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应中央军委要求,2022年9月起,《药学实践杂志》将更名为《药学实践与服务》,双月刊,正文96页;2023年1月起,拟出版月刊,正文64页,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原《药学实践杂志》相同。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2022年  第40卷  第6期

封面 目录
综述
胆碱能抗炎通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张慧敏, 向科发, 史小飞, 秦臻, 刘霞
2022, 40(6): 485-49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4037
摘要(10522) HTML (5392) PDF (1308KB)(136)
摘要:
α7nAChR(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属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是机体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关键受体,在免疫系统的神经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α7nAChR还参与调节免疫以外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如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管新生、保护心脏等。此外,α7nAChR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与能量代谢紧密关联。本文综述α7nAChR在治疗炎症、改善能量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以及α7nAChR参与治疗的新方向。
论著
基于16S rDNA测序研究新西兰兔腹腔镜探查术后腹腔微生物群落多态性改变
张平平, 吴文斌, 曹奇, 曲卓, 王培
2022, 40(6): 494-498, 50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1016
摘要(2597) HTML (1226) PDF (1891KB)(13)
摘要:
  目的  利用细菌16S核糖体DNA(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使用便携式腹腔镜进行腹腔探查术后腹腔中微生物群落多态性的变化情况。  方法  将新西兰兔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模型组兔使用便携式腹腔镜进行探查手术,对照组兔不做任何处理。一周后,取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腹腔积液,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态性,探究腹腔积液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  结果  针对测序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组间差异分析,发现两组的微生物群落相似度良好。OTU分类学分析及物种组成成分分析(丰度-均匀度曲线和Venn图)发现,模型组相对于对照组,在微生物群落水平上有显著升高。α多样性分析(Sobs、Ace、Shannon、Simpson)显示,模型组在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微生物组成成份分析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杂菌数量占比增加约30%。对两组样本物种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巴斯德菌、奈瑟菌、冢村菌的比例有显著升高。  结论  新西兰兔在腹腔镜行腹腔探查术后,腹腔积液中微生物群落数量上升,且以 巴斯德菌、奈瑟菌、冢村菌升高最为明显。
极地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LHW11-07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卢静容, 刘雅葳, 代影, 林厚文, 杨帆
2022, 40(6): 499-50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81
摘要(2718) HTML (1177) PDF (1003KB)(11)
摘要:
  目的  对极地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LHW11-07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以期得到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方法  综合运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Streptomyces sp. LHW11-07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质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调研鉴定它们的结构。  结果  从该菌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cyclo-(L-Tyr-L-Trp) ( 1 )、cyclo-(L-Trp-L-Ser) ( 2 )、cyclo-(D-Tyr-D-Pro) ( 3 )、cyclo-(L-Tyr-L-Phe) ( 4 )、cyclo-(L-Tyr-L-Leu) ( 5 )、albaflavenol B ( 6 )、β-adenosine ( 7 )、N-formylantimyic acid methyl ester ( 8 )和conglobatin A ( 9 )。  结论  化合物 12 是首次分离于Streptomyces属放线菌。
雷公藤次碱通过调控TLR4/MyD88/TRAF6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汪滢, 张敏新, 林兵
2022, 40(6): 505-50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11068
摘要(9553) HTML (2608) PDF (1682KB)(101)
摘要:
  目的  探讨雷公藤次碱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用细胞计数盒-8 (CCK-8)法考察雷公藤次碱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 增殖活性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雷公藤次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考察雷公藤次碱对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IRAK)、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核因子κB(NF-κB p65)、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结果  雷公藤次碱在25、50、100 μmol/L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并可显著抑制细胞因子NO、IL-1β、TNF-α和IL-6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次碱可显著抑制IRAK及TRAF6的表达;显著抑制ERK、P38和JNK的磷酸化;抑制IκBα的降解,降低NF-κB p65的核转运水平。  结论  雷公藤次碱具有体外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介导TLR4/MyD88/TRAF6信号通路。
黄精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及肠道影响的研究
任群利, 张信群, 王苗, 李小兰, 姚燕子, 冉应会, 王倩
2022, 40(6): 510-51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57
摘要(4298) HTML (1573) PDF (2046KB)(20)
摘要:
  目的  研究黄精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和小肠病理结构的影响。  方法  雄性小鼠50只,除10只正常饲养外,其余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黄精多糖高、中、低(500、250、125 mg/kg)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和血糖值变化。4周后,收集粪便,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结构变化。  结果  小鼠在糖尿病状态下体重下降,给予黄精多糖高、中、低剂量后小鼠体重分别增加14.24%、11.97%和8.78%,血糖值分别降低26.6%、22.3%和13.3%。此外,小肠病理组织学排列错乱和肿胀现象有所改善。模型组和黄精多糖组之间的肠道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模型组中疣微菌门显著增多,而健康组和黄精多糖灌胃组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微生物丰度更高。  结论  黄精多糖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且对其肠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有益菌丰富度,提高小鼠免疫功能来实现的,且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其免疫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体单向灌流法研究阿哌沙班肾衰大鼠肠吸收特性
