了化学成分;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的...
2021, 39(5): 437-44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2010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检测五倍子洗剂中没食子酸、紫丁香苷、黄柏碱、秦皮乙素、大黄酸的含量。 方法 采用 UPLC-MS/MS法,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2.1 mm×150 mm,2.7 μm),流动相为0.2%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 μl。质谱检测采用动态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DMRM)。 结果 没食子酸、紫丁香苷、黄柏 ...
2021, 39(5): 442-446.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4134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双一流高校药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高被引论文分析,了解我国药学研究发展现况,为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战略提供思路。 方法 中文检索中 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检索Scopus数据库,剔除重复的文献和非研究性文献。采用Excel 2016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结果 对比2017至2019年与20 14至2016年数据,发现国际刊Q1区和国内刊Q2区论文数量增长最为明显。高校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热度不降反增;国内期刊论文数量不增微降。2014至2...
2021, 39(5): 447-448, 45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3041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茴香注射液中槲皮苷的含量。 方法 色谱柱为D ikma 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56 nm。 结果 槲皮苷在0.215~3.22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为0.82%(n=6),重复性为1.194 mg/ml,RSD为0.40%。 结论 3批红茴香...
2021, 39(5): 449-453.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2005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红铆钉菇多糖对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将小鼠的巨 噬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制备细胞悬液,设置空白对照组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血红铆钉菇多糖(CRPS25-Ⅱ)组(1、20、40、80和160 μg/ml)。采用MTT法测定血红铆钉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采用RT-PCR法检测血红铆钉菇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免疫调节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血红铆钉菇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021, 39(5): 454-459.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1202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连花清瘟胶囊与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连花清瘟胶囊或连花清瘟胶囊联合其他药物(试验组)对比磷酸奥司他韦或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其他药物(对照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有效率、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退热时间和症状消退时间等结局指标,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共计1459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2021, 39(5): 460-464.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37
摘要:
目的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临床药师结 合患者自身特点、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药品不良反应等,参与治疗方案的优化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 结果 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药学服务 ,主要涉及脑血管、帕金森、脑炎等疾病的患者,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检索文献循证支持,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合理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联合用药以及药品遴选不当的发生,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结论 临...
2021, 39(5): 465-467, 475.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3002
摘要: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血脂和层黏蛋白(LN)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从 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LT、AST、GGT、LN和血脂水平。 结果 经治疗,ALT、AST、GGT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
2021, 39(5): 468-471.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3009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髋关节假体感染的治疗,探讨沙门菌感染因素及皮肤瘙痒原因,提高对沙门菌感染的重视度及抗菌药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沙门菌感染原因及治疗方式,并监护各项指标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该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原因,为患者提供合理抗感染治疗方案。 结果 住院期间经过多次抗菌药物调整,患者炎症指标下降,症状体征好转。 结论 虽然沙门菌引起的假体关节感染非常少见,但在临床上也要重视,同时,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均应提高对抗菌药的监护力度。
2021, 39(5): 472-475.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8029
摘要: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血药浓度、血小板抑制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根据纳入和 排除标准,筛选我院使用氯吡格雷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收集氯吡格雷用药后第6天的血样,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氯吡格雷血药浓度,非扩增免疫杂交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并通过血栓弹力图来评估血小板抑制率。应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87例患者,男性46例, 女性41例;其中34例为快代谢型,38例中代谢型,...
2021, 39(5): 476-478.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2018
摘要:
目的 分析复明片与卵磷脂络合碘片联合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研究 ,选取中部地区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眼科收治的8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复明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玻璃体混浊程度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有提高 ,观察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混浊程度评...
2021, 39(5): 479-482.
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101013
摘要: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用于儿童哮喘治疗中的效果及其用药后1~2年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于20 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诊的68例儿童哮喘患者,均为急性发作并持续用药,分为两组:34例应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34例应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最大呼吸流量、IS最大呼气量、调节性B细胞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