张欢, 汪丽, 张优, 谢沛, 李娜, 丁家荣, 王雷
2022, 40(6): 515-518, 53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12012
摘要(6777) HTML (1806) PDF (991KB)(33)
摘要:
  目的   研究阿哌沙班在肾衰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性,并考察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对阿哌沙班吸收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择肾衰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建立大鼠阿哌沙班肠灌流液HPLC分析方法,以考察大鼠在体肠吸收影响因素。  结果  阿哌沙班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表观吸收系数(Papp)未见明显差异(P>0.05);大鼠回肠段的Ka和Papp值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加入 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0.1 mmol/L)后,阿哌沙班在空肠和回肠段的Ka和Papp值均明显增加。  结论  阿哌沙班在各肠段均有吸收;P-gp抑制剂对阿哌沙班在空肠和回肠段的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阿哌沙班为P-gp底物,推测其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袁梓珂, 刘明林, 杜娟, 姚茹冰
2022, 40(6): 519-525, 54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4112
摘要(4049) HTML (1935) PDF (1584KB)(57)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靶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结合本草组鉴(HERB)检索昆仙胶囊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并依据 TCMSP 数据库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指数(DL)筛选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并获取其对应的靶点。通过 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筛选出 RA 的靶点,利用 Venn图制作网站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使用 String 数据库绘制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Go功能对公共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结果  该研究共筛选出昆仙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81个,作用靶点913个,去除重复得到228个。从GeneCard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中获得RA的靶点4494个,通过交集获得公共靶点162个。揭示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β-谷甾醇及雷公藤甲素等5种成分是昆仙胶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AKT1、IL-10、STAT3、CASP8及CDKN1A可能是该药治疗RA的关键靶点。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昆仙胶囊干预RA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控、激酶活性的调节、IL-17信号通路等有关,涉及感染、炎症及免疫的重要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  结论  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昆仙胶囊治疗RA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示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节特点,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辅酶Q10乳剂的处方工艺改进与质量评价
王宇, 邓意辉, 宋艳志, 刘广宣
2022, 40(6): 526-531.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6117
摘要(4065) HTML (1372) PDF (1465KB)(37)
摘要:
  目的   对处方工艺改进的辅酶Q10乳剂进行质量评价,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制备高油量辅酶Q10乳剂,利用HPLC建立其含量测定与有关分析方法,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测定包封率,考察灭菌、冻融和稀释稳定性,进行强光降解试验以及影响因素、加速和长期试验。  结果  辅酶Q10乳剂粒径、Zeta电位、pH值、含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39.5±0.8)nm、(−32.28±2.04)mV、(5.86±0.02)、(100.59±1.24)%和(98.5±1.1)%,灭菌、冻融和稀释稳定性均良好。乳剂光解速率与稀释倍数呈正比,与载药量呈反比。辅酶Q10乳剂需避光制备、低温储存;(40±2) ℃避光放置10天,pH值下降0.61;加速和长期试验稳定性良好。  结论  高油量辅酶Q10乳剂符合静脉注射液的质量要求,稳定性良好。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冻融稳定性研究及质量控制图分析
朱滇黔, 李睿旻, 李玲
2022, 40(6): 532-53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5136
摘要(2791) HTML (1212) PDF (1097KB)(27)
摘要:
  目的  考察极端严寒环境及不同冻融条件对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模拟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冻结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条件使其融化。采用HPLC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分别考察室温和60 ℃水浴解冻及冻融次数对甲硝唑含量的影响,并对变化情况作质控图分析。  结果  甲硝唑在0.01~1.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101.38%(RSD=0.94%),符合方法学要求。样品在−20 ℃冷冻,60 ℃水浴解冻18次,稳定性良好;室温解冻时,容易形成针状结晶,含量降低。  结论  在极端严寒环境下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会受冻融条件的影响,使用时应当尽量减少其冻融次数,避免室温解冻。
研究报告
河豚毒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王浩能, 张吉芊竹, 李劲锋, 贾睿, 朱玉平, 朱江波, 陈基快, 严朗
2022, 40(6): 536-53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2083
摘要(4422) HTML (1941) PDF (1513KB)(37)
摘要:
  目的  研究河豚毒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方法  在斑马鱼中用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和10%致死浓度(LC10)测定和评估河豚毒素的急性毒性。  结果  经Origin 8.0软件模拟,得出河豚毒素对斑马鱼急性毒性MNLC为8.62 μmol/L,LC10为15.2 μmol/L。在本实验条件下,16.0 μmol/L及以上浓度河豚毒素可诱发斑马鱼心包水肿和心律异常,终点时出现部分或全部死亡。河豚毒素的急性毒性靶器官是心脏和肝脏,主要表现为心包水肿、心律异常和卵黄囊吸收延迟,毒性出现浓度为0.958 μmol/L。  结论  河豚毒素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心脏和肝脏毒性,且其毒性与河豚毒素的浓度相关。
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
郭芷君, 丁绪银, 李竺蔓, 马云鹏, 王燕, 于雪梅, 张闽, 徐峰
2022, 40(6): 540-54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45
摘要(2941) HTML (1130) PDF (1977KB)(16)
摘要:
  目的  比较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差别。  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住院治疗,并符合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PHQ9量表进行抑郁症筛查,根据评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共病抑郁组。采集患者晨尿,利用微型气体测试装置检测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合计161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141例,糖尿病共病抑郁组20例。微型气体测试装置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98%,准确性为92.8%。两组患者的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存在差异。  结论  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可能发生改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抑郁症提供实验参考。
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陶朝阳, 史鹏杰, 周鑫, 孙连娜
2022, 40(6): 546-54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061
摘要(3051) HTML (901) PDF (1656KB)(17)
摘要:
  目的  建立肝苏颗粒质量标准,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方法  以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为指标性成分,改进肝苏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280nm检测波长,建立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结果  采用所建立的TLC方法鉴别肝苏颗粒时,特征斑点分离度良好、清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在2.4~240 µ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6%,RSD为0.66%,准确度良好。  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TLC鉴别方法和 HPLC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肝苏颗粒质量控制的提高标准。
UHPLC法测定辐射后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含量
于德勋, 黄心慧, 朱可涵, 黄婷, 周婷婷, 高建义
2022, 40(6): 550-552, 56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9100
摘要(6794) HTML (1564) PDF (957KB)(19)
摘要: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γ射线辐射的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进行含量测定。  方法  采用60Co对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进行辐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 GISS C18(2.1 mm×50 mm,1.9 μm),以0.05%醋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  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含量在浓度为20~1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4,重复性为0.9%,加样回收率97.9 %~104.9 %,在0、8、50和80 kGy辐射量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含量分别为96.2 %、92.2 %、91.8 %和83.9 %。  结论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经辐射的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的含量测定,辐射后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有所降低。
HPLC 法同时测定陈香露白露片中7个成分的含量
张璐, 戴群芳, 陈思思
2022, 40(6): 553-556, 57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2038
摘要(7190) HTML (1498) PDF (1036KB)(22)
摘要:
  目的  构建同步测定陈香露白露片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HPLC法。  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37 nm(检测甘草苷、甘草酸铵、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283 nm(检测橙皮苷)、330 nm(检测川陈皮素、橘皮素),进样量10 μl,对采集的16批次样品进行7种成分的含量检测。  结果  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铵、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10~55.72(r=0.9992)、22.15~1108(r=0.9995)、6.140~307.2(r=0.9995)、1.130~56.25(r=0.9997)、0.3700~18.75(r=0.9982)、0.5200~26.01(r=0.9991)、1.180~58.95(r=0.9999)μg/ml。回收率(n=9)分别为98.71%、98.12%、98.44%、98.22%、99.17%、99.18%、97.93%,RSD分别为0.16%、0.67%、0.57 %、0.62%、0.48%、0.56%、0.58%。16批样品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1250~1.174、2.354~7.426、1.822~27.21、0.0370~1.399、0.0723~0.4433、0.0140~0.1990、0.2207~1.407 mg/g。  结论  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耐用性强,可用于陈香露白露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纯阳正气胶囊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韦飞雪, 李小菊, 熊斯斯, 廖云芳, 陈敏
2022, 40(6): 557-56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1042
摘要(5390) HTML (1363) PDF (2390KB)(17)
摘要:
  目的  建立纯阳正气胶囊挥发油的质控方法。  方法  采用GC法建立挥发油的特征图谱,并测定桂皮醛与丁香酚的含量。  结果  15批样品中确定了19个共有峰,指认了峰的归属,选取了9个特征峰建立了特征图谱。桂皮醛与丁香酚分别在0.522~1.565 mg/ml(r=0.9994)和3.038~9.115 mg/ml(r=0.9997)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和97.3%,RSD分别为1.5%、1.4%。  结论  所建立的G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控制纯阳正气胶囊挥发油的质量,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纯阳正气胶囊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舒肝宁注射液抗炎保肝作用的机制研究
辛宝, 解方园, 姚晨, 葛继芸, 刘静, 张菁, 缪宏, 黄婷婷, 黄玉凤
2022, 40(6): 563-57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4049
摘要(3900) HTML (2600) PDF (1929KB)(50)
摘要:
  目的  构建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舒肝宁注射液抗炎保肝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舒肝宁注射液中茵陈、栀子、黄芩、板蓝根和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筛选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中与肝炎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  结果  筛选得到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20个,共83个作用靶点。GO分析表明,舒肝宁注射液主要影响细胞过程和生物过程的调控,以及对化学刺激和应激的反应等作用。KEGG通路分析显示,舒肝宁注射液抗炎保肝作用的靶点主要涉及TNF、IL-17、MAPK等信号通路。  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的抗炎保肝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通过调节TNF、IL-17、MAPK等通路发挥作用。
肾衰竭对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暴露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周菊香, 王双英, 佘建涛, 曾贤良, 张继红
2022, 40(6): 571-57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3068
摘要(3506) HTML (1100) PDF (870KB)(9)
摘要:
  目的  探讨肾衰竭对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不良反应是否有影响,以便对此类患者的多西他赛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已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使用AC-T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肾功能病例分为两组,肾衰竭组5例、肾功能正常组1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多西他赛使用剂量、血药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化疗前患者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多西他赛AUC的影响因素。收集患者使用多西他赛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便秘及肝功能损伤。以CTCAE 4.0评价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价。  结果  肾功能衰竭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的临床特征:肌酐[908.0(819.0, 1018.0)μmol/L、54.8(52.0, 65.0)μmol/L]、肌酐清除率[4.9(4.3, 5.4)ml/min、86.3(59.3, 92.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临床特征:体表面积[1.4(1.4, 1.5)m2、1. 6(1.5, 1.6)m2]、多西他赛给药剂量[70.4(69.4, 73.0)mg/m2、74.4(72.3, 91.2)mg/m2]、体重[(51.4±3.8)kg、(51.5±5.5)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化疗前肝功能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后AUC值[(1.6±0.6)mg·h/L、(1.8±0.8)mg·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AUC的线性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多西他赛滴注结束时的血药浓度与其有显著相关性(P< 0.001),而其患者体表面积、多西他赛给药剂量、体重、肝肾功能均与多西他赛AUC无相关性(P>0.05)。多西他赛化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I度发生率:40%、57.9%,II度发生率:60%、42.1%)、骨髓抑制(I度发生率:60%、84.2%,II度发生率:20%、15.8%)、便秘(均出现轻度便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肾功能衰竭并不影响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的暴露及使用多西他赛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药物与临床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PaO2/FiO2及预后的影响
王晓丹, 马骁龙, 董文星
2022, 40(6): 576-57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6091
摘要(2447) HTML (1005) PDF (868KB)(20)
摘要: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数(PaO2/FiO2)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127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73例以及常规组54例,两组均按相关指南给予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另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参数和PaO2/FiO2变化及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7 d时两组IL-6、TNF-α以及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IL-6、TNF-α及PCT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24 h和72 h时,两组MAP、CI及PaO2/FiO2明显升高(P<0.05),EVLWI和SVRI明显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观察组MAP和PaO2/FiO2高于常规组,EVLWI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两组MODS发生率分别为4.11%和14.81%(P<0.05),病死率分别为1.37%和7.41%(P>0.05)。  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灌注,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合并蜂窝组织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张芸婷, 付慧, 李冬洁, 黄芳, 沈甫明
2022, 40(6): 580-58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107101
摘要(3107) HTML (926) PDF (1443KB)(41)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合并蜂窝组织炎患者的治疗,探讨术后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及药学监护与对患者的用药教育。  方法  临床药师从药学角度结合临床实际去思考患者的药物选择,在治疗过程中,与医师沟通、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方式,参与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  结果  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医师更改用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好转至出院。  结论  临床药师结合专业知识选择最优的抗菌药物方案治疗术后感染,给予患者全方位药学监护,体现了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重要性。
药事管理
2020年湖北省某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病毒药物使用分析
庞素秋
2022, 40(6): 583-58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009044
摘要(3061) HTML (1450) PDF (858KB)(34)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某医院救治1765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经验和建议。  方法  依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药,对湖北省某医院在2020年2—4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期间的抗病毒用药进行分析。  结果  收治的1765名患者中,1114名患者使用了抗病毒药物,占63.11%;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抗病毒药物分别为阿比多尔981例(55.58%)、干扰素α-2b 340例(19.26%)和氯喹72例(4.08%),排名前3的药物占所有抗病毒药物的80.61%;在治疗方案上,单用阿比多尔的636例,占57.09%,单用干扰素α-2b的98例,占8.8%,阿比多尔联合干扰素α-2b的164例,占14.72%;干扰素α-2b、阿比多尔、氯喹均存在超过20%的超疗程用药;6例病人抗病毒用药超过3种,50例病人使用了未被诊疗方案(第八版)推荐的羟氯喹。  结论  该院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用药,基本上是在国家卫健委同时段不断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导下合理使用